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爱我的人郝蕾(世界欠你一份真爱)
世界上最爱我的人郝蕾(世界欠你一份真爱)在谈到和金燕玲老师的合作时,郝蕾坦言“没有任何沟通”“拍摄时两个人说的话加起来不超过50句”,因为“大家都是职业演员,没有必要去商量怎么演,这种戏也不是商量出来的”在这部女性题材电影中,郝蕾饰演报社记者郭建波,与母亲纪明岚与女儿郭婉婷同住在一个屋檐下,祖孙三代因亲情捆绑在一起,摩擦不断又充满隐忍。 今天,夜暖暖就来说说烈女子郝蕾。作者/藩之火5月17日,《春潮》在爱奇艺上线,登上爱奇艺电影热播榜单、豆瓣实时热门电影榜单首位。
【暖暖说】周冬雨的偶像、被誉为“中国最好的女演员之一”的郝蕾,携《春潮》重回大众视线。
这是自去年11月她发布离婚声明(与第二任老公结束了婚姻关系)以来,首次公开亮相。
在《春潮》成为关注焦点的同时,人们也同样关心这名演艺圈的奇女子。郝蕾卓越的演技,她与邓超的旧情、与演员李光洁的短暂婚姻,都让她充满了话题性。
事业上,她演技是公认的好,却没拿过一次影后;情感上,她对爱情的投入总是掏心掏肺,全力以赴——但似乎总是“差那么一步”。现实一点都不rosy,但她却从未妥协。
今天,夜暖暖就来说说烈女子郝蕾。
作者/藩之火
5月17日,《春潮》在爱奇艺上线,登上爱奇艺电影热播榜单、豆瓣实时热门电影榜单首位。
在这部女性题材电影中,郝蕾饰演报社记者郭建波,与母亲纪明岚与女儿郭婉婷同住在一个屋檐下,祖孙三代因亲情捆绑在一起,摩擦不断又充满隐忍。
在谈到和金燕玲老师的合作时,郝蕾坦言“没有任何沟通”“拍摄时两个人说的话加起来不超过50句”,因为“大家都是职业演员,没有必要去商量怎么演,这种戏也不是商量出来的”
当被问到“为什么女性电影故事都那么苦?”
郝蕾说,生活中比这个还苦。生活对你的折磨,特别像一个小细刀在刮你,而不是上去捅你两下。
这么多年,郝蕾一点没变。直言不讳,毫无保留。
信仰爱情的女人
郝蕾算得上情路坎坷。
2003年,郝蕾与邓超因《少年天子》相识相爱。剧中,邓超是年少登基的顺治皇帝,郝蕾是深爱顺治却最终被厌弃的静妃。
爱到深处时,两人还去纹了情侣纹身。不料,这段郝蕾坦陈是“这辈子最惊心动魄的爱情”,最后却惨烈收场。
分手原因说法不一,外界传言是邓超接受不了郝蕾在《颐和园》里的大尺度表演,而郝蕾则说,《颐和园》只是个爆发点而已,有没有这部戏根本不重要,结局是注定的。主要还是因为她和邓超不合适,人生观和世界观相差得太远了,理解的东西也有很大距离。
用情至深的郝蕾,分手那段时间特别痛苦,整天都是恍惚的,很抑郁很抑郁,想过自杀。她甚至冲动地从北京跑到广州,在邓超拍摄电视剧《冲天小子康南海》时,大闹片场。可最终,一切还是无法挽回。
慢慢走出情伤的郝蕾,2005年因拍摄电视剧《密令1949》和演员李光洁日久生情。
当时,郝蕾是当红女演员,李光洁只是初出茅庐的无名小卒。“我还真没觉得他帅,算是长得比较有棱角。我觉得男人的内在更重要,他的长处是文化修养高,心智很成熟,这在年轻的演员里面不多见”,郝蕾当时这么评价男友。
2007年7月,两人秘密成婚。2008年4月,两人承认已婚。2009年6月,李光洁和神秘女子牵手,搬离爱巢,郝蕾街头失声痛哭。最终两人离婚收场。
2013年,郝蕾与圈外公务员男友结婚,并生下一对双胞胎。就在大家都以为情路波折的郝蕾终于岁月静好时,2019年11月,郝蕾发布声明中,表示“我与孩子爸爸的婚姻止步于几年前。”
每次对待感情,郝蕾都非常投入,非常认真。
郝蕾说,她认为爱情就是一生一世的事情。对待爱情就是应该抱着这辈子就爱这一个人的想法。就算之后有一些波折,一些节外生枝,最开始也不能抱着打算节外生枝的想法。
认真就会用力。
郝蕾在采访中曾经袒露,自己“以前会强烈地抱怨,觉得对方太不珍惜。后来明白了,譬如我是一个湖,他是一个杯子,一个杯子只能盛下一个杯子的水,但我不行。我太爱你了,我必须把水全部倒给你,这时杯子自然会溢出来,同时杯子也有压力。”
这么用力,是为了什么?不为什么,天性如此。
演员打动人心的角色,往往也是她内心某一部分的反映。郝蕾和她出名的几个角色,性情方面都有相似之处。
话剧《恋爱的犀牛》中的女主角明明,清纯活泼又肆意洒脱、敢爱敢恨且无怨无悔。
《颐和园》中,在爱与性中孤独求索的余虹,漂泊,放逐,逃不过无常的命运。
《少年天子》中,任性尖刻、刚烈极端,深爱皇帝却被厌弃的废后静妃。
《浮城谜事》里,丈夫出轨后失望、愤怒乃至踏上复仇之路的陆洁。
郝蕾曾唱过一首《氧气》,更是道尽了爱情的美好和易逝,命运的脆弱和无常。
“对我笑吧,笑吧,就像你我初次见面,
对我说吧,说吧,即使誓言明天就变,
享用我吧,现在,人生如此漂泊不定,
想起我吧,将来,在你变老的那一年。
过去岁月总会过去,
有你最后的爱情,
过去岁月总会过去,
有你最后的温情。
所有的光芒都向我涌来,
所有的氧气都被我吸光,
所有的物体都失去重量,
我的爱已经走到了所有路的尽头。”
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个人对爱情的态度,也许就是他对人生的态度。
有人把爱情当成手段,追求的是爱情能带来给自己的附加物,富裕的生活、更高的地位又或抱团取暖的俗世烟火。
而郝蕾,永远追求的是爱本身,在意的也是爱本身。
郝蕾对爱情是有自己的理解的。
拍完《颐和园》后很长一段时间,郝蕾说她每次谈恋爱,都会对男方有个小小的测试,观察男方对待《颐和园》的态度。一方面,她从不后悔出演《颐和园》,但另一方面她也觉得自己不能要求男方理解这种对艺术的追求。
也就是说,她没有把握对方会在世俗观念和真实的她之间,选择哪一方。
郝蕾提到,她充满忐忑地带当时还是男友的第二任老公看《颐和园》。不安的她追问他的评价,而他只是眼中含泪,说“我能不评价吗?”这击中了郝蕾,她说,他把她看作一个人。“有很多人,喜欢你的演技,喜欢你的长相,喜欢你的味道。他把你看作很多,但是他唯独没有把你看作成是一个人。”
这就是郝蕾对“爱”的理解,尊重、平视、看见。
为了追求心中的爱情,郝蕾不设防,把真实的自己交付出去,完全袒露在亲密爱人面前,渴望对方能看见自己、心意相通。
她更不屑于利用人性当中的幻想和投射,为自己打造一个吸引人的形象,以此来维护对方对自己的敬畏,自己在关系中的权力。
这种对爱情的信仰和高洁的自我要求,就像面对喜马拉雅山朝圣的圣徒,明明没有人看见,仍然要一步步叩拜下去,敬畏,臣服,投入,哪怕付出巨大的代价,也坚持向心中的神圣献祭。
可惜,信仰爱情的人,也无法避免地要通过爱某个具体的人,去实现心中的爱情。
往往现实中活生生的爱人,与理想的爱情之间,是有差距的。不是每个人都那么纯粹和开阔,能真正理解和欣赏她,更有力量承担得了她的毫无保留与全心投入。
于是,每次恋爱毫不惜力的郝蕾,一次次地拥抱爱情,又一次次地受伤。
不过,郝蕾自有她的清醒和豁达。在被问到是不是颐和园的拍摄导致她失去了当时的恋人时, 她说会因为一部影片而失去的爱情,就不是真正的爱情。真是这份清醒和敏锐,她才会潇洒地两度离婚,而不是自欺欺人地容忍下去。
誓要进入表演教科书的女演员
如果说爱情是郝蕾的一大信仰,表演艺术就是另一大信仰。
郝蕾对演戏的认真和执着是出了名的。
在拍摄娄烨的《浮城迷事》时,有一场撞见老公出轨的戏,剧本上写的是“五雷轰顶”。郝蕾拍了一天,试了各种表现方式,还是觉得没有达到最好的展现。她酝酿了两天情绪,后来用一种并不夸张的表演方式,极其精准却又没有表演痕迹地演出了女主角当时的震惊、慌张、悲伤和无助。
娄烨是郝蕾合作最多的导演。
这位她感激和信任的“永远的老师”,拍摄时通常不会跟演员讨论要怎么演,甚至不会给演员具体的指向,告诉对方哪里演的好或者不好,常说的一句就是“再来一遍”。这种方式也许能最大程度地释放演员的潜能,但对演员的悟性要求也很高。演员也愿意一遍遍去沉浸、体悟、挖掘,高标准严要求自己。
最多的时候,一个镜头郝蕾拍了47条。这些年来,她与娄烨互相成就,不断开拓和挖掘艺术的高度,文艺片女王的称号也当之无愧。
尽管演技备受认可,但郝蕾获得过的最大的奖项却只有一个金马奖最佳女配角。
这与郝蕾爱憎分明、不够圆滑的个性关系很大。
15岁刚开始拍戏时,郝蕾曾被前辈告诫,这个圈子是个大染缸。当时她天真地说,没有关系,我们是莲花啊。
后来遇到名利圈里的各种争斗,她说自己也会想“你妥协一下会怎么样呢?反正也没有太妥协,你也不会妥协到别人的床上去。只不过你妥协一下,这个剧本烂一点,那个逻辑不合一点,人家不也都照看了吗”。郝蕾说她有时也会劝自己,但是一到那个点上,她就会觉得不行,不能这样,过不了心里那个坎。
这样对表演艺术“斤斤计较”的态度,帮郝蕾在专业上更上一层楼,但也势必与娱乐至死、流量至上的大环境格格不入。
她曾在采访中表达过对中国娱乐圈的失望。
作为一个执着追求表演专业深度和高度的人,郝蕾说,她有时也会想,大环境如此浮躁,你这样认真,给谁看呢?
她也直言不讳,一些在业内被奉为高端的表演,其实不过是一些抓耳挠腮式的激情表演,大学学生就可以达到的技术高度。而业内都是这样肤浅的评判标准,更不用说观众能否识别真正的表演了。
郝蕾说得对,真正的表演是没有匠气的,是一种厚积薄发后的浑然天成,而不是夸张演绎后的失真。只是这需要天赋,而每行每业,有天赋的大师总是极少数,更不一定有话语权。这份直言不讳,让郝蕾有意无意得罪了不少人。
但郝蕾并不在意,她知道自己要什么,她有自己的坚持。
曾经有人告诉她,若坚持自己内心的话,就只能成为小众的演员,一百个人里只有十个人喜欢。郝蕾却觉得,那太好了,因为会少掉非常多的烦恼。能有十个人能知道你在干什么,应该觉得自己很庆幸了。演员不需要同质化,也不稀罕高流量,关键要有独特的风格,做到不可取代。
对于热爱和敬畏的表演艺术,郝蕾说,“她就像我手里的水晶球。我不能砸碎她糟蹋她,而要好好捧着她。这是我的原则。”
“做艺术是要有责任心的。有那种观众想要吃什么就做什么菜的搞法。但也有坚持做自己认为最好的菜,喜欢这一风格的自会喜欢。”
她追求的是成为真正的演员,而不是备受关注的明星。
“台上是只虎,台下是只鼠”。演员和明星是不同的。演员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低调,这样才会少些被他人关注,而多些观察体验大众生活的机会,更好地积累对角色的理解。
在郝蕾看来,表演艺术和娱乐大众是有本质区别的。她要做的就是用好的表演,为演员正名。她也毫不掩饰自己的雄心,希望自己的名字出现在表演教科书上。
后记
写这篇文章时,发现郝蕾的照片,除了剧照之外真的很少,在女明星中实属罕见。也许正如她说过的,要做一个真正的演员而不是明星吧。
有朋友告诉我,他的印象里,郝蕾总是口出狂言,特立独行。
但其实你看她为数不多的访谈,会发现她是一个很平实的人,为人和说话都有一种“大老实”,对人生思考颇多,很多话还有哲学的意味。
也恰恰是因为她太真实,把自己真实的想法直接说了出来,所以才总是语出惊人。有时被断章取义后,更显得她狂妄自大。而骄傲的郝蕾又对这种误解不屑于解释。正如她在《柔软》话剧表演中所说的台词,“他们都视我为异类,因为我不屑于掩饰我的轻蔑”。
两结两离,关心郝蕾的人也不免担心她到底过得好不好。面对生活的境遇,郝蕾倒是十分豁达和坦然。
她曾说,在外界看来她好像很拧巴,其实她自己感觉一切都很自然。“我的人生没有秘密,没有什么事是羞于让别人知道的。没有什么东西是让我自己特别后悔的”。
我想,听到这句话,喜欢郝蕾的影迷们,也会感到安心和开心吧。
藩之火
“夜暖暖影视”特约作者,定居悉尼,关注人性,爱电影、爱八卦、爱写字。
往期精选Editor' Choice
- 《婚姻故事》:爱在离婚诉讼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