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睿智的选择就是远离垃圾人(新时代的4条废人标准)
人生最睿智的选择就是远离垃圾人(新时代的4条废人标准)第一种旅客,总是受路况和天气影响,躲在帐篷抱怨,大部分时间逗留在原地,最后花费8到10个月才能够抵达终点;吉姆柯林斯把旅客归类成三种:阎锡山说:跟不上地球自转的表是废表,跟不上时代进步的人是废人。于是,今天精选了该话题下的几个高赞回答,来与君共勉。不懂得保持内在确定性心理学上有个20英里法则:说的是从美国圣地亚哥到3000英里外的某个地方,途经繁杂的地貌以及变化多端的天气,每天走多少英里才是最佳的速度。
来源|喜马拉雅FM精品课《读者》
编辑|青争
这个时代,真的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时代:吃饱了睡,睡饱了起,起床起来就刷手机,成为了多数人的生活常态。
然而,这也是一个很坏的时代。这么安逸的舒适区,又摧毁了多少奋斗前进的决心,让人不思进取,停滞不前,甚至成为废人。
阎锡山说:跟不上地球自转的表是废表,跟不上时代进步的人是废人。于是,今天精选了该话题下的几个高赞回答,来与君共勉。
不懂得保持内在确定性
心理学上有个20英里法则:说的是从美国圣地亚哥到3000英里外的某个地方,途经繁杂的地貌以及变化多端的天气,每天走多少英里才是最佳的速度。
吉姆柯林斯把旅客归类成三种:
第一种旅客,总是受路况和天气影响,躲在帐篷抱怨,大部分时间逗留在原地,最后花费8到10个月才能够抵达终点;
第二种旅客,刚踏上旅程时心情好,精力旺,但随着旅程推进,便逐渐失去初始的热情和动力,到终点需要7到8个月的时间;
第三种旅客从不为天气和路况打扰,内心总保持良好的自律和稳定,坚持每天走20英里,最终如期到达目的地。
稻盛和夫在干法里提到:所谓人生,归根到底就是一瞬间,一瞬间的积累。如此而已,那些让人惊奇的伟业,实际上都是极为普通的人,兢兢业业,一步一步积累的结果,顺境不骄纵,逆境不退缩,谦卑而执着,执着而无畏。
在外部环境不确定的条件下,要保持内在的确定性,倘若你不能确定内心的航线,总是被外界打扰,多半也成不了大事,最终只会沦为废人。
短期努力换不来预期回报就放弃努力
前几天和大学同学老周吃饭,几年未见,本以为按照他当初的人生规划,现在早已经是飞黄腾达的老板,碰了面才发现,那个学生时代聪明勤奋的少年,现在早已成了大腹便便,地中海显露的油腻中年男。
酒过三巡,我才在老周嘴里听到些心里话:刚开始从硬件设施到人文管理,老周也算是花了心思去做的,只是后来刮起了一阵民宿潮,老周的民宿,就得淹没在浪潮里关门大吉。而在这浪潮里挺下来的,最后赚的都是盆满钵满。
老周抿了口酒说:早知道,当初再难也不会放弃。可人生千金难买早知道,万金难买后悔药,放弃努力的人不是废掉了,就是在通往被废掉的路上。
拒绝输出,丧失思考能力
和哥们聊天,谈到知识输出这件事儿,他说:以前还在上学的时候,听数学老师解题,听的时候都懂,听完啥也不会;听语文老师分析文章,言辞华丽,轮到自己写时,词不达意;英语就更别提了,看懂不会写,听懂不会说。
现在工作了,虽说没有懈怠阅读,一年征服百本书的也大有人在。但一半以上的人都有个通病,书里的东西,都留在了脑子里,真正需要表达的时候,想要出口成章,实际上支吾半天,想要说的圆满,其实勉强也就60分,这就是只输入不输出的症状。
如果你长时间不输出自己的知识,就会导致吸收的知识不断被遗忘,知识变成废料。你有一百种获取知识的方法,但思考了行动了,才是内化知识的唯一途径,存在脑子里的东西,如果不去利用,最终,也只会消散于无形。
伯特兰罗素说:有些人你让他去思考,不如砍了他的头,许多人宁愿死也不愿思考。事实上,他们也确实至死都没有思考,当你仅是沉浸在获取里,不输出不思考,多半也离废掉不远了。
深信捧杀而不自知
写了《苔》的袁枚,是清代数一数二的才子。他在赴任县长之前去向老师辞行,老师问他“为上任做了哪些准备”,他答“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老师叹气说“年轻人怎么尽学些不上道的”,袁枚很淡定,“社会上人人都爱高帽子,有几个像老师这样,不爱带的呢?”老师点头,觉得袁枚讲的很在理。
当袁枚告别老师后,同窗问他和老师聊的怎么样,袁枚笑道:我已经送出一顶了。
捧杀,寓人而言是一把温柔的刀,杀之于无形。也许有人能扛过无穷无尽的讥讽与艰苦,但是没有任何人能够抵挡住,日日徘徊在耳边的糖衣炮弹,当谗言足够顺耳,足够美丽,还有谁会用理智去思考真实的情况。
《活法》当中有句话:当有人问,人为什么来到这个世上时?我毫不犹豫的,毫不夸耀的回答,是为了比出生时有一点点的进步;或者说是为了带着更美一点,更崇高一点的灵魂死去。
也就是说,我们生而为人,来世上走一遭,不拼一把,白白浪费掉大好人生,一路长大一路废掉,却又何必呢!
在这世界上,美好的东西的真的很多,就不要只着眼于眼前的舒适,而荒废了其它美好的事物,
其实,只要敢于面对开始,任何时候开始都不算晚,只要你敢于开始,敢于挑战。
而明天的你,一定会感谢今天不荒废生命,敢于拼搏的自己!
——end——
关于主播
《读者》杂志官方账号,每晚8点,和你分享一篇好文章,已被77万人关注,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体现深刻的人文关怀,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追求高品位,高质量,赢得了各个年龄段和不同阶层听友的喜爱,更被誉为了“中国人的心灵电台,全家人的精神纽带”。
关于喜马拉雅
随时随地,听我想听!4.7亿用户的共同选择,听段子听小说听新闻听音乐,就用喜马拉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