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老话是这样说的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原来是君子不下厨房的真正含义)

老话是这样说的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原来是君子不下厨房的真正含义)孟子说:“君子要远庖厨”,是为了保全自己的恻隐之心。周代的礼法,早春的时候,祭祀用的牲畜不用母的。《黄帝内经》讲,春季为生发之季,春季不杀生。连古代的死刑犯,也是秋后问斩。这也是古代的智慧,中国古代的哲学。就像动画片《哪吒》里,哪吒的台词一样:我命由我不由天。像《颜氏家训》一样,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后代的,后为启迪世人,改《训子文》为《了凡四训》。是一部劝善书,也是一本哲学书。书中还强调要爱惜物命。什么是爱惜物命?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有恻隐之心。求仁的人要追求的就是这个恻隐之心,积德的人积累的,也是这个恻隐之心。

一般的男人,不下厨房的借口,就是:我是君子。君子远庖厨。当然我们女子,也懒得和“君子”辩论,哪尼?我们女子就不是君子了吗?[呲牙][呲牙][呲牙]

老话是这样说的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原来是君子不下厨房的真正含义)(1)

最近拜读了《了凡四训》,是古代著名劝善书,作者是明朝著名官员、思想家袁黄。全文通过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分四个部分来讲解如何改变命运。

老话是这样说的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原来是君子不下厨房的真正含义)(2)

作者以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在老天手里。

老话是这样说的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原来是君子不下厨房的真正含义)(3)

随即改自己原来的字“学海”,为“了凡”。意思是证悟了关于创造自己命运的深刻道理,不想像凡夫那样被命运束缚。《了凡四训也是《活法》的作者,日本稻盛和夫,所推崇的哲学之一。

老话是这样说的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原来是君子不下厨房的真正含义)(4)

就像动画片《哪吒》里,哪吒的台词一样:我命由我不由天。

像《颜氏家训》一样,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后代的,后为启迪世人,改《训子文》为《了凡四训》。是一部劝善书,也是一本哲学书。

老话是这样说的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原来是君子不下厨房的真正含义)(5)

书中还强调要爱惜物命。什么是爱惜物命?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有恻隐之心。求仁的人要追求的就是这个恻隐之心,积德的人积累的,也是这个恻隐之心。

老话是这样说的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原来是君子不下厨房的真正含义)(6)

周代的礼法,早春的时候,祭祀用的牲畜不用母的。《黄帝内经》讲,春季为生发之季,春季不杀生。连古代的死刑犯,也是秋后问斩。这也是古代的智慧,中国古代的哲学。

孟子说:“君子要远庖厨”,是为了保全自己的恻隐之心。

老话是这样说的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原来是君子不下厨房的真正含义)(7)

因此,从前的君子就有四不食之戒:第一,听到宰杀的声音不吃;第二,看见了宰杀的场面不吃;第三,自己喂养的动物不吃;第四,专门为自己杀的动物不吃。修行的人,如果不能彻底断了肉食,那么,不妨从这四不吃做起。

老话是这样说的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原来是君子不下厨房的真正含义)(8)

日积月累,慈悲心就越来越增长。不应该只戒掉杀生,对于一切的存在物,都应当有所爱惜。为什么呢?因为世间,我们感觉到的一切,其实都有灵性。万物有灵!

古人有诗:“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这是多么仁慈的心啊。

其实,不论今人还是古人,不向命运低头,顽强不屈地生活;有慈悲心,有恻隐之心,也是作为人的幸事,不是吗?

老话是这样说的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原来是君子不下厨房的真正含义)(9)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