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西岸映画摄影(西岸美术馆推出影像艺术放映活动)
上海西岸映画摄影(西岸美术馆推出影像艺术放映活动)《我们》是马秋莎在泰康51平方项目进行的现场表演,一百名男女身着衬衫并连成一片,成为共同体。根据艺术家的有意安排,表演者被分组并依次通过撕断服装试图挣脱这片脆弱的关系网,现代社会中个体的存在关系于瞬间展现。在《睡美人》中马秋莎运用特殊手法,模拟了一个冰雪消融的场景。随着影像时间的推进,画面图像开始变得清晰,一名装扮如玩偶的年轻女性闭目仰躺,如童话故事《睡美人》的情景一般。似乎平静安详的表面下实则是冻到发紫的双手,与“等待被爱唤醒的”的童话主题形成讽刺。对应马歇尔·麦克卢汉在上世纪70年代所指出的“媒介即信息”,在信息爆炸所带来的全球化扩张、个体身份日趋多元、电子信息媒介作为身体的衍生等多重语境下,“行为蜕变”汇集了艺术家以行为出发测量现实的语言表达。第二期将呈现六件分别来自艺术家唐狄鑫和竹川宣彰、马秋莎以及陶辉的影像作品,以滚动播放的形式在西岸美术馆B1多功能厅呈现。本期的六件作品以个人身
近日,上海西岸美术馆推出全新影像艺术放映活动“像素计划”,为公众全面而系统性地呈现当代新媒体艺术作品的不同面貌。该项目将作为独立于美术馆常规展览及活动外的项目贯穿全年。
西岸美术馆将以全年不间断的方式持续策划不同主题分支的不同形式新媒体艺术内容,探讨及真实呈现正在发生的叙事内容、技术手段及图像速度。
首发以“行为蜕变”为主题,呈现了四件分别来自艺术家于吉、童文敏以及蒲英玮的作品。2023年1月7日至2023年2月11日期间,“像素计划”将推出第二期,并延续“行为蜕变”这一主题栏目,继续围绕肢体、身份与多重媒介感知展开。
唐狄鑫和竹川宣彰,《纯粹声音》(静帧截图),2018,单频道视频、彩色、有声,13分13秒,版数5 2 A.P. © 唐狄鑫和竹川宣彰,由大田秀则画廊提供
对应马歇尔·麦克卢汉在上世纪70年代所指出的“媒介即信息”,在信息爆炸所带来的全球化扩张、个体身份日趋多元、电子信息媒介作为身体的衍生等多重语境下,“行为蜕变”汇集了艺术家以行为出发测量现实的语言表达。第二期将呈现六件分别来自艺术家唐狄鑫和竹川宣彰、马秋莎以及陶辉的影像作品,以滚动播放的形式在西岸美术馆B1多功能厅呈现。本期的六件作品以个人身份为线索展开,四位艺术家从语言、民族、宗教、性别等角度呈现各种语境下的身份故事。
《纯粹声音》记录了中国艺术家唐狄鑫在拜访日本艺术家竹川宣彰的老家时,进行的一场关于声音的实验性表演。通过一段共同生活,唐试图模仿竹川作为当地人的言行举止。语言在该作品中,脱离了其本身含义,只是作为音节为模仿者所追求。
马秋莎,《睡美人》(静帧截图),2015,单频录像,4分44秒 © 马秋莎和北京公社
在《睡美人》中马秋莎运用特殊手法,模拟了一个冰雪消融的场景。随着影像时间的推进,画面图像开始变得清晰,一名装扮如玩偶的年轻女性闭目仰躺,如童话故事《睡美人》的情景一般。似乎平静安详的表面下实则是冻到发紫的双手,与“等待被爱唤醒的”的童话主题形成讽刺。
《我们》是马秋莎在泰康51平方项目进行的现场表演,一百名男女身着衬衫并连成一片,成为共同体。根据艺术家的有意安排,表演者被分组并依次通过撕断服装试图挣脱这片脆弱的关系网,现代社会中个体的存在关系于瞬间展现。
马秋莎,《从平渊里4号到天桥北里4号》(静帧截图),2007,单频录像,7分54秒 © 马秋莎和北京公社
在《从平渊里4号到天桥北里4号》中马秋莎则口含刀片向镜头阐述自己的童年,并在影片最后,将刀片从口中取出。
陶辉在《谈身体》中通过扮演一名伊斯兰女孩,向观众客观描述了自己的生理特征及身体结构。影片中,艺术家作为被观察的对象,将身份与性别的投射与自身情况相结合,撇除情感,以一种中立的角度,围绕人类身体的物理性及精神性展开讨论。
陶辉,《德黑兰的黄昏》(静帧截图),2014,彩色,有声,单通道高清录像,4分14秒 © 艺术家,马凌画廊,香港,施博尔画廊,柏林
陶辉的另一部影像《德黑兰的黄昏》中,伊朗女孩坐在行驶的汽车里重新演绎了已故香港女星梅艳芳生前与粉丝的一段对话,香港女星对爱情与婚姻的自由追逐被女孩以淡定自若的口吻婉婉诉说,其形象身份所暗示的传统信仰与谈话内容中鲜明的女性主义色彩产生对比,展现了不同语境下共同的身份话题。
活动名称:像素计划:行为蜕变
其中,1月26日至1月29日 14:00 - 17:00
放映艺术家:唐狄鑫、竹川宣彰、马秋莎、陶辉
地点:上海西岸美术馆 B1多功能厅(徐汇区龙腾大道2600号)
南都记者朱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