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弹指瞬间(十年一瞬间)
十年弹指瞬间(十年一瞬间)工作之余,个人的阅读与写作,能更用心一些。每年读25本左右的书,随手札记;陆续写出150多万字的小说和散文,出版了两部小说集、一部散文集,也获过几个省部级奖。这些年,上班在1505(2017年调1503、2022年4月再挤1501)办公室工作学习;科室由两个人增加到七八个人,2020年7月离开宣传科长岗位,专职工会副主席;今年3月,“大部制”改革被合并为党群工作部(宣传科也就存在了10年)。虽然有一些变化,幸遇德高望重的领导和诸多优秀的年轻同事,比较顺心。(2015年冬天,我从科技楼窗口拍摄的长庆油田大楼。北郊高楼林立,把新世纪初鹤立鸡群的油田大楼包围了。)九层的B座办公区多为流行的格挡工作台,机关每个科室各有一间办公室,每人一格工作台,算是彻底完成了跨世纪的西安搬迁。那些年兼职事务杂,还要负担各种文字材料的撰写,尤其是综合性的以油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成果为主体的总结报告、PPT制作和申报
〔札记〕李建学
今天是搬上科技大楼十周年的日子。
2012年8月2日,研究院绝大部分人员从长庆油田大楼B座,整体搬迁至新落成的长庆科技大厦。
1998年8月上旬开始,勘探开发研究院随长庆石油勘探局机关从甘肃庆阳老县城迁至西安市未央区。当时大部分人员的临时办公点,设在基地预留的中学南配楼里。108平米的教室,挤了差不多三个机关科室;十四五个人以摞起的铁皮档案柜分隔,每人一桌一椅;直到2003年4月,才搬进北郊比较瞩目的高层建筑——长庆油田大楼。
(2015年冬天,我从科技楼窗口拍摄的长庆油田大楼。北郊高楼林立,把新世纪初鹤立鸡群的油田大楼包围了。)
九层的B座办公区多为流行的格挡工作台,机关每个科室各有一间办公室,每人一格工作台,算是彻底完成了跨世纪的西安搬迁。那些年兼职事务杂,还要负担各种文字材料的撰写,尤其是综合性的以油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成果为主体的总结报告、PPT制作和申报国家、集团公司(省)的先进典型等文字工作,压力山大。不懂专业技术,报告材料都有责任和时限;夫妻两地分居,女儿正上小学;买房拉下十几万元外债,还有防不胜防的“坑”。好不容易熬到十个年头,其中有4年的年度工作会,党、政、工3个主体报告都要我来写,职代会的内容一样也不能少;那个起早贪黑啊,想起来都不可思议。
再次搬迁,长庆科技15层起差不多半栋楼,都成了研究院的办公区。在15楼,我也有了清静的办公室,有了独立的工作环境(研究院首次有了与工会共青团企业文化等业务综合的宣传科)。工作和各种关系摆顺了,干啥都有劲;材料也越写越少,更贴近业务;完成任务的同时,能积极谋划一些有意义的项目,也收到了明显效果。
这些年,上班在1505(2017年调1503、2022年4月再挤1501)办公室工作学习;科室由两个人增加到七八个人,2020年7月离开宣传科长岗位,专职工会副主席;今年3月,“大部制”改革被合并为党群工作部(宣传科也就存在了10年)。虽然有一些变化,幸遇德高望重的领导和诸多优秀的年轻同事,比较顺心。
工作之余,个人的阅读与写作,能更用心一些。每年读25本左右的书,随手札记;陆续写出150多万字的小说和散文,出版了两部小说集、一部散文集,也获过几个省部级奖。
(2016年夏天,我在楼下小花园东边的路上拍摄的长庆科技大厦。)
十年来,当过院里的先进和劳模,当过油田的部门先进个人,也被评为集团公司的优秀宣传干部和陕西省优秀工会干部;2018年底晋升高级政工师(第一学历师范中文毕业的中专生,晋升职称并不容易;2002年开始评中级,英语连续三年没考过,第四年想了不少办法,才连滚带爬的混过来;好在高级只考政治,一次64分通过;得益于各方的热情鼓励与真诚帮助,竟获评油田本系列当年第一名。),2019年4月获长庆文学奖(2008年以来再次评选,全油田仅8人,其中写作者4人。)。
其间共获先进个人类奖项8个,政研论文(技术成果)类奖项17个,文学写作类奖项15个。当然,工作中也不乏失误,甚至无意中对人的伤害,还有时不时的痴心妄想,包括对自身认知不清而做的白日梦。写作方面,有十几个小说半途而废;写着写着,感觉没意思就放下了;突破不了的失望,甚至绝望;有时候为写作而写作,至今没有长篇,也不曾在国家级大刊上发表作品,都是短板。
(1991年春,工作的第二个年头;跟隔壁小王在庆阳,研究院计算机房门前喷泉边。)
十年来,喜欢躲进阅读与写作中自娱自乐。2015年发表于《飞天》的短篇小说《两姊妹》,次年获得首届“浩然文学奖”短篇小说优秀奖;很看重这个从近900部作品中挑出来的鼓励奖。一是少年时浩然作品的影响;二是奖项的文学性;三是网上看到启示后,邮递作品参评,如期拿到奖杯和证书,且有奖金打卡,没有任何人为因素。2014年整理99篇散文出版《陪母亲说话》,就是为了老妈舒心。同期精选17篇石油题材小说,以《石油上的人》为名出版,算是对自己的一次小结;2017年能获第四届“中华铁人文学奖”,真是喜出望外。
十年来,历经诸多变故。2012年清明失去父亲,2015年“五一”期间才给他“脱服”,腊月中间母亲就病逝了。当年中秋还清了所有外债,慢慢有能力支持父母安享晚年了,人却没有了。2020年12月末,本人周岁生日的前三天,不幸患上左膝骨关节炎;一年多来,不得不拄拐杖治疗、上班。至于那些无法言说的暗伤,“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都成了过往,都是我的经历和活着的滋味。
十年里,重拾摄影老本行,拍摄技巧特别是欣赏水准有所提高。双休日和假期背着相机到处跑,跟隔壁老王学习,于秦岭深处爬过五六十座大山;偶尔骑车访古论今,给平庸的生活增添些许情趣。
(2020年12月,跟隔壁老王在西安新浪微博庆典上,蹭红地毯。)
十年里,看着身边的人事浮沉,尤其是熟悉甚至亲近的人生老病死、升官发财,慢慢明白了少年时父亲从《增广贤文》里抄来的一句话。“三贫三富不到老,十年兴败多少人?”想通了,时时提醒自己:为人处世,尽可能向善;失意不气馁,得意忌忘形。可以有理想,万不可“非分”。说德不配位有点高调,必须敬畏“能不负身”。身处人生大舞台,如果个性不适合角色,身心疲惫之外,难免招祸。五十岁后,应该学会惯看秋月春风,能够善待兴败,懂得量力而行。
十年里,时常被名利困扰,也被可怜的轻狂左右;好为人师,爱发牢骚。每每看到周围的趾高气扬,会以鲁迅的诗句自慰:“忍看朋辈成新鬼,城头变幻大王旗。”我给搞乱了,把后一句挪到前面来了。其实是不死心,放不下名利。
人生真的一言难尽,工作忙碌纷争不断的日子,风风火火有使不完的劲。工作相对清闲了,人为的磨难亦远去,却走不动了。终于发现,小时候听过的“口歌子”,饱含生活真谛:“有牙齿时没锅盔,有了锅盔没牙齿。”好在有早起晚睡的独处,可以待在爱做的事情里,哄自己高兴。
(2021年5月,在秦岭山中参加中石油大型交响诗写作,左手拄着拐杖。)
十年一瞬间;不知不觉,就老了。
前瞻后顾,就这么一个工位的待遇,特别是与优秀的人共事的机会,已所剩无多。左右看看,如我等在机关科室几十年且于一个行当干到底的人,更应该珍惜。珍惜工作,珍惜同事,珍惜知遇和情谊;努力提高读写水平,坚持以微薄之力温暖人,不负一日三餐。
感谢这个十年。
感谢十年里所有经历过的人和事;无论好坏,善恶皆缘。
2022年8月2日晨于西安•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