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图里琛的高情商(小人物的生存智慧)

图里琛的高情商(小人物的生存智慧)再说一个更经典的细节: 2、在老十三的立场来看,此时他处于落难时节,图里琛“冒着风险”给他送来美酒,无异于是雪中送炭,抵得过平日里百倍的讨好。老十三又是有名的侠王,将来东山再起,肯定忘不掉图里琛的“赠酒之恩”。 十三阿哥和太子一起被关进宗人府的时候,图里琛奉命去给太子和十三阿哥送火炉。临别之前,图里琛从怀里摸出一壶好酒献给了老十三。 不要小看这个细节,图里琛其实在心理盘算了很多: 1、以他对康熙脾气秉性的掌握,康熙收押老十三只不过是走一下过场。从康熙安排他给老十三、太子一起送火炉就能看出来。而且图里琛非常确信:即使康熙知道了,也不会对他责罚。

图里琛的高情商(小人物的生存智慧)(1)

《雍正王朝》开始于康熙46年。

这个时候,身边的人称呼图里琛,已经需要在后面加上“大人”两个字。这 说明图里琛已经获得康熙皇帝足够多的信任,拥有一定的地位,论官职大致相当于今天的中央警卫团团长。

在《雍正王朝》中,康熙苦心经营布局、众阿哥争夺嫡位才是故事的主线,至于图里琛是如何一步步成长为康熙可以放心地把后背留给他的人,剧中并没有交代。

但是通过一些细节,我们还是可以窥探出来一些端倪:

十三阿哥和太子一起被关进宗人府的时候,图里琛奉命去给太子和十三阿哥送火炉。临别之前,图里琛从怀里摸出一壶好酒献给了老十三。

不要小看这个细节,图里琛其实在心理盘算了很多:

1、以他对康熙脾气秉性的掌握,康熙收押老十三只不过是走一下过场。从康熙安排他给老十三、太子一起送火炉就能看出来。而且图里琛非常确信:即使康熙知道了,也不会对他责罚。

2、在老十三的立场来看,此时他处于落难时节,图里琛“冒着风险”给他送来美酒,无异于是雪中送炭,抵得过平日里百倍的讨好。老十三又是有名的侠王,将来东山再起,肯定忘不掉图里琛的“赠酒之恩”。

再说一个更经典的细节:

康熙在听完图里琛汇报肖国兴是受了八阿哥的诱骗才招供太子罪行的时候,破口大骂“该死!其心可诛!”图里琛随机接应道:“我这就去杀了肖国兴!”

图里琛的高情商(小人物的生存智慧)(2)

图里琛“糊里糊涂”地接应这句话,不仅使自己巧妙地脱离出八阿哥和太子的“争斗”之中,而且也巧妙提醒了康熙,肖国兴胡乱招供事小,因此事而影响了康熙和八阿哥的父子之情、太子和老八的手足之情,就得不偿失了。聪明的康熙马上明白了其中的利害。最后从容妥当地处置了肖国兴。

图里琛的高情商(小人物的生存智慧)(3)

康熙驾崩那晚,当老十三领着丰台大营的士兵前来畅春园奔丧嚎啕大哭的时候,第一个跟着落泪的不是别人,正是图里琛。而且落泪的时刻把握的非常恰当:他是当着未来的皇帝和未来皇帝最为倚重的兄弟流泪。要知道,哭也是一门学问艺术,时机掌握不对,就搞成了“祁同伟哭坟”事件,被人贻笑大方。

老八一伙策划“八王议政”被老十三及时出现制止,政变的参与者隆科多借机开溜的时候,也是图里琛敏锐地发觉,暗中派人跟踪。

从这些细节中,图里琛几乎是剧中活得最清醒、最小心翼翼的角色。他最靠近权力的漩涡中心,一方面要避免自己陷进去,另一方面要时刻分析权力的核心——康熙的一举一动,以计算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和长远化。而做这一切的最大的前提是,必须要让皇帝最满意。

其内心的战战兢兢可见一斑。

图里琛的高情商(小人物的生存智慧)(4)

在奉命前去山西彻查诺敏造假案件遇到诺敏一伙强烈对抗,关键时刻,还是图里琛解开了衣袍,露出了身上一道道狰狞的刀疤。

我觉得看到这个情景的时候,不少观众对这个图里琛角色一定是充满了同情甚至是敬意。

如果说图里琛身上看到了很多小人物的圆滑与世故,我想那也一定是那一道道伤疤教给他的。

早年间看《雍正王朝》,我们看的是权力的纷争、看得是大人物的角力。如今再看《雍正王朝》,饱经社会风霜的我们,格外关注这个名叫图里琛的小人物,谁让我们也是小人物呢?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