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聊斋志异蒲松龄44年科举路)
名著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聊斋志异蒲松龄44年科举路)而从蒲松龄的生活内容上看,他是一边准备科举考试,一边汲汲于谈狐说鬼,他既无分身之术,就难免会顾此失彼。史载《聊斋志异》的创作历时四十多年,必然耗费许多心力。此外,他还有很多其它著作。 “一世无缘附骥尾,三生有幸落孙山。"蒲松龄故居的这副对联,真是对他的绝妙总结。在他一生中,也曾遇到过能帮助他的贵人,比如最初提携他的山东学政施闰章,比如曾经推荐他又曾邀请人幕的好友孙蕙, 但却总是错过进一步的机缘。 时乖命蹇,数奇不偶,蒲松龄终于没有挤入官场。只是,"文章草草皆千古,仕宦匆匆只十年。"世事无常,人间如梦,多少一时荣华的王侯将相都在时空流转的无涯中风流云散,而屡试不第的蒲秀才带着不朽的《聊斋志》 ,却活在一代又一代人心里:如不老的松树,如不落的明星。——不幸耶?幸耶!
《聊斋志异》把狐狸和花木们送到了封神榜上,蒲松龄算是出名了。然而,这么大一个文人,从19岁开始考科举,连续考了44年,居然连个举人都没考上!直到71岁才按例补了个岁贡生,只可惜已经老了,4年后便去逝了。
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生于公元1640年。蒲松龄天生禀赋,小小年纪就能吟诗作赋,“神童”之称闻名乡里。19 岁的蒲松龄去考秀才,被取为县、府、道三个第一。说来也算有缘,这次的主考官山东学政施闰章是当时的著名诗人,他看了蒲松龄的文章,提笔写下了“观书如月,运笔如风”的上好评语。淄川县令费续更是看重这位本地才子,称他为“凤凰池上客”,一时间蒲松龄才名远播。
其实世事诚如佛家所言,是讲究因果的。蒲松龄吞凤之才却终生难得登龙之誉,决然不能单以命运来解释,综观这位淄川才子生平,不难发现,他的考场失意虽然意外,但在情理之中。 首先,蒲松龄在李尧臣家读书时,尽管“一心致力古文辞”,也对史汉庄列及唐宋古文用心不少,但他对于八股文或策论表制似乎用心不够,更没有熟谙此类文字写作技巧,有时甚至答卷字数超过篇輻,自然难得考官青眼。
其次,科考自古要求“代圣人言”,“为社稷说",而蒲松龄生平雅好便是谈狐说鬼,必然易受“异端”、"邪说"影响,思想不纯,立意行文上便难免会偏离考题主旨。加之累累落第后,孤愤在心,有时甚至还会有讥讽世情针砭时政的言论,结果可想而知。
而从蒲松龄的生活内容上看,他是一边准备科举考试,一边汲汲于谈狐说鬼,他既无分身之术,就难免会顾此失彼。史载《聊斋志异》的创作历时四十多年,必然耗费许多心力。此外,他还有很多其它著作。 “一世无缘附骥尾,三生有幸落孙山。"蒲松龄故居的这副对联,真是对他的绝妙总结。在他一生中,也曾遇到过能帮助他的贵人,比如最初提携他的山东学政施闰章,比如曾经推荐他又曾邀请人幕的好友孙蕙, 但却总是错过进一步的机缘。 时乖命蹇,数奇不偶,蒲松龄终于没有挤入官场。
只是,"文章草草皆千古,仕宦匆匆只十年。"世事无常,人间如梦,多少一时荣华的王侯将相都在时空流转的无涯中风流云散,而屡试不第的蒲秀才带着不朽的《聊斋志》 ,却活在一代又一代人心里:如不老的松树,如不落的明星。——不幸耶?幸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