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康熙王朝康熙为撤藩熬通宵(康熙决意裁撤三藩)

康熙王朝康熙为撤藩熬通宵(康熙决意裁撤三藩)各方势力都有自己的利益考量,而掌握最终话语权的依然是康熙,他无法接受自己祖母的策略,他无比坚信自己一定会赢,但是裁撤三藩的具体步骤如何进展,则成为了康熙必须要面对的难题。吴应熊修书吴三桂,说明康熙已定撤藩,但朝中多数臣僚却依然顾虑重重,希望父亲可以拖延时间使朝廷知难而退,万万不可贸然起兵激起巨变。新任云南巡抚朱国治拜见吴三桂,并宣读了康熙同意吴三桂请辞的圣旨,吴三桂表面表示遵旨,并处斩了拒不同意撤藩的下属,但是却狮子大开口向朝廷索要天价的安置费用,相当于大清王朝二十年的财政收入,这是康熙万不能接受的代价,他迫切需要一个人来为他解决现在的僵局,就在此时他遇到了朱国治口中的旷世奇才周培公,康熙已经在心中认定周培公会是他在撤藩道路上的关键人物,果然周培公点出朝廷可以将撤藩的全过程分为三期进行,首期是让吴三桂下山,二期是千里北迁,三期就是水到渠成的关外安置,在这三期中最关键的是如何让吴三桂走出云南

此外,康熙还罢免了庸碌的山西总督莫洛,封王辅臣为山陕大将军,节制两省军旅,并且还将王吉贞调任兵部主事,对于这个决定,康熙皇帝还是心存顾虑的,毕竟王辅臣曾经是吴三桂心腹战将,与其有着出生入死的兄弟情义,然而康熙则更相信自己的眼光,他认为王辅臣父子均是忠义之臣,即便是将来三藩作乱,他们也一定会成为一颗节制吴三桂的重要棋子。

康熙王朝康熙为撤藩熬通宵(康熙决意裁撤三藩)(1)

而就在这时,康熙意外的收到了吴三桂自请撤藩的折子,这让他万分欢喜,立马下旨给明珠,索额图准备庭议撤藩之事,并索性提前结束南巡之行,快马回到京城与诸位大臣商议此事。

朝廷上,在京三品以上的官员都齐聚于此,此刻的他们只有一个议题,是否要据吴三桂所奏,裁撤三藩。康熙雄心壮志,是无论如何都要清除这些危险的藩王势力的。于是他在朝堂上痛斥三藩之弊,三藩的开支已占国库支出一半,凭现在的三藩之力足可敌国,群臣议论纷纷,索额图遏必隆等人极力反对撤藩,毕竟这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举动,三藩裁撤,谁来安定边关,消除匪患,况且谁也不知道吴三桂究竟是不是真的想归隐田园,还是在阳奉阴违,以暂时裁撤的名义准备实际的反叛,但是明珠和陈廷敬则力主削藩,然而尽管他们势单力薄,却有着铮铮铁骨,在这样的争议中,皇上此刻也更加意识到裁撤三藩是一个万分为难的决定,他已经等不及了,于是不顾众臣的反对,最终下定决心裁撤三藩。

康熙王朝康熙为撤藩熬通宵(康熙决意裁撤三藩)(2)

赫舍里怀上龙胎,孝庄满心欢喜,吴应熊又前来了表忠心,向孝庄陈述今天朝政就是商议如何撤藩之事。这时下人来报皇上已经下旨撤藩,孝庄大惊,她完全没有想到自己的孙子玄烨竟然会如此冲动,在老奸巨猾的吴三桂面前他还是过于天真,康熙与吴三桂从未谋面,他所知道的吴三桂也只不过是奏折之上的吴三桂,而奏折这东西是最不能相信的,而孝庄和吴三桂已经打了几十年的交道,她早就知道这是一个多么厉害的角色,他的上书奏折也不过是一个礼节性的流程,真正目的是希望皇上对他好言相劝。可是皇上却急功近利,这势必会导致吴三桂等人的反叛,但是此刻的康熙已经听不进去任何的建议了,他就是押上大清的国运在进行一场危险的赌博,他赌吴三桂不会反叛,如果真的发生了三藩叛乱的事件,那么他情愿引咎退位,另择新君,这是他这么多年来第一次顶撞孝庄,而孝庄没有想到她会再一次听到这样令她心碎的话,但是他此刻没有任何的办法,康熙日后也必定会因为自己的鲁莽付出惨痛的代价。

康熙王朝康熙为撤藩熬通宵(康熙决意裁撤三藩)(3)

各方势力都有自己的利益考量,而掌握最终话语权的依然是康熙,他无法接受自己祖母的策略,他无比坚信自己一定会赢,但是裁撤三藩的具体步骤如何进展,则成为了康熙必须要面对的难题。

康熙王朝康熙为撤藩熬通宵(康熙决意裁撤三藩)(4)

吴应熊修书吴三桂,说明康熙已定撤藩,但朝中多数臣僚却依然顾虑重重,希望父亲可以拖延时间使朝廷知难而退,万万不可贸然起兵激起巨变。新任云南巡抚朱国治拜见吴三桂,并宣读了康熙同意吴三桂请辞的圣旨,吴三桂表面表示遵旨,并处斩了拒不同意撤藩的下属,但是却狮子大开口向朝廷索要天价的安置费用,相当于大清王朝二十年的财政收入,这是康熙万不能接受的代价,他迫切需要一个人来为他解决现在的僵局,就在此时他遇到了朱国治口中的旷世奇才周培公,康熙已经在心中认定周培公会是他在撤藩道路上的关键人物,果然周培公点出朝廷可以将撤藩的全过程分为三期进行,首期是让吴三桂下山,二期是千里北迁,三期就是水到渠成的关外安置,在这三期中最关键的是如何让吴三桂走出云南,因为吴三桂一旦拔寨而起,事情的主动权就彻底转移到了康熙的手中,到了那个时候吴三桂就只能听从朝廷的安排,而朝廷就可以借此机会将他们分而治之,沿途分别安置,只需要赏给吴三桂及其亲属安置费用就可以了,如此一来仅仅只需要耗费较小的代价,这是当前最合理也最具实施性的措施。但尽管如此,这仍然是有风险的,如果吴三桂拿到朝廷的银子却依然不肯撤藩,那无异于又助长了他们的实力。而此时的皇上也只能拿大清的安危打赌,赌吴三桂不反,可他却似乎从未考虑过赌输之后的代价。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