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上海评弹团1961年评弹流派演唱会(评弹如何做到令人惊艳)

上海评弹团1961年评弹流派演唱会(评弹如何做到令人惊艳)《吴宗锡评弹文集》吴宗锡除了在评弹理论方面的造诣,在文学方面也有扎实功底,这使得他在注重评弹艺术表演性的同时,也关注评弹艺术的文学性。他一生创作过诗歌、文学翻译、文学评论、散文创作,出版诗歌散文集《心影弦吟》,这使得吴宗锡以文学之眼观书目、以文学之理构艺理。他曾创作新剧目,把北朝诗歌《木兰辞》改写成适合评弹演唱的《新木兰辞》,由“丽调”徐丽仙首唱,一阕轰动曲艺界。“痴心总如我,人远天涯近,故乡烟水阔,满怀愁绪深,俯仰添惆怅,日落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这是吴宗锡在1962年所作《黛玉葬花》的唱词,有人评价“其意趣若山之色,水之味,花之光,女之态,唯会心者知之”,时至今日,还是弹词开篇中的翘楚之作。吴宗锡长期从事新中国评弹建设,曾担任上海评弹团团长、上海市曲艺家协会主席等职,被誉为“新中国评弹的开拓者和建设者”。从青年时期开始,吴宗锡就在党的领导下从事革命文艺工作,上海解放前地下党时期,他

4月18日,“新中国评弹的开拓与回顾”——《吴宗锡评弹文集》出版座谈会在上海文艺会堂举行,江浙沪戏曲界、评弹界、文艺评论界人士齐聚。座谈会由上海市文联、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主办,上海人民出版社、市曲艺家协会、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长三角曲艺发展联盟承办。

上海评弹团1961年评弹流派演唱会(评弹如何做到令人惊艳)(1)

会议现场

“吴老是曲艺人的楷模,更是我学习的榜样。”上海曲协主席王汝刚道出了许多曲艺人的心声,他用“红色文化优秀传播者、江南文化杰出研究者、海派文化卓越继承者”形容前辈,吴宗锡的评弹观至今仍予人许多启示。

评弹起源于山明水秀的江南水乡——苏州,流行于富饶美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四百多年前的明代,苏州地区已经有说书活动。到了清代,则已涌现了一大批评弹名家,并传播覆盖了整个江浙水乡,远达北京、天津等地。新中国成立之后,上海市人民评弹工作团和苏州市人民评弹团等专业演出团体相继成立,这些团体集中了当时评弹界的不少精英,他们编演了一大批轰动一时的好作品,进一步开拓了评弹市场,更把这门艺术的水准推向了新的高峰。

上海评弹团1961年评弹流派演唱会(评弹如何做到令人惊艳)(2)

吴宗锡长期从事新中国评弹建设,曾担任上海评弹团团长、上海市曲艺家协会主席等职,被誉为“新中国评弹的开拓者和建设者”。从青年时期开始,吴宗锡就在党的领导下从事革命文艺工作,上海解放前地下党时期,他即奉命对评弹进行调查研究,为对评弹艺术开拓、改革做准备。解放以后,他进入评弹界,领导评弹工作。

自1952年任上海评弹团领导后,吴宗锡积极推动评弹的创新、整旧、书目建设及艺术革新,研究总结评弹艺术的特征及发展规律,推动指导评弹流派的发展,迎来了五六十年代评弹发展的新高潮。他带领着同事共同创作产生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评弹作品,比如《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王孝和》、《芦苇青青》、《人强马壮》等中篇,《红纸伞》、《新木兰辞》等开篇,其中部分已成为评弹经典保留节目。

著名评弹表演艺术家蒋月泉晚年回忆上海评弹团的工作,曾写信给吴,表示“想到当年的一切,就必定会想到你”。这段时期,吴宗锡既对传统长篇《玉蜻蜓》、《描金凤》、《白蛇传》等作了推陈出新的整理提高,更对《玄都求雨》、《庵堂认母》、《抛头自首》等选回,《老地保》、《厅堂夺子》等中篇提出原创性的修改意见,并组织加工,使之成为经典性的精品。

上海评弹团1961年评弹流派演唱会(评弹如何做到令人惊艳)(3)

吴宗锡除了在评弹理论方面的造诣,在文学方面也有扎实功底,这使得他在注重评弹艺术表演性的同时,也关注评弹艺术的文学性。他一生创作过诗歌、文学翻译、文学评论、散文创作,出版诗歌散文集《心影弦吟》,这使得吴宗锡以文学之眼观书目、以文学之理构艺理。他曾创作新剧目,把北朝诗歌《木兰辞》改写成适合评弹演唱的《新木兰辞》,由“丽调”徐丽仙首唱,一阕轰动曲艺界。“痴心总如我,人远天涯近,故乡烟水阔,满怀愁绪深,俯仰添惆怅,日落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这是吴宗锡在1962年所作《黛玉葬花》的唱词,有人评价“其意趣若山之色,水之味,花之光,女之态,唯会心者知之”,时至今日,还是弹词开篇中的翘楚之作。

上海评弹团1961年评弹流派演唱会(评弹如何做到令人惊艳)(4)

《吴宗锡评弹文集》

此次《吴宗锡评弹文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收录其数十年来撰写的评弹理论文章,从戏曲的本体规律,中西艺术门类的比较等多个维度探索了评弹艺术的理论问题,并对《白蛇传》《玉蜻蜓》《描金凤》等评弹书目进行了梳理和介绍,对长篇、中篇、短篇、开篇、选曲等评弹表演形式进行了艺术赏析,书中还收录了对蒋月泉、刘天韵、严雪亭、杨振雄、徐丽仙、张鉴庭等众多评弹艺术家的回忆文章。

全书系统呈现了吴宗锡对于评弹艺术规律、评弹事业发展、评弹人才培养等的研究与思考,富于理论性和艺术性,对于了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历史发展,对于当代曲艺的研究和创新都有极其特殊和重要的意义。

座谈会上,各位领导、专家以及曲艺工作者热烈发言讨论,探讨以吴宗锡参与开拓和推进新中国评弹的历史经验。

“吴宗锡的文集不仅分析了上海评弹群体发展上的内生性因素,他还探讨了评弹的内生性因子和外生性因子是怎样结合的,所以这本文集在评弹管理上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上海大学教授张祖健说,吴宗锡“评弹观”是有着现实性和引领力的。

上海曲协主席王汝刚和吴宗锡相处多年,他用三句话概括吴宗锡:“他是红色文化优秀传播者、江南文化杰出研究者、海派文化卓越继承者。”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说,吴宗锡善于从多重视角、多个角度解读评弹艺术,“吴宗锡的宽厚、宽容对于评弹艺术的发展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很长一段时间,国内评弹理论的研究相对薄弱,但他把曲艺鉴赏上升到理论高度,发表了许多有见地的著述,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白。”

毛时安打了一个比方,吴宗锡的评论文章如同提供了一幅详实的评弹地图,他本人像一个导游,引领观众徜徉一座座园林,具体讲解曲艺园林的细致幽微,他的文字像评弹高级的弹词一样,细腻入味,非常有味道。

“如今昆曲已经做到了观众中黑发人比白头人多,很值得我们借鉴,大家千万不要以为现在年轻人不喜欢文化。就像吴宗锡文章中说的,听书的对这些故事没有一个不知道的,人家来听什么?你要用评弹的艺术性感染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把评弹艺术的宝贵继承了没有?”文艺评论家郦国义表示,吴宗锡除了抓了很多现代的书目之外,还整理出了很多优秀的书目,应该向他学习如何把握时代脉搏,将评弹事业繁荣发展下去。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