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大唐鼎盛时期最强劲的敌人是谁(一手缔造盛世另一手埋炸雷)

大唐鼎盛时期最强劲的敌人是谁(一手缔造盛世另一手埋炸雷)然而,草原的形势是千变万化的,没有哪一个部落能够在草原保持长期的稳定统治。臣服于大唐的部落很快被新的部落所取代,要想让新兴部落臣服于自己,大唐必须要在西、北部边境长期部署大量的军队,对游牧部落进行武力威慑。因此,为了防止游牧民族作乱,武则天时期,设立了永久的藩镇。唐朝初期,昔日强大的突厥分裂后,被唐太宗逐个击破后。李世民使用华夷如一的“羁縻政策”,被游牧民族奉为天可汗,大唐的西、北部边境获得了难得的稳定。在分析唐朝灭亡的原因时,藩镇割据与宦官专权是两个永远绕不过去的话题。可以说,就是这两颗雷,间接导致了大唐王朝的崩塌。那么,问题来了,这两颗雷是谁埋下的,怎么埋得呢?在埋雷之前,大唐的统治者就没考虑过这么做的后果吗?翻开历史我们会看到,埋雷的人不是别人,正是缔造“开元盛世”的唐玄宗。

每当我们提起中国古代的盛世时,那令人神往的大唐“开元盛世”,总会浮现在我们的眼前。

“盛唐”两个字,总是能激起一个中国人心中的自豪,那是一个气象万千的时代,军力鼎盛、万国来朝、诗文灿烂、民间富庶、自由开放。

大唐鼎盛时期最强劲的敌人是谁(一手缔造盛世另一手埋炸雷)(1)

图 | 万国来朝的盛唐

然而,安史之乱后,大唐开始从盛世中迅速衰落,直至灭亡,再也没有恢复之前的秩序。

在分析唐朝灭亡的原因时,藩镇割据与宦官专权是两个永远绕不过去的话题。可以说,就是这两颗雷,间接导致了大唐王朝的崩塌。

那么,问题来了,这两颗雷是谁埋下的,怎么埋得呢?在埋雷之前,大唐的统治者就没考虑过这么做的后果吗?

翻开历史我们会看到,埋雷的人不是别人,正是缔造“开元盛世”的唐玄宗。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所有制度都要为唐玄宗的”开疆拓土“服务

唐朝初期,昔日强大的突厥分裂后,被唐太宗逐个击破后。李世民使用华夷如一的“羁縻政策”,被游牧民族奉为天可汗,大唐的西、北部边境获得了难得的稳定。

然而,草原的形势是千变万化的,没有哪一个部落能够在草原保持长期的稳定统治。臣服于大唐的部落很快被新的部落所取代,要想让新兴部落臣服于自己,大唐必须要在西、北部边境长期部署大量的军队,对游牧部落进行武力威慑。因此,为了防止游牧民族作乱,武则天时期,设立了永久的藩镇。

到了唐玄宗时期,面对周边蠢蠢欲动的少数民族,他选择扩张式的主动出击。然而,扩张就意味着军队前线的前移,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府兵奔赴前线的成本急剧升高。

大唐鼎盛时期最强劲的敌人是谁(一手缔造盛世另一手埋炸雷)(2)

图 | 开疆拓土的大唐军队

要知道,唐朝延续了隋朝的府兵制。府兵制是一套兵农合一的制度:在全国各地设置600多个军府,每个军府有一千人左右。这套制度规定,府兵并不用缴纳税赋和服徭役,平时进行务农,在农闲的时候军事训练,这样,朝廷就节省了很多军事开支。

但府兵制也有弱点:

  • “天下已定,兵农合一,承平日久,兵不堪用”,这是其一。
  • 还有个弱点就是,府兵需要从军府奔赴前线,打完仗还得回到军府,随着大唐的领土扩张,这一来一回的成本会越来越高。

有人可能会问,前线向前推移了,你军府就不会挪挪窝儿吗?你想,大唐的西、北边境地区都是什么地方啊?除了草原就是隔壁和沙漠,那些地方根本就种不出足够的庄稼。

军户是朝廷强行规定的,府兵制是义务兵,如今打仗如此频繁,如此辛苦,随着土地兼并,分到手的田地却越来越少,谁还会愿意干这种苦差事呢。所以,当时有很多军户逃跑。

于是,宰相李林甫再三权衡后,上了一份奏折:各地军府已经没有府兵可供征调了,请求取消府兵制。唐玄宗同意,府兵制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募兵制。

大唐鼎盛时期最强劲的敌人是谁(一手缔造盛世另一手埋炸雷)(3)

图 | 唐玄宗影视形象

所谓募兵制,就是国家招老百姓当兵打仗,并按时发军饷。老百姓参军入伍以后,就成为了职业军人,长期当兵,不用务农,战斗力很强。募兵制不用土地做依托,招来的士兵可以长期驻守边疆。

募兵制看起来比府兵制更具有优势,但“安史之乱”的祸根,也就此埋下了。怎么回事呢?

  • 首先,募兵制导致藩镇容易出现割据一方的局面

你想啊,“兵归于府,将还于朝”,“府兵制”的发明,就是为了防止国家的军队成为“私人武装”。募兵制下,对于士兵们而言,“有奶便是娘”,藩镇将军负责发饷、决定士兵的行政升迁,他们长期带领一支军队,很容易用个人魅力与手腕将军队私有化。

  • 其次,募兵制下,藩镇节度使一旦掌握财政大权,中央失去制约他们的手段了。

募兵制需要定期给士兵发军饷,按照当时的制度,军饷是由中央政府先把钱收上来,再给藩镇发军饷。唐玄宗嫌这么做太麻烦,效率太低会延误军机,所以,他决定藩镇可以自行掌管地方财政,自己收钱,自己花。

大唐鼎盛时期最强劲的敌人是谁(一手缔造盛世另一手埋炸雷)(4)

图 | “安史之乱”时期的藩镇形势

这样做确实提高了效率,藩镇不用再担心军饷的发放,但弊端也很严重,藩镇手上又有兵,又有钱,很容易形成割据势力。不过,在唐玄宗看来,效率是第一位的,而且他相信自己可以用政治手腕镇住这些藩镇。

可惜,最后的事态发展超出了唐玄宗的预料,安禄山之所以敢起兵造反,就是因为自己手中有这种地方上行政、财政的大权。

从“内侍省不置三品官”到宦官的专权,究竟发生了什么?

贞观中,太宗定制, 内侍省不置三品官, 内侍是长官,阶四品。至永淳末, 向七十年,权未假于内官,但在阁门守御,黄衣廪食而已。

——《旧唐书.宦官传》

唐朝的宦官内侍,官署名为“内侍省”,由内侍监、内侍、内常侍等为首官,只负责达诏旨,守御宫门,洒扫内廷,内库出纳和照料皇帝的饮食起居等事务。

大唐鼎盛时期最强劲的敌人是谁(一手缔造盛世另一手埋炸雷)(5)

图 | 唐代宦官

李世民身为一个玩弄权术的高手,他深知一旦宦官掌握权力,就会对国家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李世民对宦官的权力进行了严格的约束:规定内侍省不置三品官,即便是内侍省的长官,也只能官至四品。并且不许宦官外出充使,只允许其在宫内充役,以免宦官与朝厅官员勾结。

唐朝前期宦官的权力很低。那么,宦官集团是如何在唐朝中后期崛起的呢?

  • 皇权与相权的博弈,为宦官崛起创造了条件

唐初“贞观之治”的出现,与唐太宗那高度历史自觉、胸怀宽广、能充分纳谏的个人性格是分不开的。武则天晚年也比较能纳谏,但是唐后期的皇帝相比之下就逊色很多了,初唐的言谏制度开始失效。

言谏制度无法发挥作用后,带来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君主独断专行,皇权开始膨胀。

在唐朝时期,宰相的权力在政治上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那时候的宰相,相当于我们现代国家的总理,是统筹百官、总理朝政的人物。

大唐鼎盛时期最强劲的敌人是谁(一手缔造盛世另一手埋炸雷)(6)

图 | 唐朝权力结构图

因此,皇帝们想专权、独裁,最想做的事,也必须要做的事情,就是削弱相权。

宰相是文武百官的代表,这时候,在皇权与相权针锋相对时,皇帝他老人家难免显得有些形单影只。你想,打架也得拉帮手啊。因此,皇帝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就必须在百官之外,发展第三方的势力成为自己人。

对皇帝而言,这第三方势力对自己必须要保证忠诚。

然而,如何保证他们对自己忠诚呢?这就要保证这些人的身份和地位要完全依赖于皇帝,遇到问题时,他们即便是出于自私,也得站在皇帝一边。

皇帝们找来找去,符合这个条件的人也只有两种:外戚和宦官。

因此,从唐中宗统治时期开始,宦官的势力明显增强了,总人数达到了三千人,超授七品以上员外官者达千余人之多。

  • 唐玄宗为了延伸个人权力,大力提拔宦官

古代宦官能够在政治上崭露头角的宦官,大多是参与宫廷政变博取政治机会者,唐朝的宦官也不例外,比如宦官杨思勖。

因为在中宗时代参与挫败太子李重俊的政变,杨思勖获拔擢到银青光禄大夫,行内常侍。又过了几年,临淄王李隆基发动政变诛杀韦后,他又跟随李隆基讨伐韦后,被李隆基视为心腹,拔擢为右监门卫将军。

到了李隆基登基后,杨思勖进一步被拔擢到骠骑大将军(从一品),还封国公。从杨思勖开始,唐朝打破了唐太宗关于“内侍省不置三品官”的规定。后来,如深受唐玄宗信任的高力士,也是被授予骠骑大将军,封为郡公。

唐玄宗为了边境安全的考虑让节度使手握重兵,他也知道这么做不大可靠,于是派身边的宦官高力士去军队里当监军,宦官监军的制度从此出现了

大唐鼎盛时期最强劲的敌人是谁(一手缔造盛世另一手埋炸雷)(7)

图 | 高力士

其实,宦官监督地方军队倒也不算大问题,“顶多”就是贪污受贿、拖将领的后腿。更可怕的是宦官控制禁军。唐玄宗重用宦官,给了高力士影响禁军的权力。从唐玄宗开始,唐朝有了宦官掌握禁军的传统。

“安史之乱”后,唐朝皇帝发现节度使的实力太大,但是迫于边境压力又不好调整,也没有实力调整。于是,朝廷只有不断地扩大禁军的规模。

最终,宦官因为能控制禁军,其势力进一步扩大,大到最终能反过来控制皇帝,甚至可以任意废立皇帝,直接杀皇帝。唐朝后期,宦官俨然成了太上皇的角色。

结语

对于社会制度来说,在稳定性和效率上,往往不能兼顾。要想追求一方,就难免要牺牲另一方。

唐玄宗,为了追求藩镇在边境军事扩张的效率,牺牲了国家权力结构的稳定,进行一系列制度改革,给了藩镇节度使不该有的权力。这是唐玄宗为后代的大唐皇帝们埋下的第一颗雷。

让宦官掌握禁军,就如同让节度使掌握地方军政大权一样,也是唐玄宗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一时方便而缺乏长远考虑的决定。

任用宦官,皇帝是觉得这种人从小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信得过,指挥起来省事。但因为这种制度绕过了互相监督的官僚系统,其实是埋下了巨大的隐患。皇帝一时高兴,把掌管军队的权力都交给了宦官,宦官可以随意控制禁军,也就没人能制衡他们了。

因此,唐朝宦官专权的本质原因也在于军权过于集中,这是唐玄宗埋下的第二颗雷。

大唐鼎盛时期最强劲的敌人是谁(一手缔造盛世另一手埋炸雷)(8)

图 | 唐玄宗为唐朝埋下了两颗炸弹

从大唐的问题,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王朝一些共有的问题:

在古代王朝,君主是一切权力的中心。国家的命运,完全取决于他,一个君主能力强,国家就能正常运转,要是君主平庸昏聩,国家就会出问题。国家需要强悍的君主,可是王朝只按照血统继承权力,爹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国运好不好,有特别大的随机因素。可是,又没法改继承制度。于是,王朝国家的权力结构,在这打了个死结。

人口增长、土地兼并和统治阶层腐化是古代王朝无法克服的难题,王朝存在得越久,这些问题就会越严重,国力下降是迟早的事。在国力无法支持边疆战争的情况下,你要么选择放弃国土,要么就得用牺牲稳定性的代价来换军队的高效率,没有别的路可选。而且随着国力的持续下降,全盘的崩溃还是不可避免,不是在对外战争中溃退,就是在内部政变中覆灭。

任何王朝,君主即使再怎么开创盛世,也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这样的问题,或许,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国古代王朝兴衰的历史宿命。

参考资料:

1、《新唐书》——欧阳修 、宋祁 ,1975-2-1中华书局出版

2、《安禄山叛乱的背景》—— 蒲立本,2018年 中西学术文丛

3、《官制史话》——谢保成,2011年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文为达文有话说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