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讲述当年抗美援朝的故事(抗美援朝老兵梁春游)
老兵讲述当年抗美援朝的故事(抗美援朝老兵梁春游)谱写出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赢得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一道共同抗击侵略者。历经两年零九个月舍生忘死的浴血奋战,
撰文作者:罗瑞雄
70年前的今天,
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民族的期望,
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同朝鲜人民一道共同抗击侵略者。
历经两年零九个月舍生忘死的浴血奋战,
赢得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谱写出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为了更好地让年轻一代铭记历史、将红色基因融入血液之中,把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传承好、发扬好,从中汲取精神营养,砥砺血性胆气,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为建党100周年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2021年3月20日,记者专程来到梁春游家中,采访了这位88岁高龄的抗美援朝的老人家。老人家虽然年事已高,但却精神饱满,神采奕奕。梁春游翻开斑驳发黄的老相册,小心翼翼地穿上挂有3枚勋章的旧军装,回忆起那段光荣岁月。
梁春游,男,出生于1933年7月,祖籍广东新会,1951年1月入伍,经过部队一年的刻苦训练,1952年2月随铁道兵部队入朝参战。在朝鲜战场作战二年,于1953年12月从朝鲜回国。在战场上,由于梁春游不怕流血牺牲,敢打敢拼,表现非常突出。回国后,被部队直接保送就读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石家庄铁道兵学校铁路科桥梁专业。在军校学习中,成绩特别优秀,曾受到过苏联军事专家的赞扬。毕业后留校工作,曾任排长、团参谋等职务。1982年4月转业到广州市越秀开发建材公司工作,直至1993年退休。
88岁的老战士梁春游,每当回忆起当年参战的经历时,难掩内心的激动,在部队的一幕幕往事如幻灯片般在他眼前闪过,万千感慨涌上心头。据梁春游的爱人介绍,老梁退休后,他经常观看电视台里播放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片的纪录片,回忆当时在朝鲜战争中的艰苦岁月。当时,自己随部队在朝鲜战场的山地开山架桥,部队没有机械作业工具,战士们就用铁锹和十字镐等开山打洞和架设桥梁,劳动强度非常大。有时,部队的粮食供应不上,只有把后方运来的炒面当干粮,战士们就抓起一把炒面,和着雪水吞下。有的架桥部队,炒面也没有了,战士们只能在山上挖野菜充饥的艰苦场面。而现在,他最喜欢看的是《跨过鸭绿江》这部抗美援朝的战争片,他刚看完《中央电视台》的连续剧,又接着收看《广东电视台》播出抗战抗美题材的纪录片。有时候,老人家自己在屋子里独坐,静静地翻看之前的老照片,回忆往事,看得动情时眼角湿润,他有时始终不发一言,有时又自言自语,常常想念起在朝鲜战场中死去战友的名字。
那是1949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老百姓的日子逐渐好转,人们重新对生活燃起希望,脸上洋溢起笑容。朝鲜战争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侵略者,将战火烧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门口。
放弃求学路 投身保家卫国
苦难的旧生活历历在目,幸福的新生活来之不易。1951年8月,梁春游就读于广州市知用中学初二级。为了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梁春游经过几天的努力,终于说服了父亲,毅然放弃了初中学业,投笔从戎,从学校直接报名了参军。8月14日早上,在广州越秀山体育场,举办了声势浩大的入伍欢送仪式。在锣鼓喧天的欢送下,胸前戴着大红花,背起行囊,从广州出发来到了铁道兵团学校三中队。那年,同梁春游一同从广州市入伍的战友一共有70多人。每天,在部队都要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随时准备入朝参战。
1952年2月2日晚,在夜幕的掩护下,梁春游随部队悄悄地跨过了鸭绿江,正式入朝参战。他所属部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第3师3团1营8连,他当时担任7班班长。梁春游说,他们入朝后,部队驻守在朝鲜一个地名叫孟中里的地方,该地区有一条公路连着一座大铁桥,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后方战略物资运往前线的一条必经之路。
战争中,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是哪一场战争,后勤补给和保障工作都至关重要。有了充足弹药物资才算是有了和敌人抗衡斗争的资本,才会让战士们在战场上不会为了缺少弹药粮食束手无策,陷入危险境地。所以,像梁春游的铁道兵架桥部队的保障工作,在同敌人每一场激烈的战斗中,就显得格外的重要了。
那次抢修,多名最好战友永远离开了我们
梁春游回忆说,“记得有一次,白天敌机在上空盘旋袭扰,部队只能夜间施工,我们排也参加了施工工作。为了加快抢修进度,有时候白天和晚上都要连续进行桥梁的架设工作。我们刚进入工地不久,美军几架重型轰炸机,就从高空中连续不断地投下了炸弹,许多战友瞬间就被震塌的土方等盖在底下。敌机走后,战士们疯了一样地挖开土方。然而一切都晚了,一具具遗体就那么直挺挺躺在我们眼前,重伤的同志一声声呻吟。那天,有多名最好的战友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当时,梁春游的左手臂,也被爆炸后的炸弹弹片划破了一道口子,鲜血不断往外直流。指导员看见后,马上询问梁春游还能不能继续坚持施工,梁春游大声对指导员说,轻伤不下火线,请指导员放心,我还能继续施工。当时,梁春游始终强忍住手臂上伤口的剧烈疼痛,一直坚持到把桥梁抢修好后才退下火线。
为表彰梁春游在这次抢修桥梁时轻伤不下火线的大无畏精神。当天晚上,连队指导员专门通知炊事班,单独奖励了一个窝窝头和一碗小米粥给梁春游同志。
虽然已经过去几十年,但是,现在只要撸起袖子,梁春游当年在战场上留下的弹片伤口还是清晰可见的。有时,遇到刮风下雨天气时,伤口位置还会隐隐作痛的。
在抗美援朝战争前线,中国铁道兵部队冒着美军飞机的狂轰滥炸,日夜抢修抢建铁路公路和桥梁,创造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据记载,在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的建设和守护之下,至战争结束时,北朝鲜的通车里程由低谷时的107公里达到了1382公里,这正是中国铁道兵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丰硕成果。
发扬军人本色,“追忆红色岁月、传承革命精神”
1982年4月,梁春游从部队转业到越秀开发建材公司工作。梁春游转业后,他抱着一切从零开始的心态,把曾经的成绩、曾经抗美援朝的荣誉都先放在一边,用平常心对待新的工作、新的岗位。在工作中虚心学习、细心请教,很快就融入到新的集体工作中。
80年代初期,广州有相当多的建筑行业,建筑木材、钢铁都非常紧缺。梁春游大力发扬军人作风和抗美援朝的勇敢精神,充分利用部队首长转业到地方工作的便利关系。他先后3次北上东北,很快就联系到木材,并且动用自己人脉广的关系,用最短的时间,就把木材安全运回到了单位,很快就解决部分建筑企业木材紧缺的问题。木材问题解缺后,梁春游又利用部队首长转业到鞍山钢铁厂当领导的关系,用三顾茅庐的办法,几次前往鞍山钢铁厂,终于采购到大量钢材 短期内,也解缺了属下建筑等行业钢材短缺的突出问题。并使企业迅速走出了困境,扭亏为赢。
1993年,梁春游从企业经理的岗位退了下来。退休后,一些街道,工厂或学校都不定期邀请他去讲授革命传统教育课。梁春游同志在自己身体许可,时间又安排得开来的情况下,不管有多忙,他都会愉快接受去讲“追忆红色岁月、传承革命精神”的革命传统教育课。讲课过程中,他灵活多样,经常针对不同的群体和听众,生动地讲述一段段战争的片段、一个个艰苦奋斗的故事,仿佛将大家带回到战火硝烟的年代,让年轻人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感受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去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大家要牢记历史,珍惜和平,鼓励年轻人要有“位卑未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大无畏革命精神,积极投笔从戎,参军报国,让青春无悔,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展示新一代年轻人的时代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