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猷是个怎样的人(俞大猷跨马而驰)
俞大猷是个怎样的人(俞大猷跨马而驰)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海贼曾一本犯广州,接着犯福建,俞大猷合郭成、李锡军擒灭之,录功,进右都督,还镇广西。在广西任上,俞大猷捐俸重建家乡濠市桥。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俞大猷改镇广东潮州。倭寇二万与大盗吴平部众互为犄角,而侗民蓝松三、伍端、叶丹楼等武装,日掠潮、惠,福建又有程绍禄作乱延平,梁道辉侵扰汀州,俞大猷逐一平复。吴平降而复叛,掠民舟出海远遁,闽广巡按御史交章论劾,俞大猷坐夺职。李亚元倡乱河源、翁源,总督吴桂芳留俞大猷讨之,俞大猷行反间计,携其党亲捣其巢,生擒李亚元,夺还被掳男女八万余人。乃还俞大猷职,任广西总兵官,授平蛮将军印。继而,平王世桥叛乱,进署都督同知。俞大猷对三师之意,均能默契神会,融会贯通,尤其能阐其所未论。在师承关系上,俞大猷乃名儒蔡清之二传弟子。正是由于年轻时奠定扎实的儒学理论基础,使俞大猷日后成为明代独树一帜的名将,不仅有杰出军事家的思考领域,而且有
俞大猷跨马而驰,引弓飞矢,达到百发百中的境界
俞大猷,福建晋江人,原籍直隶凤阳霍丘县(今安徽霍邱),字志辅,号虚江。俞大猷自幼家贫,靠母亲杨氏编发网和亲友资助,寄居清源山水流坑村,勤学不辍。五岁时,即在家乡河市入塾读书,拜几位当地名士习文。十岁随家迁居泉州城内北隅(其遗址即今泉州侨中),与邓城、汤克宽等读书于清源山清源洞。十五岁进文秀才,与李杜、薛南塘、史文斋、史礼斋等十余人,继续读书于清源山紫泽书院,并习武于清源洞,人称十才子。清源山至今遗有其练胆石(为练胆量,常登巨石下跳),现在泉州清源山虎乳泉畔下,有其自书“君恩山重”四个大字。
其时,泉州社会的闽学氛围炽盛,俞大猷先后拜王宣及林福、军事家赵本学等人为师,学习《易经》与兵书,皆得三家所长。后又从师精通荆楚长剑的同安南少林高手李良钦,学剑术、棍术和骑射,达到了“剑术天下第一”,跨马而驰,引弓飞矢,百发百中的境界。
王、林、赵三人均为当时泉中名师,且是明代前期闽学著名代表人物蔡清之弟子,从蔡清学过《易》。王宣以《易》论古今治乱兴衰之迹,林福以《易》明心性忠孝仁义之奥,赵本学以《易》衍兵家奇正虚实之权,著有《韬钤内外篇》和《孙子注解》。
俞大猷对三师之意,均能默契神会,融会贯通,尤其能阐其所未论。在师承关系上,俞大猷乃名儒蔡清之二传弟子。正是由于年轻时奠定扎实的儒学理论基础,使俞大猷日后成为明代独树一帜的名将,不仅有杰出军事家的思考领域,而且有杰出政治家的思想远见,故上司谭纶曾称赞他有大将才。
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俞大猷参加全国武举会试,写了一篇名为《安国全军之道》的策论,深受兵部尚书毛伯温的赏识,获第五名武进士,由承袭百户世职,升署正千户,守御金门所,放粮救济饥民,被称为“俞佛”。
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俞大猷徙镇南赣。
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俞大猷改镇广东潮州。倭寇二万与大盗吴平部众互为犄角,而侗民蓝松三、伍端、叶丹楼等武装,日掠潮、惠,福建又有程绍禄作乱延平,梁道辉侵扰汀州,俞大猷逐一平复。吴平降而复叛,掠民舟出海远遁,闽广巡按御史交章论劾,俞大猷坐夺职。李亚元倡乱河源、翁源,总督吴桂芳留俞大猷讨之,俞大猷行反间计,携其党亲捣其巢,生擒李亚元,夺还被掳男女八万余人。乃还俞大猷职,任广西总兵官,授平蛮将军印。继而,平王世桥叛乱,进署都督同知。
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海贼曾一本犯广州,接着犯福建,俞大猷合郭成、李锡军擒灭之,录功,进右都督,还镇广西。在广西任上,俞大猷捐俸重建家乡濠市桥。
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俞大猷擒杀广西古田僮(壮族)杀人越货的巨盗黄朝猛、韦银豹等人,朝廷进俞大猷世袭指挥佥事。
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巡按李良臣参劾俞大猷奸贪,虽兵部力持公论,仍诏还籍候调。事平,起为南京中军右府佥事,未任,以都督佥事为福建总兵官。
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秋,俞大猷已七十高龄,因为策划进攻澎湖倭寇失利,又被夺职。复以署都督佥事起右府佥书,领车营训练。至是,三疏乞归。
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俞大猷卒于家中,年七十八,直至死前,还在领兵训练。赐祭葬,赠左都督,谥武襄。
墓在晋江县磁灶镇苏垵村,明刑部尚书潘湖人黄光升为铭其墓(墓志铭上半部珍藏于晋江博物馆)。广东的崖州、饶平,福建的武平、金门,浙江的宁波等地都建祠祀奉。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