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逝世5周年特辑(李光耀逝世后留下的诸多争议)
李光耀逝世5周年特辑(李光耀逝世后留下的诸多争议)李光耀从小接触的就是家族安排的英文教育,天资聪颖的他更是在12岁时考上了当地名校莱佛士书院,同时还拿到一笔十分丰厚的奖学金,原本他的求学之路应该一帆风顺。李光耀,1923年出生在新加坡一户富裕的华人家庭,祖籍广东梅州市大埔县,作为家中长孙,李光耀从小被家中长辈寄予厚望。新加坡作为一个资源极其落后的赤道小国,在李光耀的带领下仅仅经过40多年就发展成最有潜力的亚洲“四小龙”,李光耀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他的手腕和能力。作为享誉世界的华人政治家,李光耀的去世不仅牵动着整个新加坡民众的心,也牵动着全世界的目光,自他去世后围绕他身上的无数争议也逐渐落下帷幕。那么这位有着传奇经历的开国总理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建国后他又如何带领新加坡走向繁荣?围绕在他身上的争议又有什么源头?
#头条创作挑战赛#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15年3月23日凌晨被誉为“新加坡国父”的李光耀因病去世。
作为新加坡自治政府的首任总统,李光耀给新加坡带来了国家独立、商业繁荣、政治改革、廉洁奉公和助推民生等等不可磨灭的功绩。
新加坡作为一个资源极其落后的赤道小国,在李光耀的带领下仅仅经过40多年就发展成最有潜力的亚洲“四小龙”,李光耀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他的手腕和能力。
作为享誉世界的华人政治家,李光耀的去世不仅牵动着整个新加坡民众的心,也牵动着全世界的目光,自他去世后围绕他身上的无数争议也逐渐落下帷幕。
那么这位有着传奇经历的开国总理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建国后他又如何带领新加坡走向繁荣?围绕在他身上的争议又有什么源头?
热血化碧涛李光耀,1923年出生在新加坡一户富裕的华人家庭,祖籍广东梅州市大埔县,作为家中长孙,李光耀从小被家中长辈寄予厚望。
李光耀从小接触的就是家族安排的英文教育,天资聪颖的他更是在12岁时考上了当地名校莱佛士书院,同时还拿到一笔十分丰厚的奖学金,原本他的求学之路应该一帆风顺。
不过随着二战的到来,新加坡也被卷入战争的炮火之中,李光耀被迫中断学业避祸,但还是躲不过被日军送到外国当苦力的命运。
李光耀如何肯甘心,为了逃命他绸缪许久跳火车逃跑了,作为二战的见证者,他曾目睹过新加坡遭受过怎样的苦难,所以才能在之后的日子走得如此坚定。
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后,日军也撤离了新加坡,李光耀再次凭借自己优异的成绩获得大英帝国女王奖学金,同时还可以前往英国的经济学院和剑桥大学深造。
几年后李光耀以法学两项最优等成绩毕业,还获得剑桥大学颇具分量的“优异星奖”,不久之后李光耀回到新加坡正式从事律师一行。
1952年邮电制服职工联合会找到李光耀寻求法律上的帮助,原来是他们准备举行大罢工,但是他们不懂得如何通过法律途径获得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李光耀抓住这个机会为联合会出谋划策,他的努力也获得基层职工们的信任,李光耀凭借这次机会迅速升任为基层职工的代言人。
李光耀不仅收获到第一桶金,也让李光耀对新加坡的未来有了更多思考。截至1954年,李光耀已经成为一百多个工会的法律顾问,是最让人信任的工人阶级的“法律智囊”。
他和当地工人、学生共同组成新加坡反帝国主义和反殖民主义主力,他们积极要求废除不合理的“紧急法令”。
同年11月份,一个由新加坡知识青年组成的新任民族主义政党-人民行动党成立,党的秘书长由李光耀担任,这是李光耀正式踏入政坛的起点。
为了把人民行动党推到大众眼前,李光耀参加了首届选举并获得了31个席位,从而顺利当上马来西亚立法议院议员,从这时起人民行动党就以新加坡彻底自治为奋斗目标。
1959年经过多方努力最终让马来西亚同意在新加坡成立自治邦,与此同时人民行动党也迅速成长为立法议院第一大党。
作为“民族主义领袖”的李光耀自然把政治重心放到新加坡身上,他亲自去新加坡自治邦参加第一届总理的竞选活动并成功当选。
人民行动党正式活跃在新加坡政坛,它的执政地位一直保持到今天也没有动摇过,这样的威望放到世界历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
1962年马来西亚脱离英国正式建国,而李光耀及其政党在参加竞选时被极端主义分子挑起各种骚动,甚至马来西亚民族统一机构领导人叫嚣着要把新加坡代表李光耀送到监狱里。
李光耀再次对于新加坡的未来产生深深的不安,为了真正掌握住新加坡的命运,李光耀在1965年8月9日正式宣布新加坡独立,同年新加坡加入联合国。
不过独立后的新加坡却不得不面临一穷二白的现实。
亚洲“四小龙”新加坡刚刚独立时整个国家经济如同一团乱麻,尤其是作为一个资源贫瘠的小国,哪怕是李光耀本人对于国家未来也是十分迷茫和无助。
李光耀并没有被眼前的困境打倒,以他为首的新加坡政府分析利弊,从大环境和本国实际出发,为国家制定了三步走发展计划,从而让新加坡顺利搭上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李光耀认为虽然美国和苏联争霸局势不断,但是不会影响到当前和平大局,以他为主的新加坡政府利用地理优势、廉价劳动力、税收、基础建设等优势承接一批西方国家落后的产能。
新加坡政府还积极打造良好的招商环境,这一改变果然吸引了来自美、欧、日等国丰富的外资,国家人均GDP的增长速度也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31年翻34倍之多。
除了经济发展速度,新加坡对于产业的升级换代从没有懈怠过,特别是在1979年政府制定出一个经济重组战略,把之前的粗浅产业进一步向高度精密工业转化。
短短十年时间,资金密集型产业和金融业得到跨越式发展,到90年代初期,新加坡的外汇市场已然能够在全球市场占据第四名。
至此新加坡开启了向外走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大对于亚洲新兴经济体的投资,借助这些国家的发展快车更好地保持自己的金融地位。
新加坡能够保持如此迅猛的发展势头,必然也存在一定的发展隐患,这些隐患也成为李光耀一生挥之不去的争议,比如去汉字、李家坡、基因论。
李光耀带领新加坡创造出一个经济奇迹,但是他的公众发言带来的争议却从未间断。
首当其冲是去汉字化,当初新加坡成立时华人华侨已经占据全国人口四分之三,不过身为汉族的李光耀一反常理把英语作为第一语言力推。
当然有一部分原因是新加坡的多民族化,新加坡虽然是一个小的岛国却有着不同的种族,比如马来人、印度人、外国人和占有绝大多数人口的华人。
新加坡作为昔日的英国殖民地,英语被推广了很多年也被各民族广泛认可,若是强行换成汉语确实会破坏新加坡当前的团结局面。
更何况李光耀吃过英文教育的福利,所以不难理解他力主在新加坡推行英语作为第一语言,至于其他民族都可以使用自己的语言作为第二语言,也就是所谓的双语教育政策。
新加坡众多反对者多次公开指责李光耀的双语教育,但李光耀还是秉承着实用主义带来的便捷和利益,忽视来自亚洲新兴国家和华人商圈这个更加广大的市场。
李光耀虽然认同西方文化,但他还是有选择的接纳,在他执政后期,随着亚洲的强势崛起,他也转过头推崇起“亚洲价值”。
尽管“英语至上”和“亚洲价值”是两个完全对立的观念,但李光耀却能和谐的维持两者的关系。
李光耀的另一个争议是“基因论”,他认为父母优异的,孩子大概率是优异的,这里面有80%靠先天基因决定,他的偏见言论备受指责,不过李光耀却十分坚持。
李光耀甚至多次公开发表过类似的话:“裱花匠的儿子这辈子出头之日几乎很少,他的基因决定他的命运,哪怕是国家再公平也无济于事”。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李光耀还从剑桥大学教授的论文寻找理论基础,不过基因论的争议还是比不过“李家坡”争议。
“李家坡”一词是某些人暗讽李家父子掌握新加坡财富和公众话语权,尤其是以李光耀为首的人民行动党不仅长期在新加坡一党独大。
国会大部分席位也都出自人民行动党,新加坡一直处于李家父子的绝对权威的统治之下。
李显龙是李光耀的长子,于1971年在国外名校毕业,之后一直在军队里服兵役,他在军队一路升迁至准将军衔。
1984年李显龙从军队退役并于同年12月当选国会议员,随后李显龙的政坛之路格外顺畅,从2004年开始先后三次连任新加坡总理。
李显龙和父亲的外交政策一样过度亲近美国,不过他却从未在台湾问题上反对中国,甚至还十分重视新加坡与中国的贸易合作。
随着新加坡的新一轮崛起,李光耀父子本该功成身退,但是李光耀其他子女的一通指责再次把李显龙推到风口浪尖,起因是兄妹三人对于遗嘱中的“李光耀故居”处理方式意见相左。
李显龙的弟弟妹妹发现李光耀的六份草拟遗嘱和最终版本不一致,尤其是“李光耀故居”的处理方式,兄妹三人因此闹到法院,其实李光耀的这处故居如今看来是一处破旧房子。
但这处破旧房子却有着另一种难以忽视的政治意义,李光耀为了减少个人崇拜主张让小女儿居住,小女儿一旦搬走就拆除。
作为一个政客李显龙并不愿这么做,他并不想放弃“李光耀故居”背后带来的政治影响力,他一力主张建成纪念馆,所以遗嘱之事闹得沸沸扬扬,甚至连李家的第三代都加入内斗之中。
李光耀去世,昔日里新加坡第一家族也逃不过反目成仇的结局。
最后,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本文由“墨妤书香”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