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23年(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23年)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23年(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23年)第巴明白其中之意,他对外放出消息:五世达赖已“入定”,将进行修行,不见任何人。他本人的离世,意味着他们将从此失去清政府的支持,也就是说固始汗如果以后攻打他们,大清不会再为他们提供支援了。说完这几个字后,他便没了呼吸。多年来,五世达赖与和硕特部的固始汗,共同治理着西藏。固始汗之所以不敢肆意妄为,是因为五世达赖是被大清册封过的喇嘛,背后有清政府的支持。临终前的达赖,是在告诉桑结嘉措(以下简称他为“第巴”):
1682年的一天,布达拉宫。
五世达赖(领袖称呼)洛桑嘉措躺在床上,他自感时日无多,把第巴(官名)桑结嘉措叫到身边。
此时的桑结嘉措早已泪流满面,他紧紧抓住达赖的手。
五世达赖用尽最后的力气,说道:“固…固始汗…灵童…”
说完这几个字后,他便没了呼吸。
多年来,五世达赖与和硕特部的固始汗,共同治理着西藏。固始汗之所以不敢肆意妄为,是因为五世达赖是被大清册封过的喇嘛,背后有清政府的支持。
临终前的达赖,是在告诉桑结嘉措(以下简称他为“第巴”):
他本人的离世,意味着他们将从此失去清政府的支持,也就是说固始汗如果以后攻打他们,大清不会再为他们提供支援了。
第巴明白其中之意,他对外放出消息:五世达赖已“入定”,将进行修行,不见任何人。
接着,就是“灵童”一事。
达赖喇嘛作为活佛最高地位的象征,只能传位于“转世灵童”,即上一任达赖转世在人间的孩童。
第巴请来一位高僧,经过占卜,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会在门隅地区的邬坚岭降生。虽说是占卜,但第巴也有自己的打算:邬坚岭本就荒凉偏僻,因此他们找灵童的秘密容易保守。
另一个原因,事关教派之争。
那时的藏传佛教,最大的两个教派是宁玛派(红教)与格鲁派(黄教)。
门隅一带的民众大多信奉红教,而第巴所掌管的是黄教事务,所以在他看来,将来若能有一位黄教教主诞生在门隅,这无疑将扩大黄教的势力。
很快,他派了几位大喇嘛来到邬坚岭,让村民把去年村子里出生的男婴都集中起来,共有三位。
喇嘛们从行囊里拿出许多物件,放在男婴面前,只见其中有一位小男孩,一下就从众多物品中,抓起唯一一个五世达赖生前的遗物,笑呵呵地把玩起来。
喇嘛们面面相看,像是发现了什么,但并未将意图告诉村民,然后就离开了。
至于那个男婴,名叫“阿旺诺布”,也就是后来的——“仓央嘉措”。
他的父亲叫扎西丹增,母亲叫次旺拉姆,他们住在邬坚岭一间极其简陋的房子里,生活穷困。
自从喇嘛来村后,扎西丹增一家人并没受到任何影响,照常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但有些事情,冥冥之中已经注定。
扎西丹增的身体每况愈下,不久便离开了人世。母子俩相依为命,过起了更艰苦的生活。
母亲从没放弃对仓央嘉措的教育。当地的门巴族是一个热爱诗歌的民族,母亲就让儿子多学学、多看看那些作品。
冬去春来,转眼间,仓央嘉措9岁了,已是大孩子了,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他的人生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天,一位陌生人来到他们家中,他自称是巴桑寺的经学老师,把当年选灵童的事告诉了仓央嘉措的母亲。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母亲决定把儿子送去巴桑寺,毕竟这样的话,儿子以后就不用吃苦干活了,而是能好好学习,前途也将一片光明,只是很难再见到儿子了。
在寺院里,仓央嘉措每天除了要学习礼仪,还要抄录经书、听大师讲经,日子乏味,但他的表现还算不错。
大师表扬了他,他问大师能否奖励他回家看阿妈。大师告诉他,他是灵童,不同于一般孩童,要努力学经,以后有重任在身。
仓央嘉措听后,流下了眼泪。大师见他乞求的眼神,一时心软,答应了他。
岁岁年年,还是这样的场景、这样乞求的眼神,而此时的仓央嘉措已经13岁了。
他问大师,当年的承诺是否记得。大师说,当初答应他,只是为了让他放下心中的杂念,没想到这么久了他依然念念不忘。家,只会是他的累赘,并不会让他成佛。
一时间,愤怒、失望涌上仓央嘉措的心头,他并没有与大师顶撞,而是默默走出了房间。
他找准一个时机,偷溜下山,找到了儿时的好友刚祖。刚祖告诉他,他的阿妈已经不在了……
从这以后,大师不知道为什么,就不再严格约束仓央嘉措了,他每天都可以下山逛集市。
在这期间,他偶然认识了一位叫仁增旺姆的姑娘。
爱情的萌芽悄悄种在心里,他开始喜欢写情诗。当他把情诗拿给女孩看的时候,女孩感动得流下了泪。
女孩说,自己的父母已经走了,现在和姨妈相依为命,姨妈平时又忙着开店,所以……她很久没听到这么暖心的话了。
后来,他们常常约会,每次约会,仓央嘉措都会带上他写的诗,念给自己心爱的姑娘。
只是,未来会一直这么幸福吗?
一天晚上,仓央嘉措还是像往常一样,准备下山去见仁增旺姆。
可刚到后门,一众僧人就围住了他。
仓央嘉措表示不解,毕竟之前他们都不怎么管他。大师告诉他,那是因为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了。
第二天一早,一群人来到巴桑寺,他们是来接仓央嘉措回拉萨的。
纵使自己万般不愿意,他还是只好坐上远行的轿子。
这一走,就再也见不着心心念念的姑娘了。
秘密败露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康熙三十六年(1698年),康熙亲征势力强盛的准噶尔领袖噶尔丹,最终,噶尔丹大败。
让康熙惊讶的是,在缴获的物品中,竟然发现了噶尔丹和第巴的文书,上面清楚地写着——五世达赖已经圆寂。
康熙大怒,立即写了一封文书质问第巴,命人送去西藏。在信中,康熙写道,如果得不到满意的答复,别怪他征讨西藏。
第巴和噶尔丹,两人从小就在五世达赖的门下学习佛法。后来,正是在第巴的怂恿下,噶尔丹才与和硕特部开战,旨在统一蒙古。
第巴收到文书后,不禁感叹:十几年过去了,秘密,还是败露了。
他随即给康熙回复:第五世达赖的“转生静体”其实早已找到,“今十五岁矣”。当初之所以选择秘不发丧,是因为担心引发西藏变故。他们很快将于“十月二十五日出定坐床,求大皇帝勿宣泄”。
所谓“坐床”,就是为灵童所举行的升座典礼。经此典礼后,灵童将成为活佛。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仓央嘉措被一众僧人请去了拉萨。
不过,他们需要先经过一个名为浪卡子的寺院。在那里,仓央嘉措将第一次见到第巴和班禅。
刚进入寺院,一群人就赶紧下跪,向他参拜,这让仓央嘉措顿时有些受宠若惊。
第巴告诉他,一会儿将由班禅为他剃度。
前面提过,仓央嘉措的本名叫“阿旺诺布”。后来去了巴桑寺,大师将他的名字改为了“阿旺嘉措”,而在浪卡子寺院,他的法名正式成了“罗桑仁钦.仓央嘉措”,意为“善慧宝梵音大海”。
完成剃度、稍作休整之后,他们便踏上了前往拉萨的路。
坐床典礼在布达拉宫的大殿举行。当天,蒙古各部落的首领也来了。
第巴向众人解释道,他此前并未将五世达赖圆寂的消息告诉他们,因为这是达赖生前的遗愿。但如今,灵童已经长大成人,并且学有所成,故而他将卸任,以全力辅佐新一任的六世达赖。
真相坐床大典之后,仓央嘉措从此成了万人敬仰的活佛。
在西藏,达赖喇嘛不仅是宗教上的领袖,还拥有统治权。不过目前,第巴还不愿意放手,他让仓央嘉措还是先去寺庙学习各派经法。
这次的寺庙换成了拉萨西郊的哲蚌寺,身边也还是那些班禅和大师,而日子也还是那么枯燥——除了吃饭,就是学经。
第巴也来监督仓央嘉措,并告诉他,以后他是要干大事,是要亲政的人,因此定要努力学习佛法。
仓央嘉措也确实进步很快,在辩经中击败了寺庙中的高手。
但他并不怎么高兴,他一个人坐在屋内,反问自己:虽然现在对佛法颇为精通,可这真的是自己想要的么?
夜是如此的宁静,他想念起了以前那个姑娘仁增旺姆。
可一切都回不去了,唯有在诗歌里抒发自己的慨叹……
在哲蚌寺修习两年多后,仓央嘉措又一次回到了布达拉宫。
坐在华丽宫殿的宝座上,听着一声声“佛爷”,他开始心生对于真正成王的渴望,可无奈眼下的实权仍掌握在第巴的手上。
好在现在他终于有了一位亲密的朋友,儿时的玩伴刚祖来宫里了。仓央嘉措给他取了个新名字,叫“塔坚乃”。
仓央嘉措问塔坚乃,是否还记得以前跟他提过的那个姑娘——仁增旺姆。塔坚乃立刻懂了,转身就出门帮他打听消息。
当天晚上,一个人突然出现在仓央嘉措的面前。
他告诉仓央嘉措,十多年来,他为了冒充五世达赖,一直被第巴软禁在布达拉宫。他如同动物一样活着,没有任何自由。
他接着说,要不是仓央嘉措来了拉萨,他可能这辈子就要死在这偌大的宫殿里了。而仓央嘉措之所以被当作灵童迎回,根本不是什么所谓的“学成归来”,而是当初第巴隐瞒五世达赖死讯的秘密败露了,被康熙皇帝知道了。
仓央嘉措听了这话,瞬间明白了,原来自己只是第巴手中的一颗棋子,一颗随时可能被扔掉,然后取代的棋子。
这一夜,他辗转难眠。
第二天一早,塔坚乃回来了。他告诉仓央嘉措,仁增旺姆已经出嫁了。
此时的仓央嘉措再也忍受不住内心的崩溃,一下就瘫坐在了地上。
他对塔坚乃说,当初,第巴要他去巴桑寺学经,他就去,结果连阿妈的最后一面都没见上;再后来,第巴又要他去拉萨,他也只能去,然后就这样错过了心爱的姑娘。而当他现在想要与第巴对抗时,却发现这太难了……
看着仓央嘉措如此伤心,塔坚乃心生同情,但也很无奈。他唯一能做的,就是陪这位好兄弟一块喝喝酒了。
自由在那之后,仓央嘉措就如同换了一个人。
康熙四十一年,这一年,他20岁了。
按照规定,达赖年满20岁时要接受比丘戒。比丘戒非常严苛,必须遵守将近三百条的戒律。
在扎什伦布寺的错钦大殿,两千多人都注视着仓央嘉措。
但他却拒绝了班禅——他并不想接受比丘戒。
他告诉班禅,权位,他不想要,他只想要自由。他反问道,活佛既然受了清规戒律,却又手握权力,享尽富贵,卷入纷争,这岂不是自相矛盾?
班禅一时无言以对,在场的两千多僧人一片哗然。
第巴得知后赶来,他倒没有太过生气,而是做出了让步。
其实,对于第巴而言,仓央嘉措受不受戒,还真没太大关系。
他只在意这位20岁的年轻人是否听话,是否愿意乖乖做他的傀儡。
从此,仓央嘉措终于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每每到了夜晚,他和他的好友塔坚乃穿梭在繁华的拉萨。仓央嘉措还留起了长发,给自己化名“达桑旺波”。
想来,自他小时候抓起五世达赖生前遗物的那一刻起,他的人生就不再属于他自己的了。他就如同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而当这只小鸟被放出来后,一种巨大的补偿心理在他的心中产生。
他把之前所有的束缚、孤寂、离别、抑郁全部抛之脑后,醉心于歌舞游宴,纵情于声色之中……
而此时,布达拉宫内,那位真正的最高权力掌控者第巴,与和硕特部的新一任继位者拉藏汗的矛盾日益尖锐。
第巴决定主动出击,他让人暗中在拉藏汗的饭菜里下毒,不料却被其发觉,拉藏汗勃然大怒,立即向西藏开战,最终第巴死于战败。
拉藏汗上奏康熙,报告第巴企图谋反,又说第巴所立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整日游手好闲、贪图享乐,根本就不是什么活佛和达赖,请求清政府废除之。
康熙听闻,下旨:“拉藏汗因奏废桑结所立六世达赖,诏送京师。”
于是,仓央嘉措从布达拉宫被押往了北京。
据史料记载,在押解途中,行至青海湖滨时,圆寂(病逝)。
民间还有另一种说法:好心的解差同情他的经历,将他私自释放,在美丽的青海湖边,他从此获得了真正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