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杨氏太极拳倒卷肱和揽雀尾(杨氏太极拳揽雀尾)

杨氏太极拳倒卷肱和揽雀尾(杨氏太极拳揽雀尾)1、两臂須随腰左履。左履时两掌不可向外豁开,但两肱里侧也不可貼着肋部,沉肘起着护胁的作用,但两腋要留有约可容一拳的空隙。整套动作都应該这样,避免把身体困住。动作二:身体继续微左轉; 重心继续移向左腿,坐实左腿,成右處步;两臂稍沉肘随轉体继续左履,左掌至左胸前,右掌至右胸前,在开始左履时,眼神先关及右臂左履,将要履至尽处时,眼神稍关及左手,即漸漸轉向前(西)砚。‌动作四:左脚向右(西)迈出,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渐渐移向右脚而至全部踏实,弓右腿,蹬左腿,成右弓步;同时身体微向右转。随着转体,右小臂同时向右(西)上掤,右掌高与肩乎,肘稍低于掌,左掌随右臂向前推出。眼向前平视,眼神并要顾及右小臂前掤。《二》履式动作一:重心漸漸移向左腿,身体同时漸漸左轉;同时左臂外旋,右臂內旋,使右掌心翔 朝外下,左掌心翻朝里上,两掌随翻随向左履。(图10)

太极拳的拳式动作名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加深对太极拳的认识与理解,更加有利于太极拳的传播与发展。 太极拳的拳式动作名称亦称招数名称,文化内涵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传承自其它门派的拳术。因为太极拳是在集其它门派武术大成的基础上创立的,所以有些招数名称就直接套用过来了。当然在历史流传中可能有微小变化。比如太极拳中有些拳式动作名称就与戚继光《纪效新书》中记载的某些拳式动作名称相同或相似。第二方面是以身边的事物、动物命名,以增强生动形象性,便于加强记忆,也便于理解招式中所含有的技击意义。太极拳命名者将太极拳与日常生活常见物品联系起来,使习练太极拳者易于掌握拳架或套路动作之型,更易理解太极拳的技法。

关于 “揽雀尾”拳式的名称由来,便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杨露禅先师轶事》的文章中有一段精彩描写:“有飞燕入帘,低绕近身,即起手速抄之,顾谓僧日,此鸟驯就人,聊与为戏何如,辄承以右掌而左手抚之,旋纵使去,燕振翼拟起,师微将掌忽隐忽现,燕不能飞去”。雀形鸟类如:麻雀、燕子多活动在有人类居住的地方,性极活泼,胆大易近人,又非常聪明机警。太极拳家将包含着掤、捋、挤、按、踩、捌、肘、靠八种手法的太极拳“核心”动作与鸟雀联系起来,并命名为揽雀尾。

‌动作二:右腿继续渐渐下蹲,左脚向左前迈出一步,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渐渐移向左腿而至全脚踏实,脚尖斜朝西南,弓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当左脚前迈时,身体稍向左转,当左脚跟一经着地,身体即渐渐右转。同时,左肘稍屈,以左小臂向左上弧形搠出,左掌高与肩平,腕微里屈,掌心斜朝右面上方;右掌向前而右弧形下采至高与胯齐,掌心朝下,手指朝前,坐腕,指节微向上翻。眼向前平视,眼神要关及两掌左右分开。(图6)一、二动作为左搠,动作三、四为右捌。

杨氏太极拳倒卷肱和揽雀尾(杨氏太极拳揽雀尾)(1)

动作三:重心渐渐全部移千左腿,身体微左转,右脚经左踝内侧弧形向前提起。随转体时,左肘向左后方微下撤,自然带动左掌下移于左胸前,随下移随着臂内旋使掌心渐渐翻朝右面下方,右掌同时向左弧形抄至腹前,随抄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左面上方,与左掌成抱球状,两臂均呈孤形。眼神略顾左臂后撤,即渐渐转向右臂前方平视。

‌动作四:左脚向右(西)迈出,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渐渐移向右脚而至全部踏实,弓右腿,蹬左腿,成右弓步;同时身体微向右转。随着转体,右小臂同时向右(西)上掤,右掌高与肩乎,肘稍低于掌,左掌随右臂向前推出。眼向前平视,眼神并要顾及右小臂前掤。

杨氏太极拳倒卷肱和揽雀尾(杨氏太极拳揽雀尾)(2)

杨氏太极拳倒卷肱和揽雀尾(杨氏太极拳揽雀尾)(3)

杨氏太极拳倒卷肱和揽雀尾(杨氏太极拳揽雀尾)(4)

《二》履式

动作一:重心漸漸移向左腿,身体同时漸漸左轉;同时左臂外旋,右臂內旋,使右掌心翔 朝外下,左掌心翻朝里上,两掌随翻随向左履。(图10)

动作二:身体继续微左轉; 重心继续移向左腿,坐实左腿,成右處步;两臂稍沉肘随轉体继续左履,左掌至左胸前,右掌至右胸前,在开始左履时,眼神先关及右臂左履,将要履至尽处时,眼神稍关及左手,即漸漸轉向前(西)砚。

杨氏太极拳倒卷肱和揽雀尾(杨氏太极拳揽雀尾)(5)

1、两臂須随腰左履。左履时两掌不可向外豁开,但两肱里侧也不可貼着肋部,沉肘起着护胁的作用,但两腋要留有约可容一拳的空隙。整套动作都应該这样,避免把身体困住。

2、左履时身体仍須正直轉体,不可前俯后仰或搖晃:关键在于“上下相随”、“不先不后”。如果,下肢后坐得快些就会前俯,慢些就会形成后仰。

3、在履的动作过程中,由于翻掌、沉肘和向后坐实左腿等,看来两掌似乎稍有低下的現象。其实两掌并不是有意识地向左“下”履。这点在循着掤、履、挤、按四式規定的定步推手中也是如此:其中“履”式也同样只向左(或右)履,并沒有向下之处。所以,凡是向左(右)“下”履或向“下” 履者,都是不正确的,因这与推手是不相符合的。

4、履时左臂松松掤住,履的过程中,两手要保持着与推手中履式时同样的距离,也就是要用一手搭在对方腕节,一手搭在对方近肘节的大臂处米引进,使履化的距离相等,不可拉得太开,这叫做“上于两膊相系”。

杨氏太极拳倒卷肱和揽雀尾(杨氏太极拳揽雀尾)(6)

(三)挤式

动作:身体微右轉,同时体重漸慚移向右腿,弓右腿,蹬左腿,成右弓步:随着輔体,右臂外旋使右掌心翻朝里,左臂內旋使左掌心翻朝外,右臂星弧形横于胸前,右肘稍低于右腕,左掌在右小臂里側,以右小臂与左掌向右(西挤)出:左掌随挤随着貼近右脉门內側,眼向前平视,眼神要关及右臂。(图13一14)

要点

1、前挤时上身不可前俯或后仰;肩部不可聳起,須放松下沉,臀部不可凸出,肘部不可抬起,須稍低于腕。

2、挤出后左掌与右脉门之间要似挨非挨。

杨氏太极拳倒卷肱和揽雀尾(杨氏太极拳揽雀尾)(7)

(四)按式

动作一:右臂微內旋使掌心翮朝下,左掌經右掌上側交掌而过,随即两掌分开,距离稍狹于肩,两掌心替朝下,两肘漸屈下沉,带动两掌略向下抹回,同时重心慚漸后移,坐实左腿,眼向前平靦,眼神要关及两掌抹回。(图15一16)

动作二:两掌向前按出,两腕高与肩平;同时,弓右腿,蹬左腿,成右弓步;眼向前平视,眼神要关及两掌前按。(图17)

杨氏太极拳倒卷肱和揽雀尾(杨氏太极拳揽雀尾)(8)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