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杜保瑞的哲学书籍(我的哲学养成之路)

杜保瑞的哲学书籍(我的哲学养成之路)什么是少年哲思呢?我在念台湾大学哲学系的时候啊,那么我跟我同班的同学聊不是聊我们所学的哲学,而是聊什么呢,聊我们小时候,他们小学生阶段、初中生阶段,自己有没有想过什么?首先呢,我想说一个观点,像我们这样终身做哲学研究的、这种少数的、这种形态的这个学界的人士,我们肯定都有少年哲思。— 1 —少年哲思每一个念哲学的人都有的少年哲学思想

杜保瑞的哲学书籍(我的哲学养成之路)(1)

我本身在台湾大学哲学系读书的时候,从大学本科、到硕士、到博士、都是哲学的,这个专业出身。只是后来我选择的领域是中国哲学。

所以呢,那我现在,在上海交大担任哲学教授的这个工作,展开我自己的在国内的哲学的研究。

那么我的成长历程是一个什么样的一个历程,那么这样的一个成长历程当然有我个人的特色。但是呢,也有所有我们哲学教授、哲学学者的一些共同性、普遍性。

我把我个人成长的经验跟大家做一个分享。

1

少年哲思

每一个念哲学的人都有的少年哲学思想

首先呢,我想说一个观点,像我们这样终身做哲学研究的、这种少数的、这种形态的这个学界的人士,我们肯定都有少年哲思。

什么是少年哲思呢?我在念台湾大学哲学系的时候啊,那么我跟我同班的同学聊不是聊我们所学的哲学,而是聊什么呢,聊我们小时候,他们小学生阶段、初中生阶段,自己有没有想过什么?

(1) 对现象世界存在的怀疑

我们后来在读哲学理论的时候,发现跟这里面这些哲学家谈的问题,其实是一样的,很哲学的问题。

我们在念大学的时候,同学之间会聊这个话题,那我就说了我小时候想过什么问题。发现就是现在的哲学问题,这个我来自台湾嘛,我住在台北。那么台北的东北边有一个小镇叫做“瑞芳镇”。

那是我外公外婆他们的家,那我住在台北,但是呢大概两个礼拜、三个礼拜、不会超过一个月,我妈妈、我爸爸,就带着我坐火车到瑞芳外婆家玩个一天两天,再回台北。

那么就从台北到嵩山、到南岗、到汐止、到四角亭,然后就到瑞芳。到瑞芳玩玩玩玩玩的很愉快一天两天,要回家了,我舍不得,这样子。

然后呢,我就会在想,那过去这一天两天的美好的时光。是真的还是假的?我已经离开那个地方了,我看不到那个地方,看不到我的外公外婆、我的舅舅我的舅妈。

特别是我的表哥、表姐、表弟、表妹啊。天天跟我玩的,然后呢,当火车要离开瑞芳从瑞芳到四脚亭,我就想了一个问题——瑞芳还在不在?

因为我已经感觉不到它了,这好像是我们后来读这个认识论——存在就是被知觉。这样子我现在已经感觉不到它了,那它到底还存不存在?

从瑞芳到四脚亭、从四脚亭到汐止、到南港、到松山、到了台北,我就非常担心我所经历过的每一个火车站的每一个站,那个站、那个地方、那些建筑物、那些人民,他们还存不存在啊?

我真的在想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在念台大哲学系的时候,同学们在谈自己小时候,想过的哲学问题。那我们同学公认,我所想的是最具有怀疑论色彩的。

基本上就是一个独我论的立场,但是我不是有什么价值意识上的独我论,而是喜欢玄思,喜欢玄想,那这就说明了为什么后来会走上这个哲学这一条道路。

所以呢,肯定我们这些人在小时候这个有想过一些很特殊的问题,别人不会去想的问题说明了你的骨子里头你的灵魂里面你是一个很适合读哲学的人。

这是一种问题,那就很知识论的问题。还有另外一个问题,也是我常常在想的。那这个就比较价值意识的本体论的问题,但它可能也是个科学的问题什么问题。

(2) 如何让每一个人善良的问题

我之所以念中国哲学是因为我对中国文化充满了使命感的,所以我是一个天生很善良的人。我小时候就是个很斯文的人,然后很善良心肠,很好的一个少年,阳光少年小朋友,我最常想的一个问题就是,怎么样让每一个人都变得善良?

我当时并没有去思考性善论还是性恶论的问题,我思考的是比较典型,就是说科学的问题如何让每一个人变得很善良,好像每一个人变得很善良,是一个必须要追求的理想。

至于人是不是可能人人可以变成善良的人,那这个当然是我们哲学在讨论的哲学的问题。所以呢,对于这样的一个问题,怎么样让所有人变得很善良,在我小学生的时候我就在想这个问题。

然后我记得有一天放学回家,我家住在我的学校附近的一个小山坡上,然后要山坡上、斜坡上往上走,斜坡上往上走的时候,那时候正是夕阳西下的时候啊。那我就看着那个夕阳西下天边都是红色的彩霞,我在想这个问题,我想到答案了。

我的答案是发明一种药粉,把它吹到空中里面,谁吸了,谁就会变善良,我们现在这个新型冠状善良药粉传播力非常的大。如果有人能够发明这个药粉的话,善良药粉,那这个全球的人都会变成善良的人。

那是我的一个想法,我的一个期望,但是这个可能是一个科学的问题。但是希望每一个人善良,这确实是一个哲学上的立场。

而我简单说,这两段小小的故事,就是要说明,其实做哲学,真的不是普通人能够投身一辈子会去做的事情。他肯定是一些比较特别的人,这种特别的人呢,有很多特别的东西。

譬如说,从小就喜欢玄想幻想,想一些日常生活上你不需要去想的问题。小时候我就是这种,虽然如此,每一个人都会玄想。

最终能够走上以哲学为专业的道路,那这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2

走进哲学

两次转换跑道的求学转折:人最终都必须要追求你所热爱的东西

我自己在台湾那样的一个社会,那么在我念高中、大学那个阶段。当时各方面都很稳定,但还不算经济。在经济还没起飞,快要起飞前面的那个阶段,能够走上念哲学的这个道路,那其实也是一个不容易的过程。

因为念哲学嘛,好像就是不容易找工作这样子,躲在高中的,时候那真的是我驰骋思维啊!这个很热烈、很激烈的一段时期,非常喜欢读课外的。读学校的功课呢,基本应付。

只有到要考大学这个联考的时候,我才非常拼命、非常拼命的用功。但是我花了很多时间在读课外读物,然后我一直在想我以后要做什么。

其实我原先已经下定决心要去念土木系建筑系这类的科系。后来呢,又下定决,又想要去念管理这类的,可惜那么最后呢,我决定要念政治这样的一个科系。

(1) 高中时从理科转到文科的转折

我在这个高中的时候啊,我自己读书的那个班级,他们都是考理工科的,那就我一个人呢,因为我最后半年才决定要考文科,要考这个社会科学,准备考政治系。

最后半年的时间,所以呢,我也没有机会再转班了,就跟着念理工科的同学就一起读书吧。我就自己读历史、地理,然后来大学考了台湾大学政治系。

这是我大学一年级的时候,人生的理想这样子练的,政治系念了三年,我又改变我的想法,我念政治系我当然是希望能够为华人世界做政治上的一个贡献

(2) 大学时从政治转到哲学的转折

但是我发现思想上的贡献更有吸引力。思想上的这个努力,他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力。我相信,当我说这句话的时候,在座是哲学系出身的同学,应该每一个人都是举手表示赞成的。

我就是这样想的,所以我觉得政治当然非常重要,但是呢,思想更重要!所以中国文化的思想,中国哲学是什么?那就变成我大学念到三年级了,我决定要走这条路。

所以我后来又想办法,跟校外的同学,用转学考的考试的方式,第二次又考进台湾大学,考了台湾大学哲学系。用转学生的方式,而不是用申请转系的方式,所以我从大学的时候呢,就从政治系转到了哲学系。

我的同学呢,已经升上政治系四年级,我自己呢,将转到哲学系二年级,所以我的人生我在高中的时候,同学念理工科,我自己转换跑道,念这个人文社会学科。我到大学的时候呢,同学都政治系大四了,准备要毕业了。

而我呢,却将转到哲学系二年级。可是各位同学,从我那一年转到台大哲学系二年级开始到今天,我没有一天不热爱哲学,没有一天不是在做哲学的阅读思考、研究、发表、讲课,这样的一个工作我是要告诉大家,这个你要做什么事情都可以,你看过了各种的目标、各种的动机,去选择你人生要走的路,但是呢能够让你走的非常的快乐的一条路。

我后面还想加一句话,能够让你变成绝顶高手的一条路,那一定是,你忠心、真心喜欢的路,也就是说那就是你身体里面的兴趣、身体里面的嗜好、身体里面的爱好的那种东西。

他才可以让你快乐,我从来没有因为做哲学而不快乐;从来没有因为理论很难搞清楚而不快乐;从来没有因为被要求写论文、被要求授课、这个备课、写作,绞尽脑汁的压力很沉重而不快乐。从来不会第二。

能够让你成为绝顶高手,那一定是这件事情。是你喜欢做的,走上了我喜欢做的这件事情,台大哲学系的二年级我应该已经是这个二十岁的年龄了。

从那个时刻开始,我就走在这条路上。我现在就六十周岁了。这期间我跟哲学的关系,哲学就是我,我就是哲学,从来没有不愉快的。这个精力永远在我最喜欢做的事情上,一直向上爬行,但是走上这条路,我经过了两次转换跑道,否则我可能留在政治系,政治的环境,或者再早一点我留在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建筑系,这样的一个环境。

但是我那个时候就很喜欢思考,不断的想我的人生要做什么。然后呢,就走到了这条路。走到这个哲学系。之后,那么也就是大家现在的这个大学,本科生的这个年纪。我的哲学养成就要从这个时候开始说起,在此之前只是一些想法,自己的选项。

3

思辨能力

大学时期与同学的哲学讨论:思辨能力的养成必须要耐烦

这个哲学系坦白说,那一些课程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形上学、知识论、伦理学、逻辑啊这些一个一个的课程,当他作为一个课程的时候,他并没有那么有趣,可是哲学呢,如何在我从台大哲学系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

那三年时间对我来说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呢,那是因为我跟我的同班同学做哲学的。我台大哲学系那班的同学毕业也不过就是三十几个人,到今天呢我那班的同学里面有一打,十二位同学我们算过了哈,拿到博士学位,在哲学界的专业的教学,或者是研究的机构,做专业的哲学工作。

所以呢,我应该是生逢其时,在台大哲学系,前前后后几十年、几十届的毕业班里面,我毕业的那一个班是,毕业以后从事哲学专业工作人数最多、比例最高的一届。

那就说明了在我们念大学的时候,同学之间的哲学讨论的风气是非常旺盛的,我跟我的同学讨论哲学,这个两个男生拿着电话就一直讲、一直讲、一直讲,可以讲三四个小时,然后大家同学晚上聚会,到同学家里头聊天,当然会聊些有的没有的、风花雪月。但是肯定会聊哲学,而且一聊起来呢,产生一种非常特别的这个脑力激荡的状况。

什么状况呢,其实我觉得每一位念哲学的人,自认为自己哲学实力最好的阶段,肯定是你大二、大三的阶段,你大一开始接触,大二就念了很多,有现在就开始念的很好。

到了大二、大三的时候呢,中国哲学家一堆你也认识了,西方哲学家一堆你也认识了,同学聊天讲话一下子就康德,一下子柏拉图,一下子就朱熹,一下就王阳明。每一个人好像都非常地厉害,是的啊!

当然我们念研究所,硕士、博士、拿了教职越来越专、越来越精、越来越狭,可是我们在大学本科哲学的普遍教育的养成过程当中呢,我们当时是一个世界全部打开的状态,在那样的一个状态啊,每一个人都同时学习所有的哲学。

所以我们一下聊这个哲学,一下了那个哲学,我要告诉大家一个脑力激荡的状态是什么呢,我们谈某一个问题,谈着谈着表示自己的观点,自己的观点讲着讲着突然!啪,发现这不是康德的用动机主义的哲学嘛,讲着讲出来发现,哦,那这个不是一种怀疑论的那个意思吗!

我们自己的哲学的聊天哲学的讨论,自然而然会用上一些哲学史上伟大的哲学家已经建立成熟的这些理论思考方式,这就好像这个孟子讲的此心同;陆象山讲的此心同、此理同。

孟子讲的这个易牙先得我口;师旷先得于我耳;圣人先得于我心。我能够想到的其实别人都已经想到过了。

可是呢,这也就说明我所想的就是哲学的理论;就是哲学的问题;就是哲学的思考模式。所以在同学聊天当中,其实我才真正建立了所谓我自己的哲学思考的活动。

我记得我的好多位同学、很好的朋友,但他们都在我们那个成长的岁月里面的,大家聊天呢,谈话聊天竟然都是在谈哲学的理论。

4

追求学术

在我念研究所的时期,我在台大念的硕士和博士,硕士用了四年、博士也用了四年。那么这两个阶段呢,我得到了几个,个人生命成长的心得。

第一个就是大学本科毕业要考硕士班研究所的这个阶段;现在呢,我们大家都采取参加夏令营的方式,夏令营当然竞争也非常的激烈,但是我们当时考硕士班呢完全是笔试的方式,就是白纸黑字出考题。

那么形上学、知识论、伦理学、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还有逻辑这几科每科比例不同。

(1) 拼命用功考上硕士班:奠立人生的轨道必须下狠功夫

那就一张一张考卷,一科一科的回答,所以呢要非常用功的读书,读到把那些理论几乎都背下来了,那么我记得我考硕士班的时候录取七个名额,有个人报名,刚好七个人录取一个,然后呢放榜了以后呢那个总分,总分大概五六百多,还是六七百分。

第一名的总分呢比第二名多了五分,第二名比第三名多一分,第三名比第四名多一分,第四名比第五名多一分,第五名比第六名多一分,第六名比第七名多一分,第七名第比第八名多一分,第八名还比第九名多一分,反正那个第一名太厉害。

那个人不是我,是我的同学。因为他作文分数特别的好,所以呢,那是我人生当中,现在我六十岁,我回想起来我人生当中所有的成长的那个门槛,要跨过那个门槛,我觉得竞争压力最大最难跨过的门槛就是我从大学要跳到硕士班的升学考试的这个门槛。

其实也是各位同学你现在就要面对的这个门槛,对我来说那是最难考的一次的考试,因为竞争压力太大太大!而且呢,我觉得我非考上不可,为什么非考上不可呢?

因为我大学,大一的同班同学他们在两年前那一届,同学就已经都毕业了,要考研究所的人都考了,我认为该考上的也都考上了,我认为我自己应该属于那个该考上的那批同学。所以两年后我自己来考研究所,假如没考上的话,我在学校也算是有点名气的人物,那实在太丢脸了。

所以非努力考上不可,所以如果你要为你的人生追求你的理想,去实践你的目标,那你不下狠功夫怎么可以!在考硕士班这件事情对我来说就真的是下了狠狠狠狠狠狠狠的功夫。

然后考上了,考上了以后呢,这个四年期间读书或者是参加社团活动,然后又面临到考博士班的这个阶段。考博士班呢,竞争当然更激烈。

(2) 顺利毕业拿到博士学位:人生所有的竞争都是跟自己的竞争

但是呢,我得到了另外一个体会,什么体会呢,在激烈的竞争,都是跟自己竞争,不是跟别人竞争。因为要考博士班,这个名额更少,只有三个嘛。

然后呢。前面学长没考过还会下来考。然后的同学也有很多人要考。所以呢我也是非常努力非常努力非常努力到了第四年。

我认为我应该毕业了,要考博士班了,结果要考的时候呢,学长们没有考完的,考了好几届,后来也气馁了,不想考了,同届的同学们呢,到了第四年应该要毕业考博士班的很多同学呢,多念了一年,多念了两年。

这个就没有在我那一届跟我竞争了。所以最大的一个压力是博士班入学考试,在我准备要考试的那一年。我认为我应该在这一年考试的,那一年报名的人突然变得很少,这样子,录取有三个名额最后系上才录取了两位同学。

然后呢,这个我考了第一名,考进去。这是我人生第一次考了榜首的,所以所以我就意识到一点我认为什么时候我该做到什么,如果我做到了别人不一定做到,所以我理解到一件事情,人生所有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你跟你自己的竞争。

这是我在学生的阶段,那么在我念硕士班的时候,我后来就准备要做中国哲学研究,那么实际上我从政治系转到哲学系的目的,就是要做中国哲学研究。

那当然因为我在哲学系这个专业的哲学系读书嘛,刚才我们交大的陈勇教授也跟大家介绍交大哲学系有三个领域阵容比较庞大的还是西方哲学。

我自己读书的时候台湾大学哲学系也是一样同样的情况,西方哲学老师人数是相对比较多了占了三分之二中国哲学,三分之一那么所有这个西方哲学的基本的这些课程专题的这些课程,都开的非常的齐全。

5

硕士研究

硕士论文做了一次深入义理世界的研究:《刘蕺山的工夫理论与形上思想》

我们当然都是透过一个科班的哲学专业的训练,但是我本来就是因为要做中国哲学,所以进哲学系,所以在我选择硕士论文的题目的时候那就选了一个中国哲学的题目对象是刘蕺山、刘宗周。

那么在做这样的一个硕士研究的时候呢,在那个阶段基本上电脑还没开始使用。刚刚发现,刚刚出来了,但是不频繁,不是像现在人手这个一台或好几台电脑。

是没有的,我们只有最后论文打字的时候可能采取电脑打字的方式,但是怎么样去消化一个哲学家的这个理论,刘宗周有一本。

刘宗周全集厚厚的书,然后呢,那是古典排版的,上面一栏下面一栏,然后呢,那时候大家流行一种卡片的东西,我就把刘宗周的书,全部影印,然后呢一条一条的东西把它剪下来,贴在卡片上面,那个卡片就将近快要七八十公分宽,一公尺了,那个卡片将累起来这么长然后呢,每一个卡片上面有一条一段刘宗周的话。

我就读了以后,在旁边写他的观点是什么,卡片读一遍,写一遍;读两遍,写两遍;读三遍,写三;从此刘宗周谈了什么问题什么问题有什么观点,那会已经清清楚楚了,那卡片就给编号,就可以做分类,这张卡片的属于第一类的,第三部分也同时属于第五类的,第五部分那我就这边做编号,然后我的硕士论文的这个标题章节,就非常非常的清楚。

(1)分类:周敦颐、大学、中庸

我就把刘宗周的,不管谈什么理论分成了三大类。第一大类是针对周敦颐著作的诠释;第二大类它集中创作的观点,是针对大学这本书的文本诠释;第三类也就是他最晚期所有创作的观点,只针对中庸这本书的文字的诠释义理的创作。

这就是卡片的功夫,这个卡片的功夫后来我在读到我们中国哲学界最重要的带头领头的学者,清华大学的陈老师,陈来教授。他当时写王阳明,《有无之境》那本书的时候,我看着他那个书,我非常强烈地感受到陈来老师肯定也做了笔记的工作,就是这个摘要笔记,然后卡片分类的工作。这就是什么——死工夫。

(2) 细化:每一段文字义理的掌握以及整片哲学体系的掌握

所以我的硕士论文写完以后呢,就是针对我那个卡片。那我有文本呢,这几十几张卡片的文本,属于哪一个主题,非常的清楚。

那么这个主题呢,有这十几张卡片,是几段的文字来谈这个主题。那刘宗周在这个问题的观点,那我就非常清楚了,那我就写他的观点。

我的硕士论文是考试的时候,成绩是很高的。那么对刘蕺山、刘宗周的研究,在我念硕士班的阶段呢,也算是才刚刚开始。

那当时呢,有些学者、长辈们、前辈们、老师做的刘宗周研究当代的一些讨论的时候,那我的硕士论文跟其他的一些博士论文还有学者发表的单篇论文会被放在一起讨论。

而我硕士论文中所提的这个观点,会被老师们拿出来讨论,但这是我后来十几年以后我才知道的事情,那也就说明我自己在做硕士班的阶段因为愿意下死工夫做卡片的工作,所以我完成了一个对自己是否可以独立做哲学研究的一次独立的作业,独立的作业完成。

6

博士研究

博士论文开发了往后研究中国哲学的方法:《王船山易学与气论并重的形上学进路》

我在写这个博士论文的时候,就开始进入了跟我现在我后来整个在做中国哲学研究,主要放在中国哲学方法论的问题的研究方向的特色,就链接上了。

也就是说当我在写博士论文的时候,我已经意识到这样的一个问题。然后呢,我自己展开对于中国哲学方法论的独立的研究,表现在我的博士论文的第一章绪论那章里面。

我的博士论文的第一章绪论那张里面,我硕士论文写刘宗周、博士论文呢写王船山。《王船山易学与气论并重的形上学进路》这个题目是被改过的,但原先跟这个题目类似,但是不是这样表达方式,改我论文题目的呢,就是傅佩荣老师

感觉当时呢他是系主任,所以傅老师呢,博士论文大纲审查,同样是大纲要先审查嘛,看完了以后,保瑞我觉得你这个原来题目不好,就把我改成了这个题目,傅老师是气场很强的人,那智慧很高的人,当然就接受了老师的这个要求,就做了这样一个改变。

那实际上呢,我就处理王船山的气论,那就是一个形上学的问题,我又处理王船山在易经哲学的诠释,那既是一个文本诠释,它同时也是一套形而上学的理论放在易经哲学的阐释上。

(1) 问题:包含与等同,清楚与明确

此外呢,我们在谈宋明儒学的时候,会谈理学、心学,有时候还谈性学、有时候还谈气论、最后最晚,张载、王船山,就是气学。

(2) 材料:概念范畴

所以以气的概念为主谈形上学的原则。那么如何把这么复杂的这个许多不同的问题,还有做中国哲学的人或许就知道王船山呢是宋明儒学家里面理论创造的这个字数最多的理论,最难的最深奥的吧。

所有做宋明儒学的各位哲学界的朋友,你去看一看,只要是做中国哲学研究的老师们教授们,成名的学者们几乎没有人。不是同时是朱熹的专家,为什么呢。

因为朱熹在儒学史上从理论建构的角度是最重要的,体系最庞大解决了最多儒学所需要面对的哲学问题。所以如果你是中国哲学界教儒学的老师,但你肯定必须是一个朱熹哲学的专家,你去看一看几乎重要的中国哲学的学者都有朱熹哲学的专著。

虽然如此,其实在宋明儒学里面还有一位比朱熹的理论还要庞大还要难懂还要深奥那就是王船山。所以呢王船山是一个太难攻坚的对象,作为博士论文我现再回想起来我觉得还是难了一些,重点是那我得驾驭它,我怎么驾驭它呢,我首先得思考什么是中国哲学的研究方法;什么是中国哲学的研究进度;什么是中国哲学的理论表达的架构;那这些就是做中国哲学研究很专业的要面对的问题。

特别是在我做硕士班、博士班、研究生的阶段我们系上还是西方哲学的老师为多,我们也都必须上一些西方哲学的必修课,西方哲学的教授直接就说中国哲学太缺乏哲学性,太缺乏论证。

不过是一些意见,但基本上从逻辑实证论来批评传统的西方哲学,已经这样批评了,更何况如果是以中国哲学为对象简直被批评得体无完肤。

但我本来就是要做中国哲学,我在哲学系受到这个思辨的训练,所以我就必须把中国哲学的理论建构起来。那我在我写博士论文的时候我就正式面对这个问题。

我就思考一个问题,到底我的论文的题目,章要怎么设?节要怎么设?要谈什么问题?谈什么问题的意思是我们在看一些中国哲学的论文里面,什么第一章本体论;第二章宇宙论;第三章性善论;第四章一元论;第五章二元论;第六章理气论;第七章什么的、什么论、什么论、什么论、什么论、什么论,这些东西是不能乱套了。

就好像你介绍交通大学你不能第一介绍人文学院;第二介绍外语学院;第三你不去介绍医学院,不去介绍同学,不去介绍理学,第三你去介绍交通大学的这个行政大楼在哪里。第四啊,你不去介绍行政大楼有哪些部门,你第一次跑去介绍交通大学的餐厅有几个餐厅,明白吗?这样就乱套了。

所以要谈哲学问题,哲学基本问题一定要找到一个清晰而明白的架构,很多作为什么论什么论的,是可以被包含掉,很多作为什么论跟什么论的,这意思是等同的。

(3) 答案:命题、主张

所以我在那个时候就非常认真地思考,到底要用什么论来谈中国哲学啊,这是第一个就中国哲学的问题,哪些问题才是最上层的问题,然后,我们在做中国哲学研究的时候会有很多理论的标题,什么理气论呢、心性论呢、道器论呢、性情论呢,所以读中国哲学的论文,你才会读到这些东西。

理气心性道物性情全部都是概念范畴,后来我就做了一个定位,我认为这个东西叫做概念范畴,是当做材料的这个东西呢,既不能够同时等于问题,也不能够同时等于答案。

不是你讲心性论,就表示他主张了什么,不过是他用了心跟性趣回答某一个问题,提出某一种观点,问题可能是本体论的问题,可能是存有论的问题,可能是工夫论,答案呢,可能是性善论可能是性恶论,可能是一元论,可能是二元论的,可能是合一论的,可能是分殊的,所以,有所谓的材料概念范畴式材料,当然还有很多论一元论二元论性善论性恶论性恶论。

那是什么那是主张?所以我在写博士论文的时候,我就自己就针对写论文的方法,扎扎实实用了一章来做讨论,这个讨论也奠定了我后来完全在,做中国哲学方法论的研究的,整个我的个人的哲学,养成之路的一个过程。好,不是论文阶段写完了后来呢,就进入了教学的阶段啊。

然后呢,因为教学因为参加学术会,因为要写这个一万字两万字三万字以内的,这种学术论文,那么我又为了教学而被克的关系,为了写学术论文的关系,我开始自己努力的开发我的中国哲学方法论的东西。

所以我到现在为止,在我的著作的列表里头,我记得非常的清楚,有好几篇文章,是我在学术养成过程当中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几篇文章,大约篇文章是很早的时候,参加冯友兰不晓得九十还是一百大寿的一次学术会议,我写的论文题目叫做工夫理论与境界哲学。

那为什么写这样的一个题目的论文呢,是因为我们在哲学系成长,学西洋哲学史那前面形上学,后面知识论,学中国哲学史,学儒家学派学道家学派,学佛学学派,讲儒家全部都是形上学讲道家全部都是形上学,讲佛教全部都是形上学谈不上知识论,因为呢,并没有针对这些天道论普遍原理啊。

这个实相啊,这些哲学问题呢,做成立可能性的反思并没有的所以呢,中国哲学不管你是毒方东美,这个读牟宗三基本上,都是在这个形上学的脉络去讲中国哲学。

读冯友兰也是一样,这些当代二十世纪的中国哲学大家,在讲中国哲学史的时候呢,主要就是中国哲学的形上学时儒家、道家、佛教,而且主要就是儒家,主要就是儒家。

7

中国哲学方法论

教学时期对中国哲学解释架构的开发

我因为教书我很幸运都开中国哲学史,这种课一年讲一遍或者是两年,讲一轮那儒家,道家佛学都是我必须接触,所以我不断在儒家、道家、佛教啊,周易什么这些东西来做中国哲学的理论的讲课,为了要让这些立场不同价值观,不同世界观,不同的哲学学派的理论被清晰陈述表达,并且能够解决他们的吵架他们的冲突,那我意识到去找出中国哲学的哲学基本问题是最重要的事情。

这个基本问题就是我在写博士论文的时候,对中国哲学这什么论什么论什么论,彼此的包含容受的关系,清晰的分析跟区隔的关系就越弄越清楚,西方哲学哲学基本问题,前面形上学后面知识论知识论出来的以后,就知识论的工作方式,形上学就不必了。

后来都是知识论的工作方式,这样子,然后呢,分析哲学出来了以后传统的知识论。工作方式也不必啦,全部都是分析哲学的,这个工作方式可以说是一整个时代替换掉旧的时代,但中国哲学不是一样,不是这样,儒学先秦,两汉到宋明。当代新儒学,后面都是要继承前面发扬,前面迎接挑战,解消挑战,强化体制重构前面的东西。

当代新儒家到现在还是孔孟的立场只是去捍卫它,还能够面对西方哲学的挑战。所以呢,对于中国哲学而言就是怎么样。理论性地把它的价值立场给建构起来,他自己的命题里面当然都包含这些,可是那个表达方式太跳跃了,所以今天中国哲学的哲学话语,就是中国哲学向西方哲学学习理论的严密建构,清晰表达这一问题,意识当然不同,观点主张当然不同。可是请注意当问题不同的时候了以后,你讲观点主张的不同,这已经不重要了。

他当然不同,因为他问题根本就不同,但是问题再怎么不同,他毕竟是一套人生的智慧哲学的表达,他那就系统性的理论表达。

这是在一百多年前,梁漱溟先生,不到三十岁的时候,写成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那本书上已经讲清楚的观点,哲学就是理论的系统性表达,那中国哲学呢,就是要做这一件事情才叫做哲学化才叫做现代化。

宇宙论、本体论、 工夫论、境界论、 存有论

所以我一直在努力做一个工作,这事你是不管读冯友兰、读方东美、读劳思光、读牟宗三,你都不断的读到他们使用什么形上学呀,把存有论呢、本体论、呢宇宙论呢、知识论呢,这些哲学基本问题好像是张岱年先生还有本根论啊,等等。

这些哲学基本问题来谈中国哲学,这许许多多的论总得被统合吧,总得被整理吧。西方哲学启蒙运动以前反正都行形上学启蒙运动以后反正都是知识论,然后呢就各自各家展开自己的思辨的架构。

中国哲学不是这样子,儒家两千年道家两千年佛教两千年,尤其是儒家跟佛学。佛学,小乘佛教大乘佛教,他肯定是一套理论体系不断的发展,怎么样把它架构清楚。

这是我自己在做中国哲学的哲学的研究,前阶段可以说是在这个五十岁以前的阶段,我一直努力在做这样的一件事情,后来我就提出了一个四方架构,宇宙论,本体论,功夫论,境界论治四方架构啊。

那我今天不主要谈这个,我是讲我哲学养成的过程,我思考这样的问题,宇宙论就时间空间,本体论就价值意识,工夫论呢,儒家格致诚正修齐治平诚意慎独,先立吾心之大者,持其志勿暴其气,以志帅气、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全部都是功夫论的。

什么是境界论呢?这个孔子讲的如其仁,如其仁,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管仲一匡诸侯九合天下;孔子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啊,儒家的境界,庄子至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佛教的十地菩萨,初地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地菩萨。

这对中国哲学里面的境界论就是理想完美人格,功夫论呢,就是操作实践的方法,本体论就终极价值意识。

宇宙论呢,对于时间空间存有者,类别等级以及生死问题命运问题的知识性的陈述,我建立这个四方架构,不管是儒家,道家佛教,每一个学派,都完整地回答这四个哲学基本问题,然后形成一套圆满的严密的哲学理论体系。

还有个名字叫做存有论,我稍微说一下,我们在讲这个Ontology的时候呢,有时候中文把它翻译成本体论,有时候中文把它翻译成存有论,Metaphisics翻译成形上学,但是Metaphisics,跟Ontology的到底同还是异,就有一点区别。

那后来在谈中国哲学的时候,我的做法是形上学是一个最高层的概念,形上学下面呢,有cosmology,宇宙论跟Ontology。Ontology有两个意思,一个是价值意识的本体论,一个是概念范畴的存有论,所以就是fell of being,就是天道理气心性情才,价值意识的本体论呢,theory of the value在儒家仁义礼智、道家无为逍遥、佛教空,般若,菩提心,这是价值意识,谈中国哲学没有价值意识,不成学派。

因为中国这些都是人生哲学,人生哲学就要追求理想的哲学理想,具有价值,一是定位好,然后个人做工夫,达到完美理想的人格,成为圣人神仙菩萨佛阿罗汉的境界,这样子。

所以这个几个哲学基本问题,我就后来运用的非常纯熟化。那么在我写的这个论文里面,我没写一篇论文,就是针对一位新的哲学家,他的思考方式抽取他的思考方式,强化我的方法论解释架构,再诠释他的观点内容,让我深入某一个哲学家的智慧的内涵。

8

中国哲学真理观

研究阶段对中国哲学真理观的创作

那么我自己的养成方式呢,就是我不是一辈子研究朱熹,一辈子研究周易啊,而是儒释道、周易,不断的转转转不断的转转转一下,看墨子批评孔子人格有问题一下呢,看子路跟道家隐士像庄子学派的人在对谈,在辩论,一下子看法家韩非子,怎么批评这个儒家等等。

一下子看庄子外杂篇,他怎么样批评儒家,怎么样批评法家,这个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这许许多多的冲突。辩证一下看宋明儒学家如何批评佛学的理论一下,禅宗后期的这些高僧大德,他们如何诠释儒家的天道,道家的这个道论。

这里头都充满了这个冲突,我就是要解决这些冲突,我就要搞清楚每一个学派,他自己在什么部分上成立。至于他对别的学派的批评,你想想看庄子对孔子的批评,那儒家能接受吗?

当然不能接受,同样的这个宋明,儒学家对庄子对老子的批评准确吗?一样不准确。宋明儒学家对佛学的批评正确吗?根本不了解佛学。所以儒释道互相之间的攻击跟批评都是不对的,但儒释道讲自己的东西当然都是对的,我就在面对这样的问题。

所以找一个什么东西,叫做哲学基本问题,把哲学基本问题找出来,中国哲学各个学派的各家哲学著作的这个文本意志,可以在清楚的哲学基本问题观点的陈述下意见清晰。

那什么是存有论呢?虽然就是能听到理气心性情才这些概念,在谈宇宙论的时候,用的到他谈价值;意识的本体论的时候,用的到他谈主体实践;工夫论的时候,儒释道都有工夫论用得到他,谈理想完美人格的境界论的时候呢,也用的到。

所以这可以说是我做,中国哲学方法论研究前期最重要的一个收获,我后来就是用这样的一个解释架构,一方面四方架构加上存有论,作为后勤系统做我所有的这些文本的这个阅读解读,讲课以及论文写作以及问题,处理背后的那个解释体系。

这个工作完成了差不多的时候,一个特殊的因缘到我开始进入一个,这种中国哲学的知识论的思考,为什么进入这样的一个思考呢?

我在台大哲学系刚进去的时候,那么有一个出版社邀请我写哲学概论啊,因为他知道我是中国哲学专业的,他希望我从中国哲学专业的脉络写一本哲学概论。

事实上这个工作非常适合我,就是在想这些问题啊,但是呢,我也认为这个哲学概论这样的书,如果没有西方哲学的一个基础的话,那么还是在学术界的一个接触度接受度上,他不是一个很平衡的事情。

所以我就找了当时让我们系主任陈荣华教授,他做西方哲学专家的陈老师,我们俩来合作好不好,那么这个一起写一个哲学概论。

陈荣华教授说好,但他有一个要求,你只要是写哲学概论那你一定形上学、知识论、伦理学,这三大哲学基本问题,作为这本书的架构,形上学,我写西方的部分,你写中国的部分知识论伦理学,我写西方的部分,你写中国哲学的部分。

我这个人呢,就是乐于接受别人好的建议,虽然不是我的中国哲学的架构,但是我知道在台湾的哲学界,在哲学的领域里面谈哲学基本问题,形上学、知识论、伦理学是这三大哲学基本问题。

我既然要让中国哲学也哲学化,那我就形上学、知识论、伦理学,底来谈中国哲学形上学。没有问题,儒家有形上学、天道论、道家的道路就是形上学,佛教的宇宙论就是形上学,但佛教的这个实相就是佛教的这个形上学找的,出来的没有问题,伦理学更没有问题。

儒家、道家、佛教都是教人如何做一个好人,追求理想完美的人格,达到圣人神仙菩萨的境界。这全部都是所谓规范伦理学的范畴,所以用伦理学谈儒释道也不会有问题。

有问题的是,知识论怎么谈儒释道,拿荀子的解蔽篇,拿大学的格物致知,拿佛学禅宗的明心见性,就叫做知识论么?实际上非常多的中国哲学概论的著作,谈中国哲学的知识论的时候就是这样做的,但是如果我们看西方哲学史的启蒙运动,以后的知识论的反思,笛卡尔的反思啊。

笛卡尔的从怀疑论开始都那样的一个反思,那这样的一个反思,中国哲学界从来没有进行过。而且当我讲这句话的时候,要感谢梁漱溟先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那部,他岁就写出来的著作啊,在座各位要考硕士班的同学,你们现在都还没有岁赶快去读那本书,再过年以后啊,你们写不写的出那本书。

那个深度,梁漱溟在书上已经讲了知识论,这种反思中国哲学到今天都还是形上学的那一套,根本还没有开始,我非常认同,这样因为那是一个成立的可能性的,整个颠覆性的思考,怎么谈中国哲学的知识论。

我不愿意去格物致知叫做中国哲学的知识论,那个不过就是正确的认识方法,而不是对于神仙的可能性、菩萨的可能性、道德的可能性,人性性善论的可能性,大工夫论的可能性,进行可能性的成立的反思,不是的。工夫论的可能性进行可能性的成立的反思,不是的。

所以要谈中国哲学的知识论,必须重新想一套所以我就在面对这个问题。我写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又是我觉得我自己,在中国哲学研究上一次突飞猛进的一个跳跃。后来还有一篇文章也是一个突飞猛进的一个跳跃。

一个突飞猛进的跳跃,就是问题意识跟思考方式跟解决问题的方式,有一个成长的创造。成长的创造之后呢,可以说后面好几年的时间,我不管写什么文章,我用这个方法去写作,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1) 系统性

我就认为谈中国哲学的知识论,因为他是人生哲学实践哲学,只要有一个特殊性,那就第一个吧,就是系统性的问题,怎么样把儒家道家学派理论,内部怎么理论的建构,把他解释架构建立起来。

这个解释架构,既是他原来的思考方式,也是我们理解他的方式。也是我们介绍他,表达他的时候的解释架构。那就是我前面提的宇宙论、本体论、功夫论、境界论的架构。

(2) 检证性

第一个系统性,第二个检证性,谈知识论,肯定要谈知识的检证。就像数学,哎,最后你证明出来了,而这个答案是对的,几何证明出来,这个答案是对的。

所以永远要证明你所说的东西是对的,那中国哲学实践哲学理想的哲学怎么去谈,他所说的东西是对的呢,因为它都是人的活动。

所以我意识到你要给他做一个区分,哲学创造者,教主怎么创造出来的,孔子怎么弄出来论语的,释迦牟尼怎么讲出阿含经的。

这个是活动要进行思考,还有像我这样专业哲学学者,我要怎么样来理解中国哲学的哲学文本的理论意义。怎么样叫做我理解了,怎么样叫做我们理解对了,我要进行一个思考,还不止此。

这个古代,达摩祖师有好几个弟子,最后问他们弟子,你们学到了什么,弟子不同的回答方式。为什么达摩祖师说,那神光慧可你得到我的骨髓,也就是弟子的修行弟子的实践,怎样确定他的实践是对的。

这个陆象山看他的学生从楼上走下来走的那个样子,陆象山是个非常骄傲的人,就说此子已显他的那个气象,儒生的气象显示出来了,他的学生到底做到了什么显示出来,而这个老师又凭什么可以检证这个学生。

我认为我们在做很多知识论的研究的时候,西方哲学的知识论一直发展,一直发展问题越来越细节越来越细节,但是缺少一个全部不一样视野的知识论,那就是实践哲学。

人生哲学,本位的东方哲学,中国哲学形态的理论的普遍性,真理性的检证,这当然是一个前沿的问题,那我就在这四个问题上。

这个本在这个问题上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之后,后来又写了一篇文章,叫中国哲学的检证逻辑,这是我个人认为我在哲学养成道路上。有创造性的重大成长,跳跃性成长的文章的第三篇,我刚刚讲的只是那篇文章了很小的一部分。

但基本上分这样的一个架构来谈,中国哲学实践哲学的检证性,大家好好做西方哲学的研究,把这些思辨的能力建立起来。但是我要向你推荐中国哲学,才是一个一片处女地一片荒地,有待你去创造去开垦去开阔。

所以把这个西方哲学学好好好做中国哲学,我会非常乐意邀请大家这样做,当然,你要走哪一条路是自己选择的。但是我要强调中国哲学就非常的,哲学啊,不一定中国哲学一定要文史哲不分家。

当然文史哲不分家的中国哲学的做法,应是目前国内主流,但是我自己呢,我认为我从来就在哲学系专业出身,所以我做中国哲学呢,我就不打算文史哲不分家。

我就哲学的进路做中国哲学的经典的研究,所以就得面对中国哲学命题,儒家、道家、佛教都是永恒的真理,但我如何去说它是永恒的真理,它是永恒的,真理的意义是什么,我得去把它说清楚。

(3) 适用性

那我在我的文章里面,在我出版的书里面都把它说清楚了,那今天就不花这个时间,我是告诉他我怎么做中国哲学研究的工作的第三个问题,叫做适用性的问题。

检证性的意思是说,儒家、道家、佛教都对了,可是他们互相批评了。那互相批评是他们的事,检证由他们都对了,以后我的事,我的事是什么呢?

给他们排位置,儒家在干什么,你就好好坐在这里就好,道家干什么,你就处理这件事情。那你是专家,佛教干什么,你就处理这件事情,那你就是终极的真理,在你的手中。

各位朋友,物理学不需要批评化学吧,化学不需要批评生物学,生物学不需要批评医学部,医学部需要批评数学吧。

我这意思是说,大家根本就是解决不同领域不同问题的知识,理论学派体系,不是面对同样的问题,提出不同的答案,不是的。

你要谦虚,对,你要承担也对,那到底应该谦虚还是应该承担的,没有冲突的,没有人做的时候,你要承担,很多人想做的时候,你要谦虚,这不就解决了吗。

儒释道其实可以这样解决的,我就在努力做这样的解决的工作,叫做适用性的问题。那这个作为一个中国哲学专业的学子,将来大家都会做各个不同领域的专业的学者,作为一个中国哲学专业的学者,哲学的近路啊,因为教学的关系,也因为我博士论文,王船山易学与气论并重的形上学进路的关系,所以在博士论文阶段对周易就有所接触。

后来呢。就讲周易卦爻辞的课,然后呢,一开始是在民间易经学会讲,后来呢,在台湾大学的通识课程,我也讲周易哲学的课。

(4) 选择性

那么来交大以后,交大的这个共同课程,我也一样讲周易哲学的课,在讲周易哲学的课的时候,我发现周易卦,每个卦都有六爻,一到六的六个位阶呈现出来的,不同位阶的角色命运逻辑吉凶祸福的差异。

是一个生命的根本的差异,角色不同位置不同,你需要就不同观点就不同,命运就不同步,就借由这六爻的未接把儒释道的理论,排排看放在这六爻上。

所以我有一套理论,这个墨家呢,是百姓的哲学。那我们交大哲学系这个武云老师最近就要做墨家的研究啊,那我还没有机会跟他讨论这个,相比于其他的学派墨家站在百姓的立场发言啊,所以他会讲节用,薄葬,非乐,非攻,兼爱,然后呢,还相信明鬼,天志,鬼神等等。

要求国君尚贤我才尚同,如果你没把我照顾好,那鬼神会惩罚你的。这都是老百姓的想法,儒家呢知识分子基层干部的想法像周易的第二爻啊,这个君王要重视我。

我那我要努力学习他为社会国家服务,让我重视我自己的荣誉。庄子呢,就像周一的第三爻社会体制,对你没有绝对的角色的要求,你是一个很自由的人士,为追求个人自己的生命啊,一个人的天才。

如果你不这样子追求自己的兴趣的发挥的话,一定要在体制里面抢位置抢资源,那么第三爻常常都是惹祸的,二多誉四多惧三多凶五多功,第三爻常常是凶险的。

就是因为你角色认识不清,如果你有庄子的智慧,那你就不会闯祸,所以我就接我就摆设,死在周易六爻里面的第三爻,第四爻,到了中央高层。

大官的位阶老子哲学叫我们谦虚,然后呢,这个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就都给就好了,不用拿。

各位朋友,你一无所有,你怎么可能给呢,你一定是拥有很多高位阶高资源高权力,一心为百姓不忘初衷,牢记使命,我就给就好。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不敢为天下先,善有果而已。

这些老子着重要的工夫,论的命题都说明了老子所讲的话的位阶是站在,高阶管理阶层,不要斗争奉献付出才能够把事情做好,不要为了私利这样子,所以把老子就放在第四爻的位阶。

韩非子讲,法家讲国家的安全,一个君王,这个如果做不好的话,亡国之争啊。有五六十种给君王势,就是全力要统一,给君王法,才能够统一全国的力量动员起来,同一个步调给君王。术,驭下之术,才能够把那些通敌卖国的啊,这个宦官小人权臣管的死死的,这是从君王的角度发言。

周易卦每一个卦的第五爻就是君王之位,所以呢,在适用性的问题上,能够找到法家放在第五爻上讲。

至于佛教呢,面对命运面对死亡,面对生死的问题,那人要到第六爻啊,才比较会去面对这样的问题。

所以呢,我借由周易六爻的架构,把中国哲学几个重要的类型,从初爻到上爻做了一个分类。这不是一个绝对的分类啊,不是说儒者不能够做大官,不能够做君王,不是的,而是说儒学理论的基本性格的,基层的干部,知识分子的角色,所有的基层的第一线人员都是个儒家儒者。

那这个基层一定非常的稳固,但要上高层了以后呢,你还得学其他的功夫,当你在高层,你没有预设儒家的服务的人生观,你这个高层就是个坏官,你这个高层可能就是个暴君。

所以从下往上,儒家,是最大的一个公约数,把我做了很多这些讨论,这些讨论比较是什么文化哲学的讨论。

他比较是一种比较哲学的讨论,不是一种系统性理论严密建构讨论系统性,理论严密建构的讨论呢,就在第一个中,第一个问题上。

系统性像儒家一套讲完道家一套讲完佛教一套讲完,但是这么多学派放在一起,如何参照对比的角色,以使得各学派的智慧从人生运用的角度,可以这个娴熟的运用为我所用,就找出他不同的适用范围,所以这是一个建议的参考的类比比喻的系统。

第四个问题就选择性,读中国哲学的经典的有非常重要的特色就是,如果你本来就不是一个很懂事的人,你读这些经典的句子,你都读不懂。你很努力的用西方哲学把这边套个ABCD,若A则B,若B则C,若c则d,所以A则d。

这种推理的架构来研究中国哲学的命题的话,你会发现太多的命题都不合逻辑,惠施跟庄子辩鱼快不快乐。

庄子说,我知之濠上也,这跟我用惠施指责的,你又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快乐是完全没有办法回答惠施的问题。但那就是一个自我境界,心境的提升的跳跃,所以你不能够用逻辑推理的方式,简单的把中国哲学的命题这样子命题画地来理解,那是理解不了的。

所以呢,你必须怎么样,你本来就知道了这套为人处事的方法,你本来就会用这种方式去待人,后来你去读这个经典文字的时候,你就知道他什么意思。

所以我常常讲,你要先懂了你读了才会懂,所以我也常常讲,你要是个勤劳的人,有很丰富的人生经验,你才能够把中国哲学的工夫论跟境界论的意涵读出来。

然后你是个哲学专业训练的人,你才能够把他系统性体系的架构清楚的,理论的陈述出来。哎,所以呢,当你懂了以后,那么中国哲学各个学派的智慧,你都能够运用不一定要理论的,一定如实道三教辨证拼个你死我活这样子。

虽然你儒释道都达不到最高的境界,但儒释道的命题呢,你都不需要打架在你生命中不同的阶段,你随时可以启用。作为一个新进人员,你就要用儒者承担责任,做一个高阶的主管,你一定要用老子懂得把利益让给别人,跟别人合作才能够把事情办好,作为一个董事长,你一定要知道不好的人,你绝对不能够用它。

周易卦,好几个卦到了第六爻,战争打完了就是小人勿用小人勿用,战军事任务完成最后的政治任务,你就小人勿用,你只能用君子,这就是在告诉君王不要被小人包围。

所以当你做了董事长,你肯定要用法家,因为你要管人,当你爷爷奶奶身体不行了,要过世怎么面对他的死亡,只有宗教在告诉我怎么面对死亡,这是什么选择性的问题,中国哲学也是人生哲学是实践哲学,我们哲学的理论的系统性地,表达他我们哲学的知识论底,检证性的反思。他我们还要在现实生活上灵活运用的选择,他那就是一个选择性的问题。

所以这个我在谈中国哲学的知识论的时候,我就提出这四个问题。如果这大概也是这个也得有也也十多年以前了吧,就有了这样的一篇这个中国哲学知识论的,这个真理观的这个四大反思。

那这篇文章写完之后,我后来很长的时间就在这个脉络里头来谈中国哲学,所以我来到交大以后出了两本书,一个是中国生命哲学真理观,一个是中国哲学的会通与运用,基本上就是适用性跟选择性的问题。

然后呢,这个我在台湾大学的时候出版的中国哲学方法论的书,基本上就是系统性啊,跟检证性的问题的思考的所得的论文的集锦,这样子时间也差不多了。

9

成长岁月

把写论文当作写日记的成长岁月:华梵、台大、交大

最后讲几点呢,作为一个专业的,哲学教授,中国哲学的老师,我是一个相对算是比较勤奋的人啊。

那么看我的这个论文发表的那个发表的那个表格话,那我是很勤于写论文的所以我很感谢,在我这个四十几岁五十几岁的这个阶段,那有非常多的中国哲学的会议在举办,那我基本上无一不与受到邀请。

那我就参加这样子,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我是一个把写论文当作写日记的这样子,就看那个论文就会知道我这一年啊,这个月,我脑筋在想什么,这样子,我完成了哪一篇这个文章啊。

从我这一台湾华梵大学教十年书的那段时间开始,后来到台湾大学教书,教了几年,现在到上海交通大学也已经第三年了,一直都是在参加会议。

要写会议论文的这个创作的阶段,会议论文完成了才有可能修改而成为期刊论文啊。关于论文提纲,论文哎,这个我一直在不同的领域上跳呀,跳呀,那某一个领域呢,其实我都有特定的计划,差不多完成了以后,哎,我集结了一本北宋儒学,集结了一本南宋儒学,最近之前集结了一本牟宗三这个儒学平议。

那最近要完成牟宗三的这个道家跟佛教的一本,这个专著的书啊,那最近我又要集结一本王阳明哲学的书,就是不同的会议写不同的主题,这些主题呢,都在某一个特定的领域,里面是其中的一部分,然后呢,我就可以集结出书这样子。

所以这应该是我在这个这个专业学术成长过程当中,我一直在做的事情很勤奋,没有断过。

10

养成阶段

把讲课当作日常生活的养成岁月:交大、学院、民间

来了上海交通大学以后呢,我当然还是保持着论文写作会议参加期刊,论文发表专书集结的,这个学者肯定要做的事情。

但是我讲课的次数变得很多了,那这事实上也是我从宝岛台湾,来到这个上海交通大学,我的本意,我的初衷啊就是这个武功练成啦,而到一个更大的平台上去做一个自我的发挥。

所以呢,我也常常讲课,在线上讲课,受邀的民间单位讲课到不同的大学讲课,而是让我这个下个星期开始了,在线上为兰州大学萃英学堂啊,非常优秀的这个大学部本科的同学,讲一个中国哲学的研究方法,与中国哲学的学派讲六次课程啊,在此之前,把很多学校在大连理工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等。

我就都做这样的一个工作,所以我现在的生活是这个讲课就是我的日常生活,让我日常生活作息表,在今天几点钟有课,这样子。

疫情完全没有影响我的讲课,因为大家已经习惯在线上上课,现场听课啦,就像我们现在啊,我们就是在线上进行的这样的一个,交大哲学系夏令营啊。给各位来报考我们交大哲学系夏令营的同学。

11

送给想要把哲学当作一生的志业的朋友

不管是青年学者,还是中年还是老年学者,我想送给要把哲学当作一生的志业的年轻的朋友们。

(1) 热爱哲学是天性使然不能勉强

我认为的哲学这个行业,第一个,热爱哲学,它是天性使然,那是不能勉强的,热爱哲学是天性使然,这个东西是不能够勉强的啊。

这个我不是告诉大家吗,我小学生的时候就怀疑论了我去我外婆家,很高兴离开的时候我很伤心,但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伤心,是我外婆家存不存在的问题。

你看我是不是很适合练车,我就担心外婆家整个不存在了,所以我在坐火车的时候会做一个动作,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差点没把脖子扭断,非常快速的向后一看,它还是在那。

反正每次我向后看它都还是在那里,但是我不断的怀疑,当我看不见的时候,他可能是不存在的。下次再坐火车,从台北到嵩山到南岗到细致到四角亭到瑞芳的时候,就像卡通影片能一样,那个碎片才慢慢组合回来,不是慢慢是快速的组合回来。

总之呢,比我先组合完成让我到了那个地方,所有的人都在啊,然后呢,我表弟就在那里等我,我表哥就在那里等我,我外婆就在那里煮好吃的东西给我吃啊,那外曾祖母了就在楼上。

那这就是我的这个小时候的这个怀疑论的思考,我外表上看起来是一个非常正常的小孩,非常斯文的小孩也是一个很懂事的小孩,所以长辈都很喜欢我,但是大家有所不知,我常常怀疑我这些长辈是不是真的存在。

所以热爱哲学,是一种天性,你肯定是热爱哲学,你为什么热爱哲学呢,因为你理性不满足,我们有感性的需求,感性也会不满足。

但她很容易满足,看了一个电影吃了好吃的东西,买了喜欢的衣服去了喜欢玩的地方,你的感性就满足了,但是满足了以后呢,又不满足,很快又不敢。

至于理性的不满足,那很不容易满足,很不容易满足。然而,你一旦满足了你就一辈子满足,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子走这条路就确定了四十而不惑,没有任何的疑惑,非常不容易满足。

但他一旦满足他就永远满足了,但他每一次的成长的跳跃都非常不容易,我们热爱哲学的人都要有这样的特色,你就是有这个特色。

(2) 研究哲学是聪明努力不能投机

所以你想做哲学的专业的研究,哲学研究是聪明,加上努力,他不可能投机的。我想起我在大学的时候练政治系念了三年,然后呢,想要转哲学系可是呢,没办法转,因为这样,浪费国家的资源啊。

所以呢,但有一个办法就是我向外校生转学考的方式,考进台大哲学系,那倒是可以的,只是我考上以后呢,我得去台大教务处申请退学,谈到这学期退学了。

然后呢,才到哲学系入学这样子。我那一次要进哲学系,我是考试考进来的,那个考试的过程就是得念书这样子。我完全不是在哲学系听课,我跟哲学系的同学借他们的教科书,借他们上课的笔记自己死读活读,死读活读。

我有没有努力呢,我非常的有努力,所以我进台大哲学系,我是考试进去的,我考上台大硕士班哲学研究所。我是拼命考试进去,我考上台大哲学系博士班研究所,还是拼命考进去的。

那然后呢,我从华梵大学申请到台湾大学的教职,我是好好的写了一本北宋儒学的书,人家写的这本书可以副教授升教授,我写了这本书呢,只是要从华梵大学敲门敲进台湾大学,这样子我在台湾大学呢,我写了本厚厚的南宋儒学的书,目的只是为了敲门,让我获得教授资格。所以一定要非常地努力,没有努力呢,你是达不到那个水平的。

(3) 讲话清楚是训练头脑最佳管道

像念哲学的人,平常就像孔子一样,刚毅木讷,近仁。你可以不多话,可是当你讨论哲学问题的时候,你一定要不是多话,而是讲的清清楚楚。

讲话清楚绝对是你训练头脑最佳的管道,但我认为我的哲学思辨能力基础基本养成,是我台湾大学哲学系那一帮同班同学啊。

那一班的好同学,我们闲聊天就在聊哲学,那我尊重你的讲话,你也尊重我的讲话。一个人讲个三五分钟,换另外一个人讲个三五分钟,然后将发言发言发言把话讲清楚,当场讲话清楚,就当场提升,你的头脑就当场深化了你的理解,所以是训练头脑最好的管道。

(4) 写作勤奋是落实观点必须之事

然后呢,勤奋写作,你读书你讲课,但最后要有文章把你讲课的东西呢啊,你创造出来的观点,理论变成清晰的文字,在文字的清晰的写作的过程当中。

现在更方便了,有电脑可以搬来搬去落实观点必须之事,所以大家进了研究所以后,勤于讨论,勤于写作,你的哲学能力的养成,肯定要透过讲话跟写作这两种能力来完成。

(5) 哲学研究是理想事业没有利益

当你终于走上哲学研究这一条道路,你看没有哪一个哲学学者是这个亿万富翁,没有,我们大家都是在做理论的研究,教学,讲课,出书,发表论文。

这是一个理想的事业,你不是要来这里追求什么利益的,因为你的理性不满足,所以你要追求理性的满足,因为你觉得最重要的事情不是社会上的那一些利益,是把你头脑中的问题给理清。

那我做中国哲学有我的理想,就是把中国哲学讲清楚,所以我们是在追求理想的。

(6) 哲学职业是枯燥事业没有兴奋

另外我们这个行业呢,其实是很枯燥的,没有什么兴奋的事情,不会哇这个一个十几亿的案子,标到成功了,所以晚上办一个庆功宴啊,一顿饭呢,一桌酒席就两万块钱,没那回事。

我们哲学的工作这个行业很枯燥的,没有这些庆功宴,很兴奋的事情只有头脑非常好的人碰到一起谈哲学,非常愉快啊,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我们都是这种人,还有,从事哲学是一个奢侈的事业,福报要高,这句话可能大家听过的不太懂啊。第一,你要花很多的时间;第二,你赚不了很多的钱;第三,你在社会上不会很有名气。

(7)从事哲学是奢侈事业福报要够

那你能够始终静下心来做哲学的思考,没有人干扰你没有人讨厌你也没有仇人,这是有福报的。真的需要福报一个哲学系的学者,哲学系的教授,他能够过这么长久的,平淡的生活,没有被生活的压力压垮了,也没有位置被行政的重担压垮了,也没有因为自己身体的健康把自己压垮了。

所以我觉得可以做哲学研究,实在是一件太有福报的事情,有福报肯定是你修养好,所以你才会有福报,能够这样安安静静心情平和,心安理得的做长久的哲学研究。

我们都知道北京大学哲学系有一个佳话,就是啊,这个哲学做的好的教授肯定都是长寿的,所以细数北大哲学系过去的那些老教授们,没有活到九十岁的都算太年轻了,福报要够啊。

(8) 享受哲学是一本万利智慧要够

最后,享受哲学真是太愉快的事情,一本万利啊。退一步讲,你最喜欢的事情就是你的工作,但这个你做你喜欢的事情,它本身成为你的职业但其实它是你的志业,这不是一本万利吗。

这真是一本万利的事情,但是呢,那是因为你的算盘跟别人不同,你花了这么多的时间啊,如果是不同领域的话,他花了这么多的时间,他赚的钱可能是你的十倍百倍,都有可能。

但是呢,你的算盘不是这样的,你觉得开发自己的智慧,启迪年轻子弟的智慧,是对你来说人生最快乐的事情,但孟子讲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道就是这个三的纸一样。

所以呢,你能够走这一条路,那是因为你选择了这样的一个价值观,所以我说智慧要够,你才能够在这么多中西哲学家的智慧里面汲取他们的智慧。自己享受还能够回报贡献,给这个时代这个社会。

最后的话

我们知道西方有管理学,东方亦有管理学,这一套管理学,已经运行几千年。被无数帝王和经世大才印证,这一套东方管理学是领导者与高管必学必修的课程。

东方管理学的背后是对人性善与恶的洞察,处理好善恶的问题,便掌握管理学的核心要义。

管理学离不开人,企业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职位,职位有高低,能力有大小。

每个职位上的人性的境遇问题有所不同,最高领导人所该想的和对人性的把握该如何?

中高阶主管所想的问题和所应处理的人性该如何?

这些便是我们东方管理哲学所要学习和思考的问题,学会思考和看明白人性境遇问题。

这需要做一次深入打破自己对人性固有认知,重建属于自己的管理学之旅。

本人深入学习东方管理哲学四十余年,以弘扬东方管理哲学为己任,统合以往所有东方管理哲学的精髓,不尚虚华,把东方管理哲学深刻对应处理企业与职场的人性境遇问题。

把东方管理哲学和盘托出,以周易六爻为骨架,以六部经典背后所关照的问题思维作为出发点,深入阐释领导者和高管所必备的人性境遇问题。

杜保瑞的哲学书籍(我的哲学养成之路)(2)

杜保瑞教授

·台湾大学哲学博士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上海交大人文学院国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抱朴讲堂讲座教授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