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微信是个人素养和礼貌(回复个嗯就是不礼貌)
回复微信是个人素养和礼貌(回复个嗯就是不礼貌)工作中我也发现,很多人是说了“收到”,但自己并没有认真看,那几乎就等同于手机的自动回复了。这种对程序或者“礼仪”的过分强调,有时候反而会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损失掉最基本的真诚,也就难以收集真实而有效的信息。后来我从该机构辞职,晚上发一个辞职申请给领导,他的回复也是“收到”。这让我觉得,自己辞职的决定真是很正确。有些人会过于强调“尊重”。我曾工作的机构,每次在微信群里发通知,都要求大家回复“收到”,于是就看到壮观的一幕,每次通知,也不管具体涉及到哪些人,下面总是几十个整齐的“收到”。领导可能从中感受到权力得到满足的快感,但是我对大家是否真正阅读过那些内容相当怀疑。“你要么回复‘好的’,要么回复‘嗯嗯’,和领导或客户都不要回复‘嗯’,这个是基本的微信礼仪……”从对话来看,回复“好的”是不合适的,甚至是语法错误,“都准备好了吗?”“好的。”——中国人没这么说话的。老板可能希望得到的回复是“嗯嗯”,
文/张丰
(作者张丰,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资深媒体人,专栏作家;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有一个微信聊天截图上了热搜。一名“小员工”在回复老板问题的时候,回了一个“嗯”字,遭来一顿训斥。“小员工”表示不解,甚至要辞职。
这是很典型的代沟问题。老板对规矩的讲究有点过头了。就聊天内容看,“小员工”工作还是很勤快的。“明天什么行程安排?”“明天去市场。”“都安排好了吗?”“嗯。”如果我是这名员工的老板,应该感到非常欣慰。因为这样的对话没有任何歧义。员工的“嗯”字,就是一个表示肯定的语气词。反而是老板接下来的说法,让人有点莫名其妙。
“你要么回复‘好的’,要么回复‘嗯嗯’,和领导或客户都不要回复‘嗯’,这个是基本的微信礼仪……”从对话来看,回复“好的”是不合适的,甚至是语法错误,“都准备好了吗?”“好的。”——中国人没这么说话的。老板可能希望得到的回复是“嗯嗯”,它和“嗯”的意思一模一样,只不过姿态更低,更温顺罢了。
这个老板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基本的微信礼仪”,这个概念恐怕对微信创始人张小龙来说都是新鲜的。致力于让人沟通更方便的张小龙,据说对这些繁文缛节的东西非常厌烦,他也不善交际,很有可能并没有想过人们在使用微信时到底应该遵守怎样的礼仪规范。
通常来说,合适的沟通礼仪,要能让人表达自己的意见,同时能够做到礼貌,作为工作沟通,效率也应该考虑。和“嗯”“嗯嗯”的细微区别相比,能够及时回复才是最重要的。所谓的每一项工作都要有回执,这样才能赋予交流实际的意义,否则就变成了两部手机的对话。
有些人会过于强调“尊重”。我曾工作的机构,每次在微信群里发通知,都要求大家回复“收到”,于是就看到壮观的一幕,每次通知,也不管具体涉及到哪些人,下面总是几十个整齐的“收到”。领导可能从中感受到权力得到满足的快感,但是我对大家是否真正阅读过那些内容相当怀疑。
工作中我也发现,很多人是说了“收到”,但自己并没有认真看,那几乎就等同于手机的自动回复了。这种对程序或者“礼仪”的过分强调,有时候反而会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损失掉最基本的真诚,也就难以收集真实而有效的信息。后来我从该机构辞职,晚上发一个辞职申请给领导,他的回复也是“收到”。这让我觉得,自己辞职的决定真是很正确。
相比之下,“嗯”比“收到”还是要有感情一些,它表达出了一种肯定的意思。那么,“嗯”是否就是不礼貌?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很多人喜欢用表情符号来表达“嗯”或者“嗯嗯”,其实也没人注意到底用了几个“嗯”了。
如果能够及时收到回复,确切表达某种意思,已经是谢天谢地了。汉语中有足够多的清晰表达礼貌的词,诸如“谢谢”“麻烦了”之类,已经足以构建一个得体的社交礼仪。纠结于“好的”“嗯嗯”这种词的前辈,本质上过分强调“礼仪”——即便你是“老板”,你的回复也显得不够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