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茶禅一味纪录片语录(生活禅禅茶一味)

茶禅一味纪录片语录(生活禅禅茶一味)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疠气。以茶散闷气,以茶驱腥气。朋友和合 正心修身烦恼消减 临终不乱这是禅宗茶人所感所悟,晚唐时期刘贞亮则归结出我们日常“饮茶十德“:

茶禅一味纪录片语录(生活禅禅茶一味)(1)

五、饮茶十德

中国唐代佛教暨饮茶习俗传入日本,日本明僧慧明,归纳出中日茶事“饮茶十德”:

诸天加护 父母孝养

恶魔降伏 睡眠自除

五脏调和 无病无灾

朋友和合 正心修身

烦恼消减 临终不乱

这是禅宗茶人所感所悟,晚唐时期刘贞亮则归结出我们日常“饮茶十德“:

以茶散闷气,以茶驱腥气。

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疠气。

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

六、禅茶一味——白露地

唐人“茶圣”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陆羽三岁,被竟陵龙盖寺住持僧智积禅师在当地西湖之滨拾得,积公以《易》自筮,为孩子取名,占得《渐》卦,卦辞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于是按卦词给他定姓为“陆”,取名为“羽”,以“鸿渐”为字。陆羽在黄卷青灯、钟声梵呗中学文识字,习诵佛经,渐渐开始在寺院负责煮茶等事务。

日本临济宗初祖明庵荣西将茶籽从中国带回日本,开始种植,并鼓励僧人吃茶,著有《吃茶养生记》一书。

“禅茶一味”则由临济宗大师圆悟克勤提出,手书“禅茶一味”四字真诀赠予弟子虎丘绍龙,成为日本代代相传的国宝,今收藏于奈良大德寺。

一休的弟子、日本茶道始祖珠光禅师说:“茶道的根本在于清心,这也是禅道的中心。”“一味清净(清心),法喜禅悦,赵州至此,陆羽未曾至此。人人茶室,外却人我之相,内蓄柔和之德,至交接相互间,谨兮敬兮,清兮寂兮,卒以天下(心国》太平。”

日本大茶人千利休在《南方录》中写道:“所谓茶道,无非烧水点茶而已”、“佛之教即茶之本意。汲水、拾薪、烧水、点茶、供佛、施人、自啜、插花、焚香,皆为习佛修行之行为”,而“茶道之秘事在于打碎了山水、草木、茶庵、主客、诸具、法则、规矩的,无一物之念的,无事安心的一片白露地。”

“白露地”,多安深山幽谷寺院之门前,结庐岑寂,与茶事两相称焉。

茶禅一味纪录片语录(生活禅禅茶一味)(2)

七、禅门茶规

禅门将坐禅一段时间后的饮茶列为清规制度,即于法堂设两鼓:居东北角者称“法鼓”,居西北角者称“茶鼓”。没坐禅一炷香之后,寺院监值的都要供僧众饮茶,称为“打茶”。在寺院日常生活中,也处处不离茶的踪影,比如专设“茶堂”、“茶寮”、“茶亭”、“茶汤会”等,供说佛理,待施主之用;专设“茶头”,从事烧水煮茶,“施茶僧”,为游人施惠茶水;同时还有“奠茶”、“戒腊茶”、“普茶”等活动,相沿成习,成为法门规式。

八、茶室禅语

一字关——无(赵州)

二字关——忘路(寒山)

三字关——主人公(瑞岩)

四字关——和敬清寂(珠光、千利休)

五字关——无事是贵人(临济)

六字关——江月照松风吹(永嘉)

七字关——不风流处也风流(克勤)

八字关——好雪片片不落别处(庞蕴)

九字关——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南泉)

十字关——水流元入海月落不离天(中锋)

茶禅一味纪录片语录(生活禅禅茶一味)(3)

九、禅境与茶韵:悟、苦、静、简、放

茶禅意境想通,茶的朴素自然,韵味隽永,恰是禅的顿悟。有人说,茶的韵味千差万别,说不清道不明,正如禅宗“拈花微笑”。

修禅参透生死,求得大彻大悟,品茶苦后 回甘,参破苦谛;修禅心斋坐忘,求和静,茶道精神“和敬清寂”,彼此照应;修禅成简,见性成佛,品茶也不过是烧水点茶;修禅在于放下,放下六根六尘六识,品茶也需要放下,放下平日的紧张与杂念,喝茶就喝茶。

“禅茶一味”,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茶将禅带入生活,禅将茶继续升华,在忙碌的生活中,每天固定腾点时间出来,参一参禅,品一品茶,会发现,生活,不是你想的那么遥远,当下即是。

茶禅一味纪录片语录(生活禅禅茶一味)(4)

猜您喜欢: