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花鼓流行于秦巴山区吗(陕西濒危戏曲商洛花鼓)
商洛花鼓流行于秦巴山区吗(陕西濒危戏曲商洛花鼓)商洛花鼓以演出“三小戏”为主,小生、小旦、小丑是其主要角色,表演生动活泼,富于民间色彩。因流行地域和语音的不同,商洛花鼓逐渐形成了商丹路(商州、丹凤)和镇柞路(镇安、柞水)两大流派。商丹路花鼓称为北路花鼓,以关中语系为主,杂以当地土语,曲调流畅优美,婉转柔和;镇柞路花鼓称为南路花鼓,以鄂西北语系为主(当地称下河语),掺用本地土语,曲调高亢洪亮,欢快明朗。清光绪三年(1877年),湖北郧阳遭受水灾,许多灾民通过打花鼓卖唱的形式到处漂流,传至商洛后与当地流行的山歌、小调融合,兼收渭南、华阴秧歌、迷胡小调,最终形成商洛花鼓。从1956年的《夫妻观灯》开始,商洛花鼓首次实现了从民间“地摊子”小戏走向戏剧大舞台的成功尝试,从此开始了现代化改造过程。商洛花鼓戏的音乐结构属于联曲体,它把一支支花鼓小调有机地联缀起来,或单独使用或用几首曲调来表现戏剧内容,构成具体的花鼓戏唱腔。
商洛花鼓民间通称“花鼓子”“地蹦子”,是中国陕西地区特有的一种汉族艺术表现形式,盛行于商洛市7县(区),尤以商州、丹风、镇安和柞水最为普遍。
其曲调丰富,旋律优美,清新委婉,欢快活泼,既包含了秦风的自由奔放色彩,又渗透有楚风的婉转细腻气息,具有独特的地域性色彩,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商洛花鼓传统的唱腔音乐结构形式单一,历史年代久远,在戏曲音乐发展演变历史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北宋王禹偁在《畲田词》《赋得腊雪连春雪》两首诗词中分别记载了当时商洛古先民劳动歌舞的场面,这种以锣鼓击乐的表演形式与现代商洛民间的“八岔戏”“小调戏”的音乐结构和表演形式极为相似,“田歌”也因此被认为是商洛花鼓戏的早期萌芽。
清光绪三年(1877年),湖北郧阳遭受水灾,许多灾民通过打花鼓卖唱的形式到处漂流,传至商洛后与当地流行的山歌、小调融合,兼收渭南、华阴秧歌、迷胡小调,最终形成商洛花鼓。
从1956年的《夫妻观灯》开始,商洛花鼓首次实现了从民间“地摊子”小戏走向戏剧大舞台的成功尝试,从此开始了现代化改造过程。
商洛花鼓戏的音乐结构属于联曲体,它把一支支花鼓小调有机地联缀起来,或单独使用或用几首曲调来表现戏剧内容,构成具体的花鼓戏唱腔。
因流行地域和语音的不同,商洛花鼓逐渐形成了商丹路(商州、丹凤)和镇柞路(镇安、柞水)两大流派。商丹路花鼓称为北路花鼓,以关中语系为主,杂以当地土语,曲调流畅优美,婉转柔和;镇柞路花鼓称为南路花鼓,以鄂西北语系为主(当地称下河语),掺用本地土语,曲调高亢洪亮,欢快明朗。
商洛花鼓以演出“三小戏”为主,小生、小旦、小丑是其主要角色,表演生动活泼,富于民间色彩。
商洛花鼓也叫“跳花鼓”“舞花鼓”,是一种在“跳”和“舞”中说唱的民间艺术,因此,“跳”和“舞”便成为表演中一个最突出的特点,贯穿于一堂花鼓的人物表演始终。
花鼓跳法多样,姿态刚健优美,有蹦跳、闪跳、弹跳、扭跳、踏跳;有兔子跳、麻雀跳、侧身跳、单腿跳、双蹬跳;有三角跳、十字跳、之字跳、拐线跳、双八字跳。
跳的名目虽然很多,但表演起来却没有固定程序,由演员自由发挥,显得优美大方、自然生动,耐人观赏。
商洛花鼓的音乐形式可分为三种。
大筒子(又名二棚子、筒子戏):这是花鼓戏较高级的一种,具有文武场面,近于戏曲形式。曲调有小生调、老生调、老配少调、半板、板半、阴调、放哀子等七种。
八岔子:分阳八岔与阴八岔两种。阳八岔是演员清唱,在腔句之间穿插固定的锣鼓点伴奏,不用弦索,句末由台后帮腔,声腔结构是分腔、合腔、诉板相结合;阴八岔曲调开朗、豪爽而又抒情,节奏别致,一般用于剧目开头或行路时唱。
花鼓子(又名小调戏):保持了一般民歌的原貌,戏剧化的程度较少;曲调多,旋律节奏、调式变化较丰富,唱腔丰富多彩;由戏名起曲名,曲调短小,节奏明快,旋律流畅。它的伴奏仅用锣鼓,按演唱的需要加在每一曲调的某一乐段或曲终处,词格无严格的局限。
早期的商洛花鼓只有筒子戏有文、武场伴奏,其余的都只有武场(打击乐)伴奏。后来搬上大舞台后,就文、武场齐全了。
文场器乐的领奏乐器是筒子胡,包腔乐器有高音板胡、低音板胡、二胡、笛子,还有古筝、扬琴、琵琶、三弦、中胡、大提琴等。武场乐器有干鼓、暴鼓、牙子、大锣、小锣、铰子、堂鼓、大铙钹、小铙钹、撂锣、镲、银锣。
打击乐的锣鼓经分为起板铜器和动作铜器。起板铜器主要有“单扭丝”和“双扭丝”;动作铜器主要从秦腔借用、吸收而来。商洛花鼓戏打击乐器的音色接近川剧,比秦腔打击乐的调略高。
商洛花鼓的传统剧目抄本和口传本有100余册。
花鼓子主要用民歌小调演出,多反映当地人民的劳动与爱情生活,代表性剧目有《打铁》《打草鞋》《哥接妹》《瞎子摸妻》《贾金莲回河南》等;八岔子多反映公子、小姐的艳情故事,代表性剧目有《坐西楼》《送香茶》《小东楼》《小牙楼》等;大筒子属于花鼓中的大中型戏,多表现历史故事、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内容,代表性剧目有《蓝桥担水》《刘海戏金蟾》《血刀记》《万寿图》《山伯访友》《四姐下凡》《正德王访贤》等。
目前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商洛花鼓已处于濒危状态,急需抢救和保护。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商洛花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文由陕西省喜秦传统戏剧文化研究会·秦岩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