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踢蹴鞠含义:作为清明节的传统风俗之一 蹴鞠
清明节踢蹴鞠含义:作为清明节的传统风俗之一 蹴鞠在另一部古籍《史记·苏秦列传》中,也同样印证了当时齐国的“蹴鞠热”:临淄城有七万户,人民富庶殷实,其民无不以“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为乐……蹴鞠运动之所以能在齐国流行,其主要原因为,时战国时代兼并剧烈,城市居民也要应征从军,从事蹴鞠运动有增强体质以适应军事需要的性质,自然得到了统治者的大力提倡。蹴鞠是现代足球最早的形式,但现代足球并不是由蹴鞠所演化而来。国际足球联合会在2004年确认足球起源于中国山东。2006年5月20日,蹴鞠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那么蹴鞠究竟形成于何时?它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演变过程?蹴鞠所用之“鞠”,上可上溯到石器时代用于狩猎的石球。传说蹴鞠为黄帝所作。中国最早记录蹴鞠的古籍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战国策》。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清明节,现如今已经成了祭拜先祖的节日。而最早的时候,它只是一种节气,过了清明节,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意味着春天来了。如今人们过清明通常会出去郊游,赏花,那不知各位都如何安排这三日的假期?是出门游玩还是归家扫墓?
有节必有节俗,而且节俗依据时间、地域不同而不断沿袭、变化。清明节扫墓祭祖、礼敬祖先习俗早已有之,及至宋元时期它又融汇了寒食与上巳两个节日,形成了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禁火冷食、踏青郊游与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此后各代大体承袭旧制。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其中的一项——蹴鞠。
什么是“蹴鞠”?蹴鞠(拼音:cù jū,中古拟音:chiuk giuk,注音符号:ㄘㄨˋ ㄐㄩˊ),亦称“蹋鞠”,翻译为现代汉语就是“踢球”,其中蹴是“踢”的意思,鞠是“球”。“蹴鞠”简单解释就是踢皮球,它是一项非常古老的体育运动。
蹴鞠是现代足球最早的形式,但现代足球并不是由蹴鞠所演化而来。国际足球联合会在2004年确认足球起源于中国山东。2006年5月20日,蹴鞠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那么蹴鞠究竟形成于何时?它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演变过程?
蹴鞠所用之“鞠”,上可上溯到石器时代用于狩猎的石球。传说蹴鞠为黄帝所作。中国最早记录蹴鞠的古籍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战国策》。
《战国策·齐策》记载:二千三百多年前的山东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蹴鞠运动之所以能在齐国流行,其主要原因为,时战国时代兼并剧烈,城市居民也要应征从军,从事蹴鞠运动有增强体质以适应军事需要的性质,自然得到了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在另一部古籍《史记·苏秦列传》中,也同样印证了当时齐国的“蹴鞠热”:临淄城有七万户,人民富庶殷实,其民无不以“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为乐……
所以说最晚在战国时期蹴鞠就已经出现了。
汉代蹴鞠两汉三国时期,蹴鞠发展比较快,称得上是蹴鞠发展的高峰期。由于汉高祖刘邦的推行,蹴鞠已经发展成为一项非常专业化的运动,并且有比较健全的比赛规则。
蹴鞠场景模拟 (图片 | 玉兰风物)
这时的鞠是用毛发或草来填充的皮制实心球,十分简陋。正如班固《汉书》中所说:
“蹋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汉代蹴鞠的场地分为有围墙和无围墙两种,有围墙的蹴鞠场一般为宫廷皇族所建,较为豪华,规模很大,设有专门的球场,四周还有围墙和看台,球则是实心的,东、西面墙有弯月状鞠室,汉成帝本人亦雅好蹴踘。无围墙的场地则简单粗暴:在场地中央划地为界,比赛双方各挖六个土坑作为鞠室即可,规定时间内踢进对方鞠室内次数多者获胜。
而在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六年曾有与倭(日本)人以蹴鞠对战的记载。东汉李尤《鞠城铭》述:“圆鞠方墙,仿像阴阳。法月衡对,二六相当。建长立平,其例有常。不以亲疏,不有阿私。端心平意,莫怨是非。”后来蹴鞠也和佛教一起传到了日本,今日韩语和战前的日语中仍可见称足球为蹴球的用法,便是受到中国蹴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