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树莓派的tf卡最大内存限制(树莓派SD卡的复制)

树莓派的tf卡最大内存限制(树莓派SD卡的复制)

对树莓派系统的SD卡母卡,上文【树莓派SD卡的复制(量产)(备份篇)】逐分区备份了SD卡中的文件。需要将备份的文件写到新SD卡中的同时,要求新SD卡能够启动树莓派系统,而且,利用新的SD卡启动树莓派系统后,系统的状态和使用SD卡母卡时启动的状态完全一致。以下给出将备份的文件写到新SD卡的操作。

树莓派的tf卡最大内存限制(树莓派SD卡的复制)(1)

图1. SD卡的分区信息

  1. 将SD卡装入读卡器,通过读写器将SD卡接入Linux系统;
  2. 启动终端,使用su命令获得root权限;(以下操作都在终端窗口输入命令/指令完成)
  3. 使用 umount /dev/sdb1 卸载被默认挂载的SD卡;(这里假设新的SD卡只有一个分区,且被系统按照sdb设备识别。具体情形可以使用fdisk -l命令查询并按照实际情形完成以下的操作)
  4. 使用 fdisk /dev/sdb 指令启动SD卡的分区程序;
  5. 使用 d 命令删除SD卡的所有分区
  6. 使用 n 命令在SD卡创建3个分区,分区类型均为主分区,其中第一个分区的大小为512M(可以根据SD卡的实际情况调整,建议不小于512M) 第二个分区的大小为2G(与树莓派系统的内存大小一致,图1中显示的分区大小为2G),第三个分区使用SD卡的全部剩余空间(也可以根据需要设定该分区的大小)
  7. 使用 t 命令更改第一个分区的类型为 b
  8. 使用 t 命令更改第二个分区的类型为 82
  9. 使用 a 命令 标记第一个分区可启动(这步最为关键,友情提示)
  10. 使用 w 命令更改SD卡的分区信息并退出fdisk程序
  11. 使用 mkfs.vfat /dev/sdb1 指令格式化SD卡的第一个分区
  12. 使用 mkfs.ext4 /dev/sdb3 指令格式化SD卡的第三个分区
  13. 使用 mount /dev/sdb1 /mnt/sdb1 指令将SD卡第一个分区的文件系统挂载到 /mnt/sdb1
  14. 使用 mount /dev/sdb1 /mnt/sdb3 指令将SD卡第一个分区的文件系统挂载到 /mnt/sdb3
  15. 使用 cd / 指令将当前工作目录设置为系统的根目录
  16. 使用 tar zxvf /home/wind/mmc/sdb1.tar.gz 指令 解压缩sdb1.tar.gz中的文件到 /mnt/sdb1
  17. 使用 tar zxvf /home/wind/mmc/sdb3.tar.gz 指令 解压缩sdb3.tar.gz中的文件到 /mnt/sdb3
  18. 使用 umount /dev/sdb1 指令卸载挂载的SD卡的第一个分区
  19. 使用 umount /dev/sdb3 指令卸载挂载的SD卡的第三个分区

至此,SD卡的复制操作完成。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大量的文件写入操作,最后两步卸载指令完成使用的时间较长,在指令执行期间,要保证计算机不能够断电(所以建议用笔记本),更不要试图中断卸载过程或者直接将读写器从计算机中拔下,否则,SD卡报废的风险极大

这种方式复制(量产)可以启动树莓派系统的SD卡,新卡的大小可以不和母卡一致。而且,由于仅仅是在一些必要的分区、格式化执行的基础上以解压缩的形式重建各分区的文件系统与SD卡母卡一致(部分逐块写新SD卡与母卡一致),故而可以高效的进行。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