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天涯陌路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是天涯沦落人)
同是天涯陌路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是天涯沦落人)“一个做官的人有这样的性情,这真正构成了大概整个文学传统里最美的部分。白居易是一个会为卖炭翁、折臂翁哀伤的诗人,也是一个可以感觉到深情可贵的诗人。我们用这样的阅读方法,可以把今天看起来矛盾的一些文学传统的创作者,重新统合起来。”---蒋勋语因为两个人都把身世敞开了,底牌掀开了,属于放下包袱,进入精神碰撞状态。琵琶女也很激动,即兴又弹一首,这时“满座重闻皆掩泣”,旁边所有再次听到音乐的人全都哭了。我们的诗人哭得稀里哗啦的,衣服都湿透了。“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如果你要看一看谁哭得最多,大概就是白居易了。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女的身世勾起了诗人的伤心事:自从贬到这里,听不到音乐,住的地方潮湿,没有朋友饮酒作乐,自己还假装啥事没有似的。今天终于装不住了,把自己的左迁经历也讲了出来。
#千古风流句#
念书时学诗,李白或杜甫的绝句或者律诗很好背诵:读起来朗朗上口,最主要是短。唐代另一位著名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他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他的代表作《卖炭翁》、《新丰折臂翁》、《长恨歌》和《琵琶行》,现在只能记住里面的金句。比如这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琵琶行》里面能够记住的几句话之一。读起来有点侠气的感觉,特别受欢迎。另外一句是:“千呼万唤始出来”。
等到中年再读这首诗,才知道做此诗时,他是被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在诗的前言里面提到了:“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老师也会讲:“左迁”是贬官的意思,传统文学当中右是升,左是降,所以“左迁”就是下放的意思。诗人介绍:遇到琵琶女,和她聊天之后自己才有感觉自己是被贬了,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但学生时期对这种事情没有切身的感受,不会陷入左迁的情绪之中。
诗人开始听琵琶女弹琵琶,对于她弹琴的技术进行了细致地刻画,从这可以猜测诗人在音乐这方面有功底,能用诗句描绘出弹琵琶的过程。听后他们进行了交谈,聊天之后才知道琵琶女原来也是京城人,13岁学会了弹琵琶的技艺。后来年纪大了,颜值不再担当,需要淡出娱乐圈,嫁给了一位商人。商人为了做生意四处奔波,剩下她独自在船上,非常孤独。这时诗人有感而发: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女的身世勾起了诗人的伤心事:自从贬到这里,听不到音乐,住的地方潮湿,没有朋友饮酒作乐,自己还假装啥事没有似的。今天终于装不住了,把自己的左迁经历也讲了出来。
因为两个人都把身世敞开了,底牌掀开了,属于放下包袱,进入精神碰撞状态。琵琶女也很激动,即兴又弹一首,这时“满座重闻皆掩泣”,旁边所有再次听到音乐的人全都哭了。我们的诗人哭得稀里哗啦的,衣服都湿透了。“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如果你要看一看谁哭得最多,大概就是白居易了。
“一个做官的人有这样的性情,这真正构成了大概整个文学传统里最美的部分。白居易是一个会为卖炭翁、折臂翁哀伤的诗人,也是一个可以感觉到深情可贵的诗人。我们用这样的阅读方法,可以把今天看起来矛盾的一些文学传统的创作者,重新统合起来。”---蒋勋语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十四日(9月8日),白居易去世于洛阳,享年75岁,赠尚书右仆射,谥号“文”,葬于洛阳香山。白居易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说:
“缀玉联珠六十年,
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
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
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
一度思卿一怆然。”
皇帝用这首七律对他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连小孩都会吟《长恨歌》,外国人都会唱《琵琶行》。
他著有《白氏长庆集》,共有七十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