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磨课(杂谈磨课)
最近的磨课(杂谈磨课)教学设计,其实就是一个教学预案,越细致的预案,对课堂教学预判越准确,那么课堂效果会越好。 磨课,其实就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打磨,要精细到老师说的每一句话、每一条板书、每一个设问、每一次追问、每一个过渡承转……,这些,在教学设计的大框架上,是无法实现的。 从教学设计来看,经过磨课之后的设计,一稿比一稿好。可是,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不尽如人意。老师的设问、教学内容、承转过渡……,很多地方值得商榷。磨课失败的原因何在? 课后,上课老师说了一句话:“当初还是应该写详案。”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细节决定成败。
磨课,是几位老师一道,集大家的智慧、经验,针对某一课,如何上好,进行的反复推敲、打磨的过程。磨课是老师再认识、再提高的一个艰辛的过程。有道是:十年磨一剑,由此可见,磨课的意义、收获会有多大。
教学好多年了,磨课一代代传承着。我年轻的时候,前辈们在帮我磨课的过程中,向我传承着驾驭课堂、知识,引导学生开展活动的知识、技能、经验。如今,我也偶尔参与别人的磨课,深感一堂好课,就像能工巧匠手下的精美作品。磨课稿上的圈点,浸透了集体的汗水、智慧,浸透着希望、期盼。
磨课,是备课与上课之间的一个环节。往往磨课比备课、上课更累,因为,磨课是在一个选定内容,有初步框架、上课思路、教学素材等基础上,进行的研磨、琢磨、打磨。我们通常看见的全国优质课特等奖、一等奖,他们的磨课稿,有的就像影视剧拍摄剧本一样精细,精细到每一句话、每一个用词、每一分钟。
以下是上海市预备年级(6年级)第一学期,《世界分国篇:南美巨人——巴西》一课的设计初稿、二稿、最终稿。
从教学设计来看,经过磨课之后的设计,一稿比一稿好。可是,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不尽如人意。老师的设问、教学内容、承转过渡……,很多地方值得商榷。磨课失败的原因何在?
课后,上课老师说了一句话:“当初还是应该写详案。”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细节决定成败。
磨课,其实就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打磨,要精细到老师说的每一句话、每一条板书、每一个设问、每一次追问、每一个过渡承转……,这些,在教学设计的大框架上,是无法实现的。
教学设计,其实就是一个教学预案,越细致的预案,对课堂教学预判越准确,那么课堂效果会越好。
最近,在一些地理教师群,也时常有磨课活动。一般是老师先结合ppt说课,然后大家七嘴八舌“磨课”。这种磨课,效果肯定有,能帮助授课老师的讲课上一个台阶,但是,真正能提升的高度,个人感觉可能比较有限。
如何让磨课的效果达到最大化?个人认为应该建立在详案的基础上,不仅要磨教学内容,还要磨课标、磨学生……,实实在在磨洋工。只有结合课件、教学设计详案展开磨课,才会出现一节令人满意的好课。
(磨课,欢迎大家一道探讨。)
(教学设计初稿)
(教学设计二稿)
(教学设计最终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