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经典儿童(奥斯卡短片冲破天际)
奥斯卡经典儿童(奥斯卡短片冲破天际)在进入航天大学后,小女孩的努力一次次受挫,最后还落选了航天员选拔。她为自己的体力和文化课感到焦虑和烦恼,和父亲的交流也越来越少,有时候甚至没有时间回家。没有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光里,父亲一直为小女孩默默地付出,默默地等待她、鼓励她,把孩子烂掉的鞋子修好……父亲对小女孩有发自内心的爱,不管生活艰难,他依旧会尽全力让孩子高兴。最难能可贵的是,父亲十分尊重孩子的梦想,不仅认同孩子的理想,还给孩子买宇航员头盔、宇航鞋。"54321"小女孩看着电视机里航天飞机升空时的倒计时,带着宇航员的头盔,眼睛里散发着羡慕和幸福的亮光。小女孩有一个美好的飞天梦想,梦想着有一天能够冲破天际,亲眼看见宇宙的绚烂夺目,期待探索光怪陆离的世界。她每天穿着宇航鞋玩耍,坐在用纸箱做的"飞船"里游戏,把自己的卧室装扮成星空,每日每夜都幻想着自己和父亲一起飞上太空。这个梦想也许在外人看来只是一种幻想,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孩子,我只能陪伴你走到这,剩下的人生,需要你自己走下去。"这句话是许多父母的心声,出自一部国产动画短片《冲破天际》。《冲破天际》制作精良,不仅获得第16届中国动漫金龙奖最佳短片奖金奖,还入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提名。短片讲述的一个关于童年和梦想故事,用了7分钟去描述孩子与梦想之间联系。
《冲破天际》的灵感来源于中国女宇航员王亚平和刘洋,以一个小女孩的太空梦为背景,呈现了一幅在父亲全力支持下,小女孩不懈追求梦想并成功踏上月球的场景。故事很简单,人物没有台词,却直接地道出了教育角度的道理。小女孩梦想冲破天际,不仅仅是为了探索宇宙世界,更是为了突破自我。小女孩的奋斗、成功都离不开父亲对她的支持,可以说她的梦想之旅从父亲选择尊重她的那一刻开始。
接下来,我们就以《冲破天际》为例,探索尊重孩子的梦想给我们带来如何的思考和启示。
"54321"小女孩看着电视机里航天飞机升空时的倒计时,带着宇航员的头盔,眼睛里散发着羡慕和幸福的亮光。小女孩有一个美好的飞天梦想,梦想着有一天能够冲破天际,亲眼看见宇宙的绚烂夺目,期待探索光怪陆离的世界。
她每天穿着宇航鞋玩耍,坐在用纸箱做的"飞船"里游戏,把自己的卧室装扮成星空,每日每夜都幻想着自己和父亲一起飞上太空。
这个梦想也许在外人看来只是一种幻想,但对父亲而言,这个梦想是小女孩充满童真童趣的美好事物,他不但没有嘲笑孩子,还常常和她一起看航天书、讲太空故事。作为一个单亲爸爸,他维持生计的方式只靠修鞋赚钱,但他从来没有忽视孩子,陪着小女孩做"太空梦",全程投入其中。
父亲对小女孩有发自内心的爱,不管生活艰难,他依旧会尽全力让孩子高兴。最难能可贵的是,父亲十分尊重孩子的梦想,不仅认同孩子的理想,还给孩子买宇航员头盔、宇航鞋。
在进入航天大学后,小女孩的努力一次次受挫,最后还落选了航天员选拔。她为自己的体力和文化课感到焦虑和烦恼,和父亲的交流也越来越少,有时候甚至没有时间回家。没有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光里,父亲一直为小女孩默默地付出,默默地等待她、鼓励她,把孩子烂掉的鞋子修好……
无论是陪伴还是支持,父亲伟大的爱不言而喻。小女孩不回家吃饭,父亲从不责怪她,看到孩子遭受失败和困难,父亲第一反应是鼓励和支持。尽管父亲常常感到失落,看到孩子不吃饭菜、等不到孩子回家……
陪孩子做"太空梦"源自于父亲对孩子梦想的尊重,日常生活的关心代表着他对孩子追梦的支持。"修鞋"这一情节展现的就是父亲心里对小女孩追梦的付出,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不但不会支持孩子"不切实际"的梦,还不能尊重孩子的梦想和选择。他们害怕孩子失败、受累,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了孩子身上。
在父亲离开后,小女孩一度失去了内心的希望,坐在床上痛哭,还撕掉了房间里的宇航员海报。小女孩在想:支持她"太空梦"的人已经不在眼前,继续坚持还有意义吗?
直到小女孩找到了父亲修过的宇航员鞋,看到保存完整的宇航员头盔,她才明白自己不应该辜负父亲的付出,要更加有毅力、有决心地继续追求梦想。她紧紧地抱着宇航鞋,像以前抱着父亲一样,以往的一切都历历在目,小女孩的心里也充满了力量。
最后,小女孩终于圆梦,登上了月球。迈向月球的第一步时,小女孩眼前浮现了父亲的身影,冲破天际就如小时候投入父亲怀抱那时感受到的开心和温暖。
决定孩子人生高度的不是起跑线,而是家长对孩子梦想的态度。家长总想让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但是在起跑线上有优势的孩子,并不注定是人生赢家。因为人生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场风景各异的长跑,一时的领先不代表永远,而决定孩子能够走多远、飞多高的是梦想。
梦想是孩子的力量源泉,而家长尊重孩子的梦想则是孩子最大的成长动力。家长的尊重和支持,让孩子更加积极主动地奋斗,把梦想转化为奋进的信念,成为让孩子发光的力量。比起设定孩子的人生,帮助孩子追梦、尊重孩子的梦想,更加有价值有意义。
家长应该冲破刻板的成功观念,建立起这样一种想法:让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不为外界的评价所困扰,产生发自内心的幸福感和主动力。
1. 要让孩子从小懂得,有梦想、敢追梦的人会更幸福
人活着围绕着幸福来转,但是却没有想过真正的幸福感从何而来。有钱就是幸福吗?长得漂亮才能幸福吗?学历好看就是幸福吗?幸福与这一切都不能划上等号,但都与每个人的梦想紧密相关。真正的幸福应该是有意义加上长久的快乐,而追求梦想能给予孩子最大的动力。
所以,家长要从小教育孩子勇敢地去追梦,不受外界困扰,尝试着坚持自己的想法。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梦,像《冲破天际》中的那名父亲一样陪伴孩子"畅游太空",一边快乐地相处,一边教育孩子,何乐不为呢?
2. 孩子没有那么不堪一击,别怕孩子失败
"失败"二字是很多父母不愿意在孩子面前提起的,他们不愿看到孩子受伤、受挫,想把最顺利的路铺给孩子。殊不知,试错经验非常可贵,孩子在追梦路上不需要每一步都遵循父母的想法,让孩子独自尝试反而能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
其实,孩子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脆弱和不堪一击。如果孩子对梦想有追求,那么孩子会自然而然地为了这个目标,努力地改善自己、完善自身。就算最后的结果以失败告终,孩子也能切身地体会追梦之旅,还能甘之如饴;反之,若是孩子不再执着,那么他会在独立的探索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和想要的人生。
3. 尊重孩子的每一个梦想,从肯定和包容开始
实际上,很多"不切实际"的梦想在开始时,不是毫无意义,反而是负面的定性打消了孩子的积极性和信心。孩子不管喜欢什么,只要有道理,那么家长可以多给予一点肯定的目光,宽容地对待孩子的想法和决定。
当孩子说出梦想的那一刻,家长应该少表达疑惑和不解,多些鼓励和尊重;当孩子在梦想的路上停滞不前时,家长不要不要急功近利,更需多些耐心和等待,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勇敢追梦。
我是吴妈育儿师,也是5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