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巨头们的故事(一个硅谷巨头的秘密和谎言)
硅谷巨头们的故事(一个硅谷巨头的秘密和谎言)有意思的是,这位女创业家,不仅被《福布斯》称为“白手起家称为亿万富翁道德最年轻的女性”,跻身福布斯年度美国富豪榜前400,还被《时代》杂志提名她为100个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甚至奥巴马总统任命她为美国全球创业精神大使,哈佛医学院邀请她加入其声望卓著的研究员理事会….只是对于这个通过简单的指尖采血,则可以测出几百种不同疾病的爱迪生仪器,号称迷你实验室,有人提出了质疑,有人却为之深信不疑。甚至著名的博士也为其推动和推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这个仪器只是一个乌托邦。公司氛围紧张,信息严格保密,解雇是常态只看个人的情绪,没日没夜地工作却一直不知道在忙乎什么内容;每次要查看已签署过的商业合同,则说仍在审核……我在想,是什么样的说服力和表演能力,能让投资者,学者,工程师等,在没有看到实验室的情况下,也没有看到准确测试结果的前提下, 愿意投入大笔的金钱,推动这个项目商业化。到底是什么强大的营销
看的这本《坏血:一个硅谷巨头的秘密和谎言》,不能自拔,一口气,累坏了眼睛。这个事件之前听说过,但如此深入了解细节,也甚是大开眼界。作者是一位调查记者,在打算调查这个事件的时候,已经在《华尔街日报》 了十六年了。
无论是这书中,通过测试血液而检测出来疾病的融资,还是之前的庞氏骗局,或者是近年来的乐视,虽然披着的外衣光鲜程度不同,可本质却是一样。这种感觉,大概是一位专业模特,去不同的场子,穿了不同设计师的衣服,走了不同的秀,而模特的本身是没有改变的,而模特本身,就是一场秀。
伊丽莎白这位没有医学背景、只上过两个学期化学工程课程的一名大学辍学生,成为了女版乔布斯式的企业家,深蓝色的眼睛,总是喜欢穿黑色高领毛衣,用低沉的声音说话。而事实上这不是她真实的样子,她的很多员工都有偶尔发现过她自然的一面。
那么这周庄梦蝶里,是她已经彻底改变了本性,还是说这就是她的本尊?是伊丽莎白一个人的主意,还是和桑尼共同的谋划,或者是不是仅仅是桑尼的意志?
我在想,是什么样的说服力和表演能力,能让投资者,学者,工程师等,在没有看到实验室的情况下,也没有看到准确测试结果的前提下, 愿意投入大笔的金钱,推动这个项目商业化。
到底是什么强大的营销能力,可以让这个虚无缥缈的产品,推广到药店,零售巨头,并且让各种优质基金,一次又一次给这个公司注入新鲜的血液。看来,光鲜外衣的确重要,毕竟它配备了全美最好的律师和聘请了德高望重的人作为特别顾问。
倒是,想想也是,那几年的硅谷,涌现了脸书,雅虎,推特,优步等成功的项目,投资人的触角深入到了每一个微小的机会,谁也不想错过一个新鲜的念头,谁也想在那个科技和技术爆炸式增长的空间里,分一块蛋糕。
只是对于这个通过简单的指尖采血,则可以测出几百种不同疾病的爱迪生仪器,号称迷你实验室,有人提出了质疑,有人却为之深信不疑。甚至著名的博士也为其推动和推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这个仪器只是一个乌托邦。公司氛围紧张,信息严格保密,解雇是常态只看个人的情绪,没日没夜地工作却一直不知道在忙乎什么内容;每次要查看已签署过的商业合同,则说仍在审核……
有意思的是,这位女创业家,不仅被《福布斯》称为“白手起家称为亿万富翁道德最年轻的女性”,跻身福布斯年度美国富豪榜前400,还被《时代》杂志提名她为100个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甚至奥巴马总统任命她为美国全球创业精神大使,哈佛医学院邀请她加入其声望卓著的研究员理事会….
消耗了投资者的近十亿美元,顶峰时期有800名员工,从恐吓她的首席财务官到起诉员工,被联邦检察官已经收集到存有大约1600万页证据的保密硬盘……又是一个走下神坛的“奇迹”。不知道是信息变得更加发达,还是因为现在城市套路深。这些年来,轰轰烈烈风风火火却又惨惨烈烈匆匆收场的故事不少。可能只是历史一直在重演,只是每次出场的方式都新颖。
在这个风起云涌的大千世界里,在极速的喧闹和吵杂中,踏踏实实才是真。这个世界上固然有很多突发奇想最终变成了革命性的创造,然而的确没有那么多的异想天开和好高骛远,一步一个脚印才是真。
本书虽然很精彩,但由于是调查记者写的,所以查明真相的角度为主,细枝末节也十分详尽。对“忽悠”的本身和描述,相对较少。如果有一天,这位“聪明过人”又红极一时的女企业家,能出本自传,那就是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