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问红尘多纷扰唯愿深情各自知(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莫问红尘多纷扰唯愿深情各自知(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文物瑰宝璀璨多姿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中国和意大利两个伟大文明之间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早在《后汉书·西域传》中就有关于罗马帝国的明确记载,称“其人民皆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故谓之大秦”,罗马史书也称中国人身材高大、富有正义感、孝顺而长寿。《马可·波罗游记》关于中国的系统介绍更是极大激发了意大利人对于这个东方文明古国的浓厚兴趣。利玛窦不仅帮助徐光启等人把欧洲的先进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还把“四书”等儒学经典翻译成拉丁文,对启蒙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些事实充分说明,2000多年的交流交往史使得两国文化跨越千山万水,既彼此欣赏又相互影响,为中意两国培育出互尊互鉴、互信互谅的共通理念,成为两国传统友谊永续长存、不断巩固的坚强保障。跨越时空同向而行文明交流源远流长主席2019年3月在意大利《晚邮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中国和意大利是东西方文明的杰出代表,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中国和意大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战象献纳品盘。
建城仪典浮雕。 图片均为中国国家博物馆提供
7月10日,中意双方合作举办的“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拉开帷幕。中国国家主席和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专门向本次活动发来贺信。主席指出,中国和意大利是东西方文明的杰出代表。这次“古罗马文明展”将以多姿多彩的珍贵文物展示意大利文化的深厚底蕴。希望“中国意大利文化和旅游年”以此为契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民心相连相通,为中意两国关系发展注入新活力。
跨越时空同向而行
文明交流源远流长
主席2019年3月在意大利《晚邮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中国和意大利是东西方文明的杰出代表,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中国和意大利都是世所公认的历史古国,在长期的人类活动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多年而绵延不绝,思想文化上的儒家学说,制度文明上的科举取士,工程建设上的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等都是人类文明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意大利不仅孕育出辉煌的古罗马文明,还是文艺复兴的摇篮,对西方文明演进的历史进程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留下许多雄壮华美的历史古迹。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中国和意大利两个伟大文明之间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早在《后汉书·西域传》中就有关于罗马帝国的明确记载,称“其人民皆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故谓之大秦”,罗马史书也称中国人身材高大、富有正义感、孝顺而长寿。《马可·波罗游记》关于中国的系统介绍更是极大激发了意大利人对于这个东方文明古国的浓厚兴趣。利玛窦不仅帮助徐光启等人把欧洲的先进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还把“四书”等儒学经典翻译成拉丁文,对启蒙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些事实充分说明,2000多年的交流交往史使得两国文化跨越千山万水,既彼此欣赏又相互影响,为中意两国培育出互尊互鉴、互信互谅的共通理念,成为两国传统友谊永续长存、不断巩固的坚强保障。
文物瑰宝璀璨多姿
古老文明和谐共生
文物记载灿烂文明,是一个国家或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既承载着本国本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信仰,也似一颗颗珍珠串联起人类文明的璀璨星河,构成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脉络。推动文物交流、让文物活起来,有利于不同国家和人民加强文化交流,增强彼此理解与信任,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本次“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通过来自意大利全国26家国家级博物馆的308套503件多姿多彩的珍贵文物,向观众讲述一段跨度长达500年的历史。从刻画古罗马起源传说的圣坛,到呈现古典时期诸神形象的卡皮托里尼山三主神;从庄重典雅的安吉提亚女神坐像,到强壮健美的赫拉克勒斯休憩像;从纪念战争胜利的战象献纳品盘,到戴头巾的奥古斯都头像,这些精美文物集中呈现了意大利国家级博物馆馆藏的艺术和物质遗产,讲述意大利作为政治和文化统一体的最初形成过程和深厚的多元文化历史根基。展览展示了从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1世纪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对塑造当今意大利的领土和文化特征的重大意义,传递了和平统一与发展的理念,实证古罗马文明起源,向广大中国观众展示了意大利文化的深厚底蕴。
展览分为“族群的记忆”“语言的流变”“诸神的崇拜”,以及“罗马的扩张”“城市的规划”“信仰的演变”“凯撒的后裔”等11个主题单元。前4个单元从社会、语言和宗教的多元视角展现罗马统一前意大利文化的“马赛克现象”。祭拜玛尔斯、维纳斯和森林之神西尔瓦诺斯的圣坛,刻画了母狼哺育双胞胎的神话故事,再现了古罗马文明的起源。圣坛上繁复的装饰,将罗马民族具有神祇血脉的主题同战神玛尔斯和美神维纳斯的结合联系起来,展现了罗马人神话中的祖先,以及其所象征的忠贞与和谐。
展览中精美丰富的随葬品,通过突出各个民族在墓葬等方面的不同习惯,展示不同族群丧葬习俗及其体现的社会价值观和崇拜信仰。双勇士之墓的随葬品印证古罗马文明的兼收并蓄。在古罗马文明中,伊特鲁里亚人的影子随处可见。伊特鲁里亚文字传到意大利,构成了罗马拉丁文的起源;希腊神话中的神灵通过伊特鲁里亚人来到罗马,和罗马信仰的传统神灵相融合后,形成了希腊罗马神话。今天人们所熟知的意大利柱式建筑、战争胜利后的凯旋式也被伊特鲁里亚人引入罗马。双勇士之墓是人们为意大利南部拉韦洛的两名男性精英举办的葬礼,他们安葬在同一座大型墓葬内。随葬品种类丰富且珍贵,同时还出现了具有典型伊特鲁里亚—罗马步兵风格的头盔,充分反映出罗马同意大利其他族群之间的频繁接触和文化的深度交融。以伊特鲁里亚为代表的不同族裔、语言和文化群体在这里通过对话求同存异,经历冲突、融合与杂糅,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古罗马文化。
展览展示了刻有不同铭文的石碑,如神圣的法律或法令,让后人得以了解意大利文在向拉丁语系同化过程中的原始特征。随着罗马政治大统一,前罗马时代各民族的语言和书写体系逐渐消亡。
正如意大利半岛上的族群使用不同的语言一样,他们之间也存在着信仰差异,不同族群崇拜不同神灵,构成一个复杂而清晰的世界。母亲像、安吉提亚女神坐像、赫拉克勒斯休憩像等众天神及英雄人物的雕像,在对比中呈现出希腊至罗马诸神的差别与特点,反映出背后的社会和哲学背景,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独特的历史线索,启发人们探索人类艺术的起源。
赫拉克勒斯自古以来就是意大利、伊特鲁里亚和拉丁地区,以及大希腊地区崇拜的神祇。他护佑着社群生活中的贸易、农业和畜牧业等,备受意大利人尊崇。许多意大利圣殿发现的献纳品中,不乏赫拉克勒斯的青铜小雕像,充分证明对他的崇拜广泛存在。在埃尔科勒·库里诺圣殿发现的精雕细琢的青铜像就是其中出类拔萃的一件。它创作于公元前3世纪,是希腊雕塑大师利西波斯的名作“休憩的赫拉克勒斯”(创作于公元前4世纪)的仿品。
展览随后以6个单元,按照时间顺序展现了古罗马共和国扩张期间,特别是从布匿战争(公元前264年—公元前146年)到奥古斯都时代(公元前31年—公元14年),罗马如何经过一系列重大历史变革而进入一个地理、政治和文化统一体的进程。展览通过代表性文物,全方位展示了当时意大利各地的生活方式、民间习俗和社会现实,包括罗马通过征战和结盟而实现的版图变化。
展览展示了罗马政治和文化变革在行政方面的体现,以及土地开发、城市和公共基础设施的建立情况等,呈现出古罗马时代城市规划的变迁。建城仪典浮雕是一幅大型叙事浮雕的残迹,描绘了耕作场景,浮雕的其他部分业已遗失。浮雕上一对耕牛套着挽具,头戴饰带并涂有三角形的额前纹,一个身穿古罗马短袍、头戴花冠的人正牵引着它们。另有一人同样着短袍紧随其后,左手举起犁刀以防破坏耕地,右手示意其他人继续前行。他的右边跟着4个身着宽袍的男人,可能是当地的行政官或社区的要人。图像再现了通过犁地划定一座新建城市边界的仪典场景。
展览展示了新的文化、行为和艺术“模式”与罗马—意大利地区古老传统习俗相结合的历史图景。奢华物品、肖像和新时代的图像,是反映文化统一趋势的重要表现。奥古斯都新文化政策的渗透影响,意大利半岛缓慢而持续的文化意识形态标准化与统一化进程,兼容各民族的传统,均被纳入包罗万象的Tota Italia(统一的意大利)这个概念中。
公元前32年,在屋大维的带领下,意大利半岛实现了首次政治大统一,罗马从此进入和平发展的崭新时代。屋大维被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头衔,这个称谓从此成为他名字的一部分。奥古斯都统治的时代也成为古罗马的黄金时代。我们可以从戴头巾的奥古斯都头像一窥这位“第一公民”的公共形象,即虔诚执行祭祀职责的罗马人。他头上覆盖的头巾是托加长袍的一部分,由奥古斯都重新引进以作为道德纯洁的象征。这位帝王的某些特征,如人们熟知的那对招风耳,或多或少地在雕像上有所体现。岁月的痕迹如额头的皱纹和凹陷的双颊被刻意削弱,以赋予这件作品庄严的永恒感。
展览的最后一单元是专为中国观众展示的古罗马货币,见证了罗马历史的转折,多维度体现了货币生产、发展、流通等因素对文化发展的深刻影响。
携手合作增进友谊
互利共赢共创未来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是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最具国际共识性和传播力的平台。中国国家博物馆作为全国博物馆行业发展的领头雁,认真履行文明交流互鉴的使命,通过创造性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努力成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2018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意大利21家博物馆及国内17家博物馆合作,联合举办了“无问西东——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展览,以跨文化的视角和全新的理念,系统介绍13至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之间悠久绵延的文化艺术交流故事,充分展示多元文化融合共生、共同创造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2019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国家博物馆承办的“归来——意大利返还中国流失文物展”,进一步彰显了中意两国政府联袂保护文物的坚定决心,充分反映了通过司法、外交等途径共同促成流失文物回归祖国的现实可能,成就了两国文化交流交往史上的一段佳话。
“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是中国与意大利博物馆界紧密合作、交流互鉴的又一里程碑。本次展览选题宏大,叙述了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1世纪整个意大利半岛实现政治和文化统一的历史进程;不仅展现了意大利起源的文化多样性、文化渊源的丰富多彩,也彰显了奥古斯都统一意大利半岛后国泰民安、文化繁荣发展的盛况。
本次展览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文化交流带来严重冲击背景下,中意两国携手打破疫情隔阻、践行博物馆时代责任的有力行动,彰显了文化在艰难时刻凝聚人心、提振信心、促进和平稳定的巨大力量。此次展览是中国国家博物馆自疫情以来第一个在北京举办的国际展览。由于意方没有派博物馆人员来京护送文物及进行现场点交布展,我们创新工作方式,第一次尝试视频点交,由国博借助视频会议平台与对方连线,双方工作人员通过镜头共同检查文物,并在意大利借展博物馆人员的指导下,把珍贵文物摆放到展台上,并进行加固。全部系列的复杂工作均通过线上沟通,充分体现出意大利文博界对国博专业水准的信任。中意两国间有6小时时差,国博策展团队和国博文保院修复团队精心配合,每天下午3点至午夜12点进行点交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整整工作8天,出色完成了点交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与意方工作人员在增进业务交流的同时,也进一步深化了友谊。
此外,中国国家博物馆首次以中、意、英三种文字呈现展览内容。这是国博近年来充分发挥国家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和国家文化客厅作用,积极推动展览国际化、观众多元化的又一例证。
“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一经推出,即受到广大观众的由衷喜爱。我们深切感受到东西方古老文明之间的惺惺相惜,深切感受到中意两国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衷心希望本次展览能够作为见证中意两国友好关系根深叶茂、历久弥新的时代物证,在促进中意民心相通方面更好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弘扬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为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 人民日报 》( 2022年09月20日 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