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给我写的一首歌(妈妈留给我一首歌)
爸爸妈妈给我写的一首歌(妈妈留给我一首歌)真的,就那么一会儿,太阳便从山脉上冉冉升起,硕大一个,宛如车轮。然而,稀奇的是这边的月亮还没落下,他们遥相呼应,仿佛在作告别。过了好一阵子,月亮才淡了下去,像那些药片渐渐被水融化,细小的星星也马上消失了。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月落日升的景象,它像一幅永不褪色的图画,印进了我的脑海中,以至于后来写到“月落星沉”、“月朗风清”、“日月同辉”这样的成语时,都会想到这个记忆。那一天,我第一次开始写日记,写下大致的意思——今天,我跟爸爸起了一个大早,看到我们村的井水冒着白雾,好像是仙女们住的天庭,我还看到太阳和月亮同时挂在天空,一个红的,一个白的,很好看。我双手拂弄着这些被我当作仙气的雾,看看四周淡淡的月光,又抬头看那月亮缺掉的一角朝右上方倾斜,边角锋利,形似一把在磨石上磨了很久的镰刀的边缘,还有瓦蓝色的即将破晓的天幕,觉得这景象如在梦里,但我非常非常喜欢。不久,四周便被朝阳映衬出玫红的斑块来,爸爸说,太
妈妈留给我一首歌,用以歌唱欢乐
爸爸教给我一件事,用以创造生活
经典系列:想起小时候,美好永流传!
有一首歌叫《妈妈留给我一首歌》,我听着听着就幸福成泪目,我那文艺范妈妈确实在我童年时唱了很多美好的歌给我听,每当我们一起唱响的时候,所有的忧伤和哀愁都被欢乐融化。这些歌至今都会在心间唱起,那么温暖,那么甜蜜。而今天开始,我想写下《爸爸教给我一件事》。
我亲爱的爸爸不久前离开了人世,但他在我心中依然灿若星辰,因为有他教给我的这些事。也许我会写下20件,也许是100件,也许还会更多,它们是爸爸留给我的最宝贵财富,它们永不过时,当我在继续践行着这些事,并与我的孩子及更多人去分享,便是我与他的精神紧紧相连。
《爸爸教给我一件事》之一:早起有多美
我们刚到达空旷的目的地,我便被眼前的景象迷住了,在月光的照耀下,井口升腾着浓浓的雾气,并向四周弥漫着,简直就像电视上的仙境,我几乎是尖叫起来的,连忙问爸爸那是为什么?他便跟我讲了这口古井的故事,又说,这井水是从非常深的地下冒上来的,那里的温度还是暖的,到了上面太冷了,就成了气,就像人(在冬天)嘴里呵出的气会看得见一样,等下天亮了,太阳漫漫升起,人多起来,温度升高了,雾气也会漫漫小下去,直到看不见。
我双手拂弄着这些被我当作仙气的雾,看看四周淡淡的月光,又抬头看那月亮缺掉的一角朝右上方倾斜,边角锋利,形似一把在磨石上磨了很久的镰刀的边缘,还有瓦蓝色的即将破晓的天幕,觉得这景象如在梦里,但我非常非常喜欢。不久,四周便被朝阳映衬出玫红的斑块来,爸爸说,太阳就要升起来了。
真的,就那么一会儿,太阳便从山脉上冉冉升起,硕大一个,宛如车轮。然而,稀奇的是这边的月亮还没落下,他们遥相呼应,仿佛在作告别。过了好一阵子,月亮才淡了下去,像那些药片渐渐被水融化,细小的星星也马上消失了。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月落日升的景象,它像一幅永不褪色的图画,印进了我的脑海中,以至于后来写到“月落星沉”、“月朗风清”、“日月同辉”这样的成语时,都会想到这个记忆。那一天,我第一次开始写日记,写下大致的意思——今天,我跟爸爸起了一个大早,看到我们村的井水冒着白雾,好像是仙女们住的天庭,我还看到太阳和月亮同时挂在天空,一个红的,一个白的,很好看。
爸爸是全村第一个起床的人,人人都是这么说的。所以,他可以在农忙的“双抢”季节,依然井井有条。从这第一次早起后,我经常是听到父亲的起床声而起床,有时跟他去挑水,永不厌倦地去井边当一回仙女,有时跟他去山上干活,我们常常是踩着星月余光上去,沐浴着朝阳下来,沿路我们总能带回很多“白拿拿”的东西,比如夜晚被风折断的树枝,拾回作柴火;刚刚探出头的小蘑菇,还有拔节而起的野笋、树上熟落的板粟等,我们的前胸满满档档地兜着,路遇上山的人,都会道一句“这么早就已经回来了,又大丰收了。”我跟爸爸相视一笑,我问爸爸,别人知道我们捡到了那么多好东西,,明天会不会也那么早上山呢?爸爸“嘿嘿”一笑说,会早起的人哪怕没东西也会早起,不会早起的人哪怕有金子也不会早起。
有一天,我们经过一片松林,那是松果籽成熟的季节,很多鸟儿都叽叽喳喳地抱着松果享受着,父亲便先于课本教会了我两句话: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起的鸟儿有虫吃。那一年,我读小学二年级。
我们回到村里时,已是鸡啼狗叫,孩子哭叫,爱睡觉的妈妈却还没起床,我便和父亲一起做早饭,即使这样,我也常常是第一个到学校,一边朗读一边等同学们陆续到达,大概到了一半左右,老师还未进教室之前,我便迫不及待地要和他们分享早晨见闻。慢慢地,我便成为一个早间新闻播报员,有时我会专门说一只受伤的鸟,有时会说一朵奇怪的云,大家听得很开心。至于那最后几个冲进教室的同学,嘴角挂着饭粒、眼角还挂着眼屎,纽扣也扣错了位置,甚至鞋子也穿反了脚的,就永远也欣赏不到我的清晨山野图了,我颇为他们感到遗憾,我想,我永远不要像他们这个样子。
我喜欢早起,养成早起习惯,就是在那年开始的,我一方面想和忙碌的父亲多呆一起,他总是能和我讲述一些我不知道的事情,另一方面我也想跟他见识早晨不一样的情景,然后去和同学们吹牛。长大后,我对于事物的形容和表达力也许就是从那时打下的基础。
至今,我不用闹钟,无论夜晚睡得多迟,都是早晨很早的自然醒来并起床。刚参加工作的1995年夏天,我一个人也没那么多事,常常第一个到办公室,把集体的卫生都搞了。我那时并不知道集团的一位高管一直是早起早到的,他早关着门在办公室安静地看报纸了。一周后,他走进我们的公共办公室主动来问候我。那个早晨特别闷热,但我也没打开那时的立式空调,我觉得应该是上班铃响后才能开启,所以我满头大汗地拖着地。他进来时,我吓了一跳,只看他径直走向空调为我打开,然后说:小王,你每天那么早来做这些事,真是难得,有些年轻人巴不得多睡一分钟都好呢,明天到了就把空调打开,不要太辛苦。
我永远记得这个清凉的问候,以及后来他对我的多次谏言和鼓励。在以后的上班生涯中,我也基本可以做到提前上交领导交代的任务,决不拖欠,我并不是通过艰辛的熬夜,而是高效的晨起。当我做杂志编辑的时候,每周要策划新的主题,那些创意我也基本是在清晨上班前完成的。那时人人都要写工作日志,很多人都很讨厌这项额外的工作,但我很乐意做,我也把它放在清晨,以至于现在,我还写晨间日记、睡前感恩。
回顾我的青年时期,当别人起床时,我一般已经读了一些书或做了一些自认为重要的事了,并且以此开启一天的行程,心里便是充满了自信,有时甚至想:接下来的一天即使什么都做不成了,我也心满意足了。我曾与一些有早起习惯的朋友谈过这个话题,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因为早起,让一天变得更有信心和从容。
儿子出生后,他也跟了我的习性,整个幼儿和小学阶段,他的作息非常有规律,当别的父母都在抱怨孩子早上叫不起来时,我还常常希望他可以稍多睡一会儿。他从来不需要闹钟,他也不睡懒觉。但是现在上了初中,可能平时睡得少了,周末会多睡一会儿,但绝不会睡半天一天的。
有一句话说“很多过得好的人都是早起。” 每天叫醒他们的不是闹钟,是梦想、是习惯。有研究也表明早起的人容易拥有更良好的身体状态,幸福指数更高,更从容惬意。
后来读了一些人物传记,也发现一些伟大的人物都有早起的习惯,比如曾国藩先生就把早起列为“治家之本”,“一生必修的功课”。他说:“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说的是:天亮就起床,不懒床。他认为,一个终身早起的人,他的内心是坚定的,生活是有规律的,日常行为是可以预测的,最终是可信赖的。
有报道说,李嘉诚先生每天5:59分起床。被后人称为“会走路的时钟”的德国哲学家康德以早起散步的方式,锻炼出惊人的意志力。蒋介石先生通常在早晨4点半到6点之间起床,早起是他一生严格律己的起点。他曾记述:“8时起床,已成废人矣,戒之”,“7时初醒,濡滞不起,何以革命?”富兰克林每天过“晚十早五”的生活,科比有一句经典的话,他说“我每天看见美国洛杉机清晨最美的日出”,因为他每天四点起床去练球……
今天在这里写到他们,一是表达敬重,二是表示欣慰。我无意也不可能成为伟人,但因为早起的习惯,让我能看到这个世界别样的美,让我从不觉得时光在虚度,生命在浪费。
最重要的是要感谢你!我亲爱的爸爸!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