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杭州的国际化大都市(城势而上杭州)

杭州的国际化大都市(城势而上杭州)更强的带动作用,更高的城市能级,近年来日趋完善的交通网络,让杭州的“圈子”越来越大。走绕城高速西复线,可以领略德清的自然风情;搭乘杭海城际,去海宁观潮在咫尺间;住在滨江区,每天乘地铁就能往返绍兴主城区;坐上杭衢、杭台高铁,通往山海的路不再漫长颠簸……即日起,涌金楼推出“城”势而上系列观察,关注浙江城市升级进阶方向。今日推出杭州篇。从杭州出发,一小时能到哪里?

浙江新闻客户端 王世琪 祝梅 王逸群

城市是观察一个区域发展质量和动向的窗口。

在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中,浙江为11个地市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

面对新定位,11个地市底气何在,短板在哪?

即日起,涌金楼推出“城”势而上系列观察,关注浙江城市升级进阶方向。

今日推出杭州篇。

杭州的国际化大都市(城势而上杭州)(1)

从杭州出发,一小时能到哪里?

走绕城高速西复线,可以领略德清的自然风情;搭乘杭海城际,去海宁观潮在咫尺间;住在滨江区,每天乘地铁就能往返绍兴主城区;坐上杭衢、杭台高铁,通往山海的路不再漫长颠簸……

更强的带动作用,更高的城市能级,近年来日趋完善的交通网络,让杭州的“圈子”越来越大。

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要唱好杭甬“双城记”,培育国家中心城市(以下简称“国中”)

这是杭州的下一站。

但有几个疑问,横亘在目标之前——长三角强城如云,杭州成为第二个“国中”机会几何?作为浙江头雁,如何飞得更高,把浙江带向更远?

01

热门选手

党代会期间,杭州接到要以头雁担当更好带动全省实现“两个先行”的任务。

成为“国中”,正是检验头雁成色的重要标准。

“国中”是居于国家战略要津、肩负国家使命、引领区域发展、参与国际竞争、代表国家形象的现代化大都市。

目前,全国已有9座“国中”,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

下一座“国中”花落谁家,备受关注。

杭州的国际化大都市(城势而上杭州)(2)

代表中国举办了G20峰会、筹办亚运会,得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双重“光环”加持,剑指国际化大都市的杭州,无疑是有力的竞争者。

在“国中”的PK竞逐中,城市自身能级并非最重要的条件,区域带动作用才是关键。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秦诗立认为,杭州兼具省域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的双重身份,是浙江集全省之力培养的“选手”。

杭州的辐射带动能力,是很多城市难以比拟的。

嘉湖联手打造环太湖城市带,离不开上海与杭州的双重带动作用。

杭台铁路、杭温铁路、杭衢铁路等交通要道,不断压缩浙西、浙南与浙北和长三角腹地的时空距离。

未来,随着浙江省域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杭州的辐射范围可以进一步向南向西延伸至皖南、闽北、江西等“国中”覆盖面较为薄弱的区域。

除此,在全国视野下,上海与杭州的搭配,与重庆与成都很相似。

一个直辖市搭配一个省会城市,后者实现对前者辐射带动能力的有效延伸,同时能够加强跨行政区划的协同。成都就是将重庆的辐射范围进一步向西向南扩进。

杭州的国际化大都市(城势而上杭州)(3)

即便如此,如何继续提升辐射带动力,仍是杭州面对的问题。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数据显示,近年来,杭州企业对嘉湖绍等都市圈城市的投资明显提升,但对宁波的投资比重却在下降。

未来,杭州若要进一步提升带动作用,必须以产业数字化为切口,与宁波唱好“双城记”,建立起更密切的产业互动关系,持续提升对浙中、浙南的影响力。

在城市布局上,网状布局比核心点状布局更有利于带动周边发展。

杭州要以促进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镇)同城化发展为方向,打造多中心化的城市群网络格局。

“‘网络’二字很关键。”秦诗立说,在省域一体化进程中,杭州要懂得联动协同,借力使力,加快完善这张网的建设。

02

两个密度

唱好杭甬“双城记”,是杭州发挥头雁作用的重要路径。

浙江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曾表示,两城要在提升综合能级的基础上实现协同联动。

杭州的国际化大都市(城势而上杭州)(4)

当下,杭州能级进一步提升的最大难点,在于经济发展速度不及人口集聚速度。

经济学家周其仁在《城乡中国》中阐述过这样的观点:

人口聚集推进经济聚集,反过来再刺激人口聚集,这就是城市化的动态进程。

如果一座城市环境的、技术的、制度的和观念的条件能够维系经济聚集超过人口聚集,且经济密度(城市GDP的区域占比)高于人口密度(城市人口的区域占比),那么这座城市的发展空间、发展动力相对充足。

照此观点,杭州情况如何?

参考浙江统计年鉴,浙江省、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涌金君以近五年的常住人口、生产总值数据为依据,得出杭州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的对比数据:

杭州的国际化大都市(城势而上杭州)(5)

近五年,杭州的人口密度低于经济密度,城市未来发展的动力比较充足。

但另一方面,人口密度上升趋势明显,经济密度曲线则相对平稳。这意味着杭州必须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水平,才能更好地促成人口聚集与城市发展的良性循环。

“破题”的发力点之一,在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021年,杭州三次产业结构占比为2.0:29.8:68.2,二产总量偏低,专精特新型企业较少的短板,相较其他同类型城市较为突出。

“杭州制造,并非走传统制造业的回头路,也不是简单地提高制造业产值比重,而是要在已有的数字经济产业基础优势之上,找准与制造业的结合点,培育更多高端制造。”在杭州市经信局副局长钮健看来,杭州正直面短板,用更大的力度,推动制造业迈向“高精尖”——

建设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和绿色低碳等五大产业生态圈;全市域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市领导担任5大产业生态圈链长,统筹、协调全市各项资源;出台“专精特新”政策,实施五大行动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梯队……

城市的有机更新以及未来产业链条式的培育,都非一时之功。杭州的城市化进程,也意味着其在争取产业、企业落地时最大的资本不再是传统的资源优势、成本优势。

杭州的国际化大都市(城势而上杭州)(6)

那么,杭州的优势在哪?这指向第二个发力点,创新策源力。

算上最新亮相的湘湖实验室,浙江省已全面布局十大省实验室,其中七家在杭州,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更是一条创新要素密度空前的主动脉。

从国家“十四五”规划来看,我国将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大湾区、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杭州则在市党代会报告中直接提出要争取建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雄心彰显。

以唱好“双城记”和培育“国中”为目标,杭州作为省域发展的“龙头”、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棋子,必须始终保持不断提升城市发展能级的决心和魄力。

倘若初心不改,头雁必将高飞。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