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中的华有哪些典故(华夏的华与华州的华是不是一回事)
华夏中的华有哪些典故(华夏的华与华州的华是不是一回事)由此可知,华夏之“华”,指重华无疑,这与字典“华”字的第一义项字音、字义、词性一致。“华夏”一词出现在炎黄之后,表明我国古代史进入了一个新时期。重华和大禹是当时的风流人物,用他们的名字代表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是后人对他们的丰功伟绩的颂扬和纪念。何谓“华夏”,让我们翻开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国古代史》,请教历史。该书2002年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有它的权威性。第一章第一节的《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对“华夏”与炎黄的关系,作了详尽的介绍:“炎帝、黄帝是距今约四五千年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炎帝部落后与黄帝部落联合,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大战于涿鹿之野,蚩尤战败被杀。炎黄部落在黄河流域长期生息,繁衍构成了后来华夏族的主体。”不难看出,华夏族是炎黄部落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延续,黄河流域是他们生息繁衍的范围,这个流域当然包括我们的关中,但更重要的是山西南部、河南、河北,还有山东等地。该书的下段紧承上
华夏的华与华州的华是不是一回事?
作者:竞 存
(注:此文发表于2010年“西安晚报”)
“华夏”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语,然而,许多人对“华夏”一词并不完全了解,或者理解、表述有偏差。有的只说“华”不说“夏”,有的对“华”字的解释则显牵强。本文试就“何谓‘华夏’”加以辨析阐述。 “华夏”一词分明是一个由“华”和“夏”构成的合成词。笔者认为只说“华”不说“夏”,可能是一大疏漏。再者,就是对“华”字的解释也很牵强,不能言之成理。
有人认为“华夏”之“华”源于“华胥国”,古华族生活在华县,华山是其神山。“华胥国”到底与“华夏”有何关系,暂且搁置。先说华县与华山,华县的“华”这一词肯定源于“华山”,但华夏之“华”绝对不是源于“华山”之“华” 。让我们翻阅《新华字典》,这是许多人,尤其是中小学生人手一册的工具书,是辨别字音、字义及词性的唯一标准,从中查出“华”字是一多音、多义、多词性的字。其一,“华”,读huá 它有两个义项,一是美丽有光彩的形容词,即华丽,一是指中华民族或中国,华夏,华北等;其二,“华”,读huà,有两义项,一指姓,一指我省的华山;其三,“华”,读huā,其义是古“花”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从语感的角度,通过“华”(huā)是古“花”字这一点,恍然大悟,“华山”之得名应该与“花”字有关。陕西人民出版社主编的《陕西名胜古迹》在介绍华山时说,华山原名曰惇物山,后来才用华山这一名称。“惇物山”的“惇”,读dūn,意敦厚,和“物”字组合,壮华山之雄伟。后来称“华山”的具体时间,该书没有说。只说(华山)山顶有朝阳、荡雁和莲花诸峰皆岿然笔立,高耸云霄,即所谓华山主峰。
笔者认为,华山后来之得名,一定与莲花峰的“莲花”有关,莲花是人们对华山主峰的模拟看法,此其一;第二,成名于明清之际的关中八景,把华岳仙掌称为首景,仙掌即仙人掌,亦花也,这是关中人对华山主峰的又一模拟描写。无论是“莲花”还是“仙掌”,总之,主峰像花。因此,当时人们认为惇物山是一座像花的山,故名。由于“华”字是“花”的古字,且关中方言有一特点,往往把阳平读成去声,把(huā),读成华(huà),久而久之就约定成俗。《新华字典》等工具书,遵照文字改革方面的审定,承认了关中老百姓的这一叫法,另立条目,做一注释。由此推测,“华山”之“华”与“华夏”之“华”没有关系。
至于说“华夏”之“华”源于“华胥国”,笔者认为扯得太远,“华胥国”不但在黄炎之前,而且在伏羲之前,按列子的描写是在人猿相揖别之际,列子对该国有一段精彩描写,现转录如下,以飨读者。《列子·黄帝篇》:“华胥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距)齐国(中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好,自然而已;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夭殇;不知亲民,不知疏物,故无爱憎;不知背道,不知向顺,故无利害。都无所爱憎,都无所畏忌,入水不溺,入火不热,斫挞无伤痛,指摘无痛痒,乘空如履实,寝虚若处林,云雾不亥其视,雷霆不乱其听,美丑不滑其心,山谷不踬其步,神行而已。”沈雁冰在《中国神话研究ABC》说:“这段神话已经受过浓厚的哲学化”。正是如此,仅把尚存神话本貌的部分写出来,其人盖庄子所谓“藐姑射神人”之类。“华胥国”就是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社会的写照,母系氏族社会即“女儿国”,因此,“华胥”之“华”就是古“花”字。“华胥国”之“华”与“华山”之“华”没有因果关系,更与“华夏”之“华”没有因果关系。
何谓“华夏”,让我们翻开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国古代史》,请教历史。该书2002年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有它的权威性。第一章第一节的《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对“华夏”与炎黄的关系,作了详尽的介绍:“炎帝、黄帝是距今约四五千年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炎帝部落后与黄帝部落联合,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大战于涿鹿之野,蚩尤战败被杀。炎黄部落在黄河流域长期生息,繁衍构成了后来华夏族的主体。”不难看出,华夏族是炎黄部落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延续,黄河流域是他们生息繁衍的范围,这个流域当然包括我们的关中,但更重要的是山西南部、河南、河北,还有山东等地。该书的下段紧承上文,对“华夏”一词作了阐释,“尧、舜、禹是黄帝后黄河流域的几位部落联盟首领。那时候部落联盟,实行各部落首领推选联盟首领的制度。尧年老时,召集部落首领民主推举舜做继承人;舜年老了,又用同样方式让位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制度叫做禅让。”“华夏”之“夏”,即夏禹,他是当时部落联盟的最后一任首领,也是夏王朝开国的首位帝王,由此可知“华夏”之“夏”既指夏禹,也指夏朝。夏禹继承的是帝舜的部落首领的官衔,由此又可知“华夏”之“华”,一定与舜也有关系,“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舜也是当时一风云人物,《史记·五帝本纪第一》云:“虞舜者,名曰重华。”这就是说,帝舜亦名重华,《史记》注释,帝舜亦名重华,与他的眼睛“重瞳子”有关,“华”字按天文学解释,就是出现在日月周围的光环。
由此可知,华夏之“华”,指重华无疑,这与字典“华”字的第一义项字音、字义、词性一致。“华夏”一词出现在炎黄之后,表明我国古代史进入了一个新时期。重华和大禹是当时的风流人物,用他们的名字代表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是后人对他们的丰功伟绩的颂扬和纪念。
原文来源:《西安晚报》
原文作者:竞 存
整理编辑:华州文史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