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一个可以合法上路的坦克(听说湾湾要买新坦克了)
购买一个可以合法上路的坦克(听说湾湾要买新坦克了)M4谢尔曼二手车系列一(图源:Wikipedia)这份军售合同让丑闻不断屡屡翻车的台湾装甲部队大大的刷了一把存在感。今天我们来盘点一下那些年台方装甲部队用过的坦克。从1949年民国灭亡到现在,曾经大名鼎鼎的“凯申物流”摇身一变改了行,成为了废品收购站兼垃圾处理厂兼非法组装车黑作坊,而这家“复合型企业”的唯一客户就是台湾的装甲部队。本专题主要介绍一下台湾方面曾经装备过的一些坦克,主要分为二手车系列和三无改装车系列(以二手车和杂式配件等拼凑而成)。
文/U156
7月9日,美国国防部国防安全合作局(DSCA)发布消息,美国国务院已经批准了对台湾出售M1A2T主战坦克以及配套设施,并已正式通知国会。这笔合同价值20亿美元。
M1A2主战坦克
(图源:Wikipedia)
这份军售合同让丑闻不断屡屡翻车的台湾装甲部队大大的刷了一把存在感。今天我们来盘点一下那些年台方装甲部队用过的坦克。从1949年民国灭亡到现在,曾经大名鼎鼎的“凯申物流”摇身一变改了行,成为了废品收购站兼垃圾处理厂兼非法组装车黑作坊,而这家“复合型企业”的唯一客户就是台湾的装甲部队。
本专题主要介绍一下台湾方面曾经装备过的一些坦克,主要分为二手车系列和三无改装车系列(以二手车和杂式配件等拼凑而成)。
二手车系列一
M4谢尔曼
谢尔曼坦克曾经短暂装备过中国驻印军,在缅北反击作战中把曾经肆虐中华大地的日本坦克摁在地上狠揍了一顿。而在战争结束后这批原装的谢尔曼被物归原主,所以当蒋介石悍然发动内战的时候,蒋军编制表里的谢尔曼只有几辆美军陆战队撤离时丢下的报废车,这批报废车不是缺胳膊少腿动弹不得,就是炮管被美国人给破坏了。
由于美国人是把这批破车当垃圾遗弃的,所以蒋军很尴尬的发现即便他们想动手把车给修好,也没有维修用的配件。这几辆谢尔曼就在解放战争中全程打了酱油,还至少有一辆被解放军给缴获了去,成为军博的收藏品。
被我军缴获的谢尔曼坦克在参加城市解放游行
由于我军受限于当时的工业水平没能修复这辆坦克的主炮,但是我军官兵也在当时允许的条件下将这辆谢尔曼变废为宝:在谢尔曼主炮的炮位上安装了一门小口径火炮。
军博藏品:被锯掉了炮管的谢尔曼
1949年民国灭亡后,盘踞宝岛的台湾方面一边做着“反攻大陆”的大梦,一边挥霍着从大陆劫掠而来的真金白银在废旧武器仓库里翻垃圾、淘废品、收破烂。那个时候正赶上二战打完没几年,各个大国没有用掉的轻重武器堆积如山。
1950年台湾从英国淘到了30辆二手谢尔曼,和一批轻武器一起偷偷的了回去。这批谢尔曼还有几辆保存到现在,其中一辆保存在伪“装甲兵训练指挥部”。
伪“装甲兵训练指挥部”中保存的谢尔曼
二手车系列二
M3/M5“司徒亚特”轻型坦克
和前面连台湾的军教片都几乎没有上过镜的谢尔曼们比起来,这批轻型坦克属于伪军的主力车型;还因为参加过一场被台湾一直大吹特吹到现在的古宁头战役,频频在台湾军教片中上镜,也有不少成为展览馆中的藏品。
司徒亚特系列坦克最早装备与中国驻印军战车第一营,该营装备48辆M3A3编为两个战斗连队。在1944年的瓦鲁班战役中配属给新22师的战车第一营在援救友军的途中发现了日军18师团的指挥部,然后纷纷成为了中国坦克履带下的肉饼。
经过血战后,第一营与友军一起收复瓦鲁班。18师团丢下一堆被坦克打死和碾死的尸体后逃进丛林,由于日军忙着逃跑,师团的关防大印被遗弃在指挥部里成为中国装甲兵的战利品。
在抗战中勇逐倭寇的这批M3A3在随后的内战中被编入蒋军的快速纵队成为“救火队员”,快速纵队约为师旅级编制,集中坦克、装甲车、工兵、摩托化步兵、伞兵等机动力和火力较强的兵种和单位,这批救火队员先后组建了五次(第一至第四快速纵队,老第三快速纵队在东北被团灭后,以伞兵部队、蒋军的装甲部队为基干重建了一个第三快速纵队,后来在环海战役中被干掉了)最终全部“引火烧身”:
从德国留学回来的蒋纬国曾带领M3A3进攻火神庙,结果遇上了皮定均将军的火阵;解放军点燃了秸秆,火光冲天浓烟滚滚,装备汽油发动机的M3A3吓得掉头就跑,后面跟着冲的步兵全成了解放军火力的移动靶。没有学到德国师傅真本事的蒋纬国大败而归。
这批M3A3不是被解放军的反坦克火力击毁就是成为了解放军的战利品,幸存下来的最后也被蒋军高级将领掠去充当跑路的座驾:被围在双堆集里的黄维和胡琏各分得一辆,胡琏坐的是好坦克最后跑出去了;而黄维的坦克半路趴窝,最后连人带车被追上来的解放军步兵给俘虏了。
蒋纬国德军军装照
在解放战争后期,蒋军得到了一批美元和美援,其中就有大批美军换装淘汰下来的M5A1司徒亚特坦克;这批二手M5A1是M3的改版,主要改动为取消了M3的航空发动机改用凯迪拉克发动机(航空发动机要留出来给飞机用)和自动变速箱。
这批车本身是美军在二战结束后的剩余物资,搬回国去费用太贵又占地方,就拆掉了一些关键设备丢弃在当地任其日晒雨淋。而之前在徐州砸了德国师傅招牌还让解放军痛打了一顿的小蒋一溜烟跑到大上海这会儿气儿刚刚喘匀,惊魂甫定的小蒋突然发现:手下的这群虾兵蟹将就没剩下几个人——至于那几十辆坦克车,全让蒋公子当战地实习课学费交给了解放军了,于是小蒋就打上了这批报废了好几年的M5A1的主意。
当时他是“装甲兵司令部参谋长”,说话还是比较响的;很快在小蒋的策划下,蒋军后勤花了大价钱把这批报废车从垃圾堆里刨了出来用轮船拉到上海。拉过来一看大家都傻了:花了无数的真金白银结果弄回来一堆从垃圾堆里刨出来的报废车,就这堆破铜烂铁开都开不动,打仗更是想都别想,这怎么办?
“古宁头战役博物馆”里的M5A1司徒亚特
蒋参谋长毕竟是留德出身的海归领导,水平还是有一些的。毕竟他的师傅德国装甲部队最厉害的技能之一就是将大批缴获的战车收为己用,别说大名鼎鼎的T-34坦克(德国可是T-34系列第二大用户)就连英法的那些破烂车德军都没有放过(最早的一批黄鼠狼就是用法国牵引车底盘改装的)。
他的办法其实在理论上还是站得住脚的:让那些从战场上逃出来的残兵败将自己DIY去,这么多报废车,从里面挑一些还能抢救一下的编入序列。那些实在无可救药的就大卸八块作为前者的备件。于是蒋军的各战车营纷纷改行开起了三无拼装车作坊,专业选手、业余玩家、留洋海归和自学成才的各路魑魅魍魉粉墨登场。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无证经营的拼装车黑作坊还真干出了点成绩——还真有那么一批M5A1通过“二手器官移植手术”重获新生。民国灭亡后一批M5A1被派到金门,其中一辆在金门战役当天在海滩趴窝修理,正好发现了解放军的渡海船队。在金门战役中由于解放军准备不足吃了大亏,最终让这批M5A1逞凶了一回。
“金门之熊”M5A1
这下子胡司令就抖起来了,想当初在双堆集胡琏坐着它带着十几个人七八条枪逃出了解放军的包围圈;现在又靠着它守住了金门岛保住了自己的身家性命,胡司令一高兴赏了这个小坦克一个外号“金门之熊”……
然而台湾方面确实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的典型代表,这批司徒亚特最终还是和“凯申物流”的百万熊兵一起随着破碎的“反攻大陆”的大梦走下了历史舞台。
特约作者:U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