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在书店画画的老师真实故事(人物她60岁学写字)

在书店画画的老师真实故事(人物她60岁学写字)虽然没上过学,但姜淑梅心里一直有学习的想法,想记些有趣的旧事新事,在女儿的鼓励下,已过花甲之年的他开始了自己的识字之旅。1996年,一直陪伴姜淑梅的丈夫因车祸去世,她在儿女面前总是很坚强,但精神还是不可避免的变得差起来,晚上常常睡不着觉。为了让母亲从悲伤中走出来,女儿艾苓提出让姜淑梅学习认字写字。“我60岁以前的小目标就是活着。”十几年前,如果有人告诉姜淑梅:你以后会成为一个作家,她一定觉得那是玩笑话。她没读过书,不识字,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然而,这并不是玩笑。

在书店画画的老师真实故事(人物她60岁学写字)(1)

梦想任何时候都不晚

60岁开始学写字,76岁开始出书,如今80岁高龄的她已经出版了四本书。

她就是传奇奶奶姜淑梅。

她说,梦想任何时候都不晚。

姜淑梅,1937年出生在山东,历经民国、抗战、新中国,经历过战乱也感受过饥荒,在一个工厂当了二十多年的临时工,半辈子都在为生计操劳。

“我60岁以前的小目标就是活着。”

十几年前,如果有人告诉姜淑梅:你以后会成为一个作家,她一定觉得那是玩笑话。她没读过书,不识字,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然而,这并不是玩笑。

在书店画画的老师真实故事(人物她60岁学写字)(2)

60岁,识字

1996年,一直陪伴姜淑梅的丈夫因车祸去世,她在儿女面前总是很坚强,但精神还是不可避免的变得差起来,晚上常常睡不着觉。为了让母亲从悲伤中走出来,女儿艾苓提出让姜淑梅学习认字写字。

虽然没上过学,但姜淑梅心里一直有学习的想法,想记些有趣的旧事新事,在女儿的鼓励下,已过花甲之年的他开始了自己的识字之旅。

姜淑梅怀中抱着的是她的外孙女,也是她后来的识字老师。

姜淑梅将字编成快板,让孙女写下来,自己照着一个字一个字地念,一遍再一遍;

别人看电视是看剧情,她就看上面的字,一边看,一边学;

身边的孩子、街上的行人都是她的老师,牌匾、广告、说明书、电视字幕都是她认字的教材。

认定一件事,就坚持到底,哪怕从零开始,也决不放弃。

虽然学习生活常常被各种事情打断。

没有了爹,娘就把自己变成一块大补丁,哪家的生活出现漏洞,她就把自己及时补到哪里:表弟开小吃店人手少,她听说了就去打下手;小妹生孩子,她就帮着带孩子;二嫂病倒了,她又过去照顾二嫂照顾那个家;大家都忙的时候,她同时带着外孙女和重孙子……

但姜淑梅从未想过放弃。没时间就早上起早看书,做饭空档也可以学习,带孩子就一边哄他一边念字,总之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时间。

在书店画画的老师真实故事(人物她60岁学写字)(3)

姜淑梅读莫言的《檀香刑》

就这样日复一日,一点一点地学习,一点一点地积累,从最开始看幼儿认字图书,到看《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后来看莫言的《蛙》《檀香刑》。

她靠着自己的努力摘掉了文盲的帽子。

75岁,写作

写字比认字难得多。

对于姜淑梅来说,写字完全是一个陌生的事情。刚拿起笔时,手直哆嗦,横也写不直,竖也写不直,一天都写不出两句话。

连着练习了一段时间,一天也只是能写上三五行字。

三五行字,对于我们来说轻而易举的一件事,对于姜淑梅来说却要耗尽一天的功夫。但即使很难,她也总是大清早起来用废纸写作,各种说明书和废纸壳的背面都不放过,只要能写的地方都可以拿来练字。

所有的努力都不会被辜负。

1999年,姜淑梅在女儿艾苓出版的散文集上,一笔一画写下了两句话:本是乌鸦娘,抱出金凤凰。根是苦菜花,发出甘蔗芽。

那一年,姜淑梅62岁,学写字刚满两年。

慢慢学会写字后,在女儿的鼓励下,75岁的姜淑梅开始写作,写自己经历过的和听说过的各种故事。

“把一生一世的事儿写在纸上,真是太高兴了。”

一个字还写不好的老太要写故事,很多人并不看好,甚至连姜淑梅的哥哥和儿子都对她表示怀疑。姜淑梅也不过多辩解,只是安安静静去写每一个故事,写得不好就重新再写,今天写不好就明天继续写。

外孙不在家,她在卧室起来就写。寒假外孙回来,她就悄悄起来去客厅。每天早晨起来,我都看到客厅的小桌上放着台灯,旁边放着小凳。

——艾苓

在书店画画的老师真实故事(人物她60岁学写字)(4)

76岁,出书

主要作品

《乱时候,穷时候》《乱时候,穷时候》《长脖子女人》《俺男人》《俺男人》《苦菜花,甘蔗芽》

在书店画画的老师真实故事(人物她60岁学写字)(5)

我们离梦想很远吗?

不过就差了一个坚持而已。

通过自己的笔,姜淑梅将一个个心底的故事写下。

一开始写得总是写得磕磕绊绊,有时候一天写不到一句话,一天就写几个字。写出来的故事没什么意思,病句倒是不少,甚至很多字都不会写。但这并不能阻挡姜淑梅写作的热情。

“只要睁开眼睛 只有吃饭耽误我的事 上厕所耽误我的事 剩下我都用在写作上”。

渐渐的,姜淑梅的故事写得越来越流畅,也越来越生动。

她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了民国时期,抗战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的“乱穷时代”。她不做判断,没有抱怨和痛诉,只是将故事原原本本的讲出来。

女儿艾苓将母亲的故事发表在自己的博客上,立刻收到很多人的回应,他们都被姜淑梅朴实而真诚的文字所打动。

2013年,姜淑梅出版了她人生第一本书《乱时候,穷时候》。

“每个字都钉在纸上,每个字都戳到心里。”

“像是在某个午后,盘腿在土炕上,坐在姜淑梅老奶奶的对面,泡上一壶土茶,听她娓娓道来满腹传奇。”

“姜淑梅女士作品里的事情,跟知识分子的书写是不一样的。她笔下的民间故事,有一种故事本身的力量,那种力量是你很难忘记,很难忽视的。”

.......

从一个字不识到出版自己的书,不可不谓之传奇。但姜淑梅的传奇却不仅如此。

一年出一本书,姜淑梅的“雄心”

姜淑梅曾口出“狂言”:我一年出一本。

而她确实做到了,从第一本书开始,到今天,姜淑梅已经出了4本书——《乱时候,穷时候》《苦菜花,甘蔗芽》《长脖子女人》《俺男人》。

十多万字一本,本本动人,篇篇精彩。

讲完了自己的故事,姜淑梅就到各个地方去“上货”,姜淑梅说:作家出去叫采风,记者出去叫采访。俺没文化,跟人家不一样,出去找故事,俺说是“上货”。

姜淑梅爱和各地的老人交流,听他们讲述那些已经快要被遗忘的事情,有真实的经历,奇妙的传说,精彩的民间故事,还有各种怪谈,谈狐说鬼,再用文字向读者娓娓道来。

“我写出来让年轻人看一看,知道老辈子人是怎么活过来的,以前的人都过的什么日子、经过哪些痛苦。大家都知道知道,一代一代传下去。要是我要不写的话,那些老事不都失传了嘛。”

2014年姜淑梅成为了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的一员,2015年,她加入了中国作协。成为一个当之无愧的作家。

而对于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姜淑梅显得很淡然:

“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写作唱歌弹琴画画,余生全是精彩。

除了写作,姜淑梅还在不断尝试新的东西。

“不怕起步晚,就怕寿命短,千万不要懒。”

这是姜淑梅的座右铭。

她去学唱歌,不知道歌词,就让女儿在网上找,找完让女婿打印下来,没事就拿着唱。开始气短不够用,后来越唱气越足。唱起《沂蒙山小调》韵味绵长,很是动听。

学着弹琴,照着简谱自学电子琴,慢慢也能弹出调来,如今已经能弹出好些小曲来。

她还坚持一天两次出去运动,每天都做几十个仰卧起坐。带着邻居一起做老年回春保健操。80岁的人了,精神气儿却比许多年轻人还要好。

80岁姜淑梅又开始学着画画,为自己的新书画插图。她还为自己立下了一个小目标:“要是老天爷能给我时间,我的梦想是90岁之前成为一名画家。”

从文盲到作家,学着弹琴唱歌画画,这位80岁的传奇奶奶,就这样把人生过成了诗般模样。

“想做啥事,想做哪一样事,你就下定决心,就是一心一意地做去,别三心二意,它就能做成了。”

《读书》栏目的主持人说:"我曾经很害怕变老,对于一个女人来说,这是想起来都觉得很恐怖的事。可是在读完姜淑梅的书之后,我对于老年的到来,开始有了一些勇气。"

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除非你已经放弃了,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和对生命的全部热情,并且拒绝迈出往前的一步。

在书店画画的老师真实故事(人物她60岁学写字)(6)

作品评价

《南方周末》陈一鸣:

姜淑梅大半辈子是文盲,直到花甲才开始看着戏曲频道学字。识字多了,她看了山东老乡莫言的三本半小说:《天堂蒜薹之歌》、《檀香刑》、《蛙》,还有半本《红高粱》,看完之后说:这个我也能写。《乱时候,穷时候》写她自己早年的亲历和见闻,顾名思义,是饥荒、战乱年代的事,也是今天读书人大抵没听过没见过的事。那些故事令人心惊、心酸、心里发堵,老人用简朴的字句讲出,不渲染不评判,事情说得活灵活现,态度超然,几乎让人觉得淡漠。姜淑梅只讲故事不作判断,可以抱怨、骂人、赞美的事情,她只原原本本讲出来。

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梁文道:

姜淑梅的作品《乱时候,穷时候》出版之后,很多人奔走相告,觉得是本奇书,写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奇人。姜淑梅女士带来的是一种民间草莽的声音,不需要别人替她代言,而是自己用笔写出来。她作品里的事情,跟知识分子的书写是不一样的。她笔下的民间故事,有一种故事本身的力量,那种力量是你很难忘记,很难忽视的。

《新周刊》杨杨:

人命关天,但在乱时候、穷时候,人命脆弱到仿佛一根指头就能捻碎。姜淑梅60岁那年开始学写字,75岁那年开始尝试着将这些故事写出来,76岁时,这些故事结集成书,读过的人说:每个字都"钉"在纸上。

王小妮:

在二〇一三年,我们正像遇到一个偶然现身的隐士一样,碰到了也许会被写它的人彻底深藏,永不为人所知的一本书。

《乱时候,穷时候》是我见到的第一本纯正的"听老人讲故事"的书。可以想象,类似的讲故事的人将越来越少,因为他们存在的乡土已经面目全非,他们也许成了最后的讲故事的人。现在让我们安静下来,翻开书页,听听姜淑梅老人的故事。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