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市南最美青年(中区青年说㉑徐龙)
新时代市南最美青年(中区青年说㉑徐龙)徐龙所带班级的美术课高中时期的徐龙一直想考中央美术学院,但事与愿违,高考成绩不是很理想,懂事的徐龙选择了相对于学费比较便宜的青海师范大学。独身一人来到陌生的城市,他并没有不适应,而是感到一种亲切感。他说:“我家也是北方的,刚来时吃住都十分习惯,身边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同学,还挺开心的。”徐龙,1985年出生在河北省的一个普通家庭里。他从小就很喜欢画画,大学也读了自己喜欢的油画专业,2010年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大学毕业后留在了青海,现在是西宁市城中区阳光小学的一名美术老师,也是学校美术教研组的组长。步履不停,去制造光徐龙从小就热爱美术,对绘画有自己的执着。刚开始自己要学美术时,家人不支持,身边的同学都在劝说他好好学习文化课,但他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持之以恒的努力,加上美术老师的指导,他的绘画功底越来越好。
编者按: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抱负,民族才有希望。那么,这一代西宁市城中区的青年人,他们的理想是什么?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们都在做些什么呢?即日起,共青团城中区委员会联合青海在线网推出城中区优秀青年人物报道,一起来听听青春榜样的故事,感受激情似火的力量。
徐龙在办公室练习书法
青海在线网(文/马金萍)“手把青秧插满天,低头便见水中天”这是徐龙一直贯彻的教育理念,用书法传达力量,用独特的教育方式释放孩子们的天性,让学生热爱上美术,发现生活的色彩。
徐龙,1985年出生在河北省的一个普通家庭里。他从小就很喜欢画画,大学也读了自己喜欢的油画专业,2010年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大学毕业后留在了青海,现在是西宁市城中区阳光小学的一名美术老师,也是学校美术教研组的组长。
步履不停,去制造光
徐龙从小就热爱美术,对绘画有自己的执着。刚开始自己要学美术时,家人不支持,身边的同学都在劝说他好好学习文化课,但他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持之以恒的努力,加上美术老师的指导,他的绘画功底越来越好。
高中时期的徐龙一直想考中央美术学院,但事与愿违,高考成绩不是很理想,懂事的徐龙选择了相对于学费比较便宜的青海师范大学。独身一人来到陌生的城市,他并没有不适应,而是感到一种亲切感。他说:“我家也是北方的,刚来时吃住都十分习惯,身边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同学,还挺开心的。”
徐龙所带班级的美术课
2010年刚刚毕业的徐龙去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开始了他特岗教师的生活,在少数民族地区,交流困难,成了徐龙教学路上的一大难题。办公室里7位老师,只有自己听不懂藏语。于是,他开始了一边给学生教画画一边学习简单的藏语的生活。一段时间的相处后,学生们从刚开始不会画到逐渐在画中融入了自己的想法,他觉得不管最初的起点有多低,只要学生愿意学,他就要教会他们。在贵德的三年教学生活中,徐龙成立了兴趣小组,让那些少数民族的孩子学会了用色彩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徐龙觉得这就是自己最大的快乐。
2013年,徐龙来到现在任教的学校——西宁市阳光小学,这是一所寄宿制小学。学校的地理位置处于城郊,学生大多是农村户口。
徐龙所教学生的作品
“总是和孩子们待在一起,我觉得我也一直简单又纯真,看着孩子们画画,我也会受到很多启发。”徐龙在这所学校工作近8年,曾经因为压力也有过放弃这个职业的想法,但心里始终有自己的美术梦想,心里想着学生们的未来,放不下教育,放不下这些可爱的学生。“我在这里读书,毕业后就一直从事教育,想让更多的学生可以从学习中爱上绘画、书法等,我热爱这个职业。”徐龙说。
从未苦心钻营如何把握机遇的他将自己的热情投诸于对教育的思考上:一位老师能够带给学生些什么?什么是最重要的?
教书育人是不曾停歇的思索
他的答案是兴趣。徐龙回忆起参加工作的第一年,那时教具有限,美术课上孩子们只能对着黑板上的自己画的图去画,画出来的画比较生硬。如何提升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美术课不再那么枯燥,让学生喜欢上美术课,成为徐龙思考的问题。不愿纸上谈兵,单凭一股劲,徐龙开始观察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对学生们的绘画不是要求画的一模一样,而是要求画的不一样。这样一来,学生们喜欢上美术课了,课堂上没了调皮打闹的学生,大家都在认真听讲,练习时也很认真。
刚来到阳光小学时,徐龙就开始负责住校生的社团,组织学生们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在他的印象中,有这么一位小姑娘,不喜欢跟人说话,甚至自己的名字不会写,这让很多老师都很头疼,批改卷子时字体不清晰,不知道是对还是错。后来,徐龙开始鼓励她,后来,他渐渐地发现这个小姑娘开始和其他人交流,书写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毕业时,小姑娘问他能不能以后继续学习……他鼓励过的学生有很多,每一位学生都能给他深刻的印象。他说自己带的第一批六年级毕业生已经上了大学,有时候会和自己分享日常,说到这儿,他开心地笑了起来。
徐龙和孩子们在一起
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肆虐,这让在湖北的徐龙很慌张,“怎么办?这下可回不去了。”虽然在妻子家吃住不愁,但想到学校的孩子们,徐龙的心紧绷了起来。
2020年2月份徐龙一家从湖北回到青海,一家人隔离了14天后他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青海病例清零,学校也陆续开学了,但防疫工作仍在继续,他所在的学校安排老师们每天去教室给学生测体温。那段时间对他来说虽然辛苦,但看到孩子们健康地坐在教室里,一切疲倦都消失了。
徐龙现在不仅会给学生们上课,也会带学生们参加一些比赛。2020年5月,徐龙带着5位学生参加了第三届中国青少年雕塑大展,其中三组作品被入选,获得了奖项,同时三组作品也被中国雕塑博物馆收藏。在全世界携手抗疫、共克时艰时举办的比赛,他说,“这对于我,对于这五位学生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徐龙学生的获奖作品
孩子们的奇思妙想与天马行空,往往令作为成年人的他感到不可思议。在一堂绘画课上,徐龙引导孩子们想象一座玻璃装饰的房子里面会有什么东西,他以为孩子们会说,有爸爸妈妈和自己。而孩子们的答案却是望远镜、海底世界甚至是宇宙“黑洞”。这些想法听起来,有点荒唐甚至有点滑稽,但令徐龙备受鼓舞,因为孩子们不仅想法活跃,而且善于表达。
徐龙所教学生的作品
对于引导和鼓励,徐龙会定期举行一些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身的优点,经常会举办一些班级之间的评比或者学生之间的评比,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他觉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为最高境界,不能强迫学生去画画、写字,这是强迫不来的。每当学生们完成属于他们自己的作品时,他从不吝啬自己的夸赞。对于那些喜欢表现的孩子,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的进步,而对于那些有点腼腆的孩子,他就私下肯定孩子的努力。徐龙希望给孩子们框裱一些属于他们自己优秀的作品,等孩子们长大了回到这里,看到自己曾经的作品该是多么惊喜而又快乐。
和那个最初来到青海的徐龙不同,现在的他从一名远在他乡的求学之子变成了勤勤恳恳的人民教师。对于徐龙说,青海已经成为了第二故乡,岁月会留不住,人会改变,但对美术的热爱从未消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