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什么是学堂乐歌举例(34学堂乐歌)

什么是学堂乐歌举例(34学堂乐歌)3.配合向中小学生进行“军国民教育”的各种各样的所谓“军歌”,例如《出军》、《从军歌》、《妇人从军行》等。这可能是当时我国学校音乐教育受了日本学校音乐教育的影响,并与一些爱国知识分子盼望迅速实现“富国强兵”理想的迫切心情有关。2.欢呼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新政的胜利。代表作有沈心工作词的《革命军》、华航琛作词的《光复纪念》、朱云望作词的《美哉中华》,还有《庆祝共和》等歌曲。这一类的作品大多产生于辛亥革命前后,在内容上是歌颂革命、庆祝共和国的歌曲,实质上也就是对革命意义的讴歌和颂扬。“学堂乐歌”本应该是作为向青少年进行美育和普及音乐知识的普通音乐教育,但由于晚清时期的特殊国情,它与民族国家的命运休戚相关,自觉担负起了唤醒民众的使命,希望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以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而人们对在当时推行学校音乐教育和传播学堂乐歌时给予了无比的热情,各阶层根据不同的目的创造了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学堂乐

中国近代音乐(二)

向阳光

什么是学堂乐歌举例(34学堂乐歌)(1)

一、学堂乐歌的特点

“学堂乐歌”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旧曲填新词的歌曲。其曲调大部分选自当时日本、欧美的流行歌曲、军校歌曲,其次是选用我国传统乐曲、民歌小调,像这类的乐歌为数不多,由作曲者自作曲调的乐歌则更少,只有沈心工的《黄河》、李叔同的《春游》、朱云望的《美哉中华》等少数几首歌曲是新创作的。

什么是学堂乐歌举例(34学堂乐歌)(2)

“学堂乐歌”本应该是作为向青少年进行美育和普及音乐知识的普通音乐教育,但由于晚清时期的特殊国情,它与民族国家的命运休戚相关,自觉担负起了唤醒民众的使命,希望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以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而人们对在当时推行学校音乐教育和传播学堂乐歌时给予了无比的热情,各阶层根据不同的目的创造了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学堂乐歌。在思想内容上,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二、学堂乐歌的分类

1.通过不同的角度,反映人民强烈要求“富国强兵”、“抵御外侮”的爱国思想,即以抵御列强欺凌的爱国精神。这类歌曲数量不少,在群众中影响也比较大,可谓是当时最大的主流。代表作品有《何日醒》、《中国男儿》、《祖国歌》、《体操—一兵操》(又名《男儿第一志气高》)、《黄河》、《扬子江》、《十八省地理历史》等,作品的名字大多就概括了乐歌的主要内容,感情色彩非常鲜明。

2.欢呼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新政的胜利。代表作有沈心工作词的《革命军》、华航琛作词的《光复纪念》、朱云望作词的《美哉中华》,还有《庆祝共和》等歌曲。这一类的作品大多产生于辛亥革命前后,在内容上是歌颂革命、庆祝共和国的歌曲,实质上也就是对革命意义的讴歌和颂扬。

3.配合向中小学生进行“军国民教育”的各种各样的所谓“军歌”,例如《出军》、《从军歌》、《妇人从军行》等。这可能是当时我国学校音乐教育受了日本学校音乐教育的影响,并与一些爱国知识分子盼望迅速实现“富国强兵”理想的迫切心情有关。

什么是学堂乐歌举例(34学堂乐歌)(3)

4.宣传男女平等、呼吁妇女解放思想的。代表作品有秋瑾作词的《勉女权歌》、沈心工作词的《缠足苦》、华航琛作词的《女革命军》等。值得注意的是,当时这些歌曲都未明确提出“男女平等”,也没有触及这一问题的反封建实质,主要是号召妇女自立、自强,争取自己应得的地位和应发挥的作用。这一类题材的歌曲数量较少,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人能大胆地提出这一问题,意义重大。

5.鼓吹忠君、尊孔等封建传统伦理道德的题材,如《尊孔》、《孔圣人》、《五伦》等,既有出自洋务派、立宪派之手,也有出自维新派文人之手,认为忠君和尊孔是天经地义的传统道德。随着革命的深入,这类题材越来越遭到人们的不屑,因而数量特别少,传播范围也十分有限。

6.反映学生的思想情感和配合学校的生活现实,主要向青少年儿童进行勤学苦练的思想教育和知识教育,以及热爱生活、自然等审美教育的题材,代表作品有《勉学》、《祝幼稚生》、《春游》、《竹马》、《送别》、《西湖》、《铁匠》、《开学礼》、《运动歌》、《乐群》等等,这类作品虽然数量不多,但其中相当一部分深受当时广大青少年儿童欢迎和喜爱,因而流传面也比较广。

什么是学堂乐歌举例(34学堂乐歌)(4)

7.宣传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的,如《自由》、《欧美二杰》等。

8.宣传学习科学文明,反对封建迷信旧习的,如《地球》、《辟占验》、《文明婚》等。

总的来说,绝大多数“学堂乐歌”,鲜明地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政治认识和愿望,同时也符合当时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因而受到进步群众的欢迎。但是,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有些歌曲也难免夹杂一些错误的观点。如《军歌九章》(黄公度作词)中的个别段落就有大国沙文主义思想,《汉族历史歌》里则存有大汉族主义之弊。还有小部分乐歌宣扬了封建道德和忠君尊孔思想,但它们不是当时乐歌的主流。

无论怎样,“学堂乐歌”自诞生起,就怀着近代音乐思潮最宝贵的品质——前所未有的果敢精神,艰难地迈出了第一步,而正是这种对传统势力的反抗精神和饱满的爱国主义激情,开创了中国近代音乐创作的先河。“学堂乐歌”不仅在思想启蒙方面给当时的青少年儿童以深刻的影响,而且还为音乐知识的普及和群众集体唱歌形式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同时,“学堂乐歌”的发展,才真正使西洋音乐文化的知识和技能逐渐为我国人民所认识,特别是五线谱和简谱这两种新的识谱方法的介绍、传播,对我国现代音乐文化的发展和普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什么是学堂乐歌举例(34学堂乐歌)(5)

丰子恺先生

丰子恺先生(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浙江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人,中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书法家和翻译家,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曾说过这样的一段话:“安得无数优美健全的歌曲,交付与无数素养丰足的音乐教师,使他传授给普天下无数天真烂漫的童男童女?假如能够这样,次代的世间一定比现在和平幸福得多。”这是对音乐教育人民、调节社会的美好期望。

三、乐歌演唱的形式

随着学堂乐歌的发展,新的音乐形式在我国音乐界产生愈来愈明显的影响。首先是西洋近代音乐文化的传入,如各种歌曲及其演唱形式,钢琴、风琴等乐器的弹奏,新的记谱法——五线谱和简谱,西洋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等,开始全面地介绍到中国来;同时学堂乐歌的集体歌唱形式,又为我国后来蓬勃发展的群众歌咏运动,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什么是学堂乐歌举例(34学堂乐歌)(6)

尤其重要的是在学堂乐歌的发展中,出现了一批积极从事乐歌的编配、创作和热心创建与发展我国普通音乐教育的音乐家。其中贡献最大的主要人物有: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此三人也被人们称之为“学堂乐歌三杰”,就像很多英勇无畏的英烈一样,他们三人虽然没有走上战场,但是也没有选择逃避而是用了另外的一种方式,挽救了中国的音乐教育。其他代表人物还有高寿田、冯亚雄等。早期出版的学堂乐歌集有:《学校唱歌集》(沈心工编,1904)、《教育唱歌集》(曾志忞编,1904)、《唱歌教科书》(辛汉编,1906)等。他们编写了大量的爱国歌曲,为当时进步人们的思想宣扬爱国主义传统起到了积极作用,著名的代表作品有:沈心工的《竹马》、《体操-兵操》,

什么是学堂乐歌举例(34学堂乐歌)(7)

创作歌曲《革命必先革人心》、《黄河》等;李叔同的《送别》、《祖国歌》等,其中《送别》是传唱度最高的一首作品,曲调选自美国音乐《旅愁》。他还在日本组建了我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独立编印出版的中国最早的音乐期刊为《音乐小杂志》。

学堂乐歌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可以说明它是我国近代民主主义者文化最初的重要发展。它不仅对当时社会改革发挥了一定宣传教育作用,而且对于我国近代音乐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什么是学堂乐歌举例(34学堂乐歌)(8)

学堂乐歌是我国音乐史中的新事物,它促使了中西音乐文化交流,同时也为反映近代社会现实和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提供了西洋音乐的技术、体裁和形式,对于“新音乐”的发展具有启蒙意义。

学堂乐歌是近代民主主义音乐文化的开端,它使集体歌唱这一形式得到了确立,为我国培养了很大一批音乐人才,并启蒙了我国的近代音乐,对我国音乐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学堂乐歌作为一个历史阶段的产物,对民国初期的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