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唐诗专栏(唐诗故事49卷2749卷)
完整版唐诗专栏(唐诗故事49卷2749卷)这样一来,这洪州小妓遂只得含泪离开;回去后,她跟严尚书汇报起这情事的一切经过时还不禁红泪直流。严尚书听后,便不觉对陈陶更为敬重了。陈陶后来经常焚香坐在巨石上,身披鹤氅,终日不说一句话。到了晚上,他居然俯身叩拜星星和月亮,别人也很少有看见他有睡觉的时候。一天,天空原本非常晴朗,忽然竟是狂风暴雨大作起来,把陈陶所居住的茅屋都给震坏了;而陈陶却已经杳然不知去向。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听到有人说起深山里还偶尔能见到陈陶的行迹。 这里,诗人用卓文君这古代美女来比喻这小妓,也可谓很能掌握分寸了,但只是他仍然不为动心而已。 这位自称“三教布衣”的陈陶,懿宗大中年间(859年~860年),因为战乱而避地到了洪州。当时的节度使严尚书知道陈陶很有道德操守,所以特别敬慕他的为人,便经常到山中跟陈陶攀谈;有时两人一谈就是一整天,还都不感到倦怠。由于往来多了,这严尚书就想跟陈陶开开玩笑,特地派了一名颇富才情的小妓去伺
《唐诗故事》是当今相关同类书中能够把学术性、可读性、知识性、趣味性和生活性结合得最好的唐诗故事类普及读物,而且也是一本“需要学识和见解的书”,同时更是“一部见思想、见性情的书”。因为该书不但文笔富有文采和情韵,而且作者阿袁具备相当深湛的唐诗方面的学术素养,使得该书在唐诗普及类读物中显出其颇为难得的传统文化味儿,从而在同类书中给人耳目一新之感,确实不同凡响。 目录:任是女人难动心——陈陶的坚贞操守连小妓都感动情断可堪桥不断——雍刺史情意难尽改桥名不信萧郎是路人——两位男主人公悲喜交加的人生势盛杨家真炙手——杜甫愤斥奢靡无耻的蜂蝶哪容侵瘦菊——坚贞自守的女人怎不令人礼赞一诗生死定终身——郑还古说是不幸也幸运帝泽岂如和尚泽——王贞白逃不脱和尚掌“中”字梦里相思不去心——令人感动的夫妻生死情爱登第凭谁怜下第——温宪酒后题诗寺院叹高官红颜感义因诗死——燕子楼中那段令人感叹的奇特情缘神膏救女谢良媒——袁大娘撮合的姻缘真奇妙共看免役比诗才——《全唐诗》仅存一联佳句成佳话感激何人知将相——刘禹锡史诗记录官军突袭蔡州城难禁贱人忙嫁人——面对女人变节房千里果然志千里缘结军衣一首诗——宫人匿名“绣球”抛向守边人美眷能飞仗老奴——示爱崔生美妓用手语八斗才高独眼龙——被座师开玩笑的皮日休竟开黄巢玩笑桃花几度笑刘郎——刘禹锡不屈诗讽执政党昌符成败惟奴婢——巧取功名却侵他人隐私权哀挽情悲沈亚之——这黄梁梦境般的缠绵悱恻情缘伪官幸仗一诗救——王维为保名节不惜用药 任是女人难动心——陈陶的坚贞操守连小妓都感动在女人尤其是漂亮女人面前,一个男人的真实面目大概很少能不确切地袒露出来;这可真是一桩令人称奇但也是极为无奈的事情。
诚然,也会有一些即便是女人百般调弄都不会动心的男儿,这无疑就更是使人赞叹不已了。而这里要讲述的,就是一个令人赞叹不已的有关晚唐诗人陈陶的故事。
陈陶,字嵩伯,他的生卒年及其出生地址现在都已不大明确。①我们只知他在武宗会昌初年(841年)前后在世。他工诗,且以平淡的风格见称于世;但很不幸,他考了许久也没能考取进士,所以他就到深山里隐居去了。在陈陶所写的多首下第诗里,有两句诗特别脍炙人口,道是:
中原不是无麟凤,自是皇家结网疏!可见他对自己正是负有不可小觑的期望,只是他由于老是未能按照世俗的做法考取进士。随着时间一久,他这博取功名的心情也就慢慢地变得灰冷,遂不再去赶考进士,而是去漫游了全国各地的名山大川。
这位自称“三教布衣”的陈陶,懿宗大中年间(859年~860年),因为战乱而避地到了洪州。当时的节度使严尚书知道陈陶很有道德操守,所以特别敬慕他的为人,便经常到山中跟陈陶攀谈;有时两人一谈就是一整天,还都不感到倦怠。由于往来多了,这严尚书就想跟陈陶开开玩笑,特地派了一名颇富才情的小妓去伺候他,看能不能使陈的坚贞操守产生动摇。
然而,任凭眼前这长相漂亮甚至可说是妖冶的小妓百般挑逗,陈陶却纹丝不为所动。看看实在没有办法的小妓,遂对着陈陶不无惆怅地吟出了一首七言绝句:
莲花为号玉为腮,珍重尚书送妾来。 处士不生巫峡梦,虚劳**下阳台。这诗里使用了一个男女欢爱的典故,陈陶的心中当然是非常明白的,但他依然如故地坚持着自己的坚贞操守,面对眼前这小妓的挑逗,他也用诗歌的形式回赠道:
近来诗思清于水,老去风情薄似云。 已向升天得门户,锦衾深愧卓文君。这里,诗人用卓文君这古代美女来比喻这小妓,也可谓很能掌握分寸了,但只是他仍然不为动心而已。
这样一来,这洪州小妓遂只得含泪离开;回去后,她跟严尚书汇报起这情事的一切经过时还不禁红泪直流。严尚书听后,便不觉对陈陶更为敬重了。陈陶后来经常焚香坐在巨石上,身披鹤氅,终日不说一句话。到了晚上,他居然俯身叩拜星星和月亮,别人也很少有看见他有睡觉的时候。一天,天空原本非常晴朗,忽然竟是狂风暴雨大作起来,把陈陶所居住的茅屋都给震坏了;而陈陶却已经杳然不知去向。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听到有人说起深山里还偶尔能见到陈陶的行迹。
情断可堪桥不断——雍刺史情意难尽改桥名时代不同了,以往的许多事情也都显得支离破碎,乃至迷离惝恍起来。就是说当年人们在别离之际那种别有风致的做法,现在也早已烟消云散,几乎难觅旧日那令人心旌摇曳的踪迹了。
话说成都人雍陶,字国钧,他由于少年时期特别贫苦,加以那时四川内乱,他便只得到处流浪,用他自己的诗句表示就是:
贫当多病日,闲过少年时。
但雍陶在学习上却非常刻苦用功,所以在文宗大和八年(834年)就考取进士,并得到了当时多数名流的大力肯定,从而为他踏入做官一途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但刚开始时,他为人有点“恃才傲物”,而且对亲戚朋友也不大去理会。所以,他的老舅李敬之在没能考上进士却又受到他这外甥的傲慢对待后,①一气之下就要回到老家云安去了。在途经三峡时,由于心中愤然不平,李便写了一首诗来讽刺雍,其中有句说:
地近衡阳虽少雁,水连巴蜀岂无鱼?
雍接到这诗,细细体味之下,他很为自己的失礼而惭愧。从此以后,舅甥俩的书信来往就多了起来。宣宗大中六年(852年),雍陶做上了国子监《毛诗》博士。这时候,雍的诗名越发大了,并且跟一班著名诗人如贾岛、殷尧藩、章孝标等都有了来往;而他也因自己的诗作而颇为得意,以为可跟六朝时候的著名诗人谢宣城、柳吴兴相媲美了。
当时有一个名叫冯道明的秀才,人们都说他机敏而巧辨;一天,冯来到了雍居住的官所外,要求雍接见他。门卫就问他跟雍使君有何交情,冯就说他跟雍太守是故交。于是冯被引入门去,但起来迎接的雍并不认识冯,遂生气地斥责道:“我跟你一向不认识,你怎能胡说咱俩有交情呢!”
而这冯道明居然不慌不忙地答道:“我平时就拜读过您不少大作,虽说您人不在身边,但是我们的心灵难道不是相通着吗?”说完这番话,冯便开始用高亢的声调念起了雍那比较著名的诗句来:
立当青草人先见, 行近白莲鱼未知。雍陶一下子就给震住了。此时此刻,只见冯还在往下背诵着:
闭门客到常如病, 满院花开未是贫。背了七言,冯便开始背雍的五言诗句道:
江声秋入峡,雨色夜侵楼……面对自己这些很为得意的诗歌被人传诵着,而一向在诗歌方面也颇为自负的雍陶,此时便高兴地跟冯交谈起来。而且在冯辞别时,雍由于对方爱慕自己而深表感动,遂拿出了一笔颇为丰厚的礼物赠给冯,让他作为路费,并以志自己的深切谢意。
业已出任雅州刺史的雍陶,这种自负的作风依然如故。而雅州城外有一座桥名叫情尽桥,②人们送别时,一定要在此处分手。有一回,雍送友人路过这桥,手下人竟严肃地告诉他说,老爷现在就可以停住脚步了,因为您已经到了“情尽桥”。雍一听,心中不觉深为纳罕,说:“人们都只说是情感难以穷尽,怎么会出现感情穷尽的事儿呢?”说罢,他便命手下人速速去拿笔来;此时,他想到古代乐府诗《折杨柳》中的涵义,当即就把这桥的名字改为“折柳桥”。同时,他还把他上述这意见写成一首诗,并题写在该桥堍的勒石上:
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呼为情尽桥? 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③雍陶这首诗传出去后,它很快便脍炙人口了。人们在临别时,即使那些不在折柳桥分别的,也往往会念上雍陶这首诗,以志其深刻的离别之意。
按:① 《唐诗纪事》、《全唐诗话》、《云溪友议》皆作“李敬之”;而《唐才子传》则作“李钦之”,未知何据,盖形讹也。② 此据《鉴诫录》、《唐诗纪事》、《唐才子传》等;至于一说桥在简县,《唐诗鉴赏辞典》因之,恐非确。③ 呼,一作“名”;为,难,均读平声。
不信萧郎是路人——两位男主人公悲喜交加的人生历史上把“萧郎”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来借称某一位具体人的,最早的大抵可上溯到《梁书》中所记述的萧衍,亦即后来成为梁武帝的“萧郎”。当年王俭一见年轻的萧衍时,便觉得萧氏长相不凡,深以为异,因而私下对何宪说:“此萧郎30岁内当作侍中(官名),过了这个年龄则贵不可言。”事情后来果然被他说中。因为“萧郎” 萧衍在位时间居然长达45年!这不但在南朝四个朝代独一无二(其他如宋武帝在位三年,齐武帝在位11年,而陈武帝亦仅为三年),就是以中国历代帝王在位时间较长者而言,他也是有数的几位之一。至于在那些功勋显著、官位显赫的大臣中,《唐书》也记载有开国元勋之一的萧瑀,因受到皇帝的宠信而被爱称为“萧郎”。不难看出,这些都还只是属于在当事人的真实姓氏后加“郎”字以表示爱称或昵称,也就是比较亲切的称呼而已。
还有一种情况,即相关人物原本并不姓“萧”,却也自称为“萧郎”的;尤其值得一提的,后来人们对该“萧郎”的“点击率”,似乎一点儿也不亚于以上二者凭着功业或地位称雄于世的呢。
事实上,就是这情事的本身,也足以说明它委实令人深思不已了!
这传主就出自《全唐诗话》等书里的崔郊。崔郊的生卒年及其字里,现在早都不详。我们据各种记载所能考知的,他大致在敬宗宝历年间(825年~826年)还在世。此前他在汉上寓居时,尽管家境清贫,但他颇为勤奋苦读,所以在宪宗元和年间(806年~820年)就能成为秀才。他姑妈家有一个婢女,①长得既漂亮又端庄稳重,尤其还擅长音乐等妙技,被人称为汉南最为漂亮的妹子。崔郊对她极为恋慕,时间一久,两人私下里便好上了,只是崔郊还没有像处境跟他极为相似的晋代名士阮咸一样,为了生育儿子而私通自己姑妈的婢女。但崔郊的姑妈也颇为贫穷,因此她就把这婢女卖给了连帅于頔,并获得40万钱;而这被售卖的婢女也很受于頔的宠爱。
尽管这婢女现已身有其主,但崔郊对她却依然思恋不已,经常在帅府外头徘徊着,希望能够见上她一面。寒食节这天,该婢女由于有事外出,而崔郊这时便正好站在距离帅府不远处的柳阴下;两人相见,不觉就在马上相对着哭开了,而且还相互立下誓言说,两人的感情像山岳河海一样永不变色。崔郊当即赠给心上人一首诗,云: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该诗表达了崔这无限怅惘之情和对她的不尽思恋之意。这里崔用来自称的“萧郎”,固然只是现在人们所说的“借代”这一修辞格,而非原来真切意义上的萧姓者了。
事实上,世界上总会有许多意料不到的事情发生。即便崔郊他们这样的见面,也引发那些对崔很为嫉妒的同伴的谗言,有的向于长官打小报告,有的竟故意把崔诗写在于帅的座位上,看于怎样处置。于一见这诗,遂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知道该事的大致情况后,他当即让手下人去把崔郊叫来。一干人等一时也不明白于頔要干什么,会不会像一些人所想的“崔郊这下子可有好戏看了”?而崔则知道他自己已然闯下大祸,但急切间便连出避也都来不及了,遂只得硬着头皮去叩见于帅。于一把握住崔的手,激动地说:“‘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该是您写的吧?40万钱那可真是小事一桩呀!您为何还要吝惜一封书信,不把这事儿早点告诉我呢?”说完,就叫那婢女出来,当即把她归还了崔,同时还赠送给他俩许多嫁妆和钱财。这事不但说明了重才的于公本人也是一介豪俊之士,这才造就了人间的一桩美好姻缘;而且它还因此衍化出了一句熟语:“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只是幸运得很,故事中的主人公“萧郎”崔郊最终并没有做了那灵慧婢女的“路人”!
同样也几乎成了“路人”的另一位“萧郎”,大概可算是比崔郊要早些时候的中唐著名诗人戎昱了。
扶风人戎昱的字号及其生卒年,②跟崔郊一样,也都只是一个“不详”。然而他长得一表人才,风度翩翩,而且善于谈吐,娓娓动听处使人刹那间便会忘记了倦怠。他少年时已踏上赶考进士之旅,但他久久未能如愿;于是他就去纵游名山大川。即便家境再贫困,他也仍能做到意气风发,绝不颓唐。戎昱在四川曾遇见过大诗人杜甫,而且他的诗作也得到过老杜的交口称赏。
一天月夜,正在廉察桂林的李夔在他那宽大的官衙里,忽然间听到附近有人在吟诗,其声音极为清切而悠扬,心中不觉大为惊讶;细细玩味那诗后,他又极为赞赏着了。第二天起来一问,有人告诉他那是诗人戎昱在吟诗。李夔当即聘请戎作他的幕僚,还给了他极高的待遇,以便给自己出谋划策。后来中丞崔瓘在湖南时,③他想把自己那国色天香的女儿许配给戎,但他嫌戎的姓不好听(“戎”字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有对我国西部地区民族的谑称之意),说只要戎昱改掉姓氏便可把女儿嫁给他。但戎昱当即就不干了,并写了一首诗婉转地表示谢绝,其中有句说:
千金未必能移姓,一诺从来许杀身!这里用“一诺千金”的典故,巧妙地表达了自己既要像汉代以诚信著称于世的贤士季布那样忠于李夔的栽培,因为戎觉得李大夫已经很是厚待自己了;同时,戎也委婉地辞谢了崔家这“千金”小姐。总而言之,崔家这“千金”是不如自己当年对李大夫所承诺过的“千金”重要!
事实上,戎昱这诗名委实也够大了,以至于连皇帝也都知道了他的姓名。由于诗名颇大,起先许多手握重权的将相都曾礼聘他出任幕僚。有说大书法家颜真卿担任征南将军时就曾聘请他担任从事,那当然并不确切;④但他曾作为卫伯玉等人的从事,却大致不差。之后,戎昱也曾以刺史的职衔出任过几个地方的军政长官,但他却又一再受到贬谪,这就使他的行迹显得颇为颠沛了。再后来,他把家眷安顿到了陇西。当时边境地区并不安宁,尤其在宪宗时,边境地区的战争此起彼伏,大大影响着整个国家的稳定。有大臣提出像汉朝那样,把皇帝女儿亦即公主嫁给当地少数民族的头头,以求得安定团结;但宪宗对此却犹豫不决。
一次临朝时,正在为此事苦恼的宪宗就感叹说:“近来听说起一个诗人,其名字稍微有点生僻,你们可知道那是谁吗?”宰相当即回答说,那大概就是冷朝阳抑或就是包子虚了吧?宪宗摇了摇头,颇为失望地看了他们一眼,然后吟起了他所记得的那首《咏史》诗来: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净沙尘?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⑤于是,大臣们便知道皇帝要说的就是戎昱了。此时,宪宗又说:“想想当年那个一心要和戎的魏绛,其实他是多么胆怯;而现在,戎昱的见解却又是多么精妙啊!”此后,士林中一再传扬着这件事,这无疑就让戎昱感到很为体面了。
至于几乎要成了“路人”“萧郎”的戎昱,他一生中居然与此相关的不幸情事还有两次呢!当时晋公韩滉正坐镇浙西,戎昱则任韩手下的刺史。郡邑中有一名既漂亮又能歌善舞的酒妓,戎昱对她很有好感,而且两人的关系也处得相当不错。但浙西一些属官乐将为了讨好韩公,就将这女子的特殊才能向上报告。韩公把她召到乐籍,因为这样就可使她作为经常支配着的“官妓”。见此情形,戎昱自然不敢留恋着不让去了。不久,戎昱在湖上写了一首歌词赠给这酒妓,并对她说:“如果他们要听歌,那你就唱它吧。”
大摆酒席请客的韩公这次显得尤其高兴,而这酒妓唱的歌果然是戎给写的词句。一曲完毕,韩公便禁不住疑惑地问询:“戎使君莫非对你很有感情呀?”这酒妓惊悸地站了起来,怯怯地说了声“是的”。话音刚落,她的眼泪就唰地流了出来。韩公让她去更换衣服,当时在座的宾客不知道将会出现什么不测之事,都暗暗地为她捏上一把冷汗。而韩公遂把那个乐将叫来大骂一通道:“戎使君可是天下名士,这你知道吗!他对这位郡妓有感情,你为何还这样不识好歹,却去把她召来,以至使我也铸下了大错!”韩公当即命手下人把那乐将揍了十大板子,这才罢手。同时还给了这酒妓100匹好布料,让她跟戎昱成亲去。戎昱他俩便极为高兴地拜谢;而戎当时所写的诗说:
好去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恋,欲别频啼四五声。另有一次,戎昱这事也跟上文曾提到过的于頔有关。当时有人从湖南零陵回来,对于公说起戎使君手下有一名能歌善舞的漂亮歌妓,作为上级的于公就命人把她召唤过来,戎当然不敢抗命了。尽管他也拖延了一月,这歌女最终还是被送了过来。在宴席上,大为兴奋的于公便让她唱首歌听听,这歌妓当即唱起戎专门写给她的歌词:
宝钿香娥翡翠裙,妆成掩泣欲行云。 殷勤好取襄王意,莫向阳台梦使君。⑥这诗用当年楚国大文人宋玉文章里的故事,说明自己已经无能为力为她再做什么了,只希望她好好去伺候新主人,也不必在往后的欢乐生活中再追忆起自己。这固然只是戎诗人极为无奈的话头而已。
但于公听了此歌,当下不由感叹道:“大丈夫不能在世上建功立业,为将来的人们所称赞;现在却为了自己一刹那的娱乐,去夺取别人所爱着的女人,这怎么能行呢!”他当即赠给该歌妓许多钱币和布帛,让她回到戎的身边不算,还特意亲手写了一封书信让她捎去,真诚地向戎诗人表示了他自己那深切的歉意。
按:① 此据《英雄传》及《云溪友议》,而《唐诗纪事》则认为该婢女原即归崔郊自有。② 《直斋书录解题》卷16认为他是扶风人;而《唐才子传》等则以为“荆南人”,恐怕不确。③ 此据《唐才子传》等,而《云溪友议》卷下及《唐诗纪事》则以为是李銮,俟考。④ 此据《唐才子传》等,因《旧唐书·颜真卿传》固然未尝记载颜曾作过征南将军。⑤ 将、为,均为平声。⑥钿,平仄两读,此为仄声;音“甸”。
势盛杨家真炙手——杜甫愤斥奢靡无耻的皇亲国戚唐王朝,尤其是玄宗当政时期的唐王朝,在当时的世界上无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国;但就在这表面上看起来仍然强大的王国里,因上下其手等诸多原因,业已孳生着崩溃的征兆。
玄宗李隆基年轻时是一个颇有作为的皇帝,他先后任用姚崇、宋璟、张九龄、韩休等忠心爱国者为丞相,大力整顿相应弊政,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综合国力大增,以至被后世称之为“开元盛世”。然而,玄宗后来居然任用了奸诈成性的李林甫为相,政治便开始出现**的苗头。天宝四年(745年),他在封杨玉环为贵妃后,纵情声色,奢侈荒淫,政治遂越发**了。此后他还依次封赠玉环的姊妹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及秦国夫人。她们出入宫廷,肆无忌惮,可以想见她们那“势倾天下”的吓人权力了。①
而杨玉环的堂兄杨钊也由于杨贵妃的得势而平步青云,在他担任御史时就被玄宗赐名“国忠”,以示恩宠。天宝十一载(752年),李林甫死后,原本是武则天面首张易之的儿子而其后却冒姓杨的杨国忠,居然做上了丞相;而玄宗也竟然把全国的军政事务交给杨国忠处理。此时的杨家,由于他们兄妹“势倾天下”,遂开始了结党营私,专干些非法的事情,把整个朝廷搞得乌烟瘴气,终于导致唐王朝迅速走向倾覆的转折点——“安史之乱”的发生。
正像所有**现象的前期一样,杨家兄妹之间不但花天酒地,而且杨国忠还毫无廉耻地跟虢国夫人通奸。他们如此**的生活,居然也得到了玄宗皇帝的纵容;而老百姓则固然是有苦难言。
古历三月三日这个作为传统节日的上巳节,人们为了除去不祥气氛,便又到水边去“修禊”。天宝十二年,杨家一帮人不但去参加了这样的活动,而且还大张旗鼓地到曲江附近游春野宴,喧闹异常。大诗人杜甫获悉这种情况后,觉得这些当权者不顾民生只顾自己享乐的做法,定然会导致国家的败亡;于是他便大为愤慨地挥笔写下后来被选进著名选本《唐诗三百首》的诗作,亦即题为《丽人行》的七言长篇古诗,全诗云: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筯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②该诗由于把杨家那炙手可热的奢侈生活作了大胆的讽刺和深刻的揭露,成为一首名副其实的“史诗”;而人们还从中概括出一个成语“炙手可热”,用来表明气焰很盛,权势很大的那一号货色。
按:① 语本《旧唐书·杨贵妃传》。② 我国诗歌史上把那些每句押韵的诗作称为“柏梁体”诗,而此诗几乎每句都用韵,似乎也可称为该体中的一个变格。
蜂蝶哪容侵瘦菊——坚贞自守的女人怎不令人礼赞想想现在的人们也真是幸福,任是相隔着万水千山,也能以一个电话抑或就是一个短信息便能解决各自的相思之苦。而在古代中国,由于一些外在的阻隔,人们即便再怎样相互思念着,也往往是令人肝肠寸断,而又无济于事。
窦举当年因为刚刚进入谏院,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检察院之类的机构时,却正好遇上了他的夫人从家乡来探望他;这当然是极为难得的事情了。所以,窦举当下便禁不住兴高采烈但又颇为感慨地写诗表示道:
一旦悲欢见孟光,十年辛苦位沧浪。 不知笔研缘何事,犹问佣书日几行?①然而,这窦举还是千千万万不幸家庭中的幸运者,因为他夫妻俩毕竟得以在外头能够从容团圆。而更多的情况下,人们就只有坐视岁月的无情流逝,往往终生还不能见上一面的,也绝不是什么新鲜事儿。至于那些居家妇女往往又能做到坚贞自守,一心等待着自己的丈夫归来,那种始终无怨无悔的做法实在令人赞叹不已。
这固然是极其难得之事了;而在中国传统美德中占有一定分量的妇德,令人不由不在歔欷之余倍生敬意。宜山人邓氏一贯喜欢写诗,他在嫁给同郡人吴某为妻不多久,吴某便因犯罪而远离故乡,并被羁押到省城接受审判。
冬天那凛冽的寒风又恣意地刮起来了;而丈夫一去之后竟然也没了消息,心中委实无限思念丈夫的邓氏的心情也就可想而知。她想,现在连在家乡的自己都感到了寒冷,那么,已经外出已好几年的丈夫该是衣破衫敝了吧?而作为一个罪犯,他能有暖和的衣服穿着么?想到这里,她就禁不住凄然流泪了。于是他急忙开始裁剪起丈夫的寒衣来,但他毕竟已然不大确切知道丈夫的身体胖瘦情况。这样一想,她的眼泪便更是扑簌簌地往下掉。终于把它们做好了,邓氏找到一些在省城做事的老乡给捎过去。同时,喜欢写诗的她还不忘在衣服里夹带着一首七绝诗道:
欲寄寒衣上帝都,连宵裁剪眼模糊。 可怜宽窄无人识,泪逐西风洒去途!寒衣刚刚寄出去,邓氏忽然觉她因匆忙而把自己想要说的另外一层意思给忘记写了。于是,她便痴痴地面对家中这只有品德高尚者才能拥有的菊花,连忙又绘画了一幅菊花图来。该图很快就画好了;她想,既然有了画图,又怎能没有诗的搭配呢?因此,她又提笔写了首七绝诗来表明自己的心迹。其诗云:
良工妙手凭安排,笔底移来纸上栽。 叶绿花黄长自媚,等闲不许蝶蜂来!②画早已画好,现在就是诗也写好了,但她能把它们一起给寄走吗?可那位乡人却早已踏上了“上帝都”的路途呀。而自己仍是孤独地在家里守着妇道,尽管有些不三不四的男人时常过来挑逗,但她绝不会允许他们来调戏的。所以她就想好了,等到下回那乡人再到省城时,这幅画无论如何也得把它寄走,以便让丈夫明白,放心;因为它可是自己坚贞品格和稳重风范的郑重宣告呵!
按:① 浪,平声;研,同“砚”,去声。孟光,即著名故事“举案齐眉”的女主人公、名士梁鸿的妻子,两人为后世“相敬如宾”式夫妻的最早代表人物。② 凭,可平可仄,此为仄声。长,平声。
一诗生死定终身——郑还古说是不幸也幸运在诗文里,一旦提到“真真”二字的,人们往往就会想起唐朝进士赵颜那活色生香的轶事。
这则见于《松窗杂记》的故事说,①一天,赵颜在一位画家那里见到了一扇屏风,它上面画着一位极为漂亮的女人。赵颜极其惊叹道:“这世上恐怕还没有如此艳丽的女人吧?如果她果真生活在世上的话,那我就真的好希望能娶她为妻了!”
这画家笑了一笑,说:“要知道,我这可是幅神画呀。她有一个名字叫‘真真’,您只要每天早晨一起来就叫她的名字,而且一天到晚不停地喊;这样一连喊她100天,她便会应答着您了。然后,您就用百家彩灰酒灌她,她便活了——这还不能保管您如愿以偿吗?!”
赵颜果真就按这画家的话去做了,每天都是昼夜不停地喊着“真真”的名字。100天飞快过去,奇迹果然出现:真真在画面上开始答应着他了。喜不自禁的赵颜遂又用百家彩灰酒灌她;不久,真真竟笑盈盈地走下了屏风,并对赵颜笑道:“多谢您召我来,我愿意做您的妻子。”她说话吃饭跟常人一模一样,一年后,他们便生了一个儿子。等到儿子两岁时,赵颜的朋友说她必然是妖精所变,时间一久,恐怕就会出问题;而他家正好有一把宝剑可以用来斩杀她。当晚,这友人遂把那剑交给了赵颜。但这宝剑才到房间,真真就不觉哭泣起来:“我原本可是南岳地仙呀。由于别人无端地把我的形貌给画了出来,此后又得到您的一再呼唤,我这才到人间跟您生活在一起。而现在您却怀疑我了,那么,我也就得走了。”说罢,她遂吐出了当年所喝的百家彩灰酒,然后,居然携着儿子的手又上屏风去了。
赵颜仔细观察那扇屏风,但见上面并没有别的太大变化,只是多了一个小孩子而已。赵颜当即懊丧不迭,但这已经于事无补了。
此后人们在表现一种迷离惝恍的情感时,往往会用上这真真的故事。而本文现在所要说的,同样也是一则关于唐朝人的行事,并且女主人公的名字也叫“真真”。虽然其事迹跟赵颜这行事不无区别,但它令人深思的程度,却一点儿也不比上文所说的逊色。
宪宗元和初年(806年),自号谷神子的才子郑还古考取了进士,那时他正住在东都洛阳。在同一条街道上,邻居有个名叫柳尚的将军,跟郑很是要好;两人平时往来很多,不时饮酒谈诗,深感相见恨晚。后来郑奉命调到西都,并担任国子博士一职。这样,柳将军便给他设宴饯行,把自己家中最为漂亮和能歌善舞的乐妓尽数叫了出来,陪伴着侑酒,希望郑能尽兴而饮。
在这歌舞喧哗声中,郑固然很高兴地跟柳举杯相属,说些离别时的祝贺语以及此后要多加保重的话。两人因心情畅快,不觉就喝了个红日西沉。起身正要作别时,郑忽然发现站在临窗处有一个身穿红长裙的娇媚女子,在那里正痴痴地凝望着外面的远山,又好似一副愣怔的模样。他当即甚为叹赏,以至跟将军言谈时,竟也不自觉地走神。柳见状,知道郑眷恋着她,遂命手下用人“添酒回灯重开宴”,②同时命被郑眷恋着的女子近前把酒劝饮。
此时,柳对郑莞尔一笑说:“她的名字叫沈真真,原本是良家之女,而且她还能写得一手好诗。”郑一听,心中更是惊叹不已。柳接着说道:“现在,我想请您写一首诗,用来记下你们这段缘分。等到您接受朝廷正式授命后,我便让人把真真给您送过去,这样也好表达我对您的一番祝贺之意。”
听罢柳这许诺,郑不觉喜上眉梢,当即就赋诗相赠,并把它作为定情之物。柳见到郑能即席吟成这样一首好诗,更是欣喜若狂,便叫真真当场拜谢郑先生的一片深情厚意。真真也极为欣慰地照办了;众人又是欣然举杯相劝。直到东方将白时,大家才挥手作别。
真真接过并收藏好郑这首诗,并时常把它拿出来独个儿欣赏着,痴痴地等候着心上人的好消息。真真一再欣赏着的这首五言律诗是这样的:
冶艳出神仙,清声胜管弦。词轻《白苎曲》,歌遏碧云天。 未拟生裴秀,何妨乞郑玄。不堪金谷水,横过坠楼前!该诗使用了许多典故,其大旨除了用以赞赏真真的歌声美妙之外,郑还把自己对她的寄望也不由自主地写了进去。所以这首诗在华丽的外表之余,尤其是尾联还饶有一种深沉的感慨。
郑一到京城,便当上了教育部门的国子博士。这是柳将军从当时的邸报,亦即相当于现在的官方新闻上获悉的;当下他就很为高兴地派遣得力家人送沈真真前去赴约。然而不幸得很,当真真一行到了途中嘉祥驿之际,却突然听到一个令人极为叹息的噩耗:郑还古已经在长安城不幸去世!真真接到这极坏消息,当即便嚎啕大哭起来,并要去寻死觅活了;幸得随行人员好说歹说,终于把她劝慰住。这样,大家遂只得让真真又拐回到了柳将军的家里。
终于知道这噩耗的柳将军,也不禁老泪纵横,然后,他便过来劝慰真真了,说起人死不能复生之类虽陈旧但仍不失最能劝慰人的老话。过了许久,真真终于被劝住。柳又大为叹息了一回,便让真真居住到他的另一幢楼房,免得她触物伤情。此后,真真居然就这样独身地过了一辈子。知道这桩情事的人们,不由对真真这贞烈作为甚表敬意了。
这却使人蓦然想起郑还古上面这首赠诗里的尾联。该联说的是晋朝时名士石崇由于深深锺爱着爱妾绿珠,遂专门让她住在豪华奢侈的金谷园里。后来,权臣孙秀为了抢夺绿珠便诬陷石崇“谋反”,这样,石崇就被孙秀的主子、赵王司马伦给杀害了;而深受石崇疼爱的绿珠最终也以身殉情。这在我国文学史上可是一个鼎鼎有名的故事;只是令人想不到的,这回真真也续写着这令人感叹不已的贞烈行事了。或许,郑还古这首诗就是人们所说的“诗谶”,竟应验到了他们身上的么?唉!③
按:① 有说见于《闻奇录》者,恐不确。② 此为白居易《琵琶行》中句子。③ 郑还古曾著有《老子指归》13卷,传奇集《博异记》相传亦系其撰著。
帝泽岂如和尚泽——王贞白逃不脱和尚掌“中”字有些人原本并没有做错什么事,但因被一些不明不白的东西纠缠着,竟使之遭受了许多不公平的待遇,这无疑就很让人感叹了。
江西上饶人王贞白,①字有道,他生性机敏,对生活的要求颇为恬淡,只是他在科场上却显得甚为坎坷。尽管他在昭宗乾宁二年(895年)便考取了进士,但当时有人以为这次考试不无“猫腻”,遂纷纷向上举报。碍于舆论的压力,昭宗就命令有关官员对那些业已考取的新科进士进行复试。如此一折腾,王贞白虽然没被误予删除掉进士名额,但等到他被授予官职时,已是七年之后的事情了。因此,著名诗人郑谷便写了首五言诗来安慰他,其中有句云:
殿前新进士,阙下校书郎。事实上,王贞白本人也是挺喜欢写诗作文的。他刚刚知道著名诗僧贯休时,便把他自己所写的《御沟》诗寄给贯休,并在信里十分客气地请求对方给予指点。当时和尚贯休便读到了该诗里的句子——
此波涵帝泽,无处濯尘缨。贯休虽然觉得这句子颇为警策,但仍觉得它还有再予推敲的必要。但他们两人由于不认识,和尚觉得一时间也不便多说什么话;心说那就等将来有机会时再当面陈说吧。
后来有朋友组织了一次聚会,王贞白和贯休两人都兴致勃勃地参加了。这样,贯休便说起了王贞白前回给他所寄的作品里似乎还有一个字未必安妥;如有可能,把它再行推敲一下,那就再好也没有了。而这王贞白一听,也像贯休当年不愿修改“十四”为“四十”一样,②随即“呼”的一声便站了起来,颇为生气地瞪了贯休一眼,扬长而去。
看着王气咻咻地离去,这和尚却微笑着说道:“王先生思维非常敏捷,他很快就会明白过来,并掉转头来跟我谈诗的。”说罢,和尚遂取笔在手掌心里写了一个字,并痴痴地坐等着他了。
果然不出所料,没到一盏茶的工夫,王贞白便又返了回来;他对着贯休深施一礼,然后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我想把上回所呈诗作的前句改为‘此中涵帝泽’,大和尚您觉得如何?”贯休当即笑着把他的手掌心摊开,原来他手心里所写的字正是一个“中”字!王贞白不觉大为惊服道:“大和尚实亦可称为小生之一字师也!”
此后,两人便成了极为要好的诗友。由此看来,原本热望“帝泽”能给自己更多滋润的王贞白,想不到眼前这和尚给自己所受启发的恩泽,也是绝对不会少到哪里去的啊!
后来由于适值世乱,对《易经》深有研究的诗人王贞白便不再去做官了,而是回到了老家关起门来专心致志地进行写作。
按:① 此据《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他书有沿袭《唐才子传》卷十作“永丰人”者,似皆误。② 具见本书《棱棱傲骨识诗僧》一文。
梦里相思不去心——令人感动的夫妻生死情爱玄宗开元年间,晋昌人唐晅的妻子是他姑妈的女儿;作为滑州隐士张恭幼女的张氏拥有善良妇女的一切美德,因而夫妻俩感情极深。
开元十八年(730年),唐晅要到洛阳办事,几乎就整月整月地不能回家。一天夜里,他忽然梦见爱妻在隔着花枝哭泣,一会儿她又偷看着水井笑开了。等到醒来,他感到特别别扭,以至于心里很是烦闷。于是他便去问测命先生;那人解释说:“隔着花枝哭泣,这是由于容颜随风凋谢的缘故;而偷看着水井微笑,则是由于她喜欢上了泉路,也就是说,她已经身在九泉之下了。”这可把唐晅听得心惊肉跳起来。没过几天,他家中果然就有凶信传来,唐晅自是悲痛异常。
几年后,办完事的唐晅才回到渭南;想想那一幕幕往事,他便禁不住深有感触了。于是他用赋诗的形式来抒发他那郁闷的情感,这首三韵小律诗说:
幽室悲长簟,妆楼泣镜台。 独悲桃李节,不共一时开。 魂兮若有感,仿佛梦中来。写完,他便开始睡觉。但当晚由于云淡风轻,他再也难以入睡。这样捱到夜深人静时,唐晅又悲伤地吟诵起上回所写的悼亡诗来了。蓦然间,他从暗处听到有人在哭泣;这声音由远而近,声声都触动了他的愁思。唐越发惊异了,心知当晚该有奇特的情状出现,于是他遂起床默默地祝祷着:“如果您就是十娘子,那么,难道还吝惜咱们见上一面吗?请不要由于现在幽冥相隔而阻碍我们这曾经亲爱过的情谊啊!”
一会儿,有声音回答说:“我就是张氏呀,刚才听到您这悲伤的吟诵,我就是在九泉之下也感到特伤心,所以今晚才愿意出来跟您相见。”唐便更是惊异地哭诉道:“我心中固然有许多要说的话,但一时间哪能说得完呢?然而,如果能够跟您见上一面,那么,我就是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了。”而那女声回答说:“生死之路不同,相见当然极不容易。我也知道您疑心,但这并非是我不尽力啊。”唐发誓说自己决不疑心;说这话时,他的语气全是一片诚挚。
突然听到有人喊“罗敷取镜来”,接着又听到有人飒飒作响的走路声。罗敷先出来拜见时,说娘子就要出来跟七郎相见,以叙当年的恩爱之情。唐晅就问罗敷:“我开元八年就把你卖给了仙州康家,后来又听说你已经死了,怎么也在这里?”罗敷说是被娘子赎来照管阿美的;而阿美则正是唐晅的亡女。听了这话,他自然又是一阵伤感。一会儿灯亮了,他跟妻子互相下拜,执手叙说以往的情事。妻子张氏流泪说:“阴阳路隔,跟您久别。虽然一切都没了凭据,而我的相思之情又哪曾离开过心里呢!今晚正值**之日,阎王感到您诚挚,所以放我出来跟您相见。今天真是幸运,还能够跟您叙述当年的爱意。”
接着,唐晅就叫家人出来向张氏叩拜;同时又把灯具移到了内室,铺上崭新的帷帐,而她却不肯先坐,就笑着对他说:“阴阳尊卑,是以生人为贵的;您就只管先坐下吧。”唐晅便按她的吩咐坐了。然后她又笑着问起唐晅虽然对她的一片真心,但他再婚的娘子也是很不错的。于是,两人又说了些以往和新近的事情。不多时,他们的女儿美娘也过来了。但张氏怕唐晅惊吓着美娘,就让罗敷给抱走了。
夜深之际,两人更是情意缠绵。唐晅忽然问起妇女在阴间是否也有再嫁之事。张氏说:“死生同流,贞邪各异。就说是我当时才死去的那会儿吧,家中父母也是要我改嫁给北庭都护郑某的。但我矢志不渝,赢得了上上下下一片怜悯而终于没被强行再嫁。”唐晅听了这事,不由对前妻张氏更为肃然起敬了。于是他当即赋诗相赠道:
峄阳桐半死,延津剑一沉。 如何宿昔肉,空负百年心?②妻子便感慨地说:“见您这么有情意,我想也作诗酬答,可以吗?”唐晅心中不觉一惊,问道:“以前您从来不写什么,现在怎么也喜欢写起诗来了?”妻子说:“我对文词一道原本很羡慕,只是当时担心您嫌厌和猜疑,所以就不写罢了。”说完,她遂和唐晅之诗道:
不分殊幽显,那堪异古今。 阴阳途自隔,聚散两难心。③唐晅读了妻子这首和诗,果然不是一个全无文学素养的人所能写出来的,心中委实很是敬佩。
两人就这样一边谈说起往日的悲伤和高兴之事,一边都流着热泪努力回忆。但“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不觉天就亮了。张氏便起身要走了,说是再呆下去,她恐怕就要受到处罚的,因此她马上就要跟唐晅诀别。而在临别之际,两人一再嘱咐要“自爱”。然后,业已登上了车的前妻张氏转眼间便不见了踪影。而唐晅一觉醒来,觉得这些事实历历在目,于是他遂起床记下这篇《手记》,用来作为他自己对这异常经历的纪念。
按:① 按此体,五七言皆有之;诚然,其中因缺一联,上下联之间亦有并不如四韵八句律诗之黏合无垠者,如李白《送羽林陶将军》及韩愈《李员外寄纸笔》等即是。② 此诗首两句因连用两个典故,加以它们同属平仄难以更换的专有名词,致使首句跟对句的格律近似,而不是今体诗标准意义上的“两句相对”,故全篇乃属其“变格”,而非“正格”。虽然,我们似乎仍不妨按今体诗标准体式抑或其别格来对待,况且它毕竟是一首深具意韵的极妙之“诗”。③ 分,料想,动词,去声。那、难,均为平声。阿袁按,此诗可称广义的“和韵”,而非标准意义上的“次韵”或“步韵”。
登第凭谁怜下第——温宪酒后题诗寺院叹高官晚唐时期著名词人温庭筠的奇特行事,本书曾有篇章涉及;现在我们来说说他儿子温宪的奇特行事。
温宪的字号以及他的生卒年代都不详,我们只知道他在懿宗咸通年间(860年~874年)在世,而且他也很有诗才,并因此颇得大名。但是,大概由于他喜欢写些讽刺当权者的诗文吧,所以那些习惯于听好话的大官儿就有意无意地不使他考取进士。这样一来,他的生活来源固然很是出现问题了。
多次参加进士考试而未能如愿的温宪,一次在观看榜文后,知道这次考试又是无望了,因此他心里尽管无比激愤,但又是很无奈;于是他意兴阑珊地回到他暂时借住的崇庆寺。乘着喝醉了酒的当儿,温宪遂爬上了那座飞阁流丹的高楼,然后蘸着浓墨在它那粉白的墙壁上题写了一首七言绝句诗,道是:
十口沟隍待一身,半年千里绝音尘。 鬓毛如雪心如死,犹作长安下第人!时隔不久,一个名叫郑延昌的大官僚携带着夫人来到崇庆寺进香。他在方丈室里饮罢茶出来,便在佛寺的厢廊里欣赏着那各路文人所留下的对联以及诗作;他轻声吟味着,不时地点了点头,又好似在摇了摇头。当郑延昌看到这首使他读后直欲掉泪的感伤诗时,再行细看该诗末尾的落款——“温宪”,便知道这温宪定然是著名诗人温庭筠的儿子了。而温宪现在居然落魄到了这个地步,他心中也着实很难过,当时就忍不住为之洒上了一掬同情之泪。他一回到京城,当即向握有录取考生实权的主考官推荐温宪,这样,温宪才在昭宗龙纪元年(889年)顺利通过进士考试。
此后不久,业已考取进士的温宪便当上了山南节度使从事;但他的生活仍还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也就是说,他的生活依然是清苦的。词人李巨川看在眼里,也很是怜悯他的遭遇,遂写了一封推荐信函,说起温宪的父亲温庭筠当年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现在理应得到平反。这推荐信里有如下句子说得最为恳切:
蛾眉先妒,明妃为去国之人; 猿臂自伤,李广乃不侯之将!这就是说,只有让温宪现在那极其不佳的处境改变了,这才让著名诗人温庭筠的在天之灵得到安息。
皇帝读了李巨川这篇章奏后,也很同情温庭筠儿子温宪的艰难处境。当时宰相便说:“温庭筠由于无辜被贬窜乃至不幸死去,现在他就留下了这么一个儿子温宪;而且温宪也很有才华,理应给他改变处境,这样才不至于给人留下嫉妒贤才的把柄。”皇上听罢诸人的意见,遂点头同意了。后来,温宪终于做到了郎中一职。
但温宪一生中真正改变命运的,是他那次在寺庙里所题写的七绝诗。同时,他也幸运地得到了爱才悯才的郑延昌的真切赏拔,他这才被一路走过来的大臣及皇帝所知,不再出现像他父亲温庭筠那样怀才不遇,终至于遭受那无端窜谪而死的悲剧。
红颜感义因诗死——燕子楼中那段令人感叹的奇特情缘宋代大词人苏东坡一天夜宿徐州燕子楼时,居然梦见了200余年前的唐代名妓关盼盼。因有所感触便再也睡不着的东坡,遂起身写下一首千古名篇《永遇乐·明月如霜》。在这首词里,词人因盼盼当年居住过的燕子楼,生发出对人生乃至宇宙的真切思考和深沉感慨。所以,其魅力历千百年而毫不少衰。而这词的下阕里跟该本事相关的句子尤其为人津津乐道: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 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事实上,这燕子楼却涉及一桩颇为令人感叹的往事,亦即涉及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跟名妓关盼盼的一段“公案”。
德宗当政时,坐镇徐州郡的张尚书特别宠爱歌妓关盼盼。①色艺双绝的盼盼扬名当时的文人学士间,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因为张尚书爱好文艺,所以大凡有文人聚会的当儿,他总要让爱姬出面陪客,歌舞侑酒。这固然使宴席氛围能起到极好的催化剂作用,文人们对此美女妙舞,自然文思泉涌,佳作迭出;不用说,盼盼的芳名也得以迅速传扬。
但好景不长,张尚书不久便去世了;他当然还得抛下他深深锺爱着的盼盼。而盼盼则也因为心里感念着张尚书的知遇之恩,就在尚书旧有府第中的燕子楼独住了下来,不再跟外界有所接触,更不要说去再嫁了。
为表明自己这一腔痴情,盼盼很想写诗来寄托这种哀思和想望。那天夜里,因思念而再也睡不着的她便低吟起来:
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吟到这里,她满脸都是泪水。许久,她哽咽着拭去眼角的残泪,就再也写不下去了;于是她便和衣躺下。
但辗转反侧的她又哪里睡得着?在床上折腾了一夜的盼盼,起来对着镜子一照,连眼睛都红肿成一颗熟透了的水蜜桃似的。她禁不住在窗前托腮凝思;然后又写下了一首七绝:
适看鸿雁岳阳回,又睹玄禽逼社来。 瑶瑟玉箫无意绪,任从蛛网任从灰。②盼盼详细地推敲了一番,心中的郁闷仍没有得到一丝一毫的消减,于是她又提笔写着:
北邙松柏锁愁烟,燕子楼中思悄然。 自埋剑履歌尘绝,红袖香销二十年。③写到了这里,此时的盼盼就更是哭得像个泪人儿了。
盼盼写诗怀念张尚书的事迹被一些文人传出去后,大诗人白居易也很喜欢她的诗句。只是他心中有他自己的看法,于是遂一五一十地步着她的韵脚写道:
满床明月满帘霜,被冷香消拂卧床。 燕子楼中更漏永,秋宵只为一人长。④刚写完这一首,他觉得挺满意的,接着他便开始一气呵成地写成了第二首诗:
今春有客洛阳回,曾到尚书墓上来。 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⑤在这里,诗人分明是有些责难盼盼不随着张尚书同死的意味了。而他所和的第三首则是:
钿晕罗衫色似烟,几回欲起即潸然。 自从不舞霓裳曲,叠在空箱二十年。⑥白大诗人写罢这三首和韵诗后,又自我吟诵了一番,确信自己没有再予修改的必要了,遂派遣侍从把它送给关盼盼。正要把诗送走时,他忽然又想起了什么,便叫从人回转过来,挥笔迅速写下比以上三首诗措词更为激烈的七言绝句道:
黄金不惜买蛾眉,拣得如花四五枝。 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如果说上诗中的第二首白居易还只是表示有些遗憾盼盼未能以死相殉的话,那么,这首诗简直就有些指责盼盼忘恩负义了。
接到这几首诗的盼盼,自然认识白大诗人。那会儿他不就是张尚书的座上宾吗?而现在尚书早已驾鹤而去,留下了她在燕子楼既孤独又无奈地日夜徘徊着,而现在官任舍人的白居易却来指责她了。她不禁大哭起来,想想自己这卑贱的身世,同时她也深深感到了“人言可畏”这一世俗道理。盼盼极端哀伤地把白诗一读再读,一边流泪,一边喃喃自语道:“尚书待我那样好,我不是不知他的恩义;但我之所以不因恩公逝世也跟着去死,这是我担心别人将要说恩公好色而使之背负上有从死姬妾的坏名声呀!这样,难道不就是对尚书的最大亵渎吗!可现在……”
盼盼哽咽许久,并沉吟再三,提笔也步和着白诗原韵写成一首七绝,然后把它寄出去。该首表明她感想的绝笔诗曰:
自守空房敛恨眉,形同春后牡丹枝。 舍人不会人深意,讶道泉台不去随。⑦不到十来天工夫,因伤心自己未能得到他人理解的一代名妓关盼盼,终于也香**歇,追随已故的张尚书而去。
按:① 据一般说法,张尚书指张建封,亦有说其子张愔。据考,当以后者为是,具见拙著《历代名流诗文公案直判·关盼盼究竟是张建封父子谁的妾》一文。兹不复赘。② 看,可平可仄,此为平声。瑟,有作“慧”者,盖形讹也。③ 思,名词,去声。阿袁按,此诗二三句不黏,为“折腰体”。④ 香消,一作“灯残”;后两句一作“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为,去声;更、长,平声。⑤ 教,平声。⑥ 钿晕,有作“细带”者,盖形讹也。潸,平仄两读,此为平声。而上二诗中“二十年”,一作“一十年”或“十二年”,抑或有径作“十一年”者。因此处无关故事阐述,故不予详辨。 ⑦ 《唐诗鉴赏辞典》以为关盼盼诗实系张仲素托其口吻而写,可再商榷也。此盖以《全唐诗》中语“为盼盼作也”饶有歧义而引起者,至于《唐诗纪事》则称“出《长庆集》”即写作“为盼盼作也”,故本文径据后者行文。
神膏救女谢良媒——袁大娘撮合的姻缘真奇妙穆宗长庆年间(821年~824年),南康人张无颇在没有考取进士前,想去番禺府见主帅,以便得到一些资助。但当他到达番禺府时,却获悉主帅已调离别处去了。这样,张很快地便忧愁致病起来;而他的仆人竟然来个暗中逃离,把他一个人扔在了旅店里。
当时有一个擅长《周易》的袁大娘忽然来到旅馆,盯着张无颇看了一通说:“您哪里会长期没有出头呢?我有一盒玉龙神膏,它不但能够使死的人还魂,而且它还可以帮您得到美丽的女子;但您得弄个招牌,写上‘能治业疾’的字样。而在遇见普通人时,您只说不可治疗;但如果遇见了不同寻常的人,那您就得去一趟。这样,保管您能够迅速富贵起来。”张遂高兴地拜谢袁大娘的好意,并接下了那盒神膏。临别时,袁大娘还说:“寒冷时只要拿出这盒子,您就是不生炉子也能使全室暖和起来的。”
张按照袁的话做了,才挂起幌子没几天,果然有一个身穿黄色衣服,像是宦官模样的前来敲门;听得出,那声音极为焦急。那人一进来就说:“我们广利王知道您有神膏,所以特派我来请您相见。”张想起袁的话,便跟着去了。江边有一艘装饰华美的大船已经在那里等待,那船去速如飞,一会儿就到了所在地。
但那城墙很高,守卫也极为森严。宦官引着张进了十几重门才到了殿廷内,两旁站立着许多美女,所穿服饰都极为光鲜,令人顿时有眼花缭乱之感。殿上有大王宏亮的声音一字一顿地传过来:“请秀才不要拜见,我们之间因为没有管辖关系,就不要拘礼了。”然后,大王便感叹说:“寡人德业浅薄,虽有一个女儿,但她有病,这是我最为担心的。知道您有神膏,一旦能把小女治好,那真是太感激了。”说完,宦者就把张引到了公主所住的内殿。张切了切公主的脉搏,说:“公主之病是因心中苦闷引起的。”于是他拿出那神膏,还让她就着温酒服下。一会儿,公主的病便豁然而愈了。那公主当即把手上的翠玉双鸾篦褪下赠给张无颇,同时还脉脉含情地凝视着他好一会儿;但无颇却不敢接受她的馈赠。公主说:“这哪里够得上感谢您呢?只不过是聊且表示我的一番心意罢了;至于大王他才会给您较为丰厚的酬谢的。”这样,无颇便感谢着接受下来。出来见到大王,果然所赠更是丰厚,一些像他平时只是听说起而从未见到过的什么骇鸡犀、翡翠碗和丽玉明瑰啦等等,为数极多,无颇遂一再拜谢。然后,原来引他进来的那宦官把张用船送到他所住的旅店。回到了番禺的张把其中一件礼物出售,顿时就成了百万富哥。
然而,回来后的无颇想起公主那美艳动人的姿貌,便禁不住很是想念着她了。一个月后,忽然有一个丫环敲门送来一个红色信函,只见里头有两首七绝诗,却没有落款。张正痴痴地捧着信函时,那丫环却不辞而别了;对此,他不觉又是一惊,然后就仔细地阅读起那诗来:
差解明珰寻汉渚,但凭春梦访天涯。 红楼日暮莺飞去,愁杀深宫落砌花。①擅长写诗的张当然知道这诗所写的内容,因为诗中所用典故显然表明公主业已爱上他了。
他心中不无兴奋地看看第二首诗究竟怎么说:
燕语春泥堕锦筵,情愁无意整花钿。 寒闺欹枕不成梦,香炷金炉自袅烟。②这首诗尤其见出公主的一腔深情厚意,她甚至为他连吃饭睡觉也都已感到不再香甜了。
正在此时,有丫环过来说,公主又患病了,请先生赶快过去。无颇便又给公主切了切脉搏,王后问张这回到底又是什么病症,他遂说这仍是公主的旧病;现在只是因心有感触便又生发罢了。只要他再次配药,定当使之根除。说罢,他把袁大娘给他的药盒拿了出来。王后看到这一幕情景时,心中不觉大吃一惊,回头对大王悄声说道:“爱女不是患上什么大不了的毛病,她是爱上张无颇了。不然,您看那个暖金盒原本就是咱们宫里的,怎么忽然会到了他的手里?”大王沉默不语良久,说:“那就把她嫁给张无颇好了,免得出乖露丑。况且,这样也就使爱女的心病不再生发了。”于是他们把这事告诉张;张当然很高兴,便连忙拜谢了。
结婚后,大王一家对待张无颇比其他的女婿都要好。后来他在携带新娘子回老家省亲时,却偶尔碰见原来在客栈里帮了他大忙的袁大娘。袁大娘大笑道:“张郎携带新娘子回到家门,今儿真可谓喜事多多了,难道就不用感谢我这个大媒人了吗?”两人连忙申谢,同时还把随身带来的大量珍宝敬赠给袁大娘。
想想这一干稀奇古怪的情事,张无颇总觉得搞不大明白;于是他就迟疑地看了看妻子。妻子告诉说,大娘可是当年著名天文学家袁天纲的女儿呀。无颇终于明白,那暖金盒也只有她才具备从宫里拿出来的可能,于是心中对她着实感谢不尽。
共看免役比诗才——《全唐诗》仅存一联佳句成佳话在一生中,有些诗人的存诗量虽然极少,但他却具有并不一般的韵事;作为后人的我们自然将会为之多么高兴。
豫章筠川人任涛,①善于撰写诗文的声名很早就传出去了,但令人可惜的是,他在《全唐诗》中所存留下来的诗作仅仅只有本文所及的两句一联罢了。然而,就是这一联诗句却涉及一桩委实令人叫好不迭的趣事佳话呢!
僖宗乾符年间(大约877年前后),他几次参加进士考试,尽管他写作诗文的名气很大,但都在将近成功的当儿,不知怎的,他却名落孙山了。这对才高命蹇的任涛来说,无疑具有很大的杀伤力;但他仍然承受着世俗的打击,便咬紧牙关一再去参加此后的进士考试。
当时担任常侍一职的李骘在廉察江西时,就曾听说起过任涛的诗名,只是他很奇怪任涛怎么老是未能考取,于是向有关人员要来了任涛的诗作,以便自己阅读后对之作出判断。当他读到任涛诗作中“露抟沙鹤起,人卧钓船流”时,②当下便不由得大为赞叹道:“啊!这任涛可真是个奇才呀!他为何还不能成名呢?等会儿我就向大家推荐!”说罢此话,他命令文书把任涛家里的税务和徭役等一概免除了;不但如此,他还命令任涛所在县治里的长官给予照顾。
然而,世间总会有许多喜欢发红眼病的人士;他们一见任涛忽然间得到当地长官这诸多好处,居然聚拢了一些人鼓噪起来,纷纷说:“我们也是秀才呀,为何就只有任涛有这等优待,而我们却没有?”听到这些闲言碎语的李骘常侍便感叹道:“看来做好事竟然也会有这等意料不到的误解!事实上,我要揄扬任涛的声名,只是为了他的才学和处境着想呀!现在倒好了,你们以为我是在徇私舞弊么?那好,我现在就宣布:凡是在江西境内,写作诗文有能赶得上任涛这水平的,我便一律让他免除徭役等杂务,而不只是任涛一人。对此,你们总该没意见了吧!?”
大家见李长官出台了这么一个办法,自然也就没的说了;因为诗才这一行当,并不是谁想比就都能比得上的。但李长官这个以比赛诗才来免除税务和徭役等杂务的办法,委实使他们很满意,于是他们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只是此后不久,任涛就不幸去世了。但他能够幸运地遇上了这么好的长官,应该说,这真是他一生中的最大福分!
感激何人知将相——刘禹锡史诗记录官军突袭蔡州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蕴涵实在极为奥妙。就说原本是一个用来表明褒义的词汇,在经历了相当一段时间后,它的意义往往变得跟原来的含意相差悬殊,如常用成语“感激涕零”就是如此。其原意是指十分感激,极为感动,但现在,人们却把它大多用于具有讽刺意义的地方了。
这个出自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古诗《平蔡行》里的成语,叙述了唐代一件极为有名的历史事件。
在经历了被史学家称为“开元盛世”时期的玄宗李隆基,在他执政后期却先后任用了奸诈害物的李林甫、杨国忠为宰相,政事一任他们处理;自己则一心纵欲享乐,不再有当政初始励精图治时的干劲。这样,国势便迅速衰弱下去了。
奸相李林甫使用两面派手段,对大臣们进谏的忠言一再瞒压不报,并大肆打击和屠杀正直人士;同时他又善于察言观色,顺从皇帝的旨意,专拣那些好听的话汇报,以便讨得玄宗的欢心。正当专权了17年之久的奸相李林甫终于呜呼哀哉之后,玄宗竟又任用了贵妃杨玉环的堂兄杨国忠为相。这杨某也只知搜括民财,大肆收受贿赂以供自己挥霍。这样,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
公元755年,杨玉环的所谓宠儿、范阳节度使安禄山以诛杀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谁知原本号称善战的唐朝军队,居然不堪乱军一击,迅速被攻下了东都洛阳。虽然后来安禄山这乱军终于被官军镇压,但安的部将史思明仍然起兵叛乱,再度攻下洛阳,并入侵长安。玄宗只得携带着杨玉环等人出逃到四川。史后来虽然也被官军平定,但前后历时七年多,国家元气大受损伤。随着国家政治集团内部勾心斗角现象的加剧,在关系唐王朝生死存续转折点的“安史之乱”后,地方藩镇的割据势力就此更为坐大了。
宪宗元和九年(814年),割据一方的淮西节度使吴少阳死去,他的儿子吴元济未能如愿接替他老父的位置,那当然就无法总揽他日思夜想的军政大权了。于是他竟然自领军务,纵兵焚烧掳掠附近各县。为了解除吴元济叛军的威胁,唐王朝多次派兵进击吴元济的叛军,但都未能取胜,这就使得吴元济反叛的气焰更为嚣张。
元和十二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宰相裴度亲自督师讨伐吴元济。作为部将的驸马李愬自告奋勇,表示愿意出任平定叛将吴元济的前锋。李愬是位颇有谋略的将官,他在接受任命后,没有立即出兵攻击,而是先行花大力气整顿军队秩序,同时努力鼓舞将士们的士气。他又像当年被称之为飞将军的李广一样,亲自到士兵们中间去慰问他们的疾苦;而对于那些一时误入敌营的将士,他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便使他们再为国家效力。因此,那些被俘获的将士就把敌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李愬。
就这样过了半年时间,见时机已然成熟的李愬便率军出发。因为善于观察形势,所以他瞅准战机后遂猛烈发动进攻,并连连取胜。等到第二年冬天,天空正下着鹅毛大雪,在这天寒地冻时刻,许多人就是做梦也想不到,将军李愬居然会亲自带领着他的骑兵敢死队,冒着凛冽寒风和混茫大雪,夜行100余里后直袭吴元济所盘踞着的巢穴蔡州。
到达蔡州城下时,守门敌军还不明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而李愬却已率军翻越城墙,突进里面去了。正在睡梦中的吴元济绝对想不到官军竟会冒着大风雪迅速来袭;即便接到亲兵报告,他也只是淡然一笑,并未作出明确要抵抗的指示,只是翻了个身后便又熟睡去了。
不到黎明时分,大雪终于停止。此时的官军也已陆续到达城下;而城里的官军与之里应外合,一举攻下了蔡州全座城池。同时,入城的官军迅速俘获了正在做着好梦的吴元济。
此时此刻,老百姓听说官军居然在雪夜攻入蔡州城,主帅吴元济也已束手就擒,便都纷纷走上街头相互庆祝。老人们一边回忆着多年来因藩镇割据所带来的深切痛苦,一边享受因官军收复蔡州所带来的兴奋,一时间竟高兴得老泪横流。
所以,诗人刘禹锡有感于这不负众望的李愬的机智进攻,以及宰相裴度的有效调度,挥笔写下这具有史诗性质的七言古诗《平蔡行》:
汝南晨鸡喔喔鸣,城头鼓角音和平。 路旁老人忆旧事,相与感激皆涕零。 老人收泣前致辞:“官军入城人不知。 忽惊元和十二载,重见天宝承平时!” 难禁贱人忙嫁人——面对女人变节房千里果然志千里河南人房千里,字鹄举,他的生卒年月,现在都无从知道了;我们仅知道他在文宗开成末年(840年)还在人世而已。
在文宗大和初年(827年)就已考取进士的房千里,一年冬天去广东一带游玩。广袤的地理风物,大大增长了房千里的眼界;他还结交了许多朋友,其中一个名叫韦滂的进士,就是在此时跟他成为好友的。
房那时虽已结婚,但由于只身在外,诸多事情显得颇不凑手。韦知道这种状况后,便托付他人把他自己的一个漂亮姬妾赵氏赠给了房。
然而,此后不久的房因官职有所调动,必须赶快西上京城报到。由于这次授命不同于平时,见一时携带侍妾不便,房只得同他还算恩爱的赵氏暂作分别。而赵氏则显出极其眷恋的样子,甚至于惆怅不已。房见状,于心也很为不忍,便劝慰说:“你可以先在这里住下来;等我去京城报到后,一定立即派人来接你。而现在,只不过是我们暂时的分别而已,你用不着有所顾虑。”但赵氏仍然不肯放手,说要走也只能一起走。
见此情景,无奈之下的房就写了一首诗安慰她,然后便携带着赵氏一起往京城方向进发了。但他毕竟知道官员在任职报到期间,是不能随意携带姬妾进京的。就在他们途经湖北襄州时,房恰好遇见了好友许浑,两人便极为高兴地把酒论诗,心情都极为畅快。赵氏也在一旁添酒夹菜,很是欢悦。酒后,房对许说起了自己目前的忧虑,许一听就笑道:“这很容易!现在您老兄只管把嫂夫人寄寓在我这里,生活方面的事情由我来料理好了;待您安顿下来,再来接人不迟!”房听了许这番梯己话,心里着实高兴,觉得许浑真够哥儿们,当即便决定了托付姬妾之事。
一贯为友人之事极尽心力的诗人许浑,一天下午又过来给赵氏送吃喝等物品时,却惊异地发现,赵氏所住的房子里居然有一个他们早就认识的男人韦秀才!这不就明摆着赵氏另有新欢了么?房千里当初要赵氏在此地等候他来接取的意愿也就迅即落空了。想到这里,诗人许浑心里很难过,觉得自己对不起朋友似的,遂把这事的前因后果写信告诉了房。在信函里,许还特意附了一首诗来劝慰千里不要过于伤心。在诗里他有如下调侃句子说:
五夜有心随暮雨,百年无节待秋霜。 为报西游减离恨,阮郎才去嫁刘郎!诗中的阮郎和刘郎都是同路人,而且他们也都是好朋友;他们当年一同进山,一同遇见了仙女而各自成家。通过该诗,诗人许浑无非要说明那个见异思迁的赵氏,已经耐不住寂寞而跟别人好上了的丑恶事实。
读罢许的信件和诗作,觉得自己受到了莫大侮辱的房很是伤心,以至于哭得昏天黑地,黑地昏天。他想到这下贱的赵氏居然就这样地背叛了自己的一份纯真感情,便越发地感到难受。后来,有朋友劝慰说:“其实,你没必要为这样的女人去要死要活的,不值得!”
一语惊醒梦中人!振作起来了的房,此后在京城里任国子博士,专门教育着高等院校里的太学生,而且也赢取了很高的声誉。只是此后,他却因其他罪名被贬谪到了端州;接着他又到高州出任刺史。至于房千里后来所撰的传奇小说《杨倡传》,事实上,这姓杨的娼妓,不就是那个忙于嫁人的贱人赵氏的文学概括吗?
缘结军衣一首诗——宫人匿名“绣球”抛向守边人在封建社会里,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为了他那绝无穷尽的淫欲,到处搜罗人间美女供自己享用,以至众多年轻少女在暗无天日的皇宫里消耗着美好年华。这在以往一些有着良知的文人作品里,不时以所谓“宫词”这一文学载体进行着或明或暗的揭露。
当然,某个皇帝一时心情特好,为顺应宫中女性的正当要求放她们出去自行配偶的,虽说不是没有,但那终归是屈指可数的。其中在唐朝,有几件被文人学士津津乐道的事儿,则正是因宫女在受命遥寄军衣给边疆地区兵士的“方便”之时,在军衣里头题写了能够表明她们自己心音的诗句,虽被皇帝发觉,却不但未被怪罪,反而使她们得以嫁给那得到诗作的兵士。这当然是不幸中的大幸,所以它受到人们的赞赏也就不难想见了。
玄宗开元年间(713年~741年),有一年冬天就要到了,皇帝听从了大臣的建议,要对边疆地区的军士们表示关心,便让宫中那大量的宫女制作厚实温暖的棉衣,并把它们运到边关,分发给广大军官和士兵。得到了军衣的官兵们自然山呼“万岁”,说当今天子真是圣明,真是圣明,身在温暖如春的皇宫里还能惦念着远在边关的军士们。不用说,这为激奋守边将士的抗御能力,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但此时有一件颇为稀奇的事情出现了,那就是其中一个士兵在军衣的短袄里居然还发现了一首诗,而且这诗竟表达了一个女子对守卫官兵的关切之情,以及她自身渴望能够适时出嫁的深切愿望。
这可不得了!获取了该诗作的士兵不敢隐瞒实情,便只得把这事禀报了上级军官。部队最高领导人也不敢隐瞒,只好把这事直接启奏玄宗。玄宗把这诗取来一看,但见:
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 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 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 今生已过也,重结后身缘!①看了这诗,玄宗也不觉甚为动容,手里便扬着诗回头问六宫宫女道:“该诗到底是谁写的?不要隐瞒,只管讲出来就是。”刚开始时,宫女摸不准玄宗的真实意图,都不敢吭声,生怕惹恼了皇帝,那可不是闹着玩儿的,说不准这将会引来满门抄斩之虞。见偌大宫殿里居然鸦雀无声,玄宗遂又问道:“怎么都不吭声呀?是谁写的就只管承认好了,我绝对不会责怪的。”这时候,一个宫女终于勇敢地站了出来,承认那诗是她写的,还一再叩首说她真是“罪该万死!罪该万死!”
玄宗却深为怜悯她,并感叹道:“你诗里说‘今生已过也,重结后身缘’,然而,朕就让你结今生之缘何如?”说罢,他便把这宫女配给了那个有幸获取诗作的士兵。边关官兵听到这个好消息时,都为皇恩浩荡而连呼“万岁”。
同样也是以一首诗而缘结百年之好的,僖宗也干了一件令人颇为激赏的好事。晚唐之际,国力渐趋衰弱,而内忧外患却有增无减。为鼓励驻守边关的将士们能够更加卖命地为李唐王朝效力,那年秋天,僖宗命令从宫廷内部捐献出上千领质地优良的棉袍,分发到守卫边关的将士手中。当时神策军在军队里颇负重名,军中一个名叫马真的在他所分发到的棉袍里,竟意外地得到一枚金锁,而且伴随着这金锁居然还附有一首五言绝句诗:
玉烛制袍夜,金刀呵手裁。 锁寄千里客,锁心终不开!②马真生怕把这锁和诗留在身边会惹出事端,遂想到市场上去把它卖掉,但他却被人发现并遭到控告。这样,他的顶头上司就把马真叫了过去,讯问他这事的颠末。马真只得一五一十地向主帅作了禀报。这可是“新媳妇上轿——破天荒头一回”,这主帅沉吟了一下,也不敢自作主张,便专门写了一本文书启奏皇上。僖宗觉得不能违背老天的意旨和下情,遂命令马真到朝廷来;主帅也不知吉凶如何,只得忐忑不安地遵命送人到长安。
而僖宗这里则急忙寻找到了那个写诗的宫女;在马真叩拜过皇上后,僖宗便立马让他俩成婚。
后来,由于朱温作乱犯上,僖宗只得逃奔到四川避难,正在危急之际却发现一个军官一直守卫在他的身边。他心中既甚为感动,又大惑不解,遂不由柔声问道:“卿事朕何以如此忠心耿耿?”马真一听,不禁感激涕零地跪奏道:“微臣就是那次由于棉袍中得诗,并荷蒙皇上开恩赐予宫女的边关守将马真呀!”
僖宗听罢,大为咨嗟;接着他又对马真进行了一次更为真切的重赏。
按:① 此诗二、三句失黏;颔联则不属严格意义上的“的对”。而“诗以意为主”,故此诗仍为不错;至如其在感人肺腑处,当非一般平庸而又无情感者所能方其万一。为、过,均为平声。② 此诗属“折腰体”,亦即二、三句平仄不黏,(但跟前首“五律”却又不同)而全诗则饶有六朝人以比兴、双关见长之风调,故此诗固属颇好。
美眷能飞仗老奴——示爱崔生美妓用手语代宗大历年间(766年~779年),崔生的父亲是一名高官,并且跟一位当朝一品大臣关系亲密。此时这一品官正在患病,崔生奉父命前往探望。由于崔生长得一表人才,一品官对他也很是欣赏,遂使几位美女出来见客,并使一名容貌最为漂亮的红绡妓拿一罐甘酪给崔生品尝。崔生却由于不好意思,竟没有享用。此时,一品官就使红绡妓用她那纤纤玉手拿着小汤匙调弄好了给崔生饮食,崔生这才把它享用了。对此,红绡妓就直笑他的迂腐可笑。而躺在病榻上的一品官则亲热地对崔生说,朋友间不要见外,要多来走走才是。然后,他就命红绡妓送崔生出了院门。
当正往外走的崔生忽然一回头,只见这红绡妓对他正立着伸出三个指头,又把手掌反过来三次,然后还用纤手指向她自己胸前的小镜子说道:“记住!”她便不再说多余的话了。
崔生回到他的住处后,对这红绡妓思念不已。红绡妓那美丽的容貌和出奇的做法一再在他的眼前晃动,以至于他连吃饭睡觉都还在想念着她,到后来他竟连茶饭也不想吃了。
夜幕业已渐渐降临,他心中的思念却越发厉害了。相思已极的崔生就病恹恹地写起诗来:
误到蓬莱顶上游,明珰玉女闪星眸。 朱扉半掩深宫月,应照璚芝雪艳愁。正在此时,崔生家有一个老年奴仆名字叫昆仑奴磨勒的,看到这场景,遂对崔生说:“为什么要这样折磨自己呢?有什么事情可以告诉老奴嘛,也许老奴我能够帮上您的大忙。”崔生懊丧地说:“去去去,你知道些什么!”老奴磨勒说:“没关系呀,您只管说来让老奴听听就是。”崔生见他坚持如此说,便把这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磨勒。磨勒笑起来道:“老奴还以为那有什么呢?这事好办!”
然后,崔生又把红绡妓的暗示语告诉了磨勒,但崔又说这颇为费。磨勒说道:“这有什么难以理解的?立三指,说的是一品官家中有10院歌姬,她则属于第三院;而她又反掌三次,在数目上是15呀。至于她胸前的镜子,为的是表明十五月圆如镜的时候,让您过去呀!”崔生听了这老奴的解释,心中大喜,说,那你有何办法使我过去。磨勒就说,后夜便是十五夜了,只要深青色的绢帛两匹,用来给您作束身之用即可。但他家有一只猛犬很厉害,我现在就去把它收拾掉,然后再请您同去。说罢,磨勒就转身走了。
一切都按这老奴的安排而顺利地到达了红绡妓门外。当时四周都没有声响,磨勒知道大家都已睡熟了。此时,崔生忽然听到红绡妓的吟诗声隐隐地传了过来:
深洞莺啼恨阮郎,偷来花下解珠珰。 碧云飘断音书绝,空倚玉箫愁凤凰。知道红绡妓对自己也颇为思念的崔生,心里再高兴不过了,当下他就上前轻轻地敲了敲她的房门。红绡妓发觉心上人来了,遂仔细审视着他,然后让他进去。红绡妓说:“我知道您富有聪明才智,所以才用这样的手法告诉您,果不其然!”说罢,二人就对饮起来。崔生说起他这次来是由于老奴的功劳,于是红绡妓便让他请磨勒来一起喝酒。席间,红绡妓说她原本出身于富豪之家,但由于受人逼迫才落到了目前这种境地。她说:“这里尽管吃喝不愁,但我内心里却是极为痛苦的。所以,如果能够脱离这种环境,我就是死也甘心了。”然后,她就向磨勒请教逃离此间的办法。磨勒便又按照他来时的办法,把他们俩分两次背着飞离了一品官的那座深宅大院。
第二天一早,一品官就发现了这事,还一再叹息道:“这必然是侠士所为;只是如此做法,却使人担忧。”他当下便使人外出寻访,但却没有结果。两年后,他的家仆发现红绡妓就在崔生家里时,一品官当即命人去把崔叫来,询问详情。崔生不敢隐瞒,便如实说了。而一品官竟使人去崔家抓捕磨勒,但老奴手持匕首像飞鸟一样地飞出了崔家围墙,当时即便万箭齐发,也已无济于事。而崔生和红绡妓所拥有这美好的姻缘,却分明是昆仑老奴磨勒用心飞翔着进出大宅院的结果呀!
八斗才高独眼龙——被座师开玩笑的皮日休竟开黄巢玩笑在气骨日渐颓靡的晚唐文坛上,被世人称为“皮陆”中的皮日休,是值得人们记住的一个文学家。由于他少年时期就很聪明能干,举凡在诗歌、散文以及辞赋等文学领域均有着显著的建树,因此他在20多岁时便已出名。
但他的仕途却始终充满着丛生的荆棘。他早年嗜好喝酒,而且对于诗歌有着一种沉迷的执著感,这从他的字号叫“醉吟先生”、“醉士”乃至“间气布衣”等诸多名目,我们也可见出个大概。懿宗咸通七年(866年),时年32岁的皮日休被州官推荐到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起先在城东南的永崇里才住上十来天,他的文名便传遍了长安。但他为人耿介,不爱阿谀奉承人,因此一些达官权贵对他也不怎么买帐,所以没有得到有效引荐的皮日休,在考进士落第后,遂只得黯然地离开了他所心仪的京城。
受到这真切打击的皮日休回到家乡后,便致力于编撰他自己的诗文工作,把他现有的200余篇作品集为10卷,并定名为《皮子文薮》。第二年,也就是懿宗咸通八载(867年),他带上这些作品集向有关人士投赠,并又参加了进士考试。这一回的主考官是礼部侍郎郑愚,他极为欣赏皮日休的诗文,还没有发榜时,他就派人把皮请到自己府衙里坐谈。郑愚原以为皮的诗文如此出众,人也应该是眉清目秀的。但他一见之下,却不由大失所望;因为皮日休的左眼角下塌,远远看去,简直就像仅有一只眼睛而已。民间所谓的“独眼龙”,大概就是他那副尊容的真实写照了。①
见此情景,出乎意料的郑愚遂半开玩笑半当真地说道:“您的才学可谓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只是您仅有一只眼睛,那真是太可惜了呀!”皮日休对郑的玩笑很是反感,当即便反唇相讥道:“侍郎大人可千万不能因为我这一只眼睛,而使您原本长有两只眼睛的人也丧失了眼力啊!”这话果然大大地刺痛了郑的自尊心,遂把皮从较高的中第位置拉到了最后一名。
尽管考取了进士,但皮日休所担任的却始终只是小官卑宦,他就心生不满了。后来又加上朝廷和地方的各级官吏鱼肉百姓,弄得民怨沸腾。僖宗乾符二年(875年),山东人王仙芝、黄巢开始起义反抗唐朝。皮看看自己难以有出头的日子,便毅然决然地投奔了起义军。僖宗广明元年(880年)十二月,义军攻下长安,黄巢称帝,皮被任命为翰林学士。由于皮的文才受到黄的赏识,黄就命他撰写一种用来宣扬自己是上天授意主宰人间的谶词,皮按照黄的姓名作了一首五言古诗道:
欲知圣人姓,田八二十一; 欲知圣人名,果头三屈律。②黄看了这首古诗(其实它只是一个诗谜)后,当下便很不高兴了,因为他的头部丑陋,头发又难以遮挡住鬓毛,因此他竟觉得皮这诗有讥讽他那副尊容的意味,这无疑就使他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当即命人把皮日休推出去给杀害了。③
按:① 此据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二。② 《唐才子传》中“欲”作“始”者,误。③ 此据钱易《南部新书》丁卷,《唐诗纪事》、《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及《唐才子传》等均以此说为准;至于另有《北梦琐言》、《唐语林》等则以为皮日休在“黄寇中遇害”。
桃花几度笑刘郎——刘禹锡不屈诗讽执政党一般人认为诗人的性格敏感而脆弱,不堪一击;事实上,这说法不说它错误,也是极为偏颇的。因为我们只要把曾被大诗人白居易称为诗豪的刘禹锡请来自述,这信口开河式的话头自然便不攻自破了。
中山人刘禹锡,也有说他是彭城即今徐州人的。他一人曾顺利地考取了进士和博学宏词两科,可见在青年时他就掌握了多方面的才能。后来王叔文执掌政权,他跟大文豪柳宗元一起参加政治改革方案的磋商和草拟,并深受重用。然而没过多久,他们掀起的那场史称“永贞革新”的政治改革便夭折了;刘禹锡也被贬谪到郎州任司马一职。
这次政治打击无疑使诗人受到了很大伤害,幸好生性倔强的他很快便从落寞中出脱,从古代伟大诗人屈原的楚辞中得到了诗学营养,创作了十多篇跟当地民间事件相关的《竹枝辞》。这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分量的诗篇,记录了那个时代的一些风俗特征和人文信息,在文史学和民俗学诸多方面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过了许久,他才被召还朝廷任事,但这已是宪宗元和十年(815年)之事了。
在一般人看来,这应是最好不过的事情;加以此前生活的一再磨折,诗人应该会有所收敛而不敢再轻蔑权贵了吧?然而不,诗人觉得他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但却被放逐到那颇为荒凉的地带,心中实在郁闷得很。一次他去玄都观观赏桃花时,也禁不住傲岸地对着那些看客讥讽道: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该诗表面上说的是看客,其实都是指那些打击诗人的政敌。因此诗人控诉说,你们这么得意,还不是在扼杀了我们这些为国家谋利益者的政治命运而得到的吗?而这,又哪里值得我刘禹锡稀罕呢?!可见,这诗表面上不无含蓄,但它骨子里却是颇具拼杀力度的。
然而,事情却就这样坏了。一些马屁精赶忙向当政者报告说,你看,刘禹锡至今一点儿都没有老实认错不算,他还写诗讽刺咱们哪!执政者一听,当即便大发雷霆了,说,那就让他远离政治中心吧。一句话下来,他遂被贬谪到了人烟荒芜、气候反复无常、瘴气随时都可整死人的地方:播州。就在这紧要关头,幸而有诗文好友也是政治盟友的柳宗元出面,说刘禹锡母亲都已80多了,去那种只有死路一条的地方,很不人道,愿意把他自己的贬所柳州跟他调换。①后来又得到大臣裴度从中斡旋,刘才得以被调往连州担任刺史,生活才终于略有改观。然而,接着刘又被改迁到夔州以及和州等地,生活仍然处于那种奔波不定的状态。而禹锡的意志却越发坚强不屈,所写的诗作也愈益见出陵轹一世的气概,被白居易称为“诗豪”,那当然不是无故的。
14年后,终于从贬谪地回到了京城长安的刘禹锡,当年春天他又去游赏玄都观里那正在盛开着的桃花。有感于心的他,说当年见到那些灿烂如云霞的桃花时,也很为激动,但如今他再次到来时,却连一株树也不复存在了!——事实恐怕并非如此,但其言外之意却甚为明显——诗人在他这坚强个性以及绝不服输作派的指引下,便又题写了一首既豪情万丈又蕴涵着深深讽刺意味的诗作,道是:
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回想起古人所说“小人道消,君子道长”这道理时,诗人尽情调侃乃至嘲笑那些一时得志的小人,并不无昂奋地宣称:你们都已到哪儿去了呢?而我刘禹锡如今又回到京城来了!
但是,刘禹锡这种处世方式依然得不到当权者的欣赏甚至就是厌恶,于是他又从京城被外放了。直到后来贤相裴度秉政时,他才被召回来担任翰林学士;但此时,他也垂垂老矣。接着他分司东都洛阳,又被升任为太子宾客。武宗会昌年间(841年~846年),在被封赠为检校礼部尚书不久,诗人刘禹锡终于走完了他那坎坷而始终豪荡不屈的一生。
按:① 其事详见本书《爱友亲民柳柳州》及拙著《历代名流诗文公案直判》,兹不复赘。
昌符成败惟奴婢——巧取功名却侵他人隐私权懿宗咸通年间(860年~874年),诗人李昌符的诗名已经很大了。在寓居长安时,他同著名诗人郑谷酬唱诗歌就颇为频繁。但他懒得把自己经常向人作为投卷用的诗文稿搞搞装裱之类的漂亮“门面”,因而,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知名度的继续扩展,致使他很久也未能考取进士。
正处于苦闷中的李昌符忽然灵感一闪,他想要做些别致而又出奇的做法,以便引起人们的注意。那就是他在旅馆里一口气写上50首七绝《婢仆诗》,①其中就有如下诗作曰:
春娘爱上酒家楼,不怕归迟总不忧。 推道那家娘子卧,且教留住待梳头!②面对眼前一时间所写的这众多诗歌,李昌符觉得以下这首也是他颇为得意的,就不禁又轻声地念了起来:
不论秋菊与春花,个个能噇空肚茶。 无事莫教频入库,每般闲物要些些。③昌符把这些诗写好后,又努力地对之推敲一番,然后就让它们在公卿间宣扬开了。由于他这些诗作往往都触犯着奴仆行事的忌讳,所以不到十天时间,人们在阅读了他这些诗之后,都不由大大地给震惊着了。因此在咸通四年(863年),获得了很大知名度的昌符一举考取进士,成为在名场上尽情争逐的人们所艳羡的对象。
但是,有些事情本身往往就是一柄双刃剑。正当昌符春风得意之际,那些被触到了痛处的老妇人以及丫环奴仆等,便在那里狠狠地责骂着昌符了,他们甚至扬言要拿破鞋碎掴他的脸面呢。尽管昌符此后也曾当过尚书郎、膳部员外郎等官职,但由于他为文轻薄,而且很多时候还妨碍了政务,遂遭到了御史的弹劾;弹章里尤其说他的为人及其诗作均属有伤教化,所以他的官职很快就被削夺了。
可见,昌符的成败与否都跟他写有关于奴婢的诗作大有干系,这可真是令人感叹。但他这种因标新立异来使自己成名的做法,在当时比较闭塞的社会环境里,却不能不说是值得人们深思的。
按:① 此出《北梦琐言》卷十,《唐诗纪事》全引之;而《唐才子传》等则以为是《奴婢诗》,恐怕不确。至于《全唐诗》则亦录其诗一卷外,另录此《婢仆诗》二首。② 忧,《北梦琐言》作“留”,似非;且教留住,作“且留教住”,似非。③ 每般,一作“一名”。两诗中“教”字,皆念平声;论,动词,平声。些,音“沙”。
哀挽情悲沈亚之——这黄梁梦境般的缠绵悱恻情缘据《博异志》记载,唐代诗人姚合曾经对小说家沈亚之娓娓叙述道,我的太原好友王炎曾告诉我,宪宗元和年间(806年~820年),一个晚上他梦见自己去游玩吴地,并去侍奉吴王夫差。一会儿,却听到了宫中有车辇出动的声音,说是要下葬美人西施了。吴王很是悲伤,就叫一些文人来写悼念词章,王炎也应命作了挽歌。他所写的这首五律诗云:
西望吴王阙,云书凤字牌。 连江起珠帐,择土葬金钗。 满地红心草,三层碧玉阶。 春风无处所,凄恨不胜怀。①写完这诗,他便把它呈献给了吴王。吴王很是高兴,把他大大地夸奖了一通。等到王炎醒过来后,那梦境里的一幕一幕,他仍还记得一清二楚。
无独有偶,就是上文提到的“听众”沈亚之,他自己也曾做了一番梦中人呢,而且这事却尤其值得说上一番。虽然作为有唐一代杰出的小说家沈亚之,其梦中境况令人确信的程度似乎并不那么百分百。②
吴兴人沈亚之,字下贤,③跟著名诗人李贺等很有交情。他开始几次都没能考取进士,直到宪宗元和十年(815年)才遂愿。这里要讲述的是文宗大和初年(827年),沈亚之离别京城长安要到山西去的故事。
正在旅途中的沈亚之,一次在客栈里午睡时,忽然梦见他到了秦朝一个姓廖的内史家里。这廖内史对他极为友好,就向秦穆公推荐,穆公召见了沈,并十分谦逊地垂问:“寡人想要使国家强盛起来,先生您可有什么良策见教?”沈回答说应该借鉴“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的做法,使国家强盛。穆公听了很高兴,便给他官做,而且让他带领军队去攻打晋国,还接连攻下对方五座城池呢。在沈回军时,得到这一好消息的穆公更是兴奋地出城门犒劳。
过了一段时间,穆公幼女弄玉的丈夫萧史去世。一日,穆公对他说:“没有大夫您,晋国的五座城池并不归寡人所有,所以寡人很感谢您。现在寡人有爱女想给您以备洒扫之役,不知意下何如?”沈从小就很有志气,为人做事都依靠自己的才能,很难接受别人的施舍,所以听了穆公这番话,便极力推辞。但穆公也真心诚意地要将爱女嫁给他,他就不敢再行推脱了。于是他尚公主,并被拜官赐金。穆公的公主弄玉是一个大美人,而且又很有才华,擅长吹箫,那美妙的箫声甚至能把凤凰都引了过来。
现在他的生活条件大为改观,很多人服侍他起居;另有一座专门供他们新婚夫妇使用的“翠微宫”,而宫人则亲切地称之为“沈郎院”。不用说,这就是对他的尊敬之意了。他出入都有保镖拥护,戒备极为森严。只是公主吹箫时,都爱在翠微宫里,那箫声远远地传出去,凄厉的声调很能感动人,以至于让人手里的东西掉落在地也还不觉得。七月七日是公主的生日,他想要送些礼物给她,但一时间却不知该送什么合适。这时候,曾引见他的廖内史便把自己当年从西戎国得来的水犀小盒子转赠给他,他遂把这东西献给了公主;公主大为高兴,还把它挂在裙带上,以示珍惜。当然,穆公对他就更是青眼有加了,不时地封赠他许多东西,以及提拔他担任更高级别的官职。
过了一年,公主却无疾而终。穆公伤心不已,便叫沈写挽诗来悼念;他当即写了首五律呈给穆公。其诗曰:
泣葬一枝红,生同死不同。 金钿坠芳草,香绣满春风。 旧日闻箫处,高楼当月中。 梨花寒食夜,深闭翠微宫。④穆公看后觉得它写得很好,而几名宫人读后便大哭起来,穆公也禁不住老泪横流。
于是穆公又使他替公主撰写墓志铭,该文章里有句子云:
白杨风哭兮,石甃髯莎。 杂英满地兮,春色烟和。 朱愁粉瘦兮,不生绮罗。 深深埋玉兮,其恨如何!由于悲伤过度,沈亚之也病倒了,他遂不再住进宫里,而是住在翠微宫的外厢。
一个月后,他的病情得到控制。穆公对他说:“我原想把小女托付给您,想不到小女无福,先您而去。但我一见您,就想起了小女,真乃心伤不已。大夫您能到大国去吗?”沈就说自己没有福分,而且在公主死后又没能去殉葬,因此希望能回国。
这样,穆公就设宴饯别他。当时人们唱着秦国的歌声,跳着秦国的舞蹈,而让人听了却觉得很有些哀怨。穆公端着酒杯向沈敬酒说:“我觉得这种声音不妥,还是由您写首诗来让他们演唱吧。”沈遂领命写了歌词道:
击钵舞,恨满烟光无处所。 泪如雨,欲拟著词不成语。 金凤衔红旧绣衣,几度宫中同看舞。 人间春日正欢乐,日暮春风何处去?谁知人们唱罢这首歌,在座的就更是没有人不流泪,甚至是大声哀哭的。正当他欲离开之际,受到了深刻感染的穆公便叫他回宫跟公主的宫人作别。
这样,他就返回了翠微宫。只见物是人非,原来的窗纱檀帐依然在向他这曾经的主人随风摇曳着;大家不由得齐声大哭起来。流泪的他便叫宫人拿笔来,在宫门上题了一首七绝诗:
君王多谢放东归,从此秦宫不复期。 春景自伤秦丧主,落花如雨湿胭脂。⑤然后,他就在穆公派人护送下离开了函谷关。那使者忽然说:“送您到此为止,我得回去了!”
话音刚落,沈亚之便醒过来了。他想起刚才梦境中的那些情事,心中实在不明白何以会遇见秦穆公他们,于是,他遂把这次经历告诉了好友崔九万。后来,大诗人杜牧在悼念沈下贤时,似乎就不无有意地说到此事:
斯人清唱何人和?草径苔芜不可寻。 一夕小敷山下梦,水如环佩月如襟。⑥按:① 胜,平声。② 沈亚之曾写过《湘中怨》、《异梦记》和《秦梦记》等,是唐代传奇小说中的翘楚。③ 此从《唐才子传》。而晁公武《晁氏读书志》以为“长安人”者,误。至于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则称“吴兴者,著郡望,其实长安人”云云,其说亦非;而今则据亚之《别权武文》自述“余吴兴人,生于汧陇之阳”与李贺之诗及杜牧之文。④ 钿,平仄两读,此为平声。⑤ 丧,去声。湿,一作“泪”,盖形讹也。⑥ 和,去声。
伪官幸仗一诗救——王维为保名节不惜用药艰难困苦中的行事,有时是很能见出一个人的本真,甚至是风骨的;这话在大诗人王维身上也体现得甚为明显。
太原人王维,字摩诘,他由于老爸迁家的缘故定居在河东。9岁时他便写得一手好文章,跟弟弟王缙齐名,深受大家的赞叹。而王维除了诗文极佳外,他还擅长多方面的才能,比如在音乐、书画和佛学等方面,他都称得上行家里手,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学识极为渊博的天才之一。尤为难得的,他还以孝敬母亲闻名于世。
王维很早就知名,加以当时公主的极力推荐,他在玄宗开元九年(721年)便考取了文人们梦寐以求的状元,真可谓少年得志。不久,他又得到当时著名宰相张九龄等人的爱护和提拔,出任右拾遗及监察御史等官职。公元755年,范阳节度使安禄山以诛杀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谁知原本号称善战的唐朝军队,居然不堪乱军的一击,东都洛阳迅速被攻下了,玄宗李隆基只得携带着杨玉环等人出逃到四川。在这次关系唐王朝生死存续的“安史之乱”里,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但同时也可见出一些并不重名节的士人的真面目。
就在玄宗向西奔逃时,作为朝廷命官的大诗人王维,自然想跟着皇帝一起走,但他由于“扈从不及”,遂被叛贼安禄山抓获了。而安早就知道他的大名,尽管安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魔王,但对于王却颇为友好,想要礼待他出任伪官。而一向以气节自我砥砺的大诗人王维,尽管生性较为柔弱,不敢当面像当时的乐工雷海青一样对着安大骂,但他也是一个能分出是非曲直的读书人,便来个迂回的抵抗。因善于读书,他知道许多知识,用一种能使自己接连下痢的手法“生病”,并自称已经患上了瘖病。对此,安也没辙了,就派人把他送到洛阳普救寺“养”着,说这是对他的特殊照顾,但究其实,安却正是不放心他而采取的软禁手段;同时,安还强迫他担任伪职,此时的王维真是有苦难言。
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八月间,占据了长安帝王宫殿的安禄山,在风景优美的凝碧池上大摆宴席,用以招待那些陷于贼巢的官吏,希图表明自己的“英明领导”。此时,乐工们齐奏太平盛世时的音乐,以望得到安的赏识,但也有许多乐工当即便大哭起来。而踞坐一旁的安手里拿着明晃晃的尖刀,在虎视眈眈地注视着百官们的一举一动。乐工雷海青看到这不堪入目的污秽一幕时,遂不胜悲愤地把手中乐器往地上一扔,然后向玄宗奔逃着的西南方下拜,并大哭起来。安见制止不了,就命人把雷拉下去,雷当即怒不可遏地大骂安禄山,而且还举起那乐器向安砸来;整个场面顿时就嘈乱不堪了。
王维那位极为要好的朋友裴迪来告诉这一令人感慨不已的事情经过时,身在普救寺里的他便情不自禁地流淌着热泪,并当即写下一首七言绝句道: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①不难看出,王维尽管也曾接受过伪官,但他心里却分明忠忱地爱戴着大唐王朝的,所以这诗中才会有希望官军早日来解救百姓于水火的心愿。只是由于他生性比较温和,当时又慑于安的淫威,不敢明确表示反对罢了,但对一个文人来说,这确实已属难能可贵了。
终于等到“安史之乱”被平定,肃宗对那些失节的大臣一一都作出了处罚,而知道王维在安禄山统治时期,依然能以诗作表示他这作为臣子的耿耿忠心,可谓大节不亏,心中便已有几分怜悯着他了。此时,业已担任宰相之职的弟弟王缙又上书说,愿意以自己的官衔来抵消长兄王维的罪过;因此,肃宗不计前嫌,就使王维继续任职了。知道这个令他既振奋又感激的消息后,王维便又像上次一样写了一首标题极长的诗作。不过,这回他所写的却是一首口气极度夸张的七言律诗,道是:
忽蒙汉诏还冠冕,始觉殷王解网罗。 日比皇明犹自暗,天齐圣寿未云多。 花迎喜气皆知笑,鸟识欢心亦解歌。 闻道百城新佩印,还来双阙共鸣珂。②按:① 官,《唐诗纪事》、《全唐诗话》、《珊瑚沟诗话》等均作“寮”;再,《明皇杂录》、《唐诗纪事》、《全唐诗话》、《唐诗品汇》等均作“更”;叶,《旧唐书》本传作“花”;空,《唐诗纪事》、《《珊瑚沟诗话》等则作“深”。② 此诗录自《王右丞集》。皆知,一本作“犹能”,恐非是,盖与结句“还来”犯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