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至理详解图解(自然人性理论舍一救五)
人性至理详解图解(自然人性理论舍一救五)发言的是来自明尼苏达州的马文。他认为,根据世界各个主要宗教公认的一个道德原则或者叫黄金定律:“你希望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应当怎么对待别人”,因而,既然自己认为琼斯女士无罪,她扳动道岔和拯救五个人是正确的。那么,我就没有理由将自己排除在外,所以我应该扳动道岔,牺牲自己而拯救那五个人。无私总是好的,这是普世的价值,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无私的心,他人受苦,我们自己就有道德责任。发言的是来自亚特兰大的斯特拉,她运用了德国哲学家尼采的观点,对无私总是好的这种观点进行了激烈的反驳。在尼采看来,主要宗教所公认的黄金定律造就了一个懦夫的文化,宗教伦理观把人分为自我牺牲的好人和自私自利的坏人,用西方宗教里的圣人那种不健康的谦卑,取代了上古时代的如亚历山大大帝那种自然、健康的贵族美德,比如力量、自信、自豪等。事实上,自然的价值观并非善与恶,而是健康与羸弱。因此,把道岔扳向自己,是不自然、不健康和违反人性的,为了
上一篇《你会杀死胖子?》提出一辆有轨电车失去了控制,疾驰向前,司机看见前方的轨道上有五个人,他可以任凭电车继续前行,那么这五人一定会被撞死。这时候他发现旁边恰好有一条岔道,岔道上只有一个人,因此他也可以选择将电车拐入岔道,这样就只会撞死一个人。那么,他是否应当把电车开到人少的轨道上,撞死一个人而不是五个人呢?我们从不同角度讲述了各方观点,如果真的发生这种命案,司法部门该怎么处理这类案件?他们的依据是什么?
一场虚构杀人案件的司法审判徐徐展开,琼斯女士为了救五个人,她扳动了道岔,让一辆失控的电车拐了弯。但她这个行为却造成了法利先生的死亡。对于琼斯女士的行为,公诉人向法庭提起了杀人罪的指控。在法院紧锣密鼓进行审判的同时,这个案件也成为了大学课堂、学术杂志、电台节目及其他公共场合讨论的热点话题,我们让法官、陪审团、检察官、辩护律师、学者、主教等不同身份的人纷纷登场,表达了不同的立场和观点。通过他们的看法一一引出了西方伦理学和法哲学的主要流派,呈现出在道德难题上价值观和方法论的多样性。
尼采的自然人性理论对西方主流宗教所主张的道德伦理提出了尖锐的批判。
围绕琼斯一案,全国公共广播电台专门举办了一场辩论会。辩论会的题目是这样的:你被绑在了一条岔道上,你看见一辆失控的电车朝正前方行驶,再这样行驶下去,电车就会撞死轨道上的五个人。这时你发现,你的脚刚好能够找到岔的开关。你可以变动开关,让电车转向你。但这样一来,你就会死,但那五个人则会得救。那么,你是否会扳动这个开关呢?这个假想的场景中的核心问题是,你认为无私总是好的吗?
发言的是来自明尼苏达州的马文。他认为,根据世界各个主要宗教公认的一个道德原则或者叫黄金定律:“你希望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应当怎么对待别人”,因而,既然自己认为琼斯女士无罪,她扳动道岔和拯救五个人是正确的。那么,我就没有理由将自己排除在外,所以我应该扳动道岔,牺牲自己而拯救那五个人。无私总是好的,这是普世的价值,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无私的心,他人受苦,我们自己就有道德责任。
发言的是来自亚特兰大的斯特拉,她运用了德国哲学家尼采的观点,对无私总是好的这种观点进行了激烈的反驳。在尼采看来,主要宗教所公认的黄金定律造就了一个懦夫的文化,宗教伦理观把人分为自我牺牲的好人和自私自利的坏人,用西方宗教里的圣人那种不健康的谦卑,取代了上古时代的如亚历山大大帝那种自然、健康的贵族美德,比如力量、自信、自豪等。事实上,自然的价值观并非善与恶,而是健康与羸弱。因此,把道岔扳向自己,是不自然、不健康和违反人性的,为了五个陌生人而杀死自己,毫不顾惜自己的家人和孩子,这是虚伪和不诚实的。斯特拉说:“我愿意在某些情况下无私,但并非以我的生命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