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苏轼一生的坎坷遭遇(苏轼晚年得痔疮)

苏轼一生的坎坷遭遇(苏轼晚年得痔疮)可是到了惠州的苏轼却高歌“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很多人由此看出了他的吃货本质,但是这里更多体现的应该是他的豁达。虽然到了宋朝,岭南有所发展,岭南的瘴气横行,依然让很多人闻之色变。团练副使不仅没实权,更没多少俸禄。穷困又抑郁不得志的他,却在黄州写下了千古最豁达的一首词《定风波》,“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短短几字,千年来激励了多少失意之人。后来他也曾东山早起,不过好景不长,没过多久,他就被贬到了遥远的惠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岭南一带。

若论北宋最豁达的词人,那么一定非苏轼莫属。

一场“乌台诗案”,让他沦为阶下囚。

经过几个月的审讯,方才定案,最后他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在出事前,他也曾在地方为官,但是都是有实权的太守。

团练副使不仅没实权,更没多少俸禄。

穷困又抑郁不得志的他,却在黄州写下了千古最豁达的一首词《定风波》,“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短短几字,千年来激励了多少失意之人。

苏轼一生的坎坷遭遇(苏轼晚年得痔疮)(1)

后来他也曾东山早起,不过好景不长,没过多久,他就被贬到了遥远的惠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岭南一带。

虽然到了宋朝,岭南有所发展,岭南的瘴气横行,依然让很多人闻之色变。

可是到了惠州的苏轼却高歌“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很多人由此看出了他的吃货本质,但是这里更多体现的应该是他的豁达。

然而惠州还不是终点,公元1097年,已经62岁的他被送到了儋州(海南)。

那是比岭南更加偏远的蛮荒之地,对于宋朝很多人来说,流放儋州简直比死亡还可怕。

可是天性乐观的苏轼却道“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这样的豁达千年无人能及。

苏轼一生的坎坷遭遇(苏轼晚年得痔疮)(2)

可就是这样豁达的苏轼,晚年得痔疮,也曾在绝望中写下一首“惨”词,读来令人心疼。

这首词名为《行香子·秋与》,全文如下:

昨夜霜风,先入梧桐。

浑无处、回避衰容。

问公何事,不语书空。

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朝来庭下,飞英如霰。

似无言、有意伤侬。

都将万事,付与千钟。

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这应该算是苏轼最颓废的一首词,道尽平生苦楚,句句扎心。

他写这首词时应该是被贬惠州的那段时间,当时的他痔疮复发,又逢悲秋时节,一时伤感,于是便有了这样一首词。

苏轼一生的坎坷遭遇(苏轼晚年得痔疮)(3)

词的上半阙写景抒情,通过词人和秋风的对话,抒发了一种时光流逝的无奈之情,读来令人伤感。

词的开头从秋风写起,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气氛,也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昨夜刮了一夜的秋风,梧桐叶纷纷飘落。

这样萧瑟的秋景,最容易引发伤感。

苏轼也不例外,他望着这样萧条的景色,再对照自己衰老的面容,他心中的愁苦愈发深刻了。

秋风拂过,好像在问他为何愁苦。

苏轼不知从何说起,就用手在空中书写这。

“不语书空”将当时他有怨有恨却无处也无人倾诉的孤独落寞写到了极致。

苏轼一生的坎坷遭遇(苏轼晚年得痔疮)(4)

当时跟着苏轼去惠州的还有他的红颜知己王朝云,只是当时的朝云因为水土不服,又遇惠州瘟疫,终日卧病在床,汤药不离。

被贬、年老、生病,连身边人都被连累,苏轼当时的心中该有多痛苦。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只能借酒消愁。

“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将他当时烦闷、愁苦、无奈的生活写到了极致,读来令人心疼。

苏轼一生的坎坷遭遇(苏轼晚年得痔疮)(5)

接着的下半阙是写景议论,进一步突出他当时的凄凉和无奈之情。

开头两句写的是他晨起所见之景。

那日清晨,他起床后来到院子里,只见落花如雪,飘落满地。

光阴荏苒,时光流逝,令他感慨万千。

如今的他年老体衰,羁旅天涯,心中有着无限的愁苦,无法排遣。

他只能将这百般的烦恼寄托于千钟美酒,不管他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他只饮酒度日。

最后的三句尽显词人的狂放不羁,却也让人心疼到了极点。

若非现实太过痛苦,他又怎会如此借酒消愁?

苏轼一生的坎坷遭遇(苏轼晚年得痔疮)(6)

全词笼罩着一种难以言说的悲凉气氛,词人悲的不仅是自然之秋,更是人生之秋。情景交融,道尽了苏轼一生的苦痛,读来令人心疼。

有人觉得这样颓废的词会不会破坏苏轼“豁达”的形象?

其实我倒觉得,更能突出他的乐观。

这首词让我们知道了那时的苏轼有多悲惨,可是他却还能写出那么多尽显豪迈的诗词,这样真实的苏轼难道不更令人钦佩吗?

不知你是否也喜欢苏轼?欢迎一起来讨论哦。

- END -

作者:凯紫

看完的读者,记得给凯哥点个赞哦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