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动画片你看过哪几个(这些国产动画片)
国产动画片你看过哪几个(这些国产动画片)1958年,美影厂拍摄了第一部剪纸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值得一提的是,导演是“万氏三兄弟”之一的万古蟾先生。 百花争鸣,技术创新建厂后共摄制美术片428部,占中国大陆美术片产量80%以上,那些伴随了几代国人,享誉海外的中国动画片,大多出自其中。用“动画”来概括美影厂的作品显然太过粗略,“美术电影”这个名正注明了它的影片风格,从动画到剪纸动画、木偶动画、水墨动画,非常有艺术性。正如美影厂的老艺术家们所说的,美影厂有两个不重复,一是不重复别人,二是不重复自己。
“你们的童年看的是《喜羊羊》,而我们看的是美影厂”
看到一个消息,童年经典动画《雪孩子》将进行重制,2019年上映,比较好奇当年二十分钟的小短片如何扩展成大电影。
当然,今年我们还能看到“阿凡提”骑着驴子登上电影银幕。 再往前想了想,去年年末,《我为歌狂》宣布制作第二季,拉了好一波情怀。 以上经典作品都来自于上海美术制片厂,现在能看到的新闻恰好说明了这家老厂牌在这个时代的尴尬现状:炒老IP。
前有每年都要见几次的孙悟空,《大闹天宫3D版》;最新的作品则是2015年的《黑猫警长2》大电影。
看画风已然和我们小时候那个威风十足的警长相去甚远,更精致但也更“流水线”了: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美影厂),成立于1957年4月,是中国历史最老的动画制片厂之一,前身是东北电影制片厂的美术片组。
建厂后共摄制美术片428部,占中国大陆美术片产量80%以上,那些伴随了几代国人,享誉海外的中国动画片,大多出自其中。
用“动画”来概括美影厂的作品显然太过粗略,“美术电影”这个名正注明了它的影片风格,从动画到剪纸动画、木偶动画、水墨动画,非常有艺术性。
正如美影厂的老艺术家们所说的,美影厂有两个不重复,一是不重复别人,二是不重复自己。
百花争鸣,技术创新
1958年,美影厂拍摄了第一部剪纸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值得一提的是,导演是“万氏三兄弟”之一的万古蟾先生。
“万氏三兄弟”是中国动画的开山之人,1926年,三兄弟在非常艰难的情况下,创作出了《大闹画室》,这是中国第一部动画短片,可惜因战乱已经失传。
采用真人和动画相结合的创意,在动画中出演“画家”一角的正是万古蟾先生。1941年,迪士尼动画风靡的时候,万氏兄弟创作了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
这也是世界动画史上继《白雪公主》、《小人国》、《木偶奇遇记》之后的第四部动画长片。
影片公映时,叫好又叫座,票房收入超过了所有同期上映的影片。
日本“漫画之神”手冢治虫先生正是看了《铁扇公主》才弃医从文,开始了自己的动画之路。
之后,成为动画大师的手冢还来到美影厂拜访自己的“偶像”。
万籁鸣与手冢治虫共同绘制的作品美影厂成立后,三兄弟加入美影厂,万籁鸣和万古蟾做了动画片导演,万超尘则做了美影厂的总技师,带领大家创作出了很多优秀作品。
足见当时,美影厂集结了非常多优秀的动画人,艺术家,加上当时新中国成立后百家争鸣、朝气蓬勃的社会背景,创作环境非常自由,也诞生了许多的动画形式。
1960年,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诞生了,轰动中外动画界,被称为“奇迹”。
将我国传统水墨画运用到动画中,这个想法还是受到陈毅将军的启发,“你们能把齐白石的画动起来就更好了。”
虽然现在“水墨风格”的画风见得也不少,PS上的笔触随便一拉就是“水墨风”。
但《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山水情》这样原汁原味,甚至能感受到宣纸褶皱的质感,独此一家。
虚实相间,渲染自然,留白风格的分镜韵味十足,真的做成了“动起来的齐白石的画”,美影厂这一套水墨动画制作工艺还被评为“国家发明奖”,列为“国家机密”。
《山水情》中,琴师与少年告别,将古琴赠予他。
少年独自走向山巅,寻找着恩师的身影,他弹起琴,婉转的琴声在烟雾缭绕的山水间奏起。
虽然没有一句台词,但已能感到师生情浓,含蓄深厚。
这种诗歌般的韵味,也是完全的中国调调,不论是其中的技艺或气质,只有中国人能掌握其精髓。
还是1960年,第一部折纸片《聪明的鸭子》同样带来了新的技术革新。
从1957 年到文革前夕,上美制片厂群英荟萃,生机勃勃。虽然条件欠缺,但想象力却弥补、超越了种种不足。
“美影厂不缺时间,不缺档期,不缺播出平台,全世界都没有这么幸福的一帮人在做这样的动画片。”
故事新编,民族特色
摸索技术的同时,制片厂对剧情,完整性,民族特色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1961年,历时四年,由万籁鸣导演的动画电影《大闹天宫》完成了。
这部动画电影无需介绍,无论是童年回忆还是现在拿出来被炒冷饭,这个经典形象无人不知。
小时候看《大闹天宫》觉得很热闹,上天入地,直呼“玉帝老儿”的美猴王又勇敢又威风。
现在重看则多了一分感动与敬畏。
这样每一帧都是一幅画,色彩与人物造型都达到完美的电影,居然是在历史动荡中诞生的,让人尊敬。
1961年,《大闹天宫》上集正式上映,效果非常轰动。
1964年,《大闹天宫》下集拍摄完成,但由于我不说了你们都知道的某种原因,被多方批评,创作者们也被下放劳改,影片资料也被损毁不少。这时期被搁浅的影片有很多,包括小时候屡次看哭的《九色鹿》。
创作者们对这部影片的执着,才使得我们最终能看到这部优秀的动画电影。
万氏兄弟的前一部长片《铁扇公主》有很多效仿西方动画的地方,所以这次万籁鸣先生多次强调,他想做的是一部独属中国的动画电影。
于是,创作者们从京城的古建筑、泥塑、壁画中获取创作灵感。
影片中,这些飞天壁画里一般的仙女:
浮雕云纹般的云朵: 孙悟空京剧面孔般的红脸蛋: 锣鼓点的京剧音效、抑扬顿挫的念白方式。无不彰显着我们自己的民族印记。
美术方面登峰造极,剧情的各种隐喻也为人津津乐道,成为了经典,时至今日,我们拿得出手,“镇界之宝”的动画电影,还得属这部《大闹天宫》。
七十年代,中国社会全体缓过一口气,美影厂也慢慢恢复了运作。
文学组的编辑从全国各地挖掘好故事、好剧本,寻找好作家,定期向导演汇报。
《雪孩子》的剧本就是一位语文老师的作品。
为了救小兔子,闯入熊熊火焰中的雪孩子,最后化作了晶莹剔透的水。
这个纯真又勇敢的形象深深地烙在了很多人的童年里。
长片方面还有一部,本人每看每哭的《哪吒闹海》。
少年哪吒拔出剑自刎,虽然是背对观众,但从动态中已经能感受到那果决的力度。
爹爹,你的骨肉我还给你,我不连累你之后是几张无声的定格画面,惊诧、悲痛、悲壮。
音乐前段采用交响乐的风格,后段则是抒情,对应了慷慨就义和哀悼两种情绪,氛围极佳,在线催泪。
还有今年迎来35周年纪念的动画电影,《天书奇谭》,豆瓣9分傲视群雄,故事比起《大闹天宫》的热血和《哪吒闹海》的悲壮,多了有趣的成分。
袁公为造福人类将天书的内容刻在石壁上,却触犯天条遭到玉帝的惩罚。
这样的设定让人不禁想起“普罗米修斯”。
以上,改革开放之后美影又迎来了一段黄金期。
市场改革,日渐衰微
福祸相依,社会开放的同时也意味着“赚钱”的机会变多。
耗费几年只为创作一部动画,拿着固定的薪资,用爱发电,这种人已经显得太“笨”了。
前面提到的水墨动画《山水情》,非常遗憾地成为了中国水墨动画的绝唱。
那时是1988年,美影厂大批原画师南下,去到深圳,为外国制片厂绘制画稿,这叫做“来料加工”,按件计费,效率越高,收入越高。
美影厂进入了艰难的市场经济转型阶段。
随着电视机和电视剧的普及,美影厂萌生出做动画连续剧的想法,创作的主要平台也从电影转为了电视。
于是,动画组开始了《黑猫警长》的创作,这个英勇无比的警长是我最初的警匪片记忆。
剪纸组的《葫芦兄弟》也广受好评,美术风格非常精细,各显神通的葫芦兄弟,慈爱勇敢的爷爷,舍身取义的小穿山甲都令人难忘。
木偶组则是风趣幽默的《阿凡提》,从零零碎碎的“俏皮话大全”到一个个完整,人物形象鲜明的故事,导演用心很深。
还有与加拿大的合拍片《鸭子侦探》,商业化的悬疑推理侦探题材,许多人的童年阴影。
实验动画,改编自郑渊洁的《魔方大厦》。
一些风格独特的短片也是在这段时期产生。
少有人看,但cult风味十足,细思极恐的《孤独的莉里》;实验风格极强,反应现代人生活焦虑的《新装的门铃》;反映盲从现象,充满讽刺意味的《超级肥皂》,我们熟悉的“三个和尚”也穿越到这部短片,客串演出,非常有趣。
没水吃但有肥皂捡的三个和尚但随着美影厂的唯一买家中影公司的购买政策收紧,人才的流失,外国动画占领市场,这多重打击使得在经历几十年风雨的美影厂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微。
产量在提高,但作品中的创造性、民族性少了。
虽然也有《大耳朵图图》,这样商业上成功的教育片。
但“艺术片”“美术电影”则几乎没有。
包括大家都看过的,让十七岁的胡彦斌首次展露才华的《我为歌狂》,虽然是许多人的青春记忆,现在看是经不起推敲的。
楚天歌,你真帅粗糙的Flash动画,复杂场面基本用Q版人物,细节也很不完善,和以往精益求精的“美影厂品质”差的不是一丁半点。
到了现在,美影厂开起了主题咖啡店,老IP不断翻新,算是彻底活在“童年回忆”里了。
当我们嚷着“国漫崛起”的时候,曾经国漫的巅峰,现在也难以超越的上海美术制片厂却沉寂了。
那个年代的艺术家们,为了一片云彩能去北京碧云寺采风,坐在观音莲花座下仔仔细细临摹浮雕云纹。凡事躬行,失败了再来,凭想象力驱动,精雕细琢的“慢”时代已经被抛到后头去了。
更多电影资讯,请关注“西瓜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