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定理大全之巴纳姆效应(闲谈心理学巴纳姆效应)
心理学定理大全之巴纳姆效应(闲谈心理学巴纳姆效应)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根据这个效应,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现实:人们平常总认为自己很了解真实的自己,而且也相信自己能够对自己的处境进行正确的判断,但事实并非如此,实际上人们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或暗示,往往以外在的标准去判断和衡量自己,因此常常导致对自身的认识不准确。『巴纳姆效应』反映了一种普遍的心理倾向,之所以说它普遍,这里有事实来证明。有位心理学家曾经针对这种效应做过一个实验,他给一群人做完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后,让参加实验的人从他们的自我评价及一份笼统的人格描述中选出真正符合自身性格特征的一份,结果所有参加实验的人都认为那份笼统的人格描述对自身性格特征的描述更加准确。十二星座配图这项研究告诉我们:人们总是倾向于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而真正符合自身特色的人格描述却不如前者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而现在的星座性格学说,其实就是很好利用『巴纳姆效应』。
『巴纳姆效应——人贵在自知,难在自知』
魔术师「费尼尔司·泰勒·巴纳姆」
『巴纳姆效应』是以著名魔术师「费尼尔司·泰勒·巴纳姆」来命名的,他曾经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他的节目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这一效应后来被心理学家总结如下:
“人们很容易收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
『巴纳姆效应』反映了一种普遍的心理倾向,之所以说它普遍,这里有事实来证明。有位心理学家曾经针对这种效应做过一个实验,他给一群人做完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后,让参加实验的人从他们的自我评价及一份笼统的人格描述中选出真正符合自身性格特征的一份,结果所有参加实验的人都认为那份笼统的人格描述对自身性格特征的描述更加准确。
十二星座配图
这项研究告诉我们:人们总是倾向于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而真正符合自身特色的人格描述却不如前者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而现在的星座性格学说,其实就是很好利用『巴纳姆效应』。
根据这个效应,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现实:人们平常总认为自己很了解真实的自己,而且也相信自己能够对自己的处境进行正确的判断,但事实并非如此,实际上人们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或暗示,往往以外在的标准去判断和衡量自己,因此常常导致对自身的认识不准确。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以前并不是一个认真学习和热衷钻研的人,直到16岁那年听了父亲讲的一个故事,他的人生才得到巨大的改变。
父亲对爱因斯坦说:“昨天我和咱们的邻居杰克大叔去清扫南边的一个大烟囱,那烟囱只有踩着里面的钢筋踏梯才能上去。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们抓着扶手一阶一阶地终于爬上去了。
下来时,你杰克大叔依旧走在前面,我还是跟在后面。后来,钻出烟囱,在我们身上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你杰克大叔的后背、脸上全被烟囱里的烟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连一点烟灰也没有。
可是,我们当时却并不清楚这一点,我们只能相互从对方的形象中猜测自己的样子。看见你杰克大叔脏兮兮的样子,我以为自己一定和他一样脏,于是马上跑到河边去好好地清洗了一番。
而杰克大叔看到我比较干净,于是就以为他自己也是干净的,所以稍微洗了洗手就回家了,结果在回家的路上引得路人哈哈大笑。”
爱因斯坦听罢也哈哈大笑起来。父亲却郑重地对他说:“其实别人谁也无法清晰地映照出你真实的模样,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听到父亲的话,爱因斯坦才意识到自己过去是多么的肤浅和无知,并下决心要认真学习,弥补自己的诸多不足。”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在秦国相邦吕不韦的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杂家名著。
因此,我们在分析自身优劣势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地保持冷静和客观。既不要一味的自我膨胀,也不要过分的轻视自己。在面对别人的评价时需要理性分析,既不要盲目听从,也不要一味排斥。
《吕氏春秋·先己》中说,要想战胜别人,必须先战胜自己;要想评价别人,必须先品评自己;要想认识别人,必须先认识自己,这是对“自知”最好的阐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