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途中牺牲的第一位师长(长征牺牲首位师长不知安葬地)
长征途中牺牲的第一位师长(长征牺牲首位师长不知安葬地)开国少将帅荣据当地村民介绍,洪超师长率领的部队作为红军长征的先头部队,打败敌人撕开这道封锁线的口子后,后面的大部队要快速通过,先头部队必须快速开拨,再到下一道封锁钱为中央纵队开路,因此,战友们只好强忍心中的悲痛,请村民协助安葬,百石村村民陈观音接下了这个任务时,天已经快黑了,红军战士抬着牺牲的师长往山下走,沿途每隔十几米远就有一盏点亮的马灯。一路上很安静,只有猎猎山风呼啸悲鸣,很多人眼睛里憋着泪水,把师长安葬在山坡上。洪超烈士画像然而,我们从墓碑上的文字记载,洪超烈士的后人,继子洪开先是在2005年才为自己的亲叔父立的碑,烈士的坟墓及树立的墓碑,都是一片新土,一看便知道是近些年才修建的。原来,当年红军长征的时候,由于战事紧张,伤亡惨烈,部队要快速转移突破敌人的封锁线,加之怕敌人毁墓,并没有修建墓碑,也没有文字记载,所以墓地没有留下任何标记,只是起了一座普通的坟墓,确切位置难以确定。当年战斗
江西信丰新田百石村有一座当地人叫围栋山的山上,这里山不算高,路却很陡峭,一条当年国民党军构筑的战壕,从山脚蜿蜒向上,延伸至山头的碉堡。每一年的清明时节,便会人流如织,摩肩接踵,当地的无数群众、少先队员等许多人来到这里,向矗立着的一座高碑大墓默哀、敬献花篮,并进行扫墓,清洁周边卫生,瞻仰纪念碑的革命烈士事迹介绍。
洪超烈士墓
后人纪念的这位革命烈士,便是中央红军长征时突破敌人第一道封锁线,牺牲在这里的红三军团四师师长洪超,他也是红军长征时第一位师长。
洪超烈士亲属落款为2005年在他牺牲地敬立的石碑
洪超烈士画像
然而,我们从墓碑上的文字记载,洪超烈士的后人,继子洪开先是在2005年才为自己的亲叔父立的碑,烈士的坟墓及树立的墓碑,都是一片新土,一看便知道是近些年才修建的。原来,当年红军长征的时候,由于战事紧张,伤亡惨烈,部队要快速转移突破敌人的封锁线,加之怕敌人毁墓,并没有修建墓碑,也没有文字记载,所以墓地没有留下任何标记,只是起了一座普通的坟墓,确切位置难以确定。
当年战斗地信丰新田百石村
据当地村民介绍,洪超师长率领的部队作为红军长征的先头部队,打败敌人撕开这道封锁线的口子后,后面的大部队要快速通过,先头部队必须快速开拨,再到下一道封锁钱为中央纵队开路,因此,战友们只好强忍心中的悲痛,请村民协助安葬,百石村村民陈观音接下了这个任务时,天已经快黑了,红军战士抬着牺牲的师长往山下走,沿途每隔十几米远就有一盏点亮的马灯。一路上很安静,只有猎猎山风呼啸悲鸣,很多人眼睛里憋着泪水,把师长安葬在山坡上。
开国少将帅荣
解放以后,阔别老家参加革命已经几十年的湖北黄梅藉开国少将,时任65军政委的帅荣将军回到老家黄梅,这时,洪超师长的亲哥哥洪新保非常激动,这下便有了亲弟弟的消息了,当他见到帅荣将军的时候,得到一个令他天旋地转的噩耗:他的弟弟在红军长征之初就已经牺牲了。并给烈士的亲人讲述这位长征先锋师长的英勇事迹: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国民党设置了4道封锁线阻击中央红军,在赣南的信丰、安远至赣县王母渡一线就是第一道封锁线。以信丰桃江为天堑,南北长120多公里的弧形封锁线,被广东军阀陈济棠吹嘘为”铜墙铁壁,坚不可摧”。
担任红军长征前锋的担任前锋的红三军团第四师师长洪超,正在察看地图,选择进攻路线,师侦察参谋进来:报告师长,在信丰百石、新田、金鸡、古陂发现敌人和碉堡群……”
接到报告的洪超师长,由于红军长征这半个多月来,部队日夜兼程,双眼熬得通红,声音嘶哑,高大的身材显得有点清瘦,炯炯有神的眼睛久久地盯住地图,两道浓密的眉毛紧锁着,他沉吟片刻,突然,只见他扬起右手,向地图上猛力一击,立即进行部署,果断地说:“我亲自率红10团进军百石,坚决踢掉绊脚石,黄政委,你率11团、12团在我的侧翼打掩护,阻止敌人可能的增援。”
兵贵神速,洪师长一声令下:“出发!”全团战士立即跑步前进。21日上午10时,红10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到达百石附近,抢占制高点,架起机枪,向敌人发起猛烈的攻击。红军战士一个个像猛虎下山直扑守敌的据点,“冲呀!”的声音震天动地,响彻云霄,密集的枪声在山谷中呼啸回荡。
这时,粤军驻金鸡圩的一个营企图增援百石守敌,被红11团、红12团击溃。在洪师长的指挥下,红军战士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越过铁丝网,翻过深深的壕沟,向高处的碉堡冲去。200余守敌惊恐万状,慌忙弃堡逃命,躲进村里一座建筑坚固的“万人祠”土围子里负隅顽抗。红10团很快将其包围,首先展开政治攻势,劝其投降,然而顽抗到底的敌人却拼命向外打枪,一连牺牲了好几个喊话的战士。
洪师长十分恼火,气得直跺脚,大声命令:“敌人不投降就坚决彻底地消灭他们,用迫击炮,给我狠狠地打!”话音刚落,他不幸被一颗流弹击中头部,血流不止,壮烈牺牲,时年25岁。
敌人的碉堡
“同志们!”政委因悲痛而暗淡的眼神忽然一亮,“我们要以胜利的反攻,来纪念光荣牺牲的洪师长!”“坚决消灭敌人,为师长报仇!”战士们喊出了雄壮的口号。
“轰!轰!轰!”迫击炮发怒了,只见一发发炮弹在“万人祠”一米多厚的麻石围墙上开花,炸开了几个大缺口,战士们如排山倒海般冲了过去,一举歼灭了顽敌,至此,红军胜利突破长征第一道封锁线。
百石村红军营房
红军长征这一仗的胜利,有陆定一的诗为证“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星夜渡过于都河,古陂新田打胜仗”。
洪超烈士的侄儿(继子)在老家打渔劳动
洪超烈士的哥哥洪新保这才知道,弟弟二十多年前就已经牺牲了,根据当地的风俗,决定要找到自己的弟弟的遗骨迁葬回黄梅,落叶归根,由于洪超很年轻没有成婚,也没有后代,便把自己的儿子洪开先过继给他为嗣,以传宗接代,可是当问帅荣将军弟弟的安葬地时,他也不知道具体地点,只知道在赣南一带,这里山岭纵横,找到一处没有标记的坟墓,无异于大海捞针。
烈士后人在墓前立的石碑
不久之后,伤心难过哥哥洪新保病故,临终之前,他把两个儿子洪开先、洪克先叫到身边,叮嘱他们一定要把你们叔叔的坟墓找到,让叔叔落叶归根。当时条件有限,由于资料匮乏,加之百石村地处偏远山区,崇山峻岭,地势险要,虽然洪超师长的战友们多次寻找,由于时间隔得太久,加上烈士洪超的家人也没有任何消息,寻找烈士遗骸安葬之地仍然没有着落。
百石村洪超烈士纪念馆
洪超烈士安葬地没有找到,一直牵动着老战友的心,当年,红4师下属的团长张爱萍将军,多次希望能找到洪超同志的坟墓,直到晚年还派自己的女儿张小艾,去寻找这位牺牲几十年上司的安息之处。
百石村洪超烈士纪念馆
后来,在洪超师长的战友直接关心下,根据许多开国将军的回忆录陆续出版,当地政府寻找烈士遗骨,根据这些线索,经有关部门考证,确认洪超烈士之墓,经与张小艾等沟通协商后,就地重修了洪超烈士墓,原红四师营长张震上将亲笔题写了碑名──“洪超烈士之墓”。
百石村洪超烈士纪念馆
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当时条件困难,洪超等许多高级将领都没有留下翔实资料,就连一幅照片都没有留下来,下图为经战友们认可的一幅洪超烈士的画像。
洪超烈士画像
洪超烈士牺牲72年后,他的家人来到这里,跪在洪超的墓前,失声痛哭,并在烈士墓前立一块石碑,以缅怀这位红军长征牺牲的第一位师长,在他的战友张爱萍将军等多位日后成长为副国级领导的寻找和帮助下,虽然历经波折的72年后才找到亲人,也足以告慰革命先烈在天之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