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苏州河名称及来源(苏州河的现代性过程)

苏州河名称及来源(苏州河的现代性过程)问:苏州河其实是吴淞江上海段的俗称,这个名字是从何而来的?黄浦江奔向“吴淞口”。图片来自网络苏州河:最初的样子问:最初的苏州河是什么样子?是否和现在的样子有所不同?答:它在唐代的时候,河面宽度整整是20里。唐代的20里差不多等于今天的4000米左右。后来这条河流被大自然中另一种毁灭的力量开始摧残,于是不断地缩小,最终它的最宽处仅仅是 600 米。从4000米缩小到 600 米,这个时候发生了“黄浦夺淞”。随着河道不断淤塞,太湖的水无法排泄出去。明代政府为尽快解决这个问题,把“范家浜”凿通。凿通以后,吴淞江才开始变成了黄浦江的支流。这是自然界的一个重大变化。

【编者按】2022年8月31日,上海“一江一河”青年志愿服务启动仪式在上海邮政大楼举办,作家王唯铭在启动仪式上做了名为《上海之源:拨动心弦的苏州河往事》的主题报告,讲述了苏州河与上海现代化的故事。

美国学者罗兹·墨菲(Rhoads Murphey)曾写过一本书,名为《上海——现代中国的钥匙》(Shanghai,key to modern China)。王唯铭借用了这本书的名字提及了苏州河之于上海的重要性。他认为,上海现代性获得的整个过程和苏州河的发展过程基本上是同步的。如果说上海是中国现代化的钥匙,那么苏州河则是上海现代化的钥匙。

今年,恰逢上海“美丽江河,青春行动”活动开始,澎湃新闻基于王唯铭的两次讲座,整理出了其中的问题与回答。我们以对话的形式,通过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进入到苏州河的历史中,了解苏州河两岸的故事,体悟一种唤作“生命”的力量。正如王唯铭所说:“无论是上海还是苏州河,它都是成长中的生命”。

苏州河名称及来源(苏州河的现代性过程)(1)

王唯铭在讲座现场。澎湃新闻记者 许海峰 图

苏州河:最初的样子

问:最初的苏州河是什么样子?是否和现在的样子有所不同?

答:它在唐代的时候,河面宽度整整是20里。唐代的20里差不多等于今天的4000米左右。后来这条河流被大自然中另一种毁灭的力量开始摧残,于是不断地缩小,最终它的最宽处仅仅是 600 米。从4000米缩小到 600 米,这个时候发生了“黄浦夺淞”。随着河道不断淤塞,太湖的水无法排泄出去。明代政府为尽快解决这个问题,把“范家浜”凿通。凿通以后,吴淞江才开始变成了黄浦江的支流。这是自然界的一个重大变化。

苏州河名称及来源(苏州河的现代性过程)(2)

黄浦江奔向“吴淞口”。图片来自网络

问:苏州河其实是吴淞江上海段的俗称,这个名字是从何而来的?

答:按照我的研究,根据《南京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的规定,上海于1843年正式开埠,大批西方人涌入。西方人在工作之余常常乘着小船在吴淞江上漫游,时间一久,他们问艄公:“这条河的上游究竟通向哪里?”艄公回答:“这条河是通向苏州的”。于是西方人念念有词“苏州啊苏州”,因此这条河不再被叫做吴淞江,而被叫做苏州河了。1849年,英租界扩界协议条约中,“苏州河”这个名字正式进入地图。

苏州河名称及来源(苏州河的现代性过程)(3)

《南京条约》签订现场。图片来自网络

工部局

1854年7月11日,在上海租界的外国人组成自治的行政机构工部局,他们开始形成自己的警察、法庭、监狱等一套类似于政府的体系,进行市政建设、治安管理、征收赋税等行政管理活动。其后开辟的租界都仿照上海租界的制度。工部局在实质上担任了租界市政府的角色。

小刀会,是中国清朝的一个民间秘密组织,清代民间秘密结社。天地会支派。成员多为农民、手工业者、水手、搬运工、城市游民,间有工商业主加入。承袭“反清复明”口号。1853年9月7日,小刀会攻占上海县城以后,中国政府失去对外侨居留地的控制。

问:最早影响上海现代化的都是些什么样的西方人?

答:对上海现代化造成密切影响的西方人主要来自三个部分:首先是英帝国的官员,随后是西方的传教士,最后是洋行大班(经理)。

问:有没有一个组织跟上海的现代化进程密切相关?

答:上海开埠以后,西方人成立了一个组织,名叫道路码头委员会(工部局前身)。小刀会起义后,西方人觉得上海不太安全。1854年,他们决定成立一个组织,即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这个组织影响了整个上海近现代化的进程。

苏州河名称及来源(苏州河的现代性过程)(4)

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标志。图片来自网络

韦尔斯桥

清咸丰六年(1856年)10月,第一代外白渡桥建成,名为“韦尔斯桥”,中间设活动桥面,船只驶过时须起吊。行人需交“过桥税”后方能过桥,华人过桥1文,西方人15文。

问:外白渡桥这个名字怎么来的?

答:1871年韦尔斯桥朽烂,工部局在韦尔斯桥边上建了一座新桥,无论西方人还是东方人过桥都不需要花钱,因此这座桥变成了“白渡桥”,因为桥两边不花钱就能白白渡过。之所以白渡桥要加一个“外”,乃在于它的上游,即今日乍浦路桥处,有过一个头摆渡口,传教士文惠廉亦造过一座不收费的桥,谓之白渡桥。

问:不花钱就能过桥的话,当时白渡桥能“造福”多少人?

答:1889年工部局的梅恩先生做了很细致的统计:每小时这座大桥通过的马车是45匹,人力车是582辆。华人是935人,西方人45人,比例差不多是 20:1。

苏州河名称及来源(苏州河的现代性过程)(5)

1856年建成的韦尔斯桥。图片来自网络

苏州河名称及来源(苏州河的现代性过程)(6)

外白渡桥。图片来自网络

问:梅恩先生为什么做了如此详细的统计?

答:因为上海正在从暗锡时代过渡到白银时代。

问:上海现代化进入白银时代的标志是什么?

答:有轨电车的出现。19世纪70年代,西方开始具有了有轨电车。上海当时想引进,英商自来水公司强烈反对。因为白渡桥是木头做的,如果引进有轨电车,每天车从桥这一端开到那一端,会压坏桥下铺设的自来水管道。但有轨电车终究是大势所趋,所以上海决定使用钢铁这一种新时代材料铺在桥上。所以可以想象,在19世纪的某一天。工人阶级为上海的现代化做着他们的努力,他们也许没有想得更多,也许他们想到的只是自己的生活温饱,但是正是因为他们朴素的想法,上海的现代化才缓慢而坚定地向前推移。

苏州河名称及来源(苏州河的现代性过程)(7)

工人们在修建铁皮外白渡桥。图片来自网络。从1906年开工到1907年底落成,外白渡桥单身重量900吨,被称之为中国最坚固的桥梁。有轨电车通过这座桥梁,从苏州河的南端开向了苏州河的北岸。一百年以后,大桥检修,质量依旧完美,可谓是一百年前的“工匠精神”。

苏州河名称及来源(苏州河的现代性过程)(8)

多路有轨电车翻越大桥。图片来自网络

苏州河名称及来源(苏州河的现代性过程)(9)

多路有轨电车翻越大桥。图片来自网络

苏州河的现代性过程

问:在苏州河的历史中,有没有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标志着现代化的进程?

答:1864年,大英自来火房建成。厂址初设汉口路,后迁新闸路、西藏路附近,上海有了煤气,标志着现代性的发生。

苏州河名称及来源(苏州河的现代性过程)(10)

大英自来火房。图片来自网络

咸丰十年(1860年)英商立德洋行(Little R.W.)在新闸桥边开设一家生产酸碱的工厂,1875年改组为美查制酸厂,为江苏药水厂的前身。这是中国第一家由外商开设的化工厂,也是上海开埠以后第一家化工企业,标志着现代性的延伸。清光绪三十三年冬(1907年),江苏药水厂迁至西康路宜昌路一带,药水弄就由此而来。化工厂把很多废弃物排泄到苏州河里,给下游喝水的人带来生命危险,苏州河最早的工业污染就是这个时候产生的。这就是文明的双重性。进步一定是伟大的,但是进步也包含着危险的东西。

苏州河名称及来源(苏州河的现代性过程)(11)

药水弄。图片来自网络

1876年上海有了一个新的现代性的拓展,即上海火轮房。火轮就是铁路,建立在苏州河河南北路桥边。这一次的现代性扩展遭受到了满清无能的大臣们的猛烈抨击,全部的铁路拆迁以后送到了台湾。

苏州河名称及来源(苏州河的现代性过程)(12)

上海火轮房。图片来自网络

1883年,自来水桥建立,也叫江西路桥,标志着现代性的深入。我在《苏州河,黎明来敲门》这本书里曾提到,我跟我的团队反复地漫步苏州河时,突然发现从外白渡桥到西藏路桥之间只有八座桥,少了一座桥,以前应该有第九座桥,这个桥就是自来水桥。

还有就是1907年外白渡桥建成,标志着现代性的高点。其实上海现代化的整个过程跟苏州河的发展过程是基本同步的。1843年苏州河开埠,因此1840年到1850年,上海是缓慢地开始渗透现代性。1870年到1880年,上海开始了它的起飞。1890年到1900年,整个上海开始加速度,这个加速度可以前进到上海的第一个黄金十年——1930年代,外白渡桥就是前进过程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象征。

问:作为一个作家,您站在文学爱好者的角度,对苏州河的修缮有何建议?

答:我一直有这样一个观点,也许是错误的。就是作为一个作家,我一直希望我们对苏州河的保护与修缮,应该更多地参考一些历史因素。像自来水桥,我们有没有可能把它重建?

还有就是苏州河一共有21个渡口,这些渡口是对我们整个江南文化的梳理,也是对我们整个上海的生活方式一种真正的说明。但我认为现在我们已经把这21个渡口忘却掉了,我们在做城市更新的时候有意无意地过滤掉了,很遗憾。

苏州河名称及来源(苏州河的现代性过程)(13)

自来水桥。图片来自网络

从圣约翰书院到圣约翰大学

1879年,施约瑟来到中国梵皇渡口,他合并培雅、度恩两校,成立圣约翰书院。免收学杂费,免费提供住宿。让老师用上海方言授课,教授西学、国学、神学。

问:圣约翰书院是怎么变成圣约翰大学的?

答:卜舫济主张教育变革,自然科学等学科全部英语教学,兴建“格致楼”,终于在1905年变成圣约翰大学,占地面积扩展为228亩,设有文学院、理学院、神学院、医学院、农学院。

问:为什么说圣约翰大学是给上海现代化带来了“黎明”?

答:圣约翰大学精英辈出,被称为“外交家的摇篮”,有顾维均、施肇基、颜惠庆、王正廷等。还出了优秀的新闻家邹韬奋、建筑家贝聿铭、实业家荣毅仁、会计家潘序伦等。

苏州河名称及来源(苏州河的现代性过程)(14)

圣约翰书院。图片来自网络

河滨大楼里的悲情往事

犹太人维克多·沙逊计划在上海建造河滨大楼,邀请建筑队公和洋行来设计,于1935年竣工。据统计,上海外滩一半的建筑都是由公和洋行设计的。此大楼的设施十分现代,有独立供暖系统、9部电梯、还有一个19米长的游泳池、很宽的走道。上海的“黄金十年”不过昙花一现,随后大批犹太难民从中欧涌入上海。维克多·沙逊用善举对抗纳粹,把河滨大楼留给第一批难民居住。

犹太难民回忆道:“如果我们口渴,中国人给我们水喝。如果我们饿了,他们给我们米糕吃。尽管我们的日子不好过,但他们比我们更惨。他们很同情我们。”当时虹口地区的市民克服种种困难,腾出自己的住房给难民居住。在犹太难民医院建立之前,中国医院收治了许多犹太难民,抢救了其中不少人的生命。在1942—1944年最艰苦的时期,犹太难民们与他们的中国邻居互相帮助,同甘共苦。

民国26年2月,嘉道理开办了犹太青年学校,为解决欧洲难民子女入学问题。在来华犹太难民中,有众多出类拔萃的知识分子和专业人才,如医生、律师、教师、工程师,以及各行业的技术工人,他们在困难中互助自立。难民中的教师们在困难的条件下仍继续组织难民的子女学习,并对难民中的成年人进行职业培训和文化补习。难民中的编辑和记者们自己办了报纸杂志,在十多年里居然同时维持着多份德文报纸和刊物。难民中的艺术家们更想方设法演出戏剧、举行音乐会,丰富了难民们的文化生活,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上海的现代化。

苏州河名称及来源(苏州河的现代性过程)(15)

河滨大楼。图片来自网络

问:当时抵达上海的犹太难民规模有多少?

答:1933年,有100人逃往上海。1939年8月,有2万犹太难民来到上海。20世纪30年代,上海接纳了数以万计的犹太难民。

问:我们常听到这么一个说法,就是如果你来自上海,你到了以色列,你会发现很多犹太人看到你很兴奋,因为他们认为你保护了他们。你怎么看?

答:这个说法部分对,其实不完全对,因为现在年轻的以色列人,他们并不一定知道这个事情,更不一定牢记这个事情。人总是善忘的,因为这是人性的特点。它决定了要有选择性的遗忘,他们不愿意去记住这一点。但是有一点是对的,据说以色列有一个上海之家。在这个上海之家里面,如果你推门而入,你会看见当时在上海被保护的这些犹太人,他们看着你,老泪纵横,我的想象大概是这样一个情景。

苏州河名称及来源(苏州河的现代性过程)(16)

苏州河。陆元敏 图

关于讲者

王唯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城市文化评论人,著有代表作“上海往事三部曲”——《与邬达克同时代》《苏州河,黎明来敲门》《十个人的上海前夜》。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