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好的作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伟大作品诞生之前)

好的作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伟大作品诞生之前)作者在书中提到,他曾经在柏林工作了5年。他最佩服德国人的一点,是他们实现了真正的就事论事,完全不扯淡。如果你做的东西不好,他们会很诚实地直接告诉你,而不会像美国或者英国人那样绕着弯子去表达。久而久之,这些企业的管理者们就变成了“混蛋”。在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优秀人才面临着海量的信息和选择渠道,创意公司的管理者想要留住人才,就必须抛弃以往的工作理念,突破行业陋习,建立起一种更健康、更高效的可持续性的工作方式。而另一方面,这本幽默的小书又干货十足,对创意行业了如指掌的作者,针对创意行业的管理层,提出了全面、具体的工作建议。如何认识自我?怎样开会进行项目推荐?怎样做简报?怎样给予反馈?怎样看待加班?怎样对接客户?怎样处理面试、离职和开除?这些在职场可能出现bug的环节,都被作者将其中的困境和症结一一击破,并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马云讲过一句话,许多人辞职,有两点最真实的原因:一是钱没给

《拼了老命,你也做不出伟大的作品!》

乍一看这本书的书名,还以为是在讲作品创作于个人能力之间的问题。但打开书之后才知道,这本书实际上讲的是创意行业的管理问题

长时间加班、极端自我、对新人不友好、混乱的工作流程等等,这些创意行业的不良风气和“混蛋”的管理文化,阻碍了优秀的人才留下来,专心致志的创作作品。

好的作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伟大作品诞生之前)(1)

这本书还有个副标题,叫做“写给创意总监的使用工作指南”。这本书的作者,是爱尔兰著名的设计师、作家保罗·伍兹。他曾经在美国和德国都一些世界知名的创意团队担任首席创意官,为红牛、谷歌、时代公司等很多品牌大佬,提供过营销推广及产品设计服务,斩获了无数大奖,在创意行业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

业余时间,作者还是一位插画家,这本书中的很多插画就是出自他的创作。他将枯燥的实用工作指南,与有趣诙谐的漫画结合起来,让读者有足够的代入感,读起来又解压,又让人忍俊不禁。

而另一方面,这本幽默的小书又干货十足,对创意行业了如指掌的作者,针对创意行业的管理层,提出了全面、具体的工作建议。如何认识自我?怎样开会进行项目推荐?怎样做简报?怎样给予反馈?怎样看待加班?怎样对接客户?怎样处理面试、离职和开除?这些在职场可能出现bug的环节,都被作者将其中的困境和症结一一击破,并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好的作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伟大作品诞生之前)(2)

马云讲过一句话,许多人辞职,有两点最真实的原因:一是钱没给到位,二是心委屈了。

在创意行业,作品总是第一位的,行业的从业者们发了疯似的追求极致伟大的作品。但管理者们却往往忽略了企业内部文化的重要性。很多出了好作品的创意工作室,却没有营造出良好的工作氛围,以及对员工释放出应有的善意。

久而久之,这些企业的管理者们就变成了“混蛋”。在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优秀人才面临着海量的信息和选择渠道,创意公司的管理者想要留住人才,就必须抛弃以往的工作理念,突破行业陋习,建立起一种更健康、更高效的可持续性的工作方式

好的作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伟大作品诞生之前)(3)

作者在书中提到,他曾经在柏林工作了5年。他最佩服德国人的一点,是他们实现了真正的就事论事,完全不扯淡。如果你做的东西不好,他们会很诚实地直接告诉你,而不会像美国或者英国人那样绕着弯子去表达。

由于文化背景的原因,这种表达不够坦率的问题,在中国人身上其实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中国的传统文化总是教你说话要谨慎,话出口前要三思,但是,在工作中绕着弯子顾左右而言他,只会浪费彼此的时间。一语中的,让别人清晰地知道你的真正观点和目的是什么,这样的交流才能更加直接、高效。

作者还提出,搞创意的人要么极度缺乏安全感,要么极端自我膨胀,所以他们要么永远在自我怀疑,需要持续的认可,要么就是极端自大,有着强烈的控制欲,经常占缺乏安全感的人们的便宜。

好的作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伟大作品诞生之前)(4)

在创意行业,设计部门常常是极端自我分子的高发区和集中地。他们有着傲慢的自我认知,相信自己就是所有伟大创意的源泉。功劳都是他们自己的,几乎很少尊重别人的时间以及劳动。

而更可怕的是,长期以来企业内部似乎也形成了这样盲目崇拜的共识,将这些极端自我分子更吹捧到了一个高高在上的地位,认为他们本来就是应该这样的,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创作出伟大的作品。

这一点在客户面前是有助于谈判的,但在自己团队面前,如果还是这样的话,那就完全本末倒置了。极端的自我分子会影响业绩,把项目预算和时间计划搞得一团糟,总是会为团队接下一些完成不了,或者完成有困难的项目。同时,他们不信任别人,也不放权给别人,让优秀的人敬而远之。

最终他们也不会与别人分享荣誉。而有才华的年轻人,没有地方一展身手,也没有地方获得成长的机会,连作品的质量都没有办法得到保证,最终当然只能选择离开了。

对于这种极端自我分子,需要创造一个不自我的企业文化。当然没有说起来的那么轻巧,因为搞创意的人都是形形色色,拥有奇奇怪怪个性的人。但是从商业的角度来说,管理层确实应该寻找方法,去减少工作中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要学会信任自己的团队,减少微观管理,不要事无巨细的所有事情都要亲自跟进。

更重要的是,要有领导者的胸怀,大度地与团队分享荣誉。工作本身就是团队之间的成员,互相刺激、互相成长的过程。认可你的伙伴,才能让整个团队获得实质性的集体进步。

对于创意行业来说,自我仅仅应该存在于对外,代表企业发声,或者展示品牌公众形象的时候。此时让人聚焦,能够扩大企业品牌的影响力。但是,当你回到工作室和团队一起工作的时候,创意总监的角色应该是一个鼓励、纠错、尊重、不吝啬,以及能够鼓舞人心的人。

在职场中,员工如流水,有人会留下来,有人就会走,而那些离开的人,将来很可能会成为你的竞争对手、同行,甚至是客户。所以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在你才华横溢的工作室,做出伟大的作品之前,最好能够先笼络人心。

毕竟,一个企业,做好管理才是硬道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