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卢仝饮茶歌(唐代茶仙卢仝的七碗茶歌将品茶写得妙趣横生)
唐代诗人卢仝饮茶歌(唐代茶仙卢仝的七碗茶歌将品茶写得妙趣横生)此时的茶瘾让卢仝欲罢不能,趁着闲时没有客人来访,赶紧美美地喝上一壶吧。于是自己开始亲自制茶,茶叶的色泽在沸水中慢慢露出它清澈的色泽,还不时飘来阵阵的茶香。茶农将茶叶小心翼翼地采摘下来,再通过制茶工艺将其烘焙好,之后赶紧密封起来,这种茶属于精品中的精品,只能皇帝和皇亲贵戚才能享用的,没想到自己也能有幸尝到这种茗茶。太阳已经高高地升起,此时,卢仝的睡意却依旧很浓,忽然一阵敲门声,打破了他的美梦,原来是一封紧急的书信要送给我,而且还用白绢密封着加盖三道印。我们每次看到包裹打开之前都会欣喜若狂,还略有一丝神秘之感,卢仝此时的心情应该和我们一样,当卢仝打开包裹一看,原来是三百片茶饼。听说采茶是一件十分辛苦的工作,需要在开春之时便入山,此时,蛰虫惊动春风也开始吹拂,因为皇帝要品尝新茶,导致其他的百草都不敢提前开花,是皇帝的仁德之风使得茶树提前发芽,这句写得真是既俏皮又有点夸张,有点李白的味道。
茶文化,应该说是中国对世界文明做出的重大贡献之一。尤其是到了唐朝,茶文化更加兴盛而成熟。仅仅是茶的美称就不下十种,如乳花、甘露、瑞草、苦口师等。
中国历代文人对茶更是爱不释手,茶圣陆羽本是一位诗人,却撰写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白居易亦是爱茶之人,号称“别茶人”,他一生写了很多关于茶的诗词,尤其一首《山泉煎茶有怀》,完美的诠释了茶与人生。
而唐代大诗人卢仝号称“茶中亚圣”,他的一首《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写的酣畅淋漓,又妙趣横生。读完他的诗,恨不得现在就立刻喝上一杯浓香四溢的茶,还得连喝七大碗,此时飘飘欲然,简直赛过神仙。可以说,人的一生,如果不品茶,生命会缺失更多的乐趣。
很多人喜欢卢仝的这首《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更亲切地称这首诗为《七碗茶歌》。
太阳已经高高地升起,此时,卢仝的睡意却依旧很浓,忽然一阵敲门声,打破了他的美梦,原来是一封紧急的书信要送给我,而且还用白绢密封着加盖三道印。
我们每次看到包裹打开之前都会欣喜若狂,还略有一丝神秘之感,卢仝此时的心情应该和我们一样,当卢仝打开包裹一看,原来是三百片茶饼。
听说采茶是一件十分辛苦的工作,需要在开春之时便入山,此时,蛰虫惊动春风也开始吹拂,因为皇帝要品尝新茶,导致其他的百草都不敢提前开花,是皇帝的仁德之风使得茶树提前发芽,这句写得真是既俏皮又有点夸张,有点李白的味道。
茶农将茶叶小心翼翼地采摘下来,再通过制茶工艺将其烘焙好,之后赶紧密封起来,这种茶属于精品中的精品,只能皇帝和皇亲贵戚才能享用的,没想到自己也能有幸尝到这种茗茶。
此时的茶瘾让卢仝欲罢不能,趁着闲时没有客人来访,赶紧美美地喝上一壶吧。于是自己开始亲自制茶,茶叶的色泽在沸水中慢慢露出它清澈的色泽,还不时飘来阵阵的茶香。
卢仝开始慢慢地饮茶。
喝了第一碗,觉得自己的喉咙都湿润了;(真是比药还管用)
第二碗下肚,所有的烦闷便烟消云散;(竟然还有心理医生的功能)
第三碗之后,刮干胃肠中的所有油腻,只留下了文字五千卷;(有点太夸张了吧)
喝了第四碗,身体开始微微发汗,平生遇到的不平之事,都从毛孔中向外发散出去;(功效杠杠的)
第五碗下肚,身体顿时觉得骨健且身体清爽无比;(喝的是绿茶吧)
第六碗之后,好像开始通了仙灵;(真是太玄妙了)
欲喝第七碗,感觉自己真的是喝不下了,只是感觉自己腋下生风,有种飘飘然欲成仙的感觉。(确定喝的不是酒吗?)
蓬莱山在哪里呢?
我玉川子要乘风而去飞向仙山。
山上的神仙高高在上,不会受到风吹日晒。他们怎么会知道在人间,还有千百万的生命在每日风餐露宿,在山巅悬崖间饱受艰辛。
顺便替谏议问问百姓,一年到头来是否能够得到喘息之时。
这首诗写得很长,但总是能给人以惊奇,前面写的既诙谐且夸张,最后两句又笔锋一转,开始写对人民大众的艰辛与同情,这也是点睛之笔,可谓挥洒自如,切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