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为官清廉的历史人物(泸州清官廉吏群像)

为官清廉的历史人物(泸州清官廉吏群像)侍中郭攸之性格温顺,董允却敢于直谏,以匡正刘禅的不当行为。刘禅想选民间美女充实后宫,董允劝其不应立过多后妃,他说:“古者天子后妃之数不过十二,今嫔嫱已具,不宜增益。”刘禅虽心有不满,但迫于其态度强硬,无可奈何,只能依从。当时,诸葛亮北伐在外,蒋琬负责处理丞相府政务,而董允则负责在宫中匡扶君主,共同保持蜀汉后方稳定。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准备北伐,驻于汉中。彼时,后主刘禅年纪尚轻,诸葛亮担心其缺乏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又认为董允为人正直、是非分明,于是想委任他负责处理皇宫内的事务。其后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郭攸之、费祎、董允之名,希望刘禅多多听取他们的意见。不久,诸葛亮任命董允为侍中,兼领虎贲中郎将,统率宫中宿卫亲兵。董允雕像。周建容/摄董允为官一生,两袖清风,淡泊名利,政绩显著。很多蜀汉官员甚至益州刺史蒋琬都上书刘禅,希望能给董允加官晋爵,奖赏食邑,但都被董允一一拒绝。一次,刘禅采纳

“江阳之山自龙泉来,袤延自宝山而其气一聚;江阳之水自岷峨来,旋城东而抱支江,其蜿蜒融结之气发而生英才俊士者,盖几千百年也。”

穿越岁月的烟尘,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泸州可谓人才辈出。其中,那些具有清醒头脑、忠直品性和深远眼光的文臣武将,是照亮历史的星辰,也是“铁打泸州”廉洁基因的可循脉络。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忠直不阿,清正爱民。

文臣董允:志虑忠纯,敢于直谏

在今泸州江阳区,有一个地名叫董允坝。这一地名,来源于当地百姓对蜀汉贤臣董允的感念。

为官清廉的历史人物(泸州清官廉吏群像)(1)

董允雕像。周建容/摄

董允为官一生,两袖清风,淡泊名利,政绩显著。很多蜀汉官员甚至益州刺史蒋琬都上书刘禅,希望能给董允加官晋爵,奖赏食邑,但都被董允一一拒绝。一次,刘禅采纳了一名官员的建议,悄悄把董允出生地的很大一片区域(今分水镇)划封到他名下。得知此事后,董允先是上书刘禅,坚决不受,后又骑着马不分昼夜地赶回分水镇,烧掉地契,将分到的田土一一退还给乡民。

乡民们被其清正爱民的行为感动,将此地改名为董允坝。

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准备北伐,驻于汉中。彼时,后主刘禅年纪尚轻,诸葛亮担心其缺乏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又认为董允为人正直、是非分明,于是想委任他负责处理皇宫内的事务。其后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郭攸之、费祎、董允之名,希望刘禅多多听取他们的意见。不久,诸葛亮任命董允为侍中,兼领虎贲中郎将,统率宫中宿卫亲兵。

侍中郭攸之性格温顺,董允却敢于直谏,以匡正刘禅的不当行为。刘禅想选民间美女充实后宫,董允劝其不应立过多后妃,他说:“古者天子后妃之数不过十二,今嫔嫱已具,不宜增益。”刘禅虽心有不满,但迫于其态度强硬,无可奈何,只能依从。当时,诸葛亮北伐在外,蒋琬负责处理丞相府政务,而董允则负责在宫中匡扶君主,共同保持蜀汉后方稳定。

董允有匡主护国之功,他与诸葛亮、蒋琬、费祎并列为“蜀汉四英”。在整部《三国志》中,董允是极少数能够立传“子不系父,可别载姓”的人物之一。《三国志》中常把子孙后辈的事迹记载在父兄长辈的事迹之后,合为一传,但董允的事迹没有记在其父董和之后,而是独立记述为一传,足见其地位的崇高。

如今,当地还流传着这位名臣的故事,人们塑起他的塑像,以感念他的勤政爱民。

名士魏了翁:经明行修,严官宽民

泸州城南,有一座鹤山书院,昔时的读书声早已远去,但教学开化之功却被人们铭记。与全国多地的鹤山书院一样,它们都来源于曾任泸州知州的南宋名儒魏了翁。

魏了翁出生于邛州蒲江(今成都蒲江),从政期间,他先后在成都蒲江、泸州、苏州、湖南靖州创办了四所书院。南宋理宗绍定五年(1232年),他将五峰书院迁到泸州城南,改名穆清书院。此后,他延请博学之士训导诸生,前来问学之士络绎不绝。魏了翁也常到书院讲学,传授经术与理学,并向朝廷举荐其中学有所成者。

清代乾隆年间该书院更名为鹤山书院,政府规定泸州地区生员都要到此进修。至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泸州鹤山书院改为校士馆。据统计,从宋到清,泸州中进士者超过百人,中举人者近四百人,这离不开书院的培养。书院汇聚了一大批泸州地区乃至川南地区的读书人,为当地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魏了翁治学有方,爱民有加,一直秉持“严官而宽民”的政治主张。

在朝廷上,他主张举贤任能,革除史弥远擅权时的弊端,劝解理宗“人主一言一动当为后世子孙虑,不为一身富贵谋”,防止“故相钳制中外,事无大小,或用私事”的局面再度出现,进而消除造成社会危机的根源——“权臣”。魏了翁清醒地看到了朝政的病根,也敢于直言进谏,但他也为此得罪权贵,屡遭排挤贬戍。

在地方上,魏了翁要求郡县官吏不得兴“不急之务”,行“无名之求”以扰民。他在《劝农文》中,要求官吏应做到“节用而爱民、取民有度、不扰农时”。

比如在泸州任知州时,他就以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当时百姓税负沉重,贫穷无告者往往拖欠官府赋税。魏了翁上任后,并不一味催缴,而是对实在无力负担的百姓欠税加以减免,用官府节省下来的钱代百姓缴纳,以纾解百姓负担。此外,他还增加当地社仓储备、严格规章制度,扩大救济穷人的养济院,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魏了翁以名儒身份治泸州,以学校为第一事,兴学重教,关注民生,重视教化,为泸州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武将李跃龙:忠直勇义,守望乡民

在泸州合江尧坝古镇的南场口,拾级而上,有一座历经风雨洗礼的石牌坊。从牌坊所处的位置向老街望去,小青瓦由近而远舒展开去,牌坊成了老镇的“山门”,进镇的人都从牌坊下穿过。

为官清廉的历史人物(泸州清官廉吏群像)(2)

尧坝古镇进士牌坊沉雄依旧。向波/摄

这座牌坊造型古朴,因年深日久,风化剥蚀而沉雄依旧。牌坊上如今只剩下依稀可辨的“进士坊”刻字,以及漫漶难识的“营守府”。当地的老人会告诉你,“营守府”是当年武进士李跃龙在镇上的居住地,而牌坊是清代嘉庆皇帝下旨为他修造的。

嘉庆七年(1802年),27岁的李跃龙进京赶考,因无人推荐,未能报名。悻悻而归的路上,李跃龙看到两名黑脸大汉在追杀一名文弱青年。危急关头,李跃龙拔刀相助。没想到,被救之人竟是一名亲王家的公子。

亲王为表达救子之恩,亲自出面举荐,李跃龙这才得以报名参加武考,并凭借高超的功夫,顺利考中武进士。中进士后,李跃龙被选任为御前禁军头领。后又在嘉庆帝出猎时护驾有功深得青睐,特恩准其回乡探亲。

李跃龙回到尧坝时,正值附近鼓楼山上土匪猖獗,匪首魏陆林时常带领手下下山杀人掠货。当年,尧坝是川南黔北贩运盐茶的必经之路,经济繁荣。但受匪患影响,货运堵塞,地方官员便上报朝廷。嘉庆帝下旨,令李跃龙统领泸州府、合江县兵勇进剿。

在李跃龙的带领下,鼓楼山匪患很快被清剿,匪首魏陆林也被活捉。听闻捷报,嘉庆帝大喜并下圣旨:为庚午科武进士李跃龙御立牌坊;李姓家族修进士第,建东岳寺戏楼。

在今天尧坝古镇中心的“大鸿米店”,数百年前御赐的进士府邸翠竹掩映,府邸的最高处,与对面的鼓楼山两相对望。兵器架肃然陈列,隐约有当年练武时的铿锵回音。曾经作乱扰民的土匪早已烟消云散,人们于闹中取静处,就着盖碗茶,诉说古镇的昔日繁华。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