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来晋派建筑青砖(怀来有个造锣世家被评为)
怀来晋派建筑青砖(怀来有个造锣世家被评为)“千锤打锣,一锤定音。”作为制锣的最后一道工序,一锤定好坏,30多年来,怀来锣厂“北京的锣”全由张全忠定音,一天定音120面锣左右。图1 张全忠正在为锣定音 锣,常见,锣声,常听,买锣却没那么简单,需要懂行的老师傅亲自上手敲、用耳听。 好锣听音儿。19日,专程从北京赶过来挑锣的刘师傅已经在怀来住了三天,他专为国家京剧院三个团挑锣,一年要来十几趟。 刘师傅今年73岁,10岁开始在京剧团敲锣,退休后成为这个行业的宝,为各大剧团挑了20多年的锣。用张全忠的话说,刘师傅就是业内挑锣的权威。
河北怀来锣厂,坐落于怀来新保安镇,厂子不大,却业内闻名,跟北京更是有很大渊源。
厂子现在由张家经营,一家两代人,从上个世纪50年代就开始在北京制锣。如今,他们的姓已成为这个行业内的著名商标。父亲张宪岭,业内美誉“锣神仙”,连同头像,作为商标印在每面锣上;小儿子张全忠,30多年练就一门绝活,一锤定音,锣的好坏全靠他用耳朵听;大儿子张全富是厂长,负责经营管理。
“北京锣,怀来造。从国家京剧院演出到北京社区扭秧歌的,用的全是怀来的锣。”张全富解释说,怀来锣厂从原来北京民族乐器厂的一个工段脱胎而来,业内至今称他们生产出来的锣为“京锣”。日前,怀来锣厂入选首批“张家口老字号”,张全富盼望着日后能被中华老字号青睐。
为国家京剧院挑锣
锣,常见,锣声,常听,买锣却没那么简单,需要懂行的老师傅亲自上手敲、用耳听。
好锣听音儿。19日,专程从北京赶过来挑锣的刘师傅已经在怀来住了三天,他专为国家京剧院三个团挑锣,一年要来十几趟。
刘师傅今年73岁,10岁开始在京剧团敲锣,退休后成为这个行业的宝,为各大剧团挑了20多年的锣。用张全忠的话说,刘师傅就是业内挑锣的权威。
图1 张全忠正在为锣定音
“千锤打锣,一锤定音。”作为制锣的最后一道工序,一锤定好坏,30多年来,怀来锣厂“北京的锣”全由张全忠定音,一天定音120面锣左右。
制锣这门绝活,口传心授,传到张全忠兄弟,已经是第二代。这种传承从上个世纪80年代北京民族乐器厂生产锣工段搬到怀来就开始了。
1956年,华北地区的大小乐器厂在国家实行公私合营的号召之下齐聚北京,北京民族乐器厂随之成立,与上海民族乐器厂并称中国两大乐器生产基地。
同一年,在北京“天祥益”响铜厂做学徒的张宪岭进入北京民族乐器厂响器部,一干就是30多年。
1987年,为了配合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举办,坐落于亚运村的响器部搬迁到了怀来。当时,张宪岭已经成为响器部负责人,怀来新保安镇是他的家乡,新厂建在家乡有一份念家的情怀。
化铜、锻压、定音、车镟、再定音,这是制锣的基本工序,张全忠只擅长定音,而他的父亲张宪岭则是“全活”,每一道工序工序都擅长。
张宪岭也因此获得业界美誉“锣神仙”。2000年前后“锣神仙”注册成为怀来锣厂的商标。
图2 “锣神仙”商标
2000年,企业改制,张宪岭买下了怀来锣厂的所有权,锣厂从此走上了家族传承的道路。
张宪岭接手怀来锣厂之后,不断精研制锣手艺,创造性地改进了两款中虎音锣,比直径较大的传统中虎音锣轻巧,音质也无差别,价格则更加便宜。
甚至是较为新潮的架子鼓镲片,张宪岭也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就开始接触。在怀来锣厂,张宪岭带领儿子对传统镲片进行了改良,创造出了一种适合在家中教小孩子练习,同时声音又不太大,不至于扰邻的“消音镲片”。此镲片一经推出,立即受到市场的热烈追捧,锣厂还为此申请了国家专利。
一半以上工序靠手工
从北京民族乐器厂的一个工段发展到今天,怀来锣厂目前可生产戏剧锣、镲,民间铙,交响乐军镲等400多个品种铜响乐器。
张全富告诉记者,怀来锣厂每年生产锣相关制品300多吨,北京市场所消费的锣,不到怀来锣厂产量的2%,但其余的都作为“北京的锣”行销全国各地。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怀来锣厂也迎来新机遇。“锣厂产品远销欧洲、东南亚等40余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收入达1500多万元。”张全富介绍,锣厂生产的架子鼓镲片主要供给外国市场,为了适应国外市场,他们还为镲片申请了张音“Chang”商标。
图3 镲片上张音"Chang"商标
在怀来锣厂生产车间,生产线上或火炉红炙,或气锤嘭嘭,或铜屑飞舞。锡铜合金被烧制成黑色的铜锣,在工人的飞刀转动下变为金黄并露出光泽。
“产品不断丰富,规模不断扩大,但是整个工序有一半以上依然靠纯手工打造。”张全富感叹说,这门手艺靠口传心授传承,机器代替不了。
图4 锣厂工人正在准备锻压工序
正因为靠手工,怀来锣厂也为当地群众提供了70多个就业岗位,计件工资,每个工人每月收入3000元至4000元,锣厂还为每位工人交了社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