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钟表的教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钟表)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钟表的教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钟表)1 .教材的地位资源与建议课标要求学习目标评价任务
课题与课时 |
认识钟表2-1 |
备课人 |
授课时间 | ||
课标要求 |
| ||||
学习目标 |
| ||||
评价任务 |
| ||||
资源与建议 |
1 .教材的地位 本单元是教学时间的起始单元,但是大多数学生已经积累了在钟 表上看时间的生活经验,他们能分辨长针和短针,能说出钟面上是几 点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钟面和认读“整时”、“几时刚过”和 “快到几时”。对学生来说是认识上的一大飞跃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 时、分、秒等相关时间方面的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现实情境,初步认识钟表。在解决情景中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认识“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大约几时”(“几时刚过”和“快 到几时”。)最后通过练习巩固新知并检测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
突破策略:利用钟表模型、多媒体课件等教具和学具,让学生在拨 一拨、说一说、看一看、比一比的过程中发现“整时”的特点。 | ||||
教学难点:认识“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认识钟表 整时 大约几时 5时5:00 快到5时 刚过5时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5 | |||||
学 习 过 程 |
二次备课 | ||||
一、 明确目标
揭示课题一一认识钟表
出示学习目标:正确认识“几时”和“大约几时”。 二、 质疑探究 1 .认识钟面。 现在请拿起你的钟面模型和同桌的比一比,看看钟面上有什么 相同的地方? 预设:数字、长针、短针等。 师:有哪些数字?你能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来吗? 生:1-12 共有12个数字。板书:1-12. 师:钟面上有2个针,长一些的针就分针,短一些的叫分针。 引领学生读两遍。板书:分针(长),时针(短) 师:请在自己组的钟面上找一找哪根是分针,哪根是分针。相 互说一说。 【引导深入了解钟面,知道钟面上的数字、认识时针和分针。】 |
2.认识“整时”。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小力到家的时间
(1) 自主探究提示:
- 拨一拨:利用手中的钟表模型,拨出小力到家的时刻。
- 看一看:观察时针和分针的位置。
- 想一想:小力到家的时间是多少?
教师巡视并及时给学生指导。
(2) 小组合作
合作提示: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小力是什么时间到家的?你是 怎样判断的?
(3) 汇报交流
师:哪个小组介绍一下你们组的想法?
预设:
生1:小力是5点到家的。
生2:小力是5时到家的,时针指着5 分针指着12。
师:两个同学说的都很好,我们平时生活中说时间总是说几点, 在数学上说时间统一的说法是几时。小力到家时,钟面上的时针指 着5 分针指着12 我们就说小力到家的时间是5时。
板书:时针指着5 分针指着12 是5时。
师:观察大屏幕你说出分别表示的什么时间?
生:3时、7时、10时。
师:仔细观察这三个钟面,相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地方是 什么?
预设生:相同的地方是分针都指着12 不同是的是时针指着不 同的数字。
师:谁能用一句话告诉大家,以后怎样看这样的时间?
预设生:分针指着12 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师板书:分针 指着12 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师:分针指着12 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这就是整时观察方
法。用这个方法验证小力到家的时间。
师:小青和小林分别是什么时间到家的?请看大屏幕。仔细观 察,这两个钟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两个钟面上的时间应该 怎么认读? 预设生:相同的是时针都指着接近5 不同是第一个钟面分针 指着11 第二个钟面分针指着12和1中间。 师:第一个钟面到5时了吗?(不到)什么时候才是5时(分 针指着12 时针指着5)现在分针指着几(11)就是说这个时间快 到几时了(5时)这个时间我们说快到5时了。板书:快到5时。 第二个钟面分针指着12和1中间,时针指着5多一点,这个时间是 过5时还是不到5时?(过5时了)这个时间我们说是刚过5时 板书: 刚过5时。快到5时和刚过5时我们可以说是大约5时。板书大约5 时。
师:你能比较一些小力、小云、小青和小林谁先到家吗? 先说出他们到家的时间,在说说谁先到家的。 预设:小青先到家的。 三、拓展提升 1、总结梳理 你都学会了什么? ——认识钟表 —整时:分针指向12 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快到几时:分针指向11 不到12 时针指向几,就是快到几 时。 —刚过几时:分针刚过12 时针指向几,就是刚过几时。 看看学习目标:正确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你们学会了 吗?(学会了) 那老师就来考考你: |
1 .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连一连。
(2)火眼金睛辨对错
快到7时
12:00
(3)填写时刻:请看第一幅示范图,小力7时在洗漱,说出其
他五幅图的时刻。
四、当堂达标
自主练习第2题、第6题。
作业内容
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编一个数学故事,并独立解决。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