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忒修斯之船谁建造的(我们都是忒修斯之船)

忒修斯之船谁建造的(我们都是忒修斯之船)所以,你是忒修斯之船吗?亚里士多德认为可以用描述物体的四因说解决这个问题。四因说是由“形式因”“质料因”“动力因”“目的因”组成,其中目的因是终极的,是最重要的。构成材料是质料因,物质的设计和形式是形式因,形式因决定了物体是什么。基于形式因,忒修斯之船还是原来的船,因为虽然材料变了,但船的设计(形式因)没有变。事物的目的决定了其目的因。忒修斯之船的目的在神话中是装载和运输,在现实中的目的是证明和纪念忒修斯,虽然材料变了,但目的没有变。因此,尽管经过不断的维修和部件的替换,这艘船还是原来的忒修斯之船。读完忒修斯之船,让我不禁产生怀疑:“我”真的是我笃定相信着的那个“我”吗?我们常把自己的人生历程和思维意识视为一条连续不断的河流,但这或许只是线性时间带来的一种错觉。现在,我更愿意将它们比作蚯蚓,一条被斩成了数截 、每截都能独自存活的蚯蚓。它既是一,又是多。每一条蚯蚓全是我,但每一条蚯蚓又不全是

“忒修斯之船”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这句歌词出自于崔健老师发表于1989年的单曲《不是我不明白》,表达了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迷惘与困惑(有一说一 这首歌有丶上头)。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世界变化的太快,我们难以完全的认识与理解这个世界,那么变化的界限又究竟在哪里,变化本身又该如何理解呢?

史上最为古老的思想实验之一便是被称为“忒修斯之船”的悖论。这个实验最早出自公元1世纪普鲁塔克的记载。它描述了一艘可以在海上航行几百年的船,这归功于不断的维修和部件的替换。只要一块木板腐烂了,它就会被替换掉,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的部件都不再是最初的那些。问题是,最终产生的这艘船还是原来的忒修斯之船,还是一艘完全不同的新船?如果不是原来的船了,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它不再是原来的船了?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后来对此进行了更深刻的探讨:如果有人用忒修斯之船上取下来的老部件来重新建造一艘新的船,那么两艘船中哪艘才是真正的忒修斯之船?

一个更现代的例子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男团/女团,不间断地有老成员退出,有新成员加入,直到某一阶段这个团体成员中没有任何一个原始成员。事实上这个问题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甚至于我们每一个人。对于人体,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身体也像忒修斯之船一样在不间断的进行着新陈代谢和自我修复,每过7年,我们身上的所有的细胞都会被替换一遍。同时,我们的思想、性格、价值观也在不断变化。

忒修斯之船谁建造的(我们都是忒修斯之船)(1)

哲学解读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是“我们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也就是说河流的水是川流不息的,你这次踏进河流,水从你脚边流走了,当你再一次踏入这条河流时,又流来新的河水。赫拉克里特认为世界是极端运动的,变化和发展是永恒存在着的。从他的角度来看忒修斯之船的话,当第一次更换零件时,忒修斯之船就已经发生变化了,它就已经不再是曾经的忒修斯之船了。

亚里士多德认为可以用描述物体的四因说解决这个问题。四因说是由“形式因”“质料因”“动力因”“目的因”组成,其中目的因是终极的,是最重要的。构成材料是质料因,物质的设计和形式是形式因,形式因决定了物体是什么。基于形式因,忒修斯之船还是原来的船,因为虽然材料变了,但船的设计(形式因)没有变。事物的目的决定了其目的因。忒修斯之船的目的在神话中是装载和运输,在现实中的目的是证明和纪念忒修斯,虽然材料变了,但目的没有变。因此,尽管经过不断的维修和部件的替换,这艘船还是原来的忒修斯之船。

忒修斯之船谁建造的(我们都是忒修斯之船)(2)

个人见解

读完忒修斯之船,让我不禁产生怀疑:“我”真的是我笃定相信着的那个“我”吗?

我们常把自己的人生历程和思维意识视为一条连续不断的河流,但这或许只是线性时间带来的一种错觉。现在,我更愿意将它们比作蚯蚓,一条被斩成了数截 、每截都能独自存活的蚯蚓。它既是一,又是多。每一条蚯蚓全是我,但每一条蚯蚓又不全是我。斩断这条蚯蚓的,可能是突然改变的环境,可能是新的生活状态,也可能是那些在你生命中来来往往的过客。这种斩断有时过于猛烈,让你难以适应;有时却又如微风般无声无息。

所以,你是忒修斯之船吗?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