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遍南楼十二栏长歌相属寓悲欢(光华门嘈嘈切切)
倚遍南楼十二栏长歌相属寓悲欢(光华门嘈嘈切切)大光路对于光华门人来说,最是又爱又恨的存在。下雨天是光华门人的噩梦,上述路段绝对能够堵到你膀胱爆炸,建议随车携带广口矿泉水瓶。每到早上7点半,这个路口准时开堵。光华门的堵车是一种结构性的不可抗力,一堵堵一片。御道街和大光路的十字路口,也就是光华门路口,堵;中和桥与大明路的交界口,堵;早晚高峰的象房村路,堵。
光华门先遭“拆城墙”后遇“破四旧”,于是彻底没了门,只剩下地名,指代一个路口。
这个不算宽敞的路口,如今被车流、腌咸肉和地铁工地包围着。
路口东北的华御大厦年纪大了,变成了“十御大夏”。
大厦脚下那条破旧的光华东街,走下坡才能看清,原来是条杂货小吃街。
每到早上7点半,这个路口准时开堵。
光华门的堵车是一种结构性的不可抗力,一堵堵一片。
御道街和大光路的十字路口,也就是光华门路口,堵;中和桥与大明路的交界口,堵;早晚高峰的象房村路,堵。
下雨天是光华门人的噩梦,上述路段绝对能够堵到你膀胱爆炸,建议随车携带广口矿泉水瓶。
大光路对于光华门人来说,最是又爱又恨的存在。
毕竟,要从光华门去往新街口鼓楼河西,大光路是最便捷的通道。
但是,无论晴雨,早八点晚六点的大光路都极能磨砺人的耐心。近来地铁修建封掉了半扇路,就算内心狂野如战狼的司机开到这里,也会变成乖巧龟速的小绵羊。
再往前走过了通济门,就到了全程单行道的白下路&太平南路,不知道有多少新手司机在那儿流下了无知违章的眼泪。
至于堵车的缘由,宁芜铁路必须背上这口锅。
正所谓「一轨飞落东西,通途变天堑」。
一条铁路硬生生将光华门以南的大片区域劈成了两半,而夹在铁轨和月牙湖之间的中和桥北村,在各种暗度陈仓的过铁路小道被封后,仿佛是受气的小媳妇。
好在拆迁的大旗已经挥到了这里,再过两年大概就能焕然一新。
当然,最痛苦的莫过于,左右两辆火车,一齐驶来。
掏出手机看看时间,上班铁定迟到了。
铁轨两旁的居民早已学会习惯火车的汽笛声和呼啸声,甚至能够伴着轰鸣进入梦乡,梦里依稀在中和桥的那个路口,等待火车驶过。
如果你问光华门人,火车吵成这样怎么过日子?光华门人大概会轻描淡写地回你一句:
“烦死的咯,但是习惯赖。”
哪怕是搬离了光华门,一听到火车的汽笛呜咽声,想起的却全是那些在光华门度过的时光,是那些满心吐槽的日与夜。
光华门这一片儿,北至蓝旗街,南到中和桥,东抵天堂村,西挨解放南路。
地界不大,但要素齐全。
这里占据月牙湖的尾巴,又被护城河穿过,树环水绕,有一派老城东的幽静文气。
而以光华东街和蓝旗街为核心,圈起一个闹哄哄的温暖包围,又接上了老城南的市井气。
已经消失的大校场机场和现在仍然奔驰的火车,再加上停不下来的5号线工地,给这里带来城乡结合部的杂乱气息。
市井纷繁,三教九流。
时至今日,光华门仍然看起来像是个乱糟糟的大县城。
没有城东的富态,又不如城南有情怀。
就连“光华门人”这个称谓,读起来都怪怪的。
相比北面的瑞金路、南面的秦虹小区,光华门的吃喝玩乐并不丰富,甚至显得单薄可怜。
非要细数的话,石林家居搞了个四不像的光华茂,着实没啥可逛的。最近的影院是苜蓿园大街上的华夏国际影城,可以在附近找家餐馆吃饭。
要么是九码头火锅,要么是汉釜宫,小时候还经常去总参吃铜锅涮肉,一口羊肉蘸麻酱吃得嗷嗷香。
再远点就是跑到紫金路上挑家餐馆大吃一顿,或者去瑞金路尽头逛一趟金润发。
当然,老头老太们倒是不太在意这些的,对于他们而言,最常去的“商业中心”,是光华门菜场。
对了,家门口的光华荟和5号线,几时能建好呀?
自从两年前蓝旗街大刀阔斧地整顿一新,光华门的小吃江湖,不幸垮了半壁江山。
另外半壁,还在一街之隔的光华东街苟着。
街上最喧哗的地方,是两家已经破到看不清门牌的老店,热热闹闹地挨在一起。
白的是清真马记,红的是新疆和田来提富烧烤。
清真马记换了老板,现在掌店的是几位开朗的大妈,雪菜牛肉丝面就像是外婆的手艺;
来提富烧烤店总喜欢外放带感的维吾尔disco,印象里,它家的馕总是比烤肉好吃;
再往前走走,还有开了快20年的品鲜汤包和李四砂锅,据说以前布料城和建材城的老板最青睐这两家小店。
你坐下来吃过就知道,其实也没什么牛逼的,只不过是味蕾记住了味道而已。
蓝旗街以前牛逼的馆子呢,其实也有迹可循,只不过人气不复当年。
小马牛肉面&张府园大碗皮肚面,现在饭点也不排队了;南航附中孩子曾经挚爱的美满吉,外卖总比堂食多;
安庆馄饨店改头换面,化作跃雪小吃店,缩进小角落里踏实养老;没变的唯有唐记的烧麦,好油好香好好吃……
世界之窗园区里面,有雨记の烘焙的本店,如果赶上了一批番茄奶酪司康的新鲜出炉,不买简直对不起自己又对不起店家!
从下午吃到黄昏,倏忽听见了下课的铃声。不一会,梧桐树下的街道便依次被光华东街小学、南航附中的孩子给占据。
沿着蓝旗街和光华东街一路吃过来,时光流过去了,你也就长大了。
雪后天晴,御道街旁的滨水小道就成了最火热的区域。
“城东心脏”月牙湖治污有方,淡淡的湖水味,氤氲在风光带上空挥散不去。
在这里,有大爷带着狗子上蹿下跳,有钓客站在湖梗上硬核钓鱼,年轻妈妈带着调皮捣蛋的孩童一路小跑,湖岸上几位叔凑在一起,又是一局棋。
雪后的阳光很好,湖景没有很美,但波光粼粼的感觉就很幸福。
这大概吧便是光华门人生活的缩影吧,少了点颜色,多的是生活的原样与本色。
望进历史,光华门的高光荣耀与暗潮低谷,都印刻在了南京保卫战死守城门的鲜血中,都飘扬在了拆城墙破四旧的灰尘中,都埋藏在了一代代光华门人的记忆中。
岁月更迭流转,光华门人的生活,仍然在这里继续,因为这里是家。
地铁5号线终于想起了光华门,盘踞多年的铁路也看到了外绕的希望,观门口和中和桥已经拆得面目全非,原址上将要兴建大型综合商业广场的消息叫人振奋。
20年里,光华门的房价从两千一平涨到3万多,地铁和商场落成后,此地未必不能成为下一处南京翘楚。
更现代的格局规划,更通畅的便捷交通,更难以高攀的房价。
到时候,光华门那股子独特的平静和满足,会不会也一去不复返呢?
来源:南京上哪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