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vuca时代需要的十种能力(VUCA乌卡也可以是一种能量)

vuca时代需要的十种能力(VUCA乌卡也可以是一种能量)两位学者在企业端提出“指挥家”的概念,以强调企业新的外部职能;在企业外部相关者端,提出了“联动者”概念,联动者既可以是供应商,也可以是顾客和用户,还可能是互补者,甚至竞争者。从一个更高维度来看,指挥家与联动者的位置也可能互换。这种指挥家与联动者的交互(engagement)关系,就是价值圈层理论中价值决定因素的关键所在。在主体与客体相互转换的过程中,价值圈层得以在原有的价值理论闭环(企业—供应端—需求端)上实现突维,让价值变得“活”起来。不同于以往价值理论关注研发、生产、销售、反馈的线性化流程优化,价值圈层认为企业应该注重夯实第一圈层的基本功能,打造第二圈层的核心板块,同时在联动者与指挥家的共同作用下,赋能不断涌现出来的更多的第三圈层,持续释放新价值(详细解释请参看《原力》)。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童文锋教授与电子科技大学杜义飞教授,基于传统价值理论基础并扎根中国数字经济企业实践,提出了一个新名

vuca时代需要的十种能力(VUCA乌卡也可以是一种能量)(1)

价值圈层

数字时代新空间与新战略

价值战略,从来都是管理学的核心主题和企业管理者的必修课题。价值本属于一种哲学概念,是指客体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效益关系,这与企业经营的本质是相通的。自泰勒开启科学管理的大门以来,无数企业致力于优化生产流程、压缩运营成本,在大机器时代开疆扩土。为了更好地指导企业开展竞争,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开创性地提出了价值链(value chain)理论。该理论描述了企业创造一个产品或服务所需的全部活动,并将企业的价值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即进货物流、生产加工、市场营销等企业的核心生产与销售程序)与辅助活动(即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研发等支援核心经营活动的其它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配合,企业得以提升增加值(valueadded)。

vuca时代需要的十种能力(VUCA乌卡也可以是一种能量)(2)

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企业生产开始逐渐转向单一产品方向的细分,产业上下游企业联合生产成为主流。此时,价值转移到了更广阔的生产端,存在于从供应商到企业,最后到客户的流通环节,产品成为了价值的载体。受波特教授思想的影响,哈佛商学院的亚当·布兰登勃格(Adam M.Brandenburger)和哈伯恩·斯图尔特(Harborne Stuart)提出了价值棒(valuestick)模型。价值棒将价值链归纳为供应商机会成本、商品生产成本、商品价格和消费者支付意愿四个要素。在价值棒模型中,供应商机会成本和商品生产成本之间的差额构成了供应商的价值,商品生产成本和商品价格之间的差额构成了企业的价值,商品价格和消费者支付意愿的差额构成了消费者的价值。可见,不同于价值链关注企业内部的价值获取,价值棒模型将视角扩展至不同的企业之间,强调企业间的价值交易关系。

vuca时代需要的十种能力(VUCA乌卡也可以是一种能量)(3)

自互联网时代以来,信息技术和全球化浪潮促使产业链不断细分,企业上下游可以遍布全球。许多专注单一部件生产的企业兴起,成为其他企业的互补者。例如,波音飞机的舱门可能来自加拿大,引擎可能来自美国,其生产流程需要全球数十个国家、数千家软硬件供应商的合作。为此,亚当·布兰登勃格教授联合耶鲁大学的加里·纳尔波夫(Gary Nalebuff)教授提出了价值网模型。这一模型拓展了供应商、企业、消费者和竞争者等传统角色间的单一连接关系,特别地把互补者这一新角色纳入价值体系中。互补者通过提供互补性产品,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例如,电脑硬件企业(如IBM)与软件企业(如微软)互为补充,共同打造了庞大的电脑市场,提高了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创造了共赢的局面。互补者并不直接处于生产链条的上游或下游,其存在为价值模型提供了新的维度,各参与主体得以被纳入一张“平面”之上。

vuca时代需要的十种能力(VUCA乌卡也可以是一种能量)(4)

在大机器时代,价值几乎完全被商品自身功能、基本属性所承载。传统战略假定行业边界定位清晰(五力模型),企业边界清晰。企业可以围绕从研发、设计、生产投入到营销、售后服务的“价值链”,创造价值然后获取价值(价值棒)。在互联网和电脑科技时代,互补者加入生态,参与创造价值和分享价值(价值网)。近年来需求和消费端愈发重要,《蓝海战略》作者,INSEAD商学院教授钱·金(W. Chan Jim)和勒妮·莫博捏(Renee Mauborgne)采用价值曲线(valuecurve)来刻画企业提供的产品与服务为购买者带来的效用高低。至此,基于西方工业革命与信息革命的企业实践,价值理论实现了从点(价值链)到线(价值棒)再到面(价值网)的全面优化,完成了从企业内部到供应端,再到需求端的闭环。

vuca时代需要的十种能力(VUCA乌卡也可以是一种能量)(5)

如今,数字革命在中国爆发,数字经济成为GDP增长的重要引擎,为价值理论的改造升级提供了经验沃土。同寒武纪物种大爆发一样,这场数字经济爆发催生了大量商业“新物种”,B端与C端的新势力登台亮相,商业格局变化的同时也在重塑新的商业思维。然而,数字革命爆发也放出了VUCA这头洪水猛兽。VUCA,即易变性(volatility)、不确定性(uncertainty)、复杂性(complexity)和模糊性(ambiguity),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新常态。原有价值理论强调明确的分工与固定的角色,局限于产品的成本和功能,在分析层面上拘泥于企业的直接上下游、竞争者和互补者,已经越来越难帮助企业家、管理者理解当今数字革命中的商业现象。数字时代下,价值理论需要有所突破。

vuca时代需要的十种能力(VUCA乌卡也可以是一种能量)(6)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童文锋教授与电子科技大学杜义飞教授,基于传统价值理论基础并扎根中国数字经济企业实践,提出了一个新名词——价值圈层(valuecircles)。他们在《原力——再造企业价值战略》一书中指出,数字时代催生的新业态拥有新的价值空间,该空间由多个圈层组成,是消费端与生产端弯曲、连接后的产物。数字化技术的普及使得个体和组织发声的门槛大大降低,每个节点都可能在数字网络中释放自主性,参与者能随时随地介入多个价值释放环节。此时,参与主体成为最活跃、最具创造力、最能联动整体的存在。为此,每个圈层里的核心企业除了需要协调企业内部的传统职能(如研发、生产、销售等)外,还需要指挥企业外部可联动的伙伴来一起参与价值创造,尽可能释放所有参与者的主动性。

vuca时代需要的十种能力(VUCA乌卡也可以是一种能量)(7)

两位学者在企业端提出“指挥家”的概念,以强调企业新的外部职能;在企业外部相关者端,提出了“联动者”概念,联动者既可以是供应商,也可以是顾客和用户,还可能是互补者,甚至竞争者。从一个更高维度来看,指挥家与联动者的位置也可能互换。这种指挥家与联动者的交互(engagement)关系,就是价值圈层理论中价值决定因素的关键所在。在主体与客体相互转换的过程中,价值圈层得以在原有的价值理论闭环(企业—供应端—需求端)上实现突维,让价值变得“活”起来。不同于以往价值理论关注研发、生产、销售、反馈的线性化流程优化,价值圈层认为企业应该注重夯实第一圈层的基本功能,打造第二圈层的核心板块,同时在联动者与指挥家的共同作用下,赋能不断涌现出来的更多的第三圈层,持续释放新价值(详细解释请参看《原力》)。

vuca时代需要的十种能力(VUCA乌卡也可以是一种能量)(8)

运动科技领先企业,Keep为各类联动者提供了多维运动场景。在传统印象中,运动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如果没有伙伴,很难坚持下去。Keep聚焦关联,为用户提供了上千套运动内容产品,用户不仅可以与好友一起运动,还可以结识全世界志同道合的伙伴。更为重要的是,社区中用户持续地互动,衍生出大量健身达人、饮食指导师、运动教练等角色。这些专业人士不断生产出专业且多样性的内容,从固定身份的用户、供应商、互补者变成了联动者。在这种关联与交互的过程中,Keep还从指挥家转身成为联动者,配合社区用户自发组织的线上挑战赛等各类活动。在Keep与参与者共同打造的价值新空间中,各主体灵活转化自身角色变成一种可能,平台、赞助商、场地提供方、运动爱好者得以全方位发挥主动性,源源不断地释放新的价值圈层。

价值圈层的核心思想认为,在数字时代下,企业不应该逃避VUCA,而应主动拥抱VUCA。从价值棒到价值网是价值边界的突破,而从价值网到价值圈层则是价值参照系的跃升。在价值网中,不可能让别人始终向你看齐,也就不可能有太多的发起者,而在价值圈层中就有可能。在价值圈层里,不一定要别人完全向我看齐,鼓励参与的每一个主体都要有一定的自主性。只要他的想法有价值、值得是否,大家就可以向他看齐。指挥家与联动者的互换,主动性(initiative)的释放,就是参照系的变化,就是企业承接、拥抱、转化数字时代下VUCA的原力的关键所在。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