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南京崛起之路在哪里(南京东扩为何屡遭不顺)

南京崛起之路在哪里(南京东扩为何屡遭不顺)反观同样是第二代新城的河西,因为地势低洼,地质条件较差,反而没有在南京第一次外扩中被第一代新城大范围染指,其在第二次外扩中,才得以与老主城直接接触,直接对接。加之地铁2号线的加入以及河西新城高水准的布局,腾飞几乎是必然的。较早的拿下地铁2号线便是如今仙林崛起的基础性要素,青龙地铁小镇同样较早获得地铁4号线,虽然后来坐了趟过山车,但影响没有想象中那么大。而麒麟在发展之初迟迟不见地铁8号线,导致麒麟无法绕过城东与老主城实现对接,错失发展先机。所以千万不要以为老主城与仙林、麒麟、紫东以及江宁的距离只是一条绕城公路,其实还隔着第一代新城呢。问题是老主城并没有把核心资源分散到第一代新城,所以第二代新城想要分享到老主城的资源就必须设法绕过第一代新城,直连老主城。所以解决办法只有三种:第一种地铁,第二种快速路,第三种指望第一代新城区自我革新并拥有核心功能。如今的新玄武、燕子矶、大校场等区域实际上都是第一

南京曾经三次向紫金山以东突破,第一次是仙林,前期虽然成长一般,但中后期越发成功;第二次是麒麟,初期发展很猛中途突然急刹车,最近才慢慢缓过气来;第三次是紫核,初期同样定调很高,城市设计甚至玩起了国际招标,玩得着实有点大,但今天又回归到了初始的青龙地铁小镇设定,好像坐了个过山车,庆幸的是地铁4号线保住了。问题来了,除去个人因素,南京向东为何不那么顺利?

老南京二重结构的影响

南京除了明城墙,还有明外郭。早期明城墙之内是南京的主城,明外郭之内是郊区。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聚集,南京逐渐从城墙内向外扩充,而首先大规模扩散的区域就是城墙外,明外郭以内的区域,实际上绕城公路的基本走向与明外郭有着很高的重合度。

南京崛起之路在哪里(南京东扩为何屡遭不顺)(1)

当时的南京把北部定为铁路枢纽和重工业带,把北部滨江打造成超大化工带,东部被各大院校圈地,南部是铁路和机场。

这就是南京城向城墙外的第一代外扩,但受当时规划水平的限制,第一代新城建设基本没有任何现代规划理念的影子,可以说是无序且混乱的。如今的仙林、麒麟和紫东其实已经是第二代新城了。

所以千万不要以为老主城与仙林、麒麟、紫东以及江宁的距离只是一条绕城公路,其实还隔着第一代新城呢。

要成功就必须绕过第一代新城

问题是老主城并没有把核心资源分散到第一代新城,所以第二代新城想要分享到老主城的资源就必须设法绕过第一代新城,直连老主城。所以解决办法只有三种:第一种地铁,第二种快速路,第三种指望第一代新城区自我革新并拥有核心功能。

如今的新玄武、燕子矶、大校场等区域实际上都是第一代新城的自我转型,自主升级。

南京崛起之路在哪里(南京东扩为何屡遭不顺)(2)

较早的拿下地铁2号线便是如今仙林崛起的基础性要素,青龙地铁小镇同样较早获得地铁4号线,虽然后来坐了趟过山车,但影响没有想象中那么大。而麒麟在发展之初迟迟不见地铁8号线,导致麒麟无法绕过城东与老主城实现对接,错失发展先机。

反观同样是第二代新城的河西,因为地势低洼,地质条件较差,反而没有在南京第一次外扩中被第一代新城大范围染指,其在第二次外扩中,才得以与老主城直接接触,直接对接。加之地铁2号线的加入以及河西新城高水准的布局,腾飞几乎是必然的。

江宁百家湖九龙湖一带同样也是第二代新城,与老主城之间隔着第一代新城,但好在南京南站正好设在了第一代新城和第二代新城之间的区域,又辅以地铁加持,所以江宁同样也成功绕过了第一代新城,实现与老主城的直连。

东环徒有其形,一盘散沙

南京东部各板块构成一条环形城市带,但其内部目前互不相通,相互割裂,只有绕城公路作为外侧互通的重要通道,无法形成合力,东部一圈一盘散沙。

另外,江宁作为环主城区的主体,受地形以及大校场、直升机场等因素影响,与主城最主要的关联点始终仅保持在双龙大道、利源中路和将军大道的南北主线上。这与麒麟完全没有重合点,更别说青龙地铁小镇了。百家湖的成功无法分享给麒麟,这让暂无地铁的麒麟如何腾飞?好在大校场的崛起以及在建中的地铁10号线二期给予了麒麟二次崛起的希望。

南京崛起之路在哪里(南京东扩为何屡遭不顺)(3)

青龙地铁小镇虽然有地铁4号线,但内部暂无核心资源布局,且东流和孟北至今没有完成主干路对接,内部割裂明显。西侧灵山组团受特定因素影响,暂时没有办法实现路网全面布局。青龙地铁小镇不仅不能实现自身的整合,与周边组团的对接也不足,好在地铁4号线的存在,才不至于被边缘化,但后期的发展注定是需要些时日的,大家只能耐心等待。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