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是童话但我们可以活成童话(生活不是大话西游)
生活不是童话但我们可以活成童话(生活不是大话西游)生活不是大话西游,你也不必做“令人讨厌”的唐僧。时间拖得越久,就会变得越啰嗦,越让人反感,甚至令人抓狂。牧师的唠叨,让马克.吐温气愤不已;唐僧的唠叨,气得孙悟空要一棒打死他,折磨得牛妖们自杀。世界上最著名的演讲之一,林肯在葛底斯堡的5分钟演讲,已经流传了百年之久,被奉为经典。如果林肯的演讲是3个小时或者更长,人们还会觉得是经典吗?它还能成为口口相授、家喻户晓吗?你的啰唆(超限效应的效果),往往会引起对方心理的极不耐烦或逆反,这样对相互交流或人际交往都是极不利的。
《大话西游》中罗家英扮演的唐僧,彻底颠覆了四大名著《西游记》中圣僧这个角色,他的唠叨啰唆让很多人都印象深刻,简直就是电影史上的一个经典形象。
从高境界大局观上来看,唐僧说的话都对都道理,可为什么总让人反感,让人抓狂,甚至让牛妖自杀呢?其实根本原因就是心理学上的“超限效应”。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经讲过这样一段故事。
有一次他听牧师演讲,一开始觉得牧师讲得非常好,打算捐款。可是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就开始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再继续唠叨,他决定不捐了。
时间拖得越久,就会变得越啰嗦,越让人反感,甚至令人抓狂。牧师的唠叨,让马克.吐温气愤不已;唐僧的唠叨,气得孙悟空要一棒打死他,折磨得牛妖们自杀。
世界上最著名的演讲之一,林肯在葛底斯堡的5分钟演讲,已经流传了百年之久,被奉为经典。如果林肯的演讲是3个小时或者更长,人们还会觉得是经典吗?它还能成为口口相授、家喻户晓吗?
你的啰唆(超限效应的效果),往往会引起对方心理的极不耐烦或逆反,这样对相互交流或人际交往都是极不利的。
生活不是大话西游,你也不必做“令人讨厌”的唐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